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南怀瑾说佛教不像其他宗教似的排他 -- 小洒新家

共:💬82 🌺4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家园 佛教其他两大宗教的对比

季羡林先生在《佛教的倒流》一文中,有一段论述值得参考: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我现在就拿其他两大宗教,即耶稣教(包含天主教)和伊斯兰教来同佛教对比。那一些较小的宗教,我在这里就不谈了。我决不想,也不敢来评估三大宗教,它们各有其特点和优点。我也决不涉及宗教教义,这是我能力以外的事情。我只讲与“倒流”有关的问题。

据我涉猎所及,耶稣教和伊斯兰教不存在“倒流”的问题,至少没有佛教这样明显,这样深广。原因何在呢?耶稣教和伊斯兰教从一开始就各有一部圣经宝典。耶稣教的是《旧约》和《新约》;伊斯兰教的是《古兰经》。这两个宗教的信徒们,大概认为天下真理均在其中矣。只要勤学熟读,深入领会,用不着再探讨其他真理了,至少在社会和人生方面,是这个样子。我记得,耶稣教有查经班;牧师和阿訇们讲道,也多半是从《圣经》或《古兰经》中选出一段话,结合当前的需要,加以发挥,总是劝人做好事,不干坏事。从这一点上来看,宗教还是有一些好处的。

佛教有些不同。和尚讲经,也总是劝善惩恶,这一点同其他两大宗教是相同的。不同之处在于,释迦牟尼本人并不承认自己是神。他活着的时候,以及死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僧徒也没有把他当作神来膜拜。他被神化为如来佛,与外来影响有关。到了大乘时期,这现象才逐渐明朗化。根据这些情况,我觉得,佛教似乎是一个唯理的宗教,讲求义理的宗教,不要求信徒盲目崇拜的宗教,不禁锢信徒们的思想的宗教。大乘唯理的倾向更加明显。它对宇宙万事万物,对人类社会,对人们的内心活动,都深入钻研,挖掘得之深、之广,达到了惊人的水平。它十分强调智慧,标举“缘起”的理论,认为一切都是无常的,一切都是变动的。因此恩格斯认为佛教有辩证的思维。它的理论当然会有矛盾,会有牵强附会之处,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总起来看,它的教义中颇多哲学因素。古代印度有一个传统,宗教与哲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大乘佛教继承而且发扬了这个传统。大乘还提倡逻辑学,所谓因明学者就是。在这里大乘唯理的色彩也表现得很突出。这样的情况就促使佛教产生了大量的经典。经、律、论,样样齐全。有的部派还有自己的经典。结果在两千多年的发展中,佛教的经典就多到了超过汗牛充栋的程度。而且佛教同另外两个世界大宗教不同,始终也没有确定哪一部经典是圣经宝典,唯我独尊。所有的经典都并肩存在、庞然杂陈。这些经典通常称为“大藏经”。有梵文、巴利文、汉文、藏文、满文、蒙文、傣文等等不同的文本,量有多大,谁也说不清。

有的学者说,佛教是无神论。有的人就义形于色地挺身起来反对:哪里会有无神的宗教呢?如果我们客观地深刻地观察一下,就可以发现,说佛教是无神论,在某种意义上是正确的。我们不妨粗略地把佛教分为两个层次:高和低。低层次的佛教烧香拜佛,修庙塑像,信徒们相信轮回报应,积德修福,只要念几声:“南无佛,南无法,南无观世音菩萨”,或者单纯一声:“阿弥陀佛!”就算完成了任务,不必深通佛教义理,宗教需要也能得到满足。但是,这并不是佛教的全貌,只是低层次的佛教。高层次的佛教信徒,虽也难免晨钟暮鼓,烧香礼拜;但是他们的重点是钻研佛教义理,就像一个哲学家钻研哲学。钻研的结果,由于理解面不同,理解者的修养水平、气质、爱好也不同,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许多宗派。小乘时期,宗派已经不少。大小乘分裂以后,宗派日益繁多。流传衍变,以至今日。现在世界上已经不知道究竟有多少佛教宗派了。

总之,我认为,佛教有宏大的思想宝库,又允许信徒们在这一座宝库内探讨义理。有探讨义理的自由,才能谈到发展。有了发展,才会有“倒流”现象。这是再明白不过的。同小乘比较起来,大乘的思想宝库更丰富,更复杂,更富于矛盾。唯其更富于矛盾,给信徒们或非信徒们准备的探讨义理的基础,才更雄厚,对义理发展的可能也就更大。中国佛教的“倒流”现象限于大乘,其原因就在这里。

