主题:【讨论】CCS技术的未来展望 -- 梦秋
其实增加光合作用和减少排放才是正途。
把钱用在把危机推迟,不如用在真正解决问题。
增加光合作用:想法提高地球植被覆盖率。改良土地、气候,虽然都不容易。另外,生物技术、生物工程是否可能优选、创造高CO2吸收品种。
减少排放:提高能源效率、提高环境效率,才是在人类在太空移民前持续发展的正途。 这就涉及到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想想20-30年前,家里东西没几样,也过得还可以,到现在,家里电器、各类物件到处都是,要管理清楚还嫌烦,不是这个找不到,就是那个找不到。简约生活或许还是对的。
去年的价格。今年价格似乎更不好。
聊天听来的,很可能不准。
什么正途不正途的,四五十年内放弃煤炭会让这个地球上决大多数人根本用不起电。而只要使用煤炭,只要承认二氧化碳是个问题,就必须用CCS。
能源问题可不是什么正途不正途地这么简单。寻找新能源,降低能耗,减少目前方法的排放,将排放的物质捕集存储,都是解决问题的方法的一部分。不是互相竞争的关系,而是互相补充的关系。
细说如下:
这个先澄清一下,碳捕捉是个广义词:增加植被,增加光合作用,也是一种碳捕捉。俺反对的是花钱把CO2,用工业技术,存储、埋起来。
”承认二氧化碳是个问题,就必须用CCS“ -- 如果说CCS指的是狭义的工业碳捕捉,那肯定是不对的。
人类重心,再次移到农林业,或者农林业现代化、高科技化或许逐步开始走上台面了。全球管理也是。
看来有人逼俺们放弃用煤炭? 有压力也要细心应对,不能乱了分寸。碳谈判俺没机会介入,不过是不是把“绿化造林”的碳吸收纳入碳排放、碳交易的范畴?
如果有,最好。如果没有,就是陷阱。 拿有治本的方案摆一边,指标的大行其道。
如果有,就有好多可干的:荒山-绿化,低植被覆盖地区-高植被覆盖地区。低CO2利用品种 -- 高CO2利用品种。 记好帐,到国际上算帐去。
俺最近从东南到东北,一路上无绿的地,或者低绿的地不少,怎么没有可为。有钱投,可是多种收益。
回报慢? 多选速生品种。没水?滴灌的小管子也没多少钱。 当然,细节还很多,但是应该从这个方向上去做。
碳捕捉--看起来很高技术,很体面,现在爱体面的多。 农业、林业,很土、很费劲,但是是真办法。TG还是T点好。另外,既然碳经济来了,俺看农业、林业部门应该加强了,资金上、人员上。近来大地修理职业不是在西方时髦起来了?
农业林业海洋业要搞活,要有新意,要和生物高科技联系起来。
中国面积那么大,植被不良的地方那么多,想想看每个合适的地方的植被都达到环境支持的最高处,能增加的CO2处理能力能增加多少。 在加上生物工程、改良品种,还能增加不少。
另外,海洋还有很多可为之处。比如,俺们改良某浮游藻类,增加CO2吸收多少,就培育、给海区投放。谈判先行,第一,纳入碳经济体系,第二各海区投多少,成活多少,衍生繁殖多少,增加碳吸收多少? 俺们该进账多少?另外,俺们的植被技术还可以出口,比如,在非洲干旱地区增加了多少植被、或者在澳洲荒漠地区提高了CO2利用率、都可以算钱滴。
很多东西,要敢于谈判,敢于提出,不要总被别人牵着走。
另外,技术真东西俺们可以做,技术陷阱俺们也可以做。扯大话俺们也不是不会。
碳捕获这个词在目前的工业界,很少包括光合作用。当然了,你要包括进去也可以。先不说这个,看看你自己的描述,
其实增加光合作用和减少排放才是正途。
这两个描述矛盾呢。
你提到的那些方法,看不出和CCS有什么矛盾的地方。既然工业上能够产生高浓度的二氧化碳,为什么不想办法在排放的地方处理,而非要等到分散到了大气以后再去处理呢?对于集中排放源,集中处理在经济上效率上都要好很多。集中处理和分散处理,各有各的用处,非要一个树上吊死?
