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3G时代的手机媒体(一) -- hansens
Google搜索页面结果都是来自于其他网站,等于间接利用了其他网站的内容提供着广告服务。
就算是网民发贴更多是处于精神上的交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但是交流的平台,仍然需要不小的维护成本。
说实话,我看不出西西河现在的广告收益(或捐助收益)有可能可以弥补铁老大的投入。
维护一个良好的交流的环境,需要必要的硬件、带宽。甚至优秀的版主,这一切都不可能是免费的。
在现在的中国,缺少大众言论和交流的渠道,很多人愿意为了交流、表达、自我实现,在网络上无偿的投入大量的精力,这当然值得敬佩,但是这样的行为仍然有其两面性。正如天涯、猫扑的冲突和分化一样。
好了,下面我们可以讨论一些具体的案例
1、 就邓兄的例子,开源软件。开源软件当然很好,符合共产主义者的理想,但是开源软件缺少维护和持续发展动力的问题也是客观存在,并且深刻的困扰了很多软件项目的发展。 那么,如果有一个合理的经济利益保障机制,是否是更理想的模式?
2、 Google 如此高的利润率说明了,我认为用技术领先或者市场垄断地位来解释已经不完全能解释了。
3、 依赖于广告的商业模式是不道德的(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我认同这个观点),当年 某人就是凭着这个观点创建了 NY Times。 这判断有2个前提,1、广告的商业模式,依赖于企业,尤其是大企业,这必然的会影响媒体的公正性和客观性。2、PV 之类的数据是广告费用的衡量依据,但是这实际上与内容的质量(价值)没有直接的关系。这会影响对对内容的定价 3、依赖于广告的商业模式,严重的依赖于发行量(或PV之类的东西),这会使媒体越来越倾向于取悦大众,这甚至已经极为深远的影响了这个世界。
那么与广告互为依存的媒体模式是否就是唯一的选择呢?
Hansens说的都对,但是老实说我看不到根本的解决办法。
不是不想要一个合理的经济利益保障机制,而是想不出这样一个理想的模式。
如果不是技术领先与市场垄断,那么如何解释Google为什么获得暴利呢?
产品生产者不如产品营销者赚得多,自古以来皆如此。谁掌握了渠道,谁赚钱。华尔街的金融掮客们不直接参与生产,而是控制资金的流通,他们日进斗金,道德吗?
如果媒体远离了广告的商业模式就会公正吗?还记得金喇叭的寓言吗?
说远一点,人类历史,什么时候公正过?
我们承认PV不是一个衡量内容质量的可靠依据,但是什么样的衡量才可靠的呢?
20世纪以来,尤其是二战以后,媒体越来越俗媚化。但是以前的贵族品味就比普罗品味好吗?是娱乐大众,还是教育大众?媒体有权利教育人民吗?教育人民,与误导人民甚至愚弄人民的界线在哪里?
不是Hansens说的没道理,理想归理想,现实归现实。找不到理想制度的时候,能做的只能是在所有糟糕的制度中,选择一个最不糟糕的制度来实施。
有个应聘者笔试没过关,被拒。他向我抱怨说,以一次笔试失误就错杀一个优秀的应聘者,这样的流程不合理。我答,高考制度合理吗?如果高考那几天一个考生正好在生病怎么办?取消高考制度如何,靠基层单位推荐如何?当年推荐工农兵学员走的就是这样的路子。普遍而言,是工农兵学员成绩好,还是应试生成绩好?
有点抬杠的嫌疑,打住。
就是开源软件是可以积累的,而开源内容积累起来比较困难。
举例来说:一个开源软件,如果很多人喜欢用,那么使用本身就是一个测试过程,使用者会报告bug,然后经过开发人员的修改,形成新的版本。在这个周期里面,使用者和开发人员的努力,自然而然的积累下来,长期的结果,是可以形成高质量的软件的。
而内容则不同,首先,内容的消费经常是一次性的,比如新闻这个内容大户,看过了就算了。这和软件要应对的重复性工作有本质的不同。内容消费,经常是在很短的周期内进行的,不能有效地完成合作加工的过程。这也是wikipedia这样的站能够成功的一个原因:它是众多人长期积累的结果,是一个百科全书,是可以重复使用的内容。如果搞一个wikinews,我估计上面多半是流言。
“如果搞一个wikinews,我估计上面多半是流言”,实在精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