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国产相机没落在数码时代 -- 网师园

共:💬47 🌺38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给楼主推荐两篇文章

因河里规矩不准全文转载(虽然其中一片已经被转载过了),所以只好给出链接,看过该两篇文章可以对国产相机和胶卷有个大致的认识。

凤凰涅磐 !感受国产相机60年风雨足迹

http://dc.pconline.com.cn/daogou/basics/0508/688541.html

国产胶卷-----曾经的风景线

http://www.camgle.com/thread-29288-1-5.html

家园 乐凯的意义在于“价格杀手”

早在乐凯之前(1980S初),国产就有公元、上海(申光)等可以生产彩色胶卷,但属于早期油溶性工艺,质次价高,特别是缺乏冲印配套,无法成为大众消费品,柯达、富士、樱花、柯尼卡、AGFA等外来品牌进入中国后凭借着其高品质特别是后期冲印的配套,结果以拿到照片为计,总体付出要远远低于当时的国产彩色胶卷,于是迅速占领国内市场实属必然,甚至这个市场干脆就是进口品牌开创的,国产照相机行业在1980S的兴旺也于此有关。

乐凯在中国感光行业中是个后起之秀(其前身是1958年建立的保定电影胶片厂,产品在国内市场并不出名),但也是唯一一个按市场规律出牌的本土企业,乐凯打开市场的大门并非一开始就靠彩色胶卷而是在消化吸收引进技术的基础上从相对简单的彩色相纸和套药做起,工艺与国际接轨具有“兼容性”,后来推出的彩色胶卷也是这一思路的结果,价格相对进口品牌具有明显的优势,是“价格杀手”,品质上则相差不远,完全可以满足大众消费的需要,在公元、上海等传统名牌节节败退之际异军突起,一举成为民族品牌的捍卫者,一时可谓风光无限。反观上海等老牌厂家,他们依靠自己几十年时间建立起的市场资本固步自封,在市场份额不断丧失至生死存亡之际不得不企图依靠“合资”来在短时间内“壮阳”,而那时乐凯已经坐大,于是外方提出了条件苛刻的“合资方案”,自然不会有什么“双赢”的结果。

到世纪之交,乐凯凭借着价格和品质的综合优势在国内彩色感光材料市场上已经发展到和柯达、富士三强逐鹿的地步并杀入国际市场,柯尼卡和AGFA则日趋困难,樱花干脆凋谢,其它国外品牌进入中国市场也是浅尝则止后消失无踪,这时的乐凯已处于顶峰,并有能力开发、制造品质上可以和柯达、富士媲美的高端消费级胶卷,前途似乎一片光明,但不幸的是,数码时代到来了。

数码时代的到来是科技进步的必然,对历史朝向的车轮而言,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时间早晚,这是千古的定律。在机遇面前,传统感光行业厂商们似乎多少都有点迟钝,毕竟那时的数码相机和数码照片打印、冲印质量还远远比不了传统胶片和相纸,但不经意的短短三两年间,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说是一场突忽其来的“革命”,于是富士、柯达一度陷入危机,柯尼卡、AGFA等则干脆被挤出了日益萎缩的传统消费类感光行业,退守医疗、科研等专业领域,Sony、Canon、Epson、HP等则异军突起,遗憾的是乐凯犯了和柯达、富士同样的毛病,但又毕竟是“新秀”实力上无法像柯达、富士那样痛定思痛毅然变革,在举步维艰之际只好走上了上海的老路,寄希望于外资来挽救颓势,只是现在的影像市场,昔日的巨头柯达、富士都被“边沿化”了,乐凯的核心价值又值几何?

乐凯之成在于消化吸收了引进技术然后为我所用进而创新而非上海、公元那样企图简单引进生产线,即使成功引进了的福达也都早完了,但乐凯的衰落却不仅仅是没有及时意识到时代的变迁,可以说靠乐凯本身的实力和技术积累甚至自身的专业方向根本无法在数字时代有所作为,数字时代的核心技术是微电子、是计算机软件,而这两项恰恰是中国当前的软肋。类似的,国产照相机行业的集体衰落也是同样原因所致,绝非进口品牌冲击那么简单,海鸥、凤凰也曾一度辉煌过。

今天的柯达、富士已不仅仅是“化工企业”而是以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为主的现代化综合企业,但在这个新兴行业中,柯达、富士已不再是独霸一方的骨干,一旦电影等高分辨率市场被数字设备攻陷,柯达、富士就恐怕再难善身了,毕竟他们在新兴行业里缺乏足够的积淀,只是机会还是多少存在一些的。

夕阳行业就让它落山吧,中国需要的是更多的华为、中兴,也许,若干年后,一个中国的数字影像品牌会像今天的佳能、索尼,至于是不是乐凯、海鸥什么的,根本无所谓。

家园 国产相机从来都是山寨的,哪有自己独有的设计?

