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比较】<<水浒>>国学网与金本的几个小段落 -- 西柠

共:💬63 🌺126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岂是自谦, 确有心思不及煮酒兄处。

这里, 分析金本与国学版本的区别, 我理解其实有这样几个方面的问题:

1。 金本是否改写的;

2。 假如是, 他改写的目的是什么;

3。 他是否应当进行这种改写;

4。 他的改写是否成功

第1个问题, 在我和煮酒兄之间看来是没有分歧的了, 我们大致认为金本是被进行了改写工作的, 而且, 我相信, 通过以后的段落比较和讨论, 会有更多的细节加强这一判断。 当然别的网友可能会有不赞成的, 但还没有提出, 所以现时讨论是在我们都已认同第1点的基础上进行的。 这样才有了后面3点。

第2个问题, 他的目的究竟是哪些, 其实是要从全面比较以后得出, 即, 他的版本与国学版区别大都在哪里, 因而才能推知他的目的。 现在我们大致已经对宋江在曾头市段落进行了一个分析和比较, 看出他的改写目的之一是要把他理解的宋江形像灌输给读者, 当然我认同这绝对是金的目的之一。 在金对宋江的改写是“希望能够对后世读者施加影响”, 影响他们一起认识“宋江的阴险狡诈”这点上, 我们是有共识的。此外, 他还有其他的目的, 是从其他段落看出来的。

第3个问题, 这种改写应不应该呢? 其实这点建立在1, 2两个问题都认同的基础上。 就宋江段落而言, 就金希望读者认知“宋江的阴险”这个改作动机而言, 我认为煮酒兄说得是对的, 对于一部小说的主人公, 他的行动语言反应出他的内心世界是怎样的, 其实应该由读者去进行判断, 批注者应该只进行批注的工作, 把自己的理解也一同摆给读者看, 而不应自己改作, 任意改变主人公的行动语言进而给读者看一个自己理解的主人公形像。

但是对于一些出於其它目的的段落改作(比如我认为金有时希望让人物行动更为合理, 人物性格语言更为统一), 很可能以前的时代对于著作权啊等等写作道德与我们现在的理解不完全一样, 可能对於一些改作, 大众和读者是采取默认甚至认同态度的。 对于这类改作, 我觉得是做了完善了原小说的工作的, 因而是可以的。

第4个问题, 其实跟第3个问题就我看是有一定区别的。 我理解, 有时即便改作动机我不认同, 但他改作得好, 自己能说得通, 能让人物形像丰满, 或者能使小说更耐读, 那么这个改作也还算成功。 也就是说, 假使金改作的宋江形像非常丰满, 就是一个特别特别阴险的小人, 让人人看了都痛恨, 逻辑上前后情节也自成体系, 那么, 虽然他的这种改作动机我不赞同, 但他的改作时的写作手法依然是高明的, 我也就还认这样的段落是成功的。 仅在这点上, 可能是与煮酒兄有些分歧的地方, (看煮酒兄所论, 似乎即便写宋江写得很好, 只要目的“不纯”也就不算成功)。 也就是表现出来似乎煮酒兄批评金时更为高调一些。 其实都不要紧, 这可能是从判断标准上有一些小差异造成的。

按这几点来品评林冲那个段落, 我们提出的是两种可能性。 假如这个段落最大的区别是有无呼延, 那么改作动机就是金认为没有呼延行文更合理些, 这种情况下, 我完全认同煮酒兄所言, 即, 这样的改作其实反而不够合理, ; 假如这个段落最大区别是像我原先理解的那样, 那么金的改作动机就又是把这个段落套在他的大的“晁宋政治斗争”圈子里去了, 从3动机上我不认同, 从4改作成功与否, 原先我认为是还能自圆其说的, 煮酒兄解释以后, 我也认为林冲没有那样大的遭人嫉恨的嫌疑, 何况水浒中, 即便宋有心机, 那十四个好汉可不是个个有心机的主, 因此, 这样看来, 从4点讲, 也是不成功的。

就林冲放誓箭那里, 我感觉金可能是有那么一点意思的, 不是所有人都走过场, 而是宋江和他特别亲信的人有走过场之嫌(假如承认晁的遗嘱是对宋江即位有一定阻碍, 那么宋江和宋之嫡系必然对此遗嘱及誓箭有排斥, 那么, 安排一个林冲就会加强一些读者这方面的印象)。

