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丹青难写是精神(一) -- 北宸

共:💬147 🌺419 🌵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家园 哈哈,北宸要挖大坑了。

多写写那些为国流血牺牲的勇士们吧。

家园 静静地读来

感谢北辰mm给我们机会了解另一个成长环境下的思考。

最近 南京南京的评论铺天盖地,有点头晕。

还是想静静地重新了解我们那些难以愈合的伤和曾经难于启齿的那些历史,反思我们自己。

相信历史总是会恢复本来的面目的。

家园 我祖父的祖籍是寧夏,在甘肅長大
家园 【原创】丹青难写是精神(二)--将军的志向

丹青难写是精神(三)--我们只有一个国家,为什麽还要分?

丹青难写是精神(四)--两枚迟了半世纪的勳章

1938年8月,美国詹森大使考察即将建築完毕的滇缅公路(Burma Road),詹森大使回到重庆后向罗斯福总统发出报告:“滇缅公路工程浩大,且物质条件异常缺乏……全赖中国人民的艰苦劳作精神,这种精神是全世界任何民族所不及的。”

1941年10月6日,LIFE杂誌上的一篇报导:

There is nothing like this Burma Road anywhere else in the world. When you see it, you understand the American engineer who exclaimed, "My God, they scratched these roads out of the mountain with their fingernails." From Kunming, at one end, the road winds perilously for 726 miles through the jagged Burma mountain ranges, over the deep Mekong and Salween canyons and down to the British end in Lashio.

A crow with a liking for high altitudes could fly it in 360 miles, but after Kunming we never saw as much as one-eighth of a mile of straight road ahead.

在日军堵死国际援助中国的海上通道後,中国人,二十万双手,自1937年12月开始,仅仅费时九个月的时间,开通了援华物资车队从缅甸进入中国的通道,也创造了当时西方媒体记者称之为“中国第二个万里长城","继巴拿马运河後,人类所完成的另一个奇迹"。

1942年5月,日军占领缅甸,切断了滇缅公路这条国际对中国战略物资的最後一道补给线。同年7月,驼峰航线,接替了稍前被阻断的滇缅公路。

这个飞机失事率高得惊人,穿越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脉,又称之为死亡航线的空中道路,在印度东北部的阿萨姆邦和中国云南昆明之间开辟。

投笔从军的中国青年在接受短短十个礼拜的飞行训练後,加入驼峰航线的运输任务,直至抗战结束,与美空军一同担负650,000万吨的空运物资总吨位。

1944年,十二万五千名知识青年响应「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号召,从日军占领地区潜赴大後方,成立「青年远征军」,其中志愿赴印度受训者,在飞跃驼峰航线後,前往印度蓝伽接受为期三个月的训练。

这些青年远征军尔後参与了胡康河谷之战、围攻密支那之战、并掩护盟军打通中印公路。

民族存亡之际,

他们用双手没日没夜地在地势艰险的山脉间抢挖公路,

他们从没有任何飞行经验,到单独驾越运输机,挑战飞航极限的死亡航线,

他们从捧著书本的学子,武装成迈上战场,与入侵异族拼刺刀的战士。

在百死一生的当头,他们心里想的可是一家一姓,一党一派?

六十多年前,战争没有选择地降临,芸芸匹夫没有选择地救亡图存,而现在的我们对抛头灑血的他们是选择性地缅怀,还是……选择性地遗忘?

孙立人将军,芸芸匹夫中的一个热血青年,也是曾经被两代中国人集体遗忘的一位民族英雄。

在台湾,知道将军生平的人实在是不多,即使在少数纪念将军的文章里,我也曾看过让人啼笑皆非的"讚许": 「若不是孙将军训练的新军201师在古宁头之役的出色表现,我们就要变成"中国人"了。」

写出这样字句的人,可知在1923年8月17日,这个搭乘杰克逊号考取公费负笈留美的青年,心中立下的志向: 「无论如何,中国一定要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青年的身上揣著一封父亲的亲笔家书: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朱晦翁训: 弘为宽广,毅为强忍,汝性忠实,立志亦颇不随流俗,第规模狭隘,遇事非泄沓即急遽,皆才识不足之过,宜于宽广强忍下功夫。交友为品学成败大关键,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汝本中材,最易移染,慎之。