至于为什么只有中国高僧才能发展佛教义理,才能“倒流”回印度去,这要从中国人民的精神素质着眼才能解答。在四五千年的文化史上,中国人民表现出极高的智慧和极大的创造能力。这是人人皆知的历史事实,无待赘述。中国人善于思考,又勤于思考。中国人的基本思维方式是综合的,有别于西方人的分析。他们探讨理论,往往从实际需要出发,不像西方人那样从抽象的理论出发。连极端抽象的数学,中国古代数学史也表现出来了这个特点。《含光传?系》认为印度人“念性”,而中国人“解性”,实在是深中肯綮。这一点我在上面仔细分析过了,这里不再重复。梁启超对中国人智力方面特点的观察,我看也值得我们重视。他在《中国佛法兴衰沿革说略》那一篇文章中谈到中国人的“独悟”问题。他举的例子中有一个是晋代高僧道生。道生孤明先发,立善不受报和顿悟义,他认为一阐提人皆有佛性,因而受到旧学僧党的责难。后来《大般涅槃经》从印度传来中国,里面果然提到一阐提人皆有佛性,与道生之说若合符契。梁启超认为“大乘教理多由独悟”。他由此想到中国人富于研究心,中国人有“创作之能”。见《饮冰室佛学论集》,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0年版,第11页。他这些意见同《含光传?系》里的意见,几乎完全相同,足征这是符合客观实际的。

这就是独有中国高僧能发展印度佛教义理,“倒流”回印度去的原因。

我探讨佛教“倒流”问题,到此结束。

家园 应该叫藏传佛教

看了衲子以下的帖子,主要是反双修,连带整个藏传佛教也否定了。

我不是密教中人,对圣严法师和印顺大师也很尊崇寂灭为乐——圣严法师走了),只是近来看了一些密宗的书。据所看到的,密宗是可以跟汉地佛教圆融无碍。仪轨只是表相,其教理跟显教没有分别,在最高层上,也有相似于禅宗的无修而修的大手印等高深修法。

双修法在藏地的流行,也许跟当地性观念有关。父亲上世纪6、70年代在前藏(青海)时,当地藏民婚姻关系还是“知其母不知其父”的状况。就如汉地说担水、砍柴等寻常农耕生活也是修行,作为日常的性行为就不能是修行了?——当然,本人也没双修过。反过来看,藏地佛子甚至包括南传佛教者对于汉地禅宗种种作为,如棒喝斩猫呵佛骂祖如话头转语公案,恐怕也是目为荒谬!

南怀瑾先生兄长也认可吧?亦学过密宗,甚至不排斥“双修”,但跟普通看法不同,其所谓的“空行母”并非处女什么的,而是本身是有修行者。具体找到原文会奉上。

净土宗净空法师直接认为密宗是高级修法,不是一般人能修行的。

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吴信如(吴立民)居士也是密宗,其所著《药师经法研究》堪称现代佛论经典,以密宗七佛药师阐扬药师法。

元音老人,以禅宗“直指”法门阐述密宗大手印,在最高层禅宗、密宗无有分别(这也为南怀瑾先生证实,说曾见密宗活佛传大手印,一话不说传法毕。再请教,只教一声“呸”字)说实话,窃以为密宗的一些教理,比目前的许多禅宗的说法要透彻得多。目前禅宗的教法相对鼎盛时的作为,保守、倒退了,退到元音老人说的不敢提“直指人心”——不是说不对,相应现代社会嘛,对我个人而言不太满意而已。

个人因密宗而多有体会,但表达起来确很麻烦,留待以后机缘成熟必有以报。期与兄求同存异,共同精进。

先提供一段元音老人《恒河大手印》序部分文字——

恒河大手印是佛教密宗中的一种高层次修法,不修而修,修却无修,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于一念不生而了了分明,虽了了分明而一念不生处,讨个消息,然后悟烦恼即菩提,妄念即是妙用,空有不二,体用一如,一切法皆是佛法。

关键词(Tags): #佛教#密宗#双修
家园 他没那水平

温相搞政治可以,其他恐非所长。

南怀瑾先生也是言多必失,批起来子弹大大的有。但南先生的主业是佛学,佛教在一般人认为又属哲学、宗教学,跟他学的不仅有普通人,包括出家的和尚也得老老实实地在下面听着(根据录相、书)。温相在这些方面还没表现有何特长。

就个人来看,南先生没个正经,爱开玩笑,说错的地方也有,包括佛学,但大方面没错。得些利益,回头一看,南怀瑾说得还真对!

当然了,不信宗教的,佛教都狗屁不是,何况南怀瑾一个。另当别论。

家园 不能见到一个虚假的,就认为全是假的吧
家园 就他那两下子也就能糊弄下白痴~
家园 有人说大乘已经演变得释迦原始佛教的东西有很大的区别。

原始佛教是真正无神论的,倡导非常质朴的认识世界和自身的方法。

没有大乘里面那么多菩萨,敬拜,感应的东西。

家园 说得很好
家园 衲子师兄还是谨慎点好,您这算是依法不依人吗?