当然整体, 从现有段落比较而言, 我完全赞同煮酒兄的观点, 即金对宋的改作, 首先动机上是不够能令人认同的, 另外逻辑上语言上基本是不成功的。

家园 西柠兄的4条归纳很合理,也很全面

尤其是2和3之间,其关联和差异比较微妙,需要仔细体会才能明白。

具体到我对金圣叹改写宋江部分的明显恶感,我可以很诚实地告诉西柠兄:首先是因为我经过比较 认定金某改写手法很低劣,才会产生恶感的;然后我才会将金某进行改写的初衷考虑进来,而这一考虑,会令本已很强的恶感进一步增强。

西柠兄可以看看我的第一篇谈“李逵杀虎”和“晁盖亲征”的那篇帖子,我实际上正是先不考虑金某的改写目的,而尽量以一颗平常心来客观分析比较两个版本之优劣。正如我那贴中所言,如果有位朋友拿来他写的小说给我看,对这两种处理,我依然会肯定一个臭骂另一个,因为我真的觉得另一个在合理性方面实在是不能容忍的。

如果金某对宋江部分的改写比原本高明,则我一定会对其高山仰止,进而会接受其改写目的。其实,我前文曾痛斥金某“有本事自己单写一部小说呀,你可以随便编排你自己小说里的人物,你有什么权力去盗改前人的作品!”,但是,现在仔细想想,如果金某的改写本真的比原本高明,我一定不会对其改写行为怀有恶感。道理很简单,因为他把一部小说变得更加精致、严密、合理、精彩了,他对我中华的小说艺术做出了杰出贡献,那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去死抱着那个不那么精彩精致严密合理的古本不放呢?

如果金某的改写水平与原本持平,那么我一样会很不屑于其改写行为。因为我觉得他并未对小说艺术做出什么贡献,他只是在兜售他自己的观点罢了。

最无法容忍的是又要兜售自己的观点,改写水平还低劣不堪!说句大话,如果让我改写国学本水浒,一定会比他老金做得强!

另外,在比较两个版本所采用的方法上,我会采取与西柠兄不同的方法。西柠兄会先考虑金某的改写目的,然后再比较两本优劣;或者至少是头脑中装着改写目的这码事,同时去比较两本优劣。我会尽可能先从自己头脑中排除掉金某的改写目的这个考量,完全以一种“平常心”的心态来比较分析。可惜我手里有两个版本,否则我就可以请西柠兄只贴出两个版本的文字来,但不告诉我哪段文字是哪个版本的,然后我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比较,这样才可以做到真正的“平常心”。可惜现在无法

证明给西柠兄看。

我以为,兄我这两种比较分析方法,应该是各有道理的。而且,希望我们就一直这样做下去,这样可以看一看,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分析,得出的结果有何不同。这应该是个比较有趣的研究。

所以,我对西柠兄贴中的最后一句话,要做一哈修改。

兄的原话是:“金对宋的改作, 首先动机上是不够能令人认同的, 另外逻辑上语言上基本是不成功的。 ”

我想改作:“金对宋的改作, 首先逻辑上语言上基本是不成功的甚至很低劣的;再考虑到其改写动机,更令人感到其手法之幼稚可笑。”

至于林冲供箭灵前一节的改写,我没看出有何不合理之处。因此,我虽然对金某要突出梁山政治斗争这一点颇不以为然,但既然人家的修改并无不合理之处,而且还突出了一下林冲这个人物形像,我还是持肯定态度的。

西柠兄所列其他几处差异,还须多容几天一一分析。

家园 不过一开始出现施惠是施耐庵是明人笔记中的臆测之辞

之所以觉得施惠更不可靠是因为:罗贯中,三国至少是直接联系在一起的。而施惠是施耐庵一开始却是明人的猜测,而后来的又把这个当成证据,因为没有直接证据把施惠和水浒连在一起,所以我觉得施惠之于水浒,要比罗贯中之于三国证据要弱些

家园 是, 倒是没有水浒传中直接标“施君美作”的

但是有关明人笔记的可信度我无从谈起, 也许人家不是猜测而是另有所本, 只不过这样的本我们还没发现呢?

