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东海后学的幸福生活 -- 东海后学
【河里泡久了,也想冒个泡。这是东海在河里第一次发原创帖子,学习一下相关操作。内容是以前写的旧帖,曾在炎龙在线发过。】
结婚4年了,我自认为婚后的生活是非常幸福的,是我人生经历过的最幸福的一段时光,而且还将继续幸福下去,问了一下夫人,她也这么认为。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的幸福生活。
幸运的相识
和妻子相识的很早。我们来自同一个小县城,在同一所小学里就读,同级不同班,然后上了同一所中学,初中同班了两年,后来调班的时候分开,高中仍是同级不同班。可是是我们交朋友的时候,问她,她居然不知道我们是同学,对我一点印象都没有,而我对她印象深刻,不是暗恋,是气愤。
记得是上初二的时候,有一篇英文课文是澳大利亚的来信,好像是用一个小姑娘的口吻写的。我们当时每天都有一节晨读课,就着在上午四节正课之前,加一节课,一般是早到校跑步或者做操,然后晨读,再吃早饭,才是上正课。我在大声朗读课文的时候,忽然发了一声感慨:“怎么没有回信的地址?!”大概是受少年维特之烦恼的困扰,一吐心言。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当时我们县城的教育非常守旧,一进初中,就严格执行男女分座制度(即男女生不能同位),男女同学之间甚少有什么交流,我本身又是比较内向的人(我们高中一班里有7、8个女生,50多男生,我毕业的时候有一半的女生从来没有说过话,初中时的情况好点,也差不多),所以虽有青春的萌动,却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读着课本中的英文书信,不由得发出关鸠之盼。
妻子当时的位子在我的前一排的右侧,听了我的感慨,她和她的同位好把我一通嗤笑,具体的言辞我都忘了,只记的当时差点恼羞成怒,因为大失面子,而且外泄了心事,所以记忆的特别深刻。
对妻子的另一个印象是,在一次班会上,她的发言,大意为最喜欢吃的饭食是鱼汤泡米饭。引起我的腹议:鱼汤这么腥(当时我们当地一般只能吃到河鱼,比较腥),怎么泡米饭吃,太怪异了。
妻子是个姿色一般,学习也一般的女孩,所以根本没有引起我的注意,就是这两件事给我留下了印象,后来我们分了班,彼此就更没有交集了,对她的动向一无所知。
2000年,我离开工作的城市,来到北京,成了北漂一员。过年回家的时候,我去坐火车,在站台上听到有人叫我,原来是一位老同学,他也在北京工作,刚到北京的时候我还住在他那里。我们是乘同一列火车回家。上了火车,一见面,发现妻子也在座,我记得她,是初中同学,她却不记得我了,认为是陌生人。
原来我的这位老同学,也是我们共同的初中同学,和我还曾同位,后来他高中又和妻子同班,上大学的时候和我同在一个城市,后来他毕业去了北京。妻子是复读了一年,在北京读大学,然后留京。他们平时有联系,所以过年一起回老家。
真是有缘千里来相会,就这么我和妻子在北京相识了。大家在火车上谈了一路,算是重新认识了。回京的时候大家又是通行。但是回京后就彼此失去了联系。
前文说了我是比较内向的人,虽然在火车上,对妻子隐隐约约有了感觉,却不知道该怎么办,虽然彼此留下了电话等通讯方式,却犹犹豫豫的一直没有行动。
一晃就是一年。
2001年,又到过年回家的时间,我又坐火车回老家,哈,这次是我在火车上发现了站台上的妻子和那位老同学。大家又是同一列火车。这次都熟识了,又聊了一路。然后是同样的回京,同样的没有联系。
就在我犹犹豫豫、蠢蠢欲动的时候,双方的老人已经行动起来了。
我们生长的小县城很小,没有不认识的人家。妻子的父亲曾经作为老师教过我的父母,而我的姥爷还在一次地震中救过妻子的奶奶。说起来都是熟人,而且还都是早上晨练的拳友和老年大学的同学。我们每次坐火车回家,双方父母都去接站的,一见面,“这是你的闺女”“这是你的儿子”,就有了印象了。回来一打听,都还没有解决个人问题,就找了中间人来撮合我们两人。这个中间人就是我们的那位老同学。
看我们迟迟没有联系,老同学就用打羽毛球的名义把我们约到一起,双方家长事先都和我们通了气,我们就这么——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开始交往。