况且,是否属于佛法,是按照某位大德的说法呢还是按照四法印呢?弘一法师或许是没有看过《密宗道次第广论》。 从他开始对藏传佛教有恶感,肯定也是了解了元明清流传在我国内地的藏传佛教一些不如法行为。难道在他后面说密宗的好话时,没有求证过吗?了解密宗有双修法,除开看过《密宗道次第广论》就没有其他途径?虽然我也没有直接证据,但彼时密宗在内地也是非常热门,要了解密宗的内容应该也不是难事。以弘一法师身为律师,他不会没有非常严谨的求证过之后就说密宗的好话的。除开弘一不论,那太虚法师呢?太虚法师还受过班禅大师的灌顶,虚云法师也去过西藏。如果你要说这些大德也是对密宗不了解才说的好话,怎么也说不过去吧?反观印顺圣严法师,仅止于拿密宗的事相以及所谓考据来说事,可以说根本不了解密宗。

现在网络发达,要了解密宗也不是很难的事,我建议衲子师兄多找点密宗的书看看,陈建民的曲肱斋全集就不错。

家园 【视频截图,18+】金刚上师陈建民 讲解密灌顶

/article/1703254

家园 这么说不太准确,喇嘛教是佛教的再包装

从原始佛法到后来大乘,再到密乘,是

一个将糖衣药丸的糖衣越做越大的过程,

核心还是释迦牟尼佛所教导的人无我,空性这些,这个核心还是在的。

这个应该是众生的根器越来越钝,没有糖衣就不愿意服药造成的。

近代汉地最有名的汉人喇嘛能海老法师曾讲过::“密法若不与小乘合,有人说不是佛法亦无以自白。大乘中

虽有根据而证据少,若以根本乘合之,则不多不少,相数恰合,安能谓其非佛法

乎?”

师晚年因世多轻视小乘,特对《阿含》慎密研究,谓阿含为佛金口所宣,百

劫千生难逢之教,所有密法道理及秘密修法,《阿含经》里均有含藏。于一九六

零年起,不顾年迈体衰,每日精读《增一阿含》,根据康公等恩师口授要诀,及

自他多年学修经验,撰写《学记》,其自序云:“深悔少壮之年,以无知故,不

识阿含大教无上无穷,未肯虚心学习。中年受雪山之教,渐识门路,乃于六零年

发心细学《增一阿含经》,不怖经多文广,一日不死,必学一日,以此誓愿,超

越老病,复蒙三宝文殊加持成就。”最后重序,指出其精微义理,入道要门,且

谓:“服膺阿含,全心遵行,则神通光明,不求而自来。”苦口婆心,以助来学,

前后一如,老而弥笃,显密圆融,参证确凿,令见闻者,倍增景仰。

家园 风月宝鉴,奈何君只看正面!

衲子师兄依然是通过密宗的事相来认识密宗。抛开宗教以及情感的因素,你觉得磕头会比解开裤子撒尿更有意义吗?一个男的叫女的裸露下体给他看,在一般人就是流氓行为;而发生在男医生跟女患者之间,就是医学的需要。男医生也必定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并考得证后才有资格。按你的逻辑,男医生的行为一定是流氓,而之前的学习也是为骗财骗色铺垫了?艺术学院的人体画能跟春宫等量齐观吗?藏传行人要靠行淫来获得大乐的话,未免太小看人了。要知道,初禅的离生喜乐就超出世间性交的快感许多倍了。

能海上师、法尊法师、清定法师、隆莲法师都是严守戒律的比丘比丘尼,佛教的楷模。他们守护并传承着藏传佛教格鲁巴的教法,你心目中的邪法。了解一下这些大德,你是否可以扪心自问一下,这些大德值得为邪法这样做吗,自己对密宗的认识是否偏颇呢?弘一大师说的,“愿诸君不可先阅《仪轨》,应先习经教,则可无诸疑惑矣。 ”说的不正是你吗?

家园 非也。乃是因为其法理是外道法,非独事相也。

因为法理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所以末学就偷偷懒,只举其事相矣。(师兄说得对,若仅通过事相而论,说服力毕竟不够。)

譬如天主教、耆那教 都不乏严守戒律的僧人,但 天主教、耆那教 都不是佛教(以佛教而言,它们是外道)。

所以师兄举『能海上师、法尊法师、清定法师、隆莲法师都是严守戒律的比丘比丘尼,佛教的楷模。他们守护并传承着藏传佛教格鲁巴的教法』(假设是事实)也不能说明格鲁派藏密是佛教。

