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南京是一个坎儿 -- 萨苏

共:💬754 🌺2210 🌵104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1
下页 末页
家园 新京报:陆川,一厢情愿的苍白示好

新京报:陆川,一厢情愿的苍白示好

2009年04月29日02:59 新京报

  作者:杨禹

  1937年那个冬天,30万国破之民在南京城下引颈受戮。30万人等死,还示好得不够吗?为什么还要在72年后,再追加上一个奋力示好的陆川,以及他的N多拥趸?

  后人皆知,汪精卫是那个时代里的“天下第一汉奸”。但其时其人,并不以为自己是什么“汉奸”,而是发自内心地认为自己在救国。这位汪先生的逻辑是:战争就是暴力,暴力横行就难免涂炭生灵,所以,无论你国军共军,和日本人硬碰硬是绝对不行的,我泱泱华夏子民要用自己的理性来唤醒日本人的理性,从而挽国家于既倒。

  汪的失败和遭唾,已有定论。和之前在黄浦江畔的血战相比,南京,虽然也偶有对侵略者的血性噬咬,但终归是一座不抵抗之城。这足够向那兽性大发的军队示弱、示好、示理性了吧?然而,有用吗?

  汪已身为历史渣滓,但汪氏的逻辑,却有着比余则成还深厚的潜伏功力,与时俱进,老树新芽。说陆川就是这样一株新芽,未免太不厚道。他和他的团队为《南京!南京!》付出的心血、泪水和态度,都值得尊重。然而,他一边严肃着,却一边落入了泛谈人性的思想俗套;他一边深刻着,却一边操起了太过天真的历史逻辑。

  《南京!南京!》不吝胶片与时间,塑造了本性善良的日本兵角川,优美而凄婉的日籍慰安妇,并庄重且炫耀地展示了那场日军祭祀。它把对南京大屠杀的记叙,扭曲为一首人性被战争摧残的挽歌。这相当的文艺,相当的全球化,却也相当的幼稚,相当的小知识分子化。“70后”陆川敢碰南京大屠杀这个题材,其实值得嘉许。他的艺术创作本来已走上了前门大街这条通衢,却一不留神,还是犯了文艺青年的老毛病,于是一抹身,拐进了全北京最窄之一的钱市胡同,且还是条死胡同。

  全世界都不乏这样的小知识分子。他们将人类社会的主要矛盾,简单地归结为,用他们的语境则是“升华为”、“深刻为”——— 人性与非人性的矛盾。不仅马克思、恩格斯同志不同意他们这种论调,亚里士多德、黑格尔先生也不会同意。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矛盾力量,从来都是取自国家间,民族间,正义与非正义间,先进的生产力与落后的生产关系间,等等。之于1937年的中国南京,那是侵略者与被侵略者之间的矛盾。这矛盾制造了屠杀,也焕发了随后的8年血战。

  那样的矛盾,是彼时无法靠汪精卫们的糊涂逻辑来抹稀泥的。今天,对那段历史真相的彻底认知,也不可能靠人性本善、人性大同,抑或共同反战这样的超国家、超民族意识来弥合。然而,小知识分子们却天真地认为,南京城里所有的个体,无论中国妓女还是日本军士,既然都被我划入了战争的受害者,那么我主动展现了你侵略者的善良一面,这足以打动东海那一边,那70多年来冷若坚冰的对屠杀史实的否认与忽视了吧?

  这样的小知识分子一旦入行做了电影导演,他就会择机拿起执导筒,比侵略者的后代还起劲地挖掘侵略者的善良本性,以此对漠视历史者婉转示好,不惜以扭曲历史和艺术夸张为代价,试图达成投桃报李的21世纪和谐新曲。

  21世纪,是要讲究和睦。中日两个民族,也需要和睦。但和睦,不是靠一厢情愿的苍白示好来换取的,不是靠对历史真相的模糊处理来换取的,不是靠轻松地否定国家立场、忽视民族情感来换取的。尤其是面对南京大屠杀这样我们民族记忆里剜肉般的一处创伤———在我们偶尔为它拍一部电影的时候,在这场剥夺了30万人的生命、而侵略者历经70年仍不肯正视的屠杀面前,一个有正确历史观和现实责任感的知识分子,应该格外珍惜自己手里的话语权。文艺青年陆川为拍《南京!南京!》用了很大力气,但他在该用力的地方惜墨如金,在不该用力的地方用力过度。

