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数字电视管窥 -- phil

共:💬7 🌺6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数字电视管窥

  

数字电视的国家意志

  

  数字电视替代模拟电视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数字电视广播将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主要广播模式也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因此,在世界范围内,许多国家先后开展了不同制式、不同传输条件的数字电视试验、试播和广播。

  我国政府十分重视数字电视发展,早在十年前在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专门的研究小组来研究制定我国数字电视研究的发展战略,并取得了相当好的技术成果,这为我国数字电视产业发展、数字电视运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国内企业在地面、有线和卫星数字电视整机和关键件的开发和产业化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为国内数字电视发展积累了经验。面对新世纪数字电视产业发展所带来的机遇,我国数字电视一定要走自主制定国家标准的发展道路。随着我国数字电视产业和广播电视运营业的兴起和发展,我国政府也为数字电视的发展制定了有关标准和时间表:2005年在全国主要城市中推出了商用播出数字电视;2008年在中国举行的奥运会采用了数字电视进行现场直播;2015年将停止模拟电视的播出。

  在广电总局的“平移”指令的引导下,各个地区的广电运营商纷纷开始了从模拟电视到数字电视转换的过程。值得注意的是,数字电视被列入 “十一五”的10大规划之一,显示出数字电视将是未来彩电业及相关产业的一个方向。有业内专业报告估计,就价格而言,预计数字电视进入大众化阶段的时点约在2010年,成为大众化产品,其市场规模超越手机或内存,成为电子产业的主力产品。

标准是数字电视产业之痛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标准的制定,在数字电视产业里,标准一直是一个比较痛苦的话题。数字电视的其他标准的制定过程更是一幕大戏,是各种权力、利益在背后的角力的过程。

  各种势力和利益的平衡在数字地面电视的标准上可见一斑。数字地面电视标准的制定单位最后是清华的多载波方案和上海交大的单载波方案的两家争斗。从2002年开始每年都会传出颁发数字地面电视标准的消息,直到2006年9月数字地面电视终于在各方角力平衡的努力下推出了强制国家标准。在清华的多载波和上海交大的单载波两个方案的基础上推出了一个融合方案。也就是说两家都是标准,没有输赢,最后要在市场接受程度上来比拼。这4年余的时间客观上延缓了数字地面电视在国内的应用。无线地面电视的任务是完成覆盖任务,让国内分散的人口能够看到电视。而随着直播星的发射,覆盖任务有极大的可能使用卫星方式来完成了,数字地面电视的前景堪忧。

  在有线数字电视上形成了以欧洲的DVB标准为基础的国家标准。,在事实上,是没有统一标准的,每个地区的网络公司各自都有自己的事实入网标准,各个网络公司的机顶盒设备不能通用。这样导致了在有线数字电视上没有一个统一的市场,只能针对各个网络公司进行定制开发,而每个网络公司的订货量又达不到规模效应。面对国内大大小小数百个广电网络公司,机顶盒厂家大多贫于奔命,当一个产品线需要维护100个甚至更多个版本,导致研发、生产、维护的成本的提升是不可估量的。这样的特点直接导致了华为退出了机顶盒市场。

  在机顶盒上,面对众多的硬件方案,每个硬件方案都需要进行定制开发,在这种情况下,从技术方案的角度数字电视中间件将是一个良好的选择,通过中间件来隔离硬件差别,为上层应用提供统一的界面,可以极大的减少移植难度和开发时间。然而,在数字电视中间件国家标准上更是命运多桀,从年开始启动中间件标准的制定,从2003年开始推出标准草案,到2008年还是标准草案。5年的时间对于IT产业来讲已经是沧海桑田。

  在手机电视标准上,国家标准还在四方案选择之中的同时,广电总局推出了广电行业标准——CMMB,并在市场上做出了很大的声势,尤其在奥运会期间的表现十分的抢眼。估计手机电视国家标准的诞生还要一段时间了。

  同时也应看到,各种势力在标准上的角力也是数字电视产业发展活力的表现,你方唱罢我等场,也是行业发展的一台戏,业内公司在纷扰的现状中找到正确的技术方向才是业内公司应该着重研究的问题。

  

数字电视与软件业

  

  数字电视的机会和未来在于应用,这已经是业界的共识了.而数字电视的应用开发,目前基本上还局限在比较初步的阶段.这有几个原因,一是由于国情和历史的原因,涉足到电视这一隶属于广电的领域的计算机软硬件企业为数不多;二是由于普及和价格的要求,数字电视机顶盒本身的处理能力相对来说比较弱,这也对应用产生了一定的限制;三是业界各公司在整个产业链上的位置分工尚不明确,也就是说,完整的产业链尚未形成;四是如上一节所述,标准的缺乏与未成形也导致了很多的重复低效的开发劳动.