远适异国,所为何事?望时时于此著想。

慎寒暑,节饮食,惩忿塞欲,为保身要诀。今当远离,特训数语,携置案头,朝夕省览,以当面命。

焕廷誌 时年五十有五

孙立人父亲孙熙泽(字焕廷),安徽舒城人,在家书中写给儿子的这句: 远适异国,所为何事? 青年心里早有定见,1924年拿到普渡大学土木工程的学位後,孙立人以25岁,读军校来说并不算年轻的年龄,决定投报维吉尼亚军校,只因强国必先强兵。

维吉尼亚军校(VMI),是与西点军校齐名的高级军事学府,素以要求严格、训练卓越著称。

在VMI军校新生的第一年,将军过得是 "合理的要求是训练,不合理的要求是磨练"的生活。

在孙立人将军回忆录里曾记载:

「有一天,有位老生叫我洗手套,我準时洗好,并且毕恭毕敬地双手奉上,满以为他总要说我几句好话。不想适得其反,那位老生优閒地坐在屋里抽烟,把手套收下後,不声不响地将半截烟屁股按在我的颔下,烧得我皮肤灼痛,等到他高兴了,才叫我离开。这样恶作剧的例子,不胜枚举,我牢记著父亲家书中叫我强忍两字的教训,这一年新生的生活,磨练出我忍受艰难困苦的耐心,对於往後的带兵打仗有莫大的帮助。」

事实上,将军幼年时期也是接受如此严格的训练:

「小时候在家里唸私塾,父亲管教甚严,除了晚上和家人见见面,我们兄弟三人一整天都在书房读四书五经,睡觉也在书房里。」

将军打趣说幼年的生活就像坐牢一样,背不出书,要被教书先生打得头破血流。 

将军一手好毛笔字,在带兵时常为袍泽讲授历代忠烈故事与《曾胡治兵语录》,与盟军相处时谨守礼数,同时严守中国人的立场,凡事据理力争,不假辞色。

1942年,仁安羌之役,将军坚持先熟悉地形再做拂晓攻击。缅北五月大撤退,在卡萨一地遇上日军追击,将军拔出手枪,在桥上指挥连下最後一个兵过桥後才准英军炸桥。(这些细节稍後或再补充。)

凤凰卫视曾在缅北访问过当时新三十八师的一位老兵,老兵说: "孙立人将军带兵严肃,带人和气,让人印象深刻的一点是,将军做事,绝不吊儿郎当。"

「智信仁勇严」的武德,奠基於中国伦理教养的深紮与西式军事教育的严厉磨鍊。

1927年夏,孙立人将军毕业於维吉尼亚军校,这个学校同时造就了两位在二战中举世闻名的英雄校友: 孙立人将军与巴顿将军。

而VMI军校里,两位将军的展台,長存至今。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孙立人将军的父亲,孙熙泽先生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摄於1922年,站在孙熙泽先生身後的是23岁的孙立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维吉尼亚军校展台上孙立人将军的油画像,展台上并放置将军在缅甸战场上缴获的日军刺刀与军旗。

[待续]


本帖一共被 6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怎么俺这才是第二朵花?!

前面的几位同学,记得上花啊!

家园 北宸那里不是西西河时间么?已经是四更天了
家园 白天上班,晚上陪小朋友,只有十點後才有時間寫

去睡啦

家园 缴获的日军军旗是联队旗吗?
家园 我喜欢孙将军在缅甸对待日俘的处理方式

让我有那么一点复仇的快意。

家园 大陆的军事爱好者不知道孙立人的恐怕不多

孙立人将军,芸芸匹夫中的一个热血青年,也是曾经被两代中国人集体遗忘的一位民族英雄。

在台湾,知道将军生平的人实在是不多,即使在少数纪念将军的文章里,我也曾看过让人啼笑皆非的"讚许": 「若不是孙将军训练的新军201师在古宁头之役的出色表现,我们就要变成"中国人"了。」

怎么会忘呢?

家园 从另一个角度看历史

家园 孙立人将军与巴顿将军在VMI有个更有名的校友

五星上将George Marshall

家园 多谢,是我记错了。
家园 对日军战俘施暴是等同认可南京大屠杀合理

既然认为南京大屠杀是非人类行为,为什么要试图实施东京大屠杀呢?

家园 枪毙杀人犯是等同于认可杀人罪合理

既然认为杀人是犯罪行为,为什么还要以命抵命呢?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