  这绝非艺术手法上的得失。而是陆川这一代年轻艺术家仍欠缺历史教育、仍难堪民族大任的尴尬写照。

家园 寻枪?
家园 不是矫情

是自作多情

家园 嗯 就是陆川的那个 寻枪

不过 里面 有很大 一部分是姜文在鬼子来了里面的特点.

我怀疑这片子 姜文 也作了导演的工作.

这种事情并不奇怪啊

当年 张艺谋还演秦俑哩,结果片子出来一看,我靠整个一张氏作品.

家园 写得好
家园 晕倒,竟然看见范冰冰回你的帖子

在你的新浪blog上

家园 魔女不知道吧
家园 南京的屈辱唤醒了整个民族

很遗憾,要唤醒整个民族的代价必定是沉痛的。

正如现在的欧盟,建立的初衷不过是为了防止再次发生战争。

而只有经历了两次大战,德法之间才可能达成和平相处的共识。

家园 按照鲁迅先生的分法,抵抗有两种方式。明人抵抗清军也大

抵如此。一种是草民们的抗争,如江阴、镇江、嘉定和江苏其他地方对清军的抵抗。史书对这类抵抗语焉不详,原因很简单,他们是草民,不过与草木等价,怎能污染圣洁的史书?江阴之所以是个例外,还是因为出了个不投降的典史。另一种就是文人士大夫们的抗争了,如史阁部、黄宗羲、顾炎武、朱舜水。不管这种抵抗多么微弱,多么不彻底,史书上会照例大肆吹捧。真正的猛士战死沙场,士大夫如史阁部殉国者又有多少?多数卖了祖宗,当了汉奸。一小部分还要点脸的,不过返乡闭门著述,辞免清庭的诏征罢了。像朱舜水先生那种东渡日本、彻底不合作的士人,可谓是极品了。这些人人品之下做,如何能与崖山相比?

家园 是的!是蒋百里说滴
家园 嗯,勿忘国耻,自强不息。

如果能让人记得这个,想到这个,电影也就成功了。只纠缠于电影细节,容易忽略我们真正需要明白的道理。

家园 说得对

凡此类影片,只要不是烂得让观众在痛骂之余都忘了对日寇的愤怒,那就是有意义的。从这个意义上说,陆川的影片还是成功的。

勿忘国耻,这是中国崛起的基石。

家园 老萨的视野,看问题的角度确有过人之处,花.

的确,日本军国主义是我中华民族近代最凶恶的敌人.好在,天佑我中华,中国不死.

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死难同胞永生!

家园 真的啊?
家园 南京使所有中国人看出来日本人这次来是要亡国灭中的

从1840-抗日战争的爆发,中国人民同外国侵略者打了好多次仗,总体说来胜少负多。即使对日本人也在清政府时期打过一次,不过也是败了。

这么多次败仗的结果,概括来说基本都是赔钱+出卖写特权+划点租借(不太明白清政府没有同沙俄大打出手过,为什么划了那么多地方给他们)。并且打得越狠赔的钱越多。

所以极有可能老蒋及相当一部分中国人,又认为是日本人缺钱想要点好处了。

所以才在9.18做出了不抵抗的决定。谁知道日本居然占了东北全境,不回去了。这个结果与以前任何一次的反侵略战争的结果有很大的不同!

所以37年只能使劲打。可是打了才发现大中国远远落后于日本,根本不是说一抵抗就能把日本人赶跑的。所以淞沪会战之后部队士气应该是极其低落的。个人认为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打不过只能投降了。南京大屠杀使全中国人都认识到了投降也没有活路,士气又来了。

另外日本人的战略确实很差,南京大屠杀的这一个月给了老蒋喘息时间,重整部队。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