家园 抬个杠:不要因为双修而全盘否定密宗。

首先纠个小错,藏密不等于密宗,还有东密不是?看兄长帖子,似是因双修法而否定藏密,连带整个密宗全盘否定。

弘一大师的原话,是针对密宗。大日经疏,应是指《大日经》及其解释。《大日经》是东密的基本经典之一。东密出现的时间比藏密早。

弘一大师一见密宗经典,即叹为高深,跟兄所云“仪轨表相尚在其次。根本问题是:其理论是错的(从佛法来说)”的说法正是相反。

弘一大师“阅大日经疏,乃知密宗教义之高深,因痛自忏悔。”乃是对密宗理论的肯定。兄所谓的“藏密非常重要的《密宗道次第广论》”,只是藏密众多教派之一黄教创始者的论著。即使说,黄教是密宗主要教派,但其论著地位高于经典么?未必吧。况且,黄教也未必就比红、白、花等教派高明。藏密宗在繁琐的仪轨之下,其理论不离中观、唯识。藏密学徒,只在在认真学习数年的显教理论后,具备相当程度的中观、唯实理论功底,才能修行密宗。

双修之法,也不是藏密的全部。藏密中最上层的修行法如大圆满、大手印,也有不需要双修的。

密宗流行藏区,确实普遍出现过以佛法行淫乱之风(这与藏区男女关系不如汉地严谨有相当关系),而黄教宗喀巴大师因之而整顿教风,严格戒律,规定出家人不得婚娶至今。也就是说,宗喀巴对淫戒的遵守是很严格的。但同时,其名著《密宗道次第广论》又确载有成佛要经双修的说法。一方面,宗喀巴及其门徒严守淫戒(搞得到现在,十四世达赖连老婆也没有),又记载说非要双修才能成佛,其中有什么隐情么。如南怀瑾先生,说得也很模糊。就所知,双修法并非一般人所说的,男女XX那么简单。严格的双修法必须双方均为修行有一定成就者。

其实,即使是双修,密宗也有另一种不淫秽的方面。如吴信如居士编著的《大圆满精萃》中说到“双身观”如是道——

密教之双身观乃最深奥之秘密大事,稍有误解,即自害害他。此种观法,出处甚多,如《理趣经释》云:男女二根和合,成五尘大佛事,盖定慧相资之义。所云根者,能执持义,此如树根,能执持茎叶花果,使不倾拔。今云二根交会,男刚比定,女柔如慧,定慧相应,理智无碍,使执持功德不失,去生佛隔绝之障,泯真妄差别之心。

类似地,如坊间所谓的“欢喜佛”,以男女相拥出现的藏密佛像,亦可作如是观——好比文学中的比喻手法,不是教你XX,而是另有深意。如果到汉地,要表达同样的意义,就是阴阳图,一阴一阳代表男女、刚柔等。只是汉藏观念不同,前者形象后者抽象,又有何高下之分?

关键词(Tags): #双修#密宗
家园 非也非也,“先以欲勾牵”正是载入经典的正法

“不读《华严》不知佛法之富贵”,《华严经》是显宗,也是藏密的中很重要的一部经典,明确记载了“先与欲钩牵”方便法门之例子。

《华严》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其中参得一位女菩萨,名“婆须蜜多”,梵文是Vasumitra,意译可译为“甜友”。这位“甜友菩萨”是如是行菩萨行的——

 

“善男子!我得菩萨解脱,名:离贪欲际,随其欲乐而为现身。若天见我,我为天女,形貌、光明殊胜无比;如是乃至人、非人等而见我者,我即为现人、非人女,随其乐欲皆令得见。

 “若有众生欲意所缠来诣我所,我为说法,彼闻法已,则离贪欲,得菩萨无著境界三昧;若有众生暂见于我,则离贪欲,得菩萨欢喜三昧;若有众生暂与我语,则离贪欲,得菩萨无碍音声三昧;若有众生暂执我手,则离贪欲,得菩萨遍往一切佛刹三昧;若有众生暂升我座,则离贪欲,得菩萨解脱光明三昧;若有众生暂观于我,则离贪欲,得菩萨寂静庄严三昧;若有众生见我频申,则离贪欲,得菩萨摧伏外道三昧;若有众生见我目瞬,则离贪欲,得菩萨佛境界光明三昧;若有众生抱持于我,则离贪欲,得菩萨摄一切众生恒不舍离三昧;若有众生咂我唇吻,则离贪欲,得菩萨增长一切众生福德藏三昧。凡有众生亲近于我,一切皆得住离贪际,入菩萨一切智地现前无碍解脱。

特别指出,婆须蜜多行“欲钩牵”有一大前提:其本人已是得解脱有大神通之菩萨。否则,就成了“小姐行”也。所谓“方便出下流”者也。

关键词(Tags): #欲钩#华严
家园 这个懒可不能偷,愿闻其详。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