确实不知可信程度如何。

这里吴兄所言关系弱, 是指施惠之于水浒, 关系弱; 那么罗本之于三国呢? 是否也是关系弱, 因为没有一本三国上是明标“罗本撰”之类的话呢?(不知道有没有啊, 我对罗这个问题完全没概念, 凭感觉瞎说的, 说错吴兄莫怪)

家园 越发混乱了,好似在绕口令

就算此罗贯中非彼罗贯中而是罗本,至少我们也知道三国是罗贯中所著。而施惠缺少的,恰恰是这一点

关于施惠是臆测还是有古本所托,在版本未发现之前,只能暂时猜测这是明人的臆测,因为没有例证可言

家园 鲁智深痛骂贺太守

金本中鲁智深刚一被贺太守指挥众公人拿翻,马上就义正词严地痛斥贺太守。这一段痛斥,真可谓凛然正气、“骂尽千古”!骂得的确非常痛快!

国学本中的老鲁,被公人拿翻后的第一个应对却是“抵赖” ---- “洒家有甚罪犯?”

看起来似乎不如金本的处理那样突出鲁智深那种大无畏的英雄主义形像,似乎老鲁在心存侥幸地想否认自己的行刺企图,显得不够勇敢和磊落。及至被贺驴捕捉到“洒家”这个口语细节继而认定老鲁是强贼要打他时,老鲁这时又大叫道:“不用打伤老爷!我说与你!。。。”这里显得老鲁很怕挨打,而且还没等人家打他,自己就把所有情况都招了。等招完“供”后,最终还是没躲过那顿打。这一系列情节,让老鲁在我们心中那种大无畏的英雄主义形像顿然失色!

这么一看,应该是金本的处理更优。

我却不以为然。我仍然认为是国学本更优,因为它看似无心之中所描摩出的这个老鲁,是一个真正的老鲁,是一个与前文的鲁提辖、鲁师傅的性格特点一脉相承的老鲁。而金本那个老鲁,与前文的鲁提辖、鲁师傅并无多少性格方面的相似点,完全是另一个人,或者说是一个新的老鲁。

我只简单罗列一哈前面的老鲁的性格表现,大家一看便知:

1 鲁达失手打死郑屠后,假意道:“你诈 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然后马上收拾好行囊就逃走在江湖之上了!

这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狡黠的老鲁,一个社会经验老道、非常知道怎样保护自己的老鲁,一个脑筋转得很快的老鲁,一个行事果决、决不拖泥带水的老鲁。

2 老鲁做了和尚以后,说姻缘打翻周通,后与李忠相认被接上李忠周通的桃花山寨。李周要抢人财物以送老鲁盘缠,老鲁恶二人悭吝猥琐,趁二人抢劫之时打翻喽罗卷走许多财物金宝。

这里,我们再次看到一个狡黠的老鲁,一个不吃亏、不亏待自己的老鲁,一个黑吃黑的老鲁,一个不怕担恶名、行事果决的老鲁。(当然也是一个不愿与品行不端之人为伍的豪杰老鲁)

3 老鲁疲饿之际败于崔道成丘小乙联手之后,寻思:“洒家的包裹放在监斋使者面前,只顾走 来,不曾拿得,路上又没一分盘缠,又是饥饿,如何是好?待要回去,又敌他不过。 他两个并我一个,枉送了性命。”

这是一个现实的老鲁,一个不会为了使强斗气而冒险拼命的老鲁(善于保护自己),一个好汉不吃眼前亏的老鲁。

4 老鲁在东京大相国寺菜园里识破泼皮诡计并小施惩戒。

狡黠、警惕、阅历丰富、不会轻易吃亏的老鲁。

综上,我感觉,59回之前,老鲁的性格形像已经完全定型,这是一个人生阅历相当丰富,极善保护自己的老油条,他非常狡黠、现实,懂得隐忍,能屈能伸,好汉不吃眼前亏;老鲁不为虚名所累,不在乎什么骂名或被人指指戳戳,我行我素我怎么舒服我怎么来。

这才是我心目中的老鲁。

我心目中的老鲁,不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永远浩然正气的、用特殊材料做成的人(许云峰?),更不是一个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北宋版雷锋!他救助弱小平民女子,他对朋友绝对实心眼,但他同时也爱惜自己、懂得保护自己!