莱卡,禄莱。。。换了个标牌就成了海鸥。那个时代,相机是光学和精密机械结合的结晶。

数码时代,是光学,精密机械和电子三大领域结合的结晶。国内的设计制造工艺可以山寨机械,电子,光学如何不了解,但三者相结合的对长江三角和珠三角的山寨厂来说门限还是太高。山寨点滤镜脚架还仅仅凑合。

等国内制造业水平上来了,自然有人山寨。

不过什么时候能出自己的设计和品牌?不知道。

家园 海鸥的镜头都是自己做的,而且质量还不错

有国外厂家专门买了海鸥相机,拆了镜头,不要机身的

家园 自己做的,这个不否认,山寨厂都是自己做的

但设计是人家的。

搞山寨要么有工艺要求,专利障碍,但最最重要的是没有核心设计,亦步亦趋跟在人家后头。当别人急转弯一下子从胶片机转向数字机时,那么多美日品牌都因为没跟上形势被甩下了车。山寨厂的动作更是迟缓,这一轮的胶片革命让国产品牌彻底绝迹一点也不令人意外。

家园 这个。。。要求太高了

新中国就这么点底子。。。指望所谓的墨家第一个发现小孔成像原理是不太可能的。。。

两弹一星也是外国的原理和设计,中国山寨而已。。。能山寨就不错了,啊三这么多年也不是才山寨出来么。美国上个世纪初不就是狂山寨欧洲么。日本战后狂山寨美国。美国最后打得欧洲满地找牙,日本的电子产品打得美国满地找牙么。。。

一步一步来么。。。

您唱红脸,俺唱白脸,呵呵,都有好处

  • -- 系统屏蔽 --。
家园 关键是数码相机特别是高端产品在目前没有仿制的手段

DC和DSLR的核心技术是微电子和软件,就算不考虑镜头、卡口等的专利保护和软件版权让你抄,图像传感器和图像处理器也抄不了,而这两个元件又不是通用元件,市场上买不到,所以只能眼睁睁的在旁边看着。目前低端DC中的国产爱国者和联想所用成像组件都是进口的,国产DC只是在别人的方案上自行设计一下外观和人机界面而已,和国产手机的实质完全相同,但和国产手机又有不同的地方在于镜头设计的制约,镜头设计又和成像组件密切相关,所以国产DC无法像国产手机那么遍地开花。

什么时候国产(数字)影像行业能有再次发展的机会?两个条件成立之一就可以了:1、中国企业有能力自行设计、生产商品化的主流图像传感器和图像处理器,不过,短期内等这个条件成立恐怕是不现实的。2、主流图像传感器和图像处理器成为通用电子元件且廉价、高质,这个条件应该会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实现。目前,由图像传感器和图像处理器组成的成像组件的设计、制造门槛还太高,主流消费级的基本被日本厂商垄断,那些国际上大大小小的IC制造商们对此并不甘心,拍照手机、网络摄像头、普通监控摄像头等的相关器件早已实现通用化、廉价化,DSP、MCU等也早已成为大众器件,一旦主流图像传感器这最后的堡垒被攻破,那么剩下的事情就只剩“组合”了,中国可不乏这方面的人才。

试想一下:如果某天TI、ADI、NS等这样的半导体商到处举办推介会促销他们的数码全画幅套件,台湾厂商在打广告征集廉价CCD、CMOS或是其它什么图像传感器的代理,赛格配套市场的柜台里摆放着各种尺寸的数字成像组件,那将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恐怕无忌、蜂鸟论坛里都在热议DIY数码大画幅了,而这一天相信一定会到来,这也是历史发展的潮流,就像1970S的人们无法想象二十年后高性能的计算机系统可以在柜台上、普通人家里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和配置轻易组装起来一样。

家园 关键是要在山寨的过程中把队伍锻炼出来

人才储备上了,综合条件有了,我们才有可能一步步的从产业链的低端向上走。

信息时代尤为如此,曾经强大如徕卡,一旦没有跟上时代的脚步,前两年不是一样搞得快要破产。

家园 估计那时候泥坑和佳能又开发出更好的产品了
家园 那也不一定

这玩意儿发展总会遇到瓶颈,这时候山寨机就可以赶上来了。看看现在的手机,品牌机和山寨机的区别可能最多就是在质量作工上了。若论创新,山寨机还领先一些呢。

家园 据说aigo的卖得还不错

外链出处

家园 产品的定位是不同的

主流产品当然会掌握在主流厂家手里,毕竟任何产品尤其是较复杂的高端产品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资源来配合,但主流产品或高端产品不是市场的全部,低端产品拼的是满足一定质量和功能下的成本控制,这对主流厂商而言却往往是鸡肋。

家园 我还是真的第一次知道这事情,谢谢,以后关注一下
家园 数码相机全世界基本上就一家

那就是日本。也没什么别的说的,关键技术是他们的专利。就是那一小片大概有几十个专利围着。谁也动不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