2002年,这次就是我们两人一起坐火车回家了。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艰难的结合
终于有女朋友了,哈,这可是俺东海人生20多年来的头一遭, 简直有点不知所措。幸好从小受到的教育起了点作用。
从小的教育,莫非东海的家人不怕孩子早恋,从小就开始启蒙教育?非也,非也,东海后学来自山东鲁南,古代在鲁国的势力范围,受孔老夫子的影响深重,最是强调知书达礼的了。上小学的时候,男女生的桌子上就要画白线,上初中开始就男女分坐,好像我从记事起就没有和女孩子一起玩耍过,最是保守不过了。我所说的教育是我姥爷反复对我唠叨的教育故事,就和狼来了一样,是我们家的老三篇了。
这里要说起东海的生长环境了。从小,我父亲在离家几十里的一个小铁矿工作,由母亲带我在县城住,等弟弟出生之后,母亲就没有精力带我了,她还要经常出差,就把我托付给姥姥姥爷(即外公外婆),另外从乡下雇了一个保姆看护弟弟。我的童年基本是在姥姥家长大的,直到上中学才回家和父母一起生活。从我的感情来说对父母比较生疏,反倒对姥姥姥爷特别有感情。所以我现在不论多难,也要自己带自己的孩子,哈,建议各位朋友都要注意了,不要为了省事,在孩子小的时候就交付给老人管,其实在幼年期是孩子潜意识的培养阶段,他的终身都受此影响颇深。
我的姥姥姥爷虽然比较疼爱我(我妈是老大,我又是长子),但是对我的要求也比较严格,经常要力所能及的帮助家里做事情,例如洗碗、扫地等等。每当看着我小心翼翼的扫地(住平房,是土地,不能用力扫),姥爷就会在旁边进行革命教育了,而且十有八次就会讲一个类似小二黑结婚的故事,内容大意是这样的:
解放了,某壮小伙,踏实能干,被人称赞,媒婆上门提亲,说下一桩好姻缘,到了日子,约好两人一起去镇政府领结婚证。早早起来,梳洗打扮,一身利索的小伙子终于等来了意中人。
大姑娘比较会疼人,就问小伙子:“吃早饭了吗?”
小伙子光顾兴奋了,哪里想到吃饭,就老老实实的回答:“没有。”
人家姑娘就说:“正好,这有我早上煮的几个鸡蛋,你先垫垫吧。”
这一说,小伙子真觉的饿了,你想啊,那时结婚,就是媒婆中间传话,两人也就见过一两面,今天要领证,小伙子兴奋的一夜都没睡好,这时候早饿的前胸贴后背了,人也实在(咳,山东人就是实在),就老实不客气的,拿过鸡蛋吃了。几下就完了,小伙子饭量大,几个鸡蛋刚够垫吧的。
吃完了,小伙子说:“走吧。”
大姑娘也说:“走吧。”
“唉、唉,你走错方向了”小伙子喊,
“没错,这是俺回家的路”大姑娘回答,
“不是啊,我们今天不是去。。。”小伙子有点腼腆,
“不去了,你心里根本没有俺。光顾你自己,也不管俺吃了没有。这个婚俺不结了!”
得,这么好的姻缘就没了,就是因为没有对爱人表示一下关心。哪怕小伙子爱大姑娘爱的要死,可你也要让人家知道啊,人家还想着你,带着鸡蛋给你吃,你倒好,三下五除二就消灭干净了,连问人一声也没有,这样的人,姑娘怎么愿意和你过日子。
其实东海当时心里对这个姑娘的逻辑颇有非议的,但是被姥爷几十遍上百遍的唠叨下来,也就记忆深刻了。随着年龄增长,阅历增加,慢慢认识到女人是不讲理性的,由其是恋爱中的女人,更是非理性动物,所谓“女人心,海底针”,你根本不知道她在想什么?怎么想?所以按照老人的教导,老老实实把自己的关怀、爱护表达出来是对的。
所以,约会了,我一定要早到;要先问人家吃饭了吗;吃饭时要先问人家爱吃什么;回来夜深了,一定送到家门口,还要表现的依依不舍,虽然我心里也担心宿舍的楼锁了(住单位宿舍)。约会才两次(当时我刚开始读在职研究生,周末都要上课,约会就是在学校打打羽毛球),我就把历年的积蓄都交给爱人保管了,美其名曰:安全(我住单位宿舍,乱,她单独租了房子,岳父岳母都退休了,从老家过来陪她住)。而且,开始每天下午,下班就过去噌饭(哈,我周末要上课,要见面只能晚上),每次我去的时候,岳父岳母就相约出去散步,等他们回来,我们再出去散步,然后我再回宿舍。真是幸福的疲劳着。那阵子,感觉就是幸福,累。
2002年,我们一起回老家过年,互相到对方的家里正式拜访,见了各自的亲朋,举行了简洁的订婚仪式,基本上就把事情定了,也就是说我们已经获得世俗的认可,下一步就是领取结婚证,再得到官方的承认就行了。
从此开始了艰难的历程。在今天的中国,你想合法的做一件事,真难!
