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到底是谁杀了他——刘邦起兵之初的疑问 -- 江南水

共:💬9 🌺46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到底是谁杀了他——刘邦起兵之初的疑问

公元前209年七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点燃了反秦的第一把火,立马出现了星火燎原之势。为了响应陈胜,很多人就拿秦朝廷任命的地方官的脑袋做了投名状。

在如此险恶的环境下,一些地方官为了活命也考虑响应陈胜,反抗自己的老板。沛县县令就是其中一个。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且不管萧何、曹参这些吏员为反秦做出了重要贡献。就是朝廷命官也有不少反抗老板的,沛县县令只是其中一个,见诸《史记》的还有会稽郡守(比县令还高),鄱阳县令吴芮、岭南的龙川县令赵佗。可见老柳的说法有点问题。

这些地方官造反有个先天的不足,作为体制内既得利益者,他们造反缺乏正当性。又因为大多数地方官异地做官,在当地缺少人脉。参加造反这种高风险劳动,没有人脉是很危险的,关键时候没有人当炮灰。

萧何、曹参就这样劝告沛令的:君为秦吏,今欲背之,率沛子弟,恐不听。愿君召诸亡在外者,可得数百人,因劫众,众不敢不听。

逃亡在外的基本上没有良民,让这些亡命徒裹挟百姓实在是个不错的主意。沛令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萧何、曹参立刻找到樊哙,让他抓紧时间去找逃亡在外的刘季。

不知道什么原因,沛令突然后悔听从了那俩下属的意见,于是紧闭城门,下令杀掉萧何、曹参。这两个人的人缘不错,得到这个消息后马上翻城墙逃了出去,见到吃了闭门羹的刘邦。

刘邦向城里发了一封恐吓信:天下苦秦久矣。今父老虽为沛令守,诸侯并起,今屠沛。沛今共诛令,择子弟可立者立之,以应诸侯,则家室完。不然,父子俱屠,无为也。

《史记高祖本纪》紧接着写到:父老乃率子弟共杀沛令,开城门迎刘季,欲以为沛令。

似乎刘邦仅靠一封恐吓信就得到了沛县的领导者。

再来看一下,当时一些武装的领导人是怎末获得领导权的呢?

项氏,杀会稽郡守;田氏,杀狄县县令。都少不了一番惊心动魄的场面。

这么看来刘邦拿到沛县领导权实在是比喝凉水困难不了多少。

事实果真如此吗?

应该不是。

我们先来看看杀死沛令的是什么人?

太史公说这事是父老率子弟干的。父老是什么?子弟又是什么?

父老基本上就是年高德劭、德高望重的老人家。

子弟是年轻人。

《史记》中关于年轻人有两种说法:子弟和少年。

子弟就是三好学生,少年就是不良少年。

德高望重的老人家指挥着三好学生冲进政府部门杀死地方长官,这事怎末看怎末不太像那么回事。

那到底是谁杀了他?

在考察反秦斗争的时候,人们把目光盯在了农民、六国后人身上,而很少注意另一股势力,地方豪强。

地方豪强大多依靠家族势力,能上通官方,下达民情,具有很强的能量。在政权稳定的时候,地方豪强就向官方靠近;在政权风雨飘摇的时候,地方豪强往往会向这个政权发出致命一击。

在今天,中国的一个岛上,选举的时候还经常向地方实力派低头哈腰呢。

在当时的沛县有两个豪强,王陵和雍齿。

《史记陈丞相世家》:王陵者,故沛人,始为县豪,高祖微时,兄事陵。

《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齿故沛豪,有力。

也就是说,刘邦曾经拜王陵做大哥,考虑到刘邦圆滑的处事风格,刘邦很可能也会跟雍齿搞好团结。

当时在沛县内有杀沛令动机,并且有能力杀死沛令的只能是这种地方豪强。

既然是地方豪强杀了沛令,为什么把领导权转手给了刘邦。

事实上,不管革命革的多彻底,夺取政权(哪怕是地方政权)后,为了维持政权的平稳交接,都不得不争取原政权中人的支持。

项氏如此,田氏也如此。

因为沛令被杀的时候,沛县政府内的公务员的精神领袖,萧何、曹参都在城外,这些豪强没能及时得到这些原来体制内人物的认同。

等到局势平稳选择领导人的时候,豪强失去了争夺公务员的最佳窗口期。

于是在沛县形成了三股势力:豪强、公务员、亡命徒。

任何两股势力结合都将取得领导权,并且公务员必须依靠其中的某一股,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因为批判的武器代替不了武器的批判,光靠笔杆子是不能成气候的。

公务员为什么选择了以刘邦为代表的亡命徒?

