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温故知新沈崇案】1.沈崇和谭卓 -- 陈郢客

共:💬946 🌺4636 🌵53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4
下页 末页
家园 接着踹花粉

【你YY的那个西北国际通道,路途遥远,还只有公路,人人都知道公路运输的成本是大大高于海运N倍的。】

——原来你家花生米派杨杰将军去苏联谈判是YY去了,原来西北国际通道运输的大量抗战武器弹药是YY的,呵呵,你无齿水平直逼汪某人了。

知道上面提供的苏联援助军事物资数字是什么概念吗?无知到连中国抗战期间的兵工生产量都不知道吧?

【1939年至1940年9月滇越铁路断运一年多的时间里,滇越铁路和滇缅公路承当了全国进出口,尤其是输入抗战物资比重的三分之二】

麻烦你下回大段拷贝前,先把拷贝的文字看一遍成不?滇越铁路都断运了,还能和滇缅公路一块“承担全国进出口尤其是输入抗战物资比重的三分之二”?丫的识字不?

【宣战了能救沦陷区同胞么?华侨就不用考虑了?这是什么“侏罗”才能想出来的?】

特意给你挖个坑,丫的还真跳呢——来,借问一句,从918到77,鬼子步步蚕食,东北、华北大片领土沦陷,中日战争早就开打了,真要考虑华侨,还要等到全面抗战爆发啊?不是猪猡的花粉的是不是说,从1931年到1937年,6年时间里,花生米从来没考虑过华侨?

再借问一句,1937年7月7日到1941年12月7日,这中间四年多时间在干嘛呢?花粉的意思是,撤侨是到1941年12月9日才完成的呢,还是说1941年12月9日后“华侨就不用考虑了”?花粉真不是猪猡。

【滇越路断了,不是还有滇缅铁路吗?】

又在现眼了——滇缅铁路修建于抗战初期,由国民政府于1938年动工,1942年因滇西失守而停工,整个工程浩浩荡荡,但线路实际铺轨仅仅是从昆明修到了楚雄一平浪。

【苏日中立条约签订之后,老毛子物资马上就断了,不靠海运靠什么?】

嘻嘻,花粉的意思是不是说,只要英美友邦不参战,花生米就永远不宣战?嗯,俺等着你进一步现眼。

【日本有海军可以在海上彻查物资,中国有这个能力吗?从当时的国际形势看,日本还可以从德意等国转口,谁敢说所谓的禁运对日本能奏效?”】

前面是哪位在扯德械师的?这才多会啊,不但不要德械师了,还帮您家元首考虑转运鬼子了?

——以当时的国际形势是,1941年7月美国对日本实行了石油禁运,1941年12月鬼子就袭击了珍珠港!丫的继续装傻。

【敢不敢回答?

当时大部分的物资都是从滇缅路和滇越路输入的,都要走海路。

运一下军用物资还凑合。大量的民用物资都从哪里运的话,光烧的汽油就负担不起了。居然有人连这个基本常识都没有?】

——“一是由于中国目前极度落后,军用品不能自给自足,绝大部分须依靠外国进口,如果公开对日绝交宣战,日本就会以交战国的身份通知各国禁止一切军需品和军需原料输入中国。”这段文字不知道是哪位无齿之徒拿来当作花生米不宣战理由的?这会转进到了民用物资来了?你准备援引哪条战争法禁运民用物资?等着你进一步转进。

家园 太遗憾了,按你的标准,美军也是

美军在德国给了东西比苏军多一点就不是强奸,那是有爱。哈哈。还有喜欢扯东北苏军事情的,都应该提提为什么苏军枪毙了大批违反军纪的,米军在关内那些事情怎么都是无罪?比较比较两者上层的态度如何?