因为我毕业分配在济南,户口也落在济南,是单位的集体户口。后来我辞职,到北京后,就托一个济南的亲戚,把户口落到她家的户头上了。回京途中,利用到济南拜年的机会,拿到了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开的户籍证明。
可是,一回北京,我就参与了公司的一个广州的项目,开始频繁出差去广州,当时还不知道有非典。后来爱人从系统内部得到消息,提醒我注意,并给我带了足量的板蓝根冲剂。可以说广州非典最严重的3个月,我就呆在那里。幸亏我基本上是两点一线,宿舍(老板在广州买的房子,作为分公司的宿舍)-客户,万幸没出问题。
等我做完项目,从广州飞回来,打的回家的路上,发现北京万人空巷,一问,原来北京的非典正进入高潮,得,我又赶上了。
一回家,爱人来电话,她被选中到非典指挥部,要在第一线工作,平时不能回家,必须隔离,吃住都在宾馆。而我的公司则通知大家在家办公,不要去单位。牛郎织女只好每日用电话诉衷情。
费尽千辛万苦,中国人民终于战胜了邪恶的非典病毒,我们也能够团聚了,赶快各自找单位开结婚证明。她的倒顺利,很快开好了。我却遇到了麻烦:我的户口不在北京,而且档案还在原单位,应该由档案所在单位或者户口所在街道给开;可是联系原单位,给我的答复是,她们不了解我现在的婚姻状况,不能给开;联系济南的亲戚,她又外出做生意去了,在外地;恳请公司,却答复他们没有人事权,必须我把档案转到北京人才,由人才给开证明。总之是磨来磨去,开不出证明。所谓”山穷水尽疑无路“,就是说我当时的心境吧。
眼看着爱人开出的证明就要过期了(三个月有效期),我还迟迟开不出来,这边的日子就不好过了,那哀怨能让活人心碎,那埋怨能让死人复活,一怒之下我就到了新的单位(当然还有其他原因),这是个国企,有人事权,虽然我的档案不在,有点不合手续,但是单位领导看在我是人才的份上,额外开恩,要我写一份保证书,保证自己是初婚,才开出了单位的结婚证明。
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东海这个兴奋,还等什么,赶快去办证吧。这里题外说一句,我们是8月1日去办的证,10月1日新的婚姻法执行,办结婚证不再需要单位开证明了。咳,改革时代的人啊,注定要为改革做贡献。
我们请好假,兴冲冲来到爱人户口所在地的婚姻证明处(忘了机构名称了,应该是民政部门吧,姑且这么叫),今天是8月1日,还算好日子,解放军的节日啊,虽然我们选这个日子和解放军没有一点牵扯,纯粹是因为爱人的证明要到期了,赶趟赶的。
去的比较早,人不算多,几位军人夫妻过去,就到我们了,紧张万分的交上我们的各种证明,也不知道自己紧张什么,就是紧张,也许办事人员的表情让我紧张。按理说他们从事办理结婚证这么喜庆事的职业,应该喜气洋洋的才对,可是我们见到的人,除了推销婚纱照、婚庆礼品的有点笑脸,其他人都一脸严肃,审查新人材料的尤其庄重,严厉的目光好像在审查犯人。
果然,被发现问题了,我的户籍证明里缺少民族这一项。尽管我反复力争,说我是汉族,我的单位可以证明我是汉族,我的其他资料可以证明我是汉族,而且我的证明也是济南派出所按格式开的等等,但是没有用,这不符合北京的规范,就这一点,我们的结婚申请要打回。
这可傻眼了,我们只好商量怎么办?陪笑脸,说好话,甚至试图用小额的金钱来通关,都被铁面无私的告知行不通。绝望之下,老婆大人(从这时起,老婆在我心中的形象无比高大)突然想起有一位大学同系的师兄在当地区政府工作,她几个电话打过去问到师兄的联系方式,赶快联系。很好、很快、很有效。师兄的电话来过,一切顺利。
当我们走出结婚办事处的大门时,已经没有了兴奋,只剩下累,身心皆疲。
哈,老兄是第一个回帖的。
婚后我问过,老婆当时确实记不住俺了。因为她的记忆力不好,对高中以前的事情包括自己家的事都记不太清楚。只记得高中、大学的同学。哈
保险起见开了两份,那哥们给我的时候开玩笑说我可以合法地娶两个。后来发现一个也太多了。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时候。
有时候看报纸娱乐版的新闻,记者问某位明星做过的事,明星就会选择对自己有利的回答,不利的就说不知道有这回事,忘了有这事。
不过,我也忘了初中,小学的绝大数同学了,除了当初心仪过的女同学之外。
估计是你们没有接受他们推销的东西,比如照相什么的。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楼主在婚姻登记处是不是有忘了写的,应该还有别的项目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