如果他们投靠豪强,将是自己彻底沦为豪强的附庸,相反如果倒向亡命徒,他们还会有一定的 主动权,萧何、曹参的经历就说明了这个选择的正确。

又因为豪强有两个,一山难容二虎,这也给了亡命徒机会。

可见在沛县,刘邦这个领导是相当弱势的。

不久之后王陵离开沛县,雍齿投降敌人,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王陵并不喜欢在刘邦手下。刘邦在沛县的领导是很勉强的。

既然是豪强杀的沛令,那是王陵杀的还是雍齿杀的?

雍齿。

在刘邦分封的各个侯中什邡侯雍齿的食邑2500户。

跟其他诸侯比较一下,汾阴侯周昌的食邑2800户,并且当时还担任御史大夫的职位,刘邦临死前还想到让他来照顾幼子。

这么重要的人物,竟然仅比雍齿多300户。

但是,雍齿在反秦灭项战争中没有特殊的贡献,并且他还曾被叛过刘邦。

假如刘邦为了作秀需要,迫不得已封雍齿为侯,那随便意思几百户也就行了。

并且,汉初,为了评定功劳大小,大家差点动了刀子。

既然雍齿有这么多食邑,那么功劳应该不会太小。

沛县起兵之初杀掉沛令,跟后来的攻城略地相比的确算不上什么。

对一个白手起家的富翁来说,一生中最重要的不是后来的亿万财富,而是第一个一百万,也就是所谓的第一桶金。

刘邦一生事业的第一桶金就是成为沛县集团的领导,这多少也是拜雍齿所赐。

刘邦不是宽宏大量的人,鸿门宴后处理曹无伤,干脆利落。

雍齿在刘邦刚起步的时候就背叛了他,让刘邦的整个事业差点夭折。面对这么一个人,刘邦还是不得不给他丰厚的食邑,说明两人有特殊的渊源。

通宝推:上古神兵,铁手,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沙发.
家园 强,这也能分析出来
家园 高,实在是高
家园 雍齿厚封,史有明载是安抚人心,不足为凭.

引自史记留侯世家

  上已封大功臣二十余人,其余日夜争功不决,未得行封。上在雒阳南宫,从复道望见诸将往往相与坐沙中语。上曰:“此何语?”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上曰:“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留侯曰:“陛下起布衣,以此属取天下,今陛下为天子,而所封皆萧、曹故人所亲爱,而所诛者皆生平所仇怨。今军吏计功,以天下不足遍封,此属畏陛下不能尽封,恐又见疑平生过失及诛,故即相聚谋反耳。”上乃忧曰:“为之奈何?”留侯曰:“上平生所憎,群臣所共知,谁最甚者?”上曰:“雍齿与我故,数尝窘辱我。我欲杀之,为其功多,故不忍。”留侯曰:“今急先封雍齿以示群臣,群臣见雍齿封,则人人自坚矣。”于是上乃置酒,封雍齿为什方侯,而急趣丞相、御史定功行封。群臣罢酒,皆喜曰:“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

不过这里说,"为其功多",所以刘邦一直没杀他,大概这个"功多"跟他杀了沛县县令有颇大关系...

家园 安抚人心,不足为凭?

55年为了安抚起义将领,陈明仁等也只能是上将

看看雍齿的食邑,决不是安抚人心那么简单

家园 安抚人心还是主要的

汉初和本朝建国时的情况不一样。

而刘邦分封诸侯时,手下的嫡系势力弱小。韩信、英布、彭越这样的豪杰之士的实力强大,以至于还要伪游云梦擒韩信。刘邦直到死前还在东征西讨,平定异姓王。这时候安定内部是最重要的。

刘邦的内部并非铁板一块,而是山头林立。这是因为刘邦成功的太快,没有太多的时间来整肃内部。如果要类比,也类似于老蒋虽然在名义上统一中国,但实际统治区不过华南数省,而且军中,政府也是山头林立。

刘邦要安定内部就一定要重赏雍齿。雍齿并不在第一批封侯名单里。当时刘邦已封大功臣二十余人,都是自己小集团内的。这当然不利于团结,反而让非嫡系者产生隔阂。而雍齿与刘邦有仇。刘邦当初起兵,正是雍齿背叛刘邦,夺了刘邦的丰城,差点让刘邦完蛋。所以即使雍齿真的早期帮助了刘邦入主沛县,丰城的背叛也早已抵消了这个功劳。大家这时记得更清楚地肯定是雍齿对刘邦的背叛而不是他以前的功劳。

所以这时大封雍齿,的确能够表明刘邦不计前嫌的胸怀。

至于本朝,建国的军事力量基本全是共产党自己的。虽然收编了无数国军降兵,但全部都是经过整编后才用。国民党降将在军中并无山头可言。所以如此授衔也是正常的。

当然也并不是说就不需要搞统战了。宋庆龄当选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柳亚子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等等也是借优待国民党元老,表示要团结国民党左派之意。

家园 “为其功多”

应该不止一次立功吧……

家园 大谜团来的

前朝国母应该很早很早就是CCP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