家园 【温故知新沈崇案】7.精英的分化及偶像的倒掉(3)

【part C:两个北大】

谢泳先生引用的这段史料尚语焉不详,1946年12月31日《世界日报》关于此事的叙述更加详细:

【昨晨黎明(注:30日),北大沙滩大操场,即有各学院同学集合。迄九时许,全场已有千余人。同时,各新标语、新壁报,纷纷增加,贴遍各处。尤以各教授之谈话及上书司徒大使之声明书,最为触目,争相阅读。十时,清华大学及燕京大学学生之联合进城请愿游行队已出发之消息传来,各同学莫不兴奋异常。十一时,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训导长褚士荃,教务长吴泽霖等进城,至北大办公处与北大秘书长郑天挺,教务长郑华炽等,召开紧急联合会议。当议决对学生游行事不加阻止,并联络各有关机关,请求保护。

我素来敬重郑天挺先生学问严谨,直到翻阅这些史料,不由感慨,前人如海如山,后生们哪是容易得窥全景的?物理学家郑华炽,隔行隔山,在下知之甚少,惟“教务长”身份,暗示我们诸多内情。

清华班子一目了然:校长梅贻琦;教务长吴泽霖;训导长褚士荃。训导长大约类似今日“学生管理”或“政工”一系领导,褚士荃言论亦相对收敛谨重,然而,三人齐心,颇可得见。

而诸种史料中,北大班子却只能散见各处。因为一旦整合一处,谁都能看明白了——北大班子在分裂。

1945年9月6日,胡适被任命为北大校长。《胡适之先生年谱长编初稿》有云,此年6月,蒋梦麟要出任行政院秘书长一职,蒋介石属意胡适或傅斯年担任复校后的北大校长一职。傅斯年时在国内(胡适尚在美国),蒋介石请教育部长朱家骅先行咨询傅的意见。傅斯年于8月17日上书力辞,盛赞“适之先生经师人师,士林所宗,在国内既负盛名,在英美则声誉之隆,尤为前所未有”,极具“佳话”体。政府任命发表后,胡适就任前,由傅斯年暂代。胡、傅素来亲厚,亦师亦友,同气连枝。傅斯年代理校长后,屡次发表声明,决不录用伪北大教职员。他1946年1月7日写给夫人的信中说,“实在说这种局面之下,胡先生办远不如我,我在这几个月给他打平天下,他好办下去。”(胡适1946年7月5日抵达上海,9月就任北大校长。)“周炳琳为法学院长……先以陈雪屏后以贺麟为训导长,郑天挺为总务长。”(注:本节人物基本出场完毕)

训导长:陈雪屏。

秘书长(胡适年谱中称为总务长):郑天挺。教务长:郑华炽。

谢泳先生在《重说沈崇案》中对“陈雪屏”只字未提,对“郑天挺”、“郑华炽”亦只字未提。我们既看不见“同学何必如此铺张”的陈雪屏;亦不知郑天挺、郑华炽诸先生的担当。这样如何能还原沈崇案的真实全貌?

他借《申报》批评了梅贻琦和陆志韦两位先生,然后径直盛赞胡适、傅斯年“真正显示出了知识分子智慧和人格”,原因不过是“他们没有无原则认同学生的行为,而对学生有所批评”,这种逻辑,何其武断草率尔?

《文汇报》1947年1月5日木耳的文章印证了《世界日报》的报道:

【新闻记者群走向北大的校长室,这里有北大秘书长郑天挺,和清华校长梅贻琦以及周炳琳钱瑞升诸教授,有两位同学在哭诉校外分子来北大行凶以及向达教授被辱这些事。郑天挺安慰了一番,说学校必想办法,周炳琳教授则慷慨激昂,大声说:“党派必须退出学校,而国民党应首先退出!”这时电话铃响,原来是训导长陈雪屏来电,说他今日因病不能来校了。陈先生病的真巧。

北大清华燕京等校负责人召集了一个会议,决定对学生游行不加干涉,并与治安当局洽商保护学生】

12月27日,学生团体代表往谒陈雪屏,目的无非是探问徵求校方意见。北大复校,国民党六大(1945年5月5日至21日,国民党在重庆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执行委员陈雪屏担任北大训导长,蒋政府显然颇有深意。“陈雪屏在北大积极发展国民党、三青团。”这样一位人士,说出“沈崇未必是北大学生,同学何必如此铺张”,令人无比愤慨,仔细想想,并不令人吃惊。