CCS是否可靠,中国作为煤炭大国,是需要有一手资料了解的。总不能连实验都不让不是?自己不去做,就只能被人忽悠。
集中处理也不是坏事。集中的CO2能利用最好,就担心用不完哦。甚至在可以后续消费的情况下,存储一部分也不是不可。但是,大量、无明显消化途径的情况下,大量的把CO2存到海里、地里,实在不是好办法。
排放总量太大了。
二氧化碳这个东西,应用也就两个途径,利用其物理性质,或者利用其化学性质。
利用物理性质呢,除非放到了不会跑出来的地方,也就是CCS顺便起点其他作用,否则二氧化碳还是要存在,减排不了。
利用化学性质呢,这个东西要变成有用的东西,是要耗能的。耗能之后,最终碳还是要以二氧化碳形式排放,还是减排不了。费这个劲,还不如把那个能量干点别的。
只要你把碳这个东西从地底下挖出来了,除非你把它重新埋回地下,碳最终就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入大气。无论你有什么方法,都改变不了。我不看好CCUS就是这个原因。分散捕集方法,也只有在能够提供碳集中掩埋的可能的情况下,才能够真正减排二氧化碳。
碳循环是不能起到降低二氧化碳总量的作用的。所以我才说,只要你想用煤,同时还认定二氧化碳是个问题,就必须把碳埋起来。
CDM的东西,我还真比较有兴趣。CDM实际上比CCS更加靠近官方的环保政策核心。似乎媒体对这个话题比较感兴趣,最近也有别的媒体约过我这个话题。等我写完CCS这篇稿子,估计还得请村长帮忙,提供些线索让我了解一下CDM的情况。
大熊甲的意思是应该包括光合作用。前一个炭捕获,是通常的说法,后一个炭捕获,是他的提法。
如果通常所说的炭捕获不包括光合作用的话,的确是比较奇怪了。
毕竟光合作用是一个已经被认可的概念,而碳捕获这个概念要新很多,刚提出来的时候,包括的范围并没有这么广泛。
不过现在要把光合作用装进去,也可以,不能说错。有了时髦的概念,总是有人要把旧的概念装进来的,虽然我觉得光合作用本身是一个更好的概念,犯不着用这个新酒瓶。
这个点的好。您的意思是,植被虽然吸收多,但是会死,会腐败,会再次产生CO2。
不过如果植被总量、存量增加,也能将大量的碳保持在有机物中。当然,到国际上去算账的时候,变成算植被、生物、制品(棉衣棉布等)存量增加量了。
这样说来,对于碳温室效应,根本还在于清洁能源。如过有足量的新能源,就可以碳捕捉也好,植被在度煤炭化、石油化也好了(说个笑),将大气中多余的碳退出循环。
但是,对于除温室效应外的气候变暖,恐怕就和人类总体的能源耗散水平有关了,只要人类利用能量越多,温度恐怕就越高。当然,想法多往太空辐射也是一法。
只要认定了二氧化碳是问题,最终是要抛弃化石能源的,等到新能源足够多的时候,可以通过分散捕集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降低。不过,这实在太远。
目前阶段,化石能源是必需的,所以就要尽可能的把产出的二氧化碳送回去。这个思路,应该是值得尝试的,如果可行,应该是可以起到缓解作用的,对于人类目前仍然需要化石能源的阶段,是有积极作用的。
至于人类是必要要消耗能量的,我感觉只要人类不把埋藏的能量挖出来,单纯使用地球以外来的能源,也就是直接或者间接利用太阳能,那还是好的。
俺觉得还是要把植被存量设法纳入到国际碳交易中去。有人要说这个不稳定,那就定期结算。以某基准年为准,存量增加,碳捕获,减少,就扣呗。 反正我们要美化山河,不算可惜了。 不好计算?总有合适的统计办法。
想开来,从减少大气碳的角度,其不是要鼓励各种塑料制品? 反正不易分解,多用塑料制品不就把碳以人类可用的形式保持下来了? 增加碳制品的存量,也是可以算的了。
就像现在,多少所谓的太阳能硅片厂,高耗能,产生大量CO2,却清洁了其他国家。
通过森林来吸收二氧化碳是一个很重要的方法,这方面做的人很多。通过专门管理的森林,所能够吸收的二氧化碳要比自然林多不少。美国有相关计划,不知道国内如何。但是作成可交易的,恐怕会有很多困难。实际情况很复杂,比如究竟森林增长了多少,能够准确估算,比如森林多了,火灾就多,而森林火灾所释放的二氧化碳,是巨大的,就需要扣除,种植森林本身有能量消耗,也需要考虑,等等。如果向可以交易的这个方向努力,需要有各方都可以接受的计算方法,不容易呢。
塑料存碳,然后掩埋,是个思路。目前不大现实。人之所以使用碳,是因为要利用其能量。化学品当然也是一部分,不过和能源相比,比例较小。作为能源,不同价态(这个概念很过时了,不过放在这里可以做定性比较)的碳,能够提供的能量是不同的。比如甲烷,可以算作-4价,燃烧后得到+4价的二氧化碳,就可以提供很多能量;烃类,基本上是-2到-3价;碳本身是0价。从原料所含的能量来讲,碳的价态越低,可能提供的能量就越高。
对于同一种碳原料,用于碳存储的形态,碳价越低,所含的能量就越多,那么在从化石能源到这个形态的碳的过程中所释放的能量就越少,人类能够利用的能量就少。碳的最高价是+4,也就是二氧化碳形态,用这个状态来存储碳,整个过程所释放的能量最多。如果变成塑料存储,这个东西的碳价和原油差不多,从原油转变成塑料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输入能量的过程,耗能的,人类得不到任何好处;如果从煤炭来做,就要消耗更多的能量。这样就没有使用这种碳资源的意义了,不如不做。除非使用清洁能源来把碳转化成为有机产品,否则目前看不到应用价值,而目前这种做法,实在太奢侈。其他的在研究的还有碳酸盐等等化学存储方法,碳的价态也都是+4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