  仅仅从展望未来的角度来看,数字电视中间件会是一个方向.中间件向下隔离硬件差异,向上提供标准接口.其意义在于:对数字电视运营商来说可以有一个标准的平台来规划测试要求应用的开发,对应用开发商来说有一个统一的平台避免无休止的重复劳动;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吸引传统的计算机软件开发商进入这个市场,从而能够快速生产大量应用.进一步推动产业链上的角色细分和整个产业链的成熟.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把数字电视的中间件理解为相当于桌面计算机的操作系统.

  然而,目前数字电视的运营以及应用现状,也决定了中间件无法在短时间内能够成为业界共识和努力的方向.国家标准的难产,机顶盒敏感的价格因素,运营商的运营策略,软件的投资策略等等无一不影响到这个东西的发展.虽然长期来说这是一个很美好的图景,但是一年半载恐怕是很难有什么大的进展的.

数字电视产业的机会

  数字电视产业无论在技术、标准、市场、应用等方面都在快速的演进中,随着“平移”的进一步深入,当前数字电视产业的技术方案越来越向内容和运营本身靠拢,目前网络运营商在深入的挖掘运营潜力,并大力的升级自身的运营能力和管理水平。从2005年开始,各地网络运营商开始运营支撑系统的建设,提升自身的运营能力,能通过软件技术手段;来为网络用户提供更加深入的服务,使提供各种增值业务成为可能。

  在平移数字电视的单向广播方式的数字电视上推出的基于数据广播技术的嵌入式浏览器应用用处不大,基本上是一些文本和简单的图形信息展示,单向视频点播nVOD开展业务也十分的困难。在此情况下,当前运营商网络改造方兴未艾,通过CMTS、ePON等技术进行双向网络铺设和改造,深入挖掘自身的网络潜力,为提供双向数字电视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并深入挖掘广电用户需求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国内企业在这些方面也推出了多样化的解决方案,并受到广电网络运营商的认可。在双向网络上可以运营的内容将更加多样化,可以有基于Internet的应用的在数字电视平台上的移植使用,多人在线游戏,VOD等等。

  广电网络运营商在当前技术日新月异的了下,同时面临着电信运营商的IPTV,Internet内容运营商的网络电视(WebTV)等多样化的竞争,广电网络的相对优势在于其拥有的网络优势和网络上的在网用户,同时其网络上近乎无限的自主可控的带宽资源,使得广电网络可以同时提供多路高清视频,这是其他技术手段达不到的。从中长期来看,广电网络在视频信息提供商的角色上还没有什么可以撼动其优势地位。高清和双向互动电视应用将是数字电视产业今后的产业重点。在面对新世纪第一次严重经济衰退的情况下,有业内人士的观点认为数字电视行业是其中的一个绿洲,数字电视行业大有可为。

关键词(Tags): #数字电视
家园 数字电视就现在的推广情况来看,基本无价值

所谓的高清、点播之类的都是噱头,好多片源还是标清的,搞个高清传输毫无意义,点播基本就没人有,反而是现在机顶盒搞的原来的一户多电视不能使用。

至于广电的上网,我不知道用户有多少,不过首先广电是没有自己的出口网络的,另外广播网络要传输双向网络数据首先要对老网进行改造,其次本身是共享方式的,带宽也存在问题。

倒是现在搞的卫星方式应该更应该看好。

家园 追到这还朵花
家园 早就不看有线信号了

信号再好,信号再强。如果不靠政府强行推广,肯定是是一个失败的东西。因为没有需求。老百姓用不着,嘿嘿。

倒是现在卫星电视蓬勃发展。农村里到处是这个玩意。城市里的小卫星锅也开始流行了。

一般我都不看有线电视了。电视直接接本本,上网看电视

家园 还真是有这个问题

目前还看电视的年龄层次基本上都是在幼龄和高龄这2端。

家园 价值还是有的,就是路子走歪了

目前高清和点播基本上都是噱头。

关于一户多台电视本来就是要分别收钱的,只是原来没有手段控制,目前这个方式还是比较受运营商欢迎的。

广电上网用户各地参差不齐,好的有深圳天威,是当地市场的大头,差的是大部分广电,连上网服务的执照都没有。

双向网改造目前有钱的 运营商基本上都已经练完了,现在就连内蒙区网也都快做完了。

卫星方式现在我还看不清楚。

家园 我觉得呢,广电的前途不好说

当然要守着现在这点网络和用户吃饭是还可以吃好多年的,但是要想大发展难度挺大。

广电自身的定位问题,是打算和电信运营商们竞争综合平台呢,还是只是做电视媒体这块,看现在广电摆出的架势应该是打算走前者的道路,问题就来了,广电的结构太松散,没法形成一个整体的力量,从网络规划、节目配置、技术标准等等等,基本所有方面都是每个地方各搞一套,这样要能搞成才真是奇迹了。

现在也就是在城市里面强制的安装有线,农村市场基本就没有了,也发展不起来,如果把城市的卫星接收放开,估计城市的用户也要流失不少,没其它的原因,安装成本小,价钱也便宜啊。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