沈崇案发时,北大校长胡适正在南京忙着起草宪法。根据年谱,他11月11日晨飞赴南京,12月30日飞抵北平,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在南方住了五十天。”

陈雪屏的继任者贺麟也参加了国民大会,回忆如下:

【1946年11月,国民党政府召开一手包办的所谓“国民大会”(人称伪国大),胡适和我都是代表。我这个遴选代表大概是胡适和教育部长朱家骅推荐的。我们同机到南京去参加会议。……到南京后,他住中央研究院,我和一些代表同住招待所。在胡适担任执行主席的一次大会上,蒋介石以国民政府主席的身份,手捧伪宪法,郑重其事地交给胡适,胡适则恭恭敬敬地接了过来。蒋介石讲了一通宪法的来源和意义以及什么“还政于民”的鬼话,两人煞有介事地表演了一番。我们还听了参谋总长陈诚的军事报告,报告胡吹要在三个月内打败共产党,等等。小组讨论我只参加了一次,一百多人的小组,我连个座位都没找到,站着听了半个小时我就走了。后来我就跑到杭州浙江大学看朋友去,没再参加会。从杭州回到南京,不等闭会,我就回北平了。】

胡适1938-1942年任驻美大使,1945年作为国府代表在旧金山出席联合国制宪会议。一年两制宪:1946年11月25日,胡适在南京参加制宪国民大会开幕典礼。南京期间,他给人题写条幅,“做了过河卒子,只有拼命向前”,依稀是其心情写照:建设的,乐观的,不失慷慨。可是,“住招待所”的贺麟,已觉制宪不过一场游戏一场梦,他入不进戏,甚感无聊。

北大群龙无首,训导长陈雪屏的话,可谓官僚遁词与精英傻话共一色,群众听得面目发青。当然,陈雪屏官运亨通,亦可想而知。据继任者贺麟回忆,

【1947年9月,原北大训导长、国民党特务陈雪屏调走。学校一时找不到合适的继任人,胡适派总务长郑天挺到我家找我,要我干(可能是陈雪屏和朱家骅的推荐,经南京最高领导人同意,让我接任)。……郑好说歹说劝我先干一干试试,等有了人可以不干,并说不必天天到校,有事大家到家找你,拿拿主意就行了。至于为什么要让我这个书呆子当训导长,我就不清楚了。学生们对此也感到意外。当时学生们经常请愿,有时找到我,我作不了主,就带大家去见胡适。胡认为我推卸责任,由此渐渐产生了不满。记得朱家骅曾经三次以教育部长的名义给学校来信,在信中开列过几批学生的黑名单,要求学校开除这些所谓“异党分子”。胡适把信交给我处理,也不表示什么意见。我则把信往抽屉里一搁,跟谁也不提,不了了之。】1947年冬,贺麟过境南京,“由国民党青年部长陈雪屏接待我。”

党棍陈雪屏在北大师生心目中什么形象,有无威望,同样可想而知。他和郑天挺、郑华炽级别相同,若理念不同,亦难以一手遮天。他的策略既然有如火上浇油,学生势起,游行在所难免,他只有称病在家,由郑天挺、郑华炽先生收摊承担了。“北大各院负责人同声响应”,亦可见陈雪屏势孤且不得人心。1946年12月31日《益世报》登出一条奥妙无穷的短讯,道破郑、陈间的歧异:

北大秘书长郑天挺和教务长郑华炽二人意见甚接近:北大四五十年一贯作风,向无关涉学生运动之成例,今日亦不能例外。在学生游行时,曾邀请训导长陈雪屏到校,陈推说有病,未到。郑表示遗憾。】

12月27日,学生组织了“北大学生抗议美军暴行筹备会”,亦积极联络清华等校。29日,筹备会会场被砸,民主墙壁报亦被人扫撕一空。30日晨,“职业学生”及打手们撕去罢课的布告,贴上“今日本校照常上课”的告示。历史系向达教授正好路过,眼见种种不堪,知识分子“迂气”发作,这位秀才试图和猛士们讲讲道理:“你们就是反对罢课,也不能撕毁别人的……,因为在北大,任何人有发表意见的自由。北大四十八年光荣历史被你们丢尽了。”人家哪里肯听你的真理,打骂有加。此即新闻中所言“向达教授被辱”一事。

学院知识分子,言必称言论自由,视之为内心信仰。然而遇见不信却又会武术的,只能束手。钱端升教授被问及对“情报网”共谍逗引说持什么态度,钱教授的怒言既可乐又悲凉,“这是造谣的低下手段,超出了言论自由的范围。有钱印这些东西,我的政治学讲义,到现在还没印出来!”

搞到这种地步,教授们亦要反了。法学院院长周炳琳在校长室内已经怒不可遏,当北大学子等待清华、燕大学子入场时,这位周教授,亦毫无避嫌,出现在操场上,示以支持。学生们高呼,“拥护周先生恢复五四精神!”

此情此景,《文汇报》叙述时亦难免唏嘘,【原来周先生正是当年五四健将,一瞬卅年,如今已两鬓如霜了。】

好一个“一瞬卅年”!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这是关于代际更迭很敏锐的洞察。“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多数青年人的热血、慷慨、风发,向来如是。等到30年后,自己上了宴席桌,成为既得利益者的一员,当年的理想即使某一瞬间掠过,恐怕亦只有压下不想,还能怎么样?有家有业,上街闹革命,你试试?再说,换人真能改变这个世界吗?失望太多,中老年人的思维自然会比青年人多有顾忌、疑虑,这亦是自然的。一个成熟的社会仍需青年人和中老年人分担不同的角色:有人呐喊变革,有人步步谋划;有人热情,有人稳健;有人毅然加油,有人稳稳刹车。

而北大法学院院长周炳琳在27年之后,竟然被满腔怒火逼得再次跳出来打酱油,这是多么令人感慨万千的一幕。记忆和此刻叠合,想必他心里亦感慨万千:我还是那个我?世道还是那个世道?或者,世道不止一次改变了我?!

1946年12月31日,《新民报》刊出的《北京大学四十八教授致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的抗议书》,周炳琳教授赫然在列。

向达、郑华炽、钱端升以及沈从文、朱光潜等人亦在列。

这份名录并非以姓名笔画排序,排在第一位的人,叫“袁翰青”。

(猛料将出,且听下回分解。)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兄台目光如炬。花了。
家园 sofa
家园 过奖了

以前一个朋友说过:作家就像一个藏宝人,把他/她的宝贝藏在各个秘密的地方,他/她的作品就像一张藏宝图。我们读的时候,就像在寻宝,当找到的时候,和藏宝人会心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我还是忍不住说了出来,境界不够啊。

家园 读了梅先生的文章,大为感慨。我在法国读工程师学校时,

也深感国内这类教育的不足。在法国,学生在工程师学校中的后两年学习少有基础知识,全是实践课和实习,毕业就是合格的工程师。而中国的大学生、研究生毕业后,至少还要工作上若干年才算合格。更别提中国今天面临的高级技工缺乏了。

家园 花粉开始拿腚当脸了

【“文史資料載:“七七”事變以來,中國抗戰后方所需各种戰略和各种民用物資:汽油、煤油、柴油、橡膠、汽車配件的百分之百,藥品、鋼材、棉紗、白糖、紙張的百分之九十,都須從西方進口。”】

熊奇果然太熊奇了,“黄金十年”成果斐然。花粉们再次展示了其顾头不顾腚的风采。

【物资中军用和民用根本分不清,象钢材汽车备件之类】

哈哈,这是你的规矩?知道中立国的权利和义务不?“禁止中立国以任何方式将军舰、弹药或任何作战物资,直接或间接供给交战国。”嗯,下一步是不是该把上面那些物资全部解释为作战物资了?

——鬼子真蠢,居然蠢到配合着你家花生米不宣战,还费了牛劲去轰炸滇越铁路,然后干瞪眼看着战争物资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却不知道用最简单的宣战方式直接“断中国粮”?

也不知道是鬼子蠢呢,还是花粉无齿?

【华侨这个问题:汪精卫投日以后,日本人已经不认为中国是敌国了。到四几年还扯什么华侨问题? 】

是哪个花粉拿华侨当不宣战理由的?哦,现在拿汪精卫投日当挡箭牌啦?好啊,小花粉是想告诉俺们,汪精卫投日时间是1941年12月9日?

自己慢慢找牙玩。

原来委员长是如此爱心无敌,为了留日华侨而不宣战。英美友邦在这点上显然比委员长差远了,他们居然不顾在日的英国、美国人,在珍珠港后没两天就宣战了。

呵呵,这个笑话般的理由就留着看吧。

另外再问一遍,从918到77,鬼子步步蚕食,东北、华北大片领土沦陷,中日战争早就开打了,真要考虑华侨,还要等到全面抗战爆发啊?不是猪猡的花粉是不是说,从1931年到1937年期间,花生米从来没考虑过一旦全面战争打起来,华侨该怎么办?还是说压根就不想抗战?别这么打您家熊奇的耳刮子么。

补充一句,下回扯滇缅公路的时候,先拿张世界地图瞅瞅,缅甸出海口在哪呢?丫的让鬼子海军跑印度洋找英国海军去撒野去?呵呵,花粉确实很牛很牛。

家园 哈哈,看这某花粉左右互搏

【华侨这个问题:汪精卫投日以后,日本人已经不认为中国是敌国了。到四几年还扯什么华侨问题?】

嘻嘻,也不晓得是哪个花粉拿华侨问题当不宣战理由的?哦,现在拿汪精卫投日当理由啦?哈哈,好啊,小花粉是想告诉俺们,汪精卫投日是1941年12月9日?

另外,很想问问,丫的拿汪精卫当挡箭牌,还扯什么国际法啊?

自己慢慢找牙玩。

家园 bandeng
家园 不淡定有时自然有不淡定的用处。

我本来“会心”地上了一朵花。

今天到底又自首了。

特别要谢谢兄台的“境界不够”。

呵呵。

家园 这段话到今日,依旧是真理,令我辈仰视,自叹。

:【一是资源的问题。二是资本的问题,三是人才的问题,而人才问题又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是组织人才,一是技术人才。近代西洋从事于工业建设的人告诉我们,只靠技术人才,是不足以成事的,组织人才的重要至少不在技术人才之下。】

家园 以送花的方式鼓劲!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小野子,喷这么多,能把您那牙从地上捡回来么?

您在这里语无伦次地乱喷,能证明中国的抗战物资不用海运么?

接着给您拔牙,疼了你就叫啊

http://gsrb.gansudaily.com.cn/system/2005/08/18/000252390.shtml

战时甘肃:苏联援华大通道

“(参见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彭训厚《胜利的回忆》)苏联援助物资经兰州运往抗日前线苏联援华武器和军事装备的主要运输线有两条:一条是由苏联塞瓦斯托波尔、海参威等港口海运至香港、越南海防或缅甸仰光,经滇越铁路或滇缅公路运至中国腹地。二是通过陆路和空中航线经新疆到达兰州。”

http://www.cppcc.gov.cn/rmzxb/cqzk/200509220039.htm

“1938年8月,长达千余公里,堪称世界上最崎岖、地质最坚硬、地形最复杂的滇缅公路全线修通。1938年11月初,第一批军用物资苏联援华的6000吨军火,由英国轮船“斯坦霍尔”号从奥德萨运至仰光港上岸,再经铁路通过滇缅公路运往中国境内。当年12月,滇缅公路全线通车。”

看清楚了没有?牙掉光了?

“补充一句,下回扯滇缅公路的时候,先拿张世界地图瞅瞅,缅甸出海口在哪呢?丫的让鬼子海军跑印度洋找英国海军去撒野去”

还真是光腚推磨,现眼上瘾了。

英国人的战略重点在欧洲,留在亚洲的海军力量少的很。42年鬼子就是到印度洋撒野,空袭了科伦坡亭可马里等军港,把英国人打的落花流水。

这种军史常识,除了某些一肚子草的“无齿之徒”,人人皆知。

  

家园 鬼子当然比某些自以为是的草包聪明

鬼子不一早就宣布“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了吗?

还宣什么战?人家认为中国的代表是伪政府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