正是因为老鲁具有现实、狡黠、阅历丰富、非常爱惜且懂得保护自己这些性格特点,他那些对朋友肝胆相照、为救助弱小不惜牺牲自己的行为,才显得弥足珍贵,才会一次又一次令我热泪盈眶。。。

国学版在59回对老鲁的处理,虽然表面上看似乎弱化了老鲁的英雄形像,但却极其贴合59回以前已经活生生树立起来的老鲁形像 ---- 因为他很狡黠、他很爱惜自己懂得保护自己,所以他在刚被拿翻时心存侥幸地进行“抵赖”;因为他很爱惜自己懂得保护自己,也因为他不为虚名所累、好汉不吃眼前亏,所以他见贺驴要打他,会急忙高叫,希望免掉皮肉之苦。这个处理非常的合理,是已经确立起来的老鲁性格形像的一个自然延伸,因此看上去非常真实、亲切。

金本的处理,虽然表面上让老鲁的形像更加光辉高大,但却从里到外透着那么股子虚假和苍白!

金圣叹在这个情节上的改写,我相信他是真心要把老鲁写得更光辉高大的,因为他对老鲁之为人也是极其推崇的。可惜,金大师似乎手段还是低劣了一些。也许是煮酒道行太浅,无法领略金大师手段之高妙??望各位大家原谅煮酒狂妄,并多加指教。

最后再说两句那个贺驴。

从书中描写的情况来看,这贺驴是个极富机心极其狡诈之徒,史进、老鲁两番行刺,连身都近不得,就直接着了他的道了。这种极其狡诈之徒,通常也是心狠手辣之辈。所以,在拿住老鲁又被老鲁痛骂之后,贺驴恼羞成怒之下,为泄愤,是一定要痛打老鲁的。在这个细节上,金本为维护老鲁形像,改成贺驴没下令打老鲁,我觉得不如国学本里面的打老鲁更合情合理。

同是贪官污吏,这贺驴与那梁中书又有不同。想那梁中书,贵为蔡京东床快婿,多管是个膏粱子弟,富豪之家,因为蔡京那样的朝廷显贵加文坛巨匠,女儿的婚事应该是极讲门当户对的。梁中书这种家境优裕的人,从小没怎么吃过苦,性格没怎么遭到过扭曲,虽然贪,但未必心地有多阴暗歹毒;而且既然能与文豪蔡家门当户对,相比也是诗书礼仪之家,其人的个人涵养应该是不错的。这贺驴则不同,他是蔡京的门生,本人家境多管不是富豪,或是小乡绅或是平头百姓。这种人要是坏起来,那是最最可怕的!这贺驴既贪且阴更兼狡诈一场心狠手毒,实非梁相公可比。所以这梁相公给石秀一顿痛骂,因为涵养在那儿摆着呢,所以不会怎么气恼,他不打石秀,这个有其合理性在里面;而贺驴这号人渣,恼羞成怒之下,不打老鲁,实在不太符合我们的生活经验。

要说金本这段改写毫无出彩之处,那也太冤枉大师了。平心而论,金本中贺驴被气得张口结舌语无伦次的那番话,就很传神,妙笔也!可惜,贺驴气成那样了,居然能忍住气不打老鲁,实在于理难合。所以,这一局部的传神妙笔,反而令其整体上的合理性更差。

总体来看,金本的这一改写也是很失败、很低劣的。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haha, wait, fight back soooooon

洒家和你慢慢理会. .. ...sorry can only copy and paste now...

家园 问题是宋江不当, 谁当?
家园 关于晁盖的遗言,可以换个角度看

目前被大多数人认可的解释是:晁盖在临死前认清了宋江和他的理想不一样,由宋江领导的梁山最终走向是晁盖所无法把握的,因此才有此遗言。

但如果大家换个角度,就会发现,也许作者的本意是要向读者暗示,晁盖本人的胸襟和政治前瞻力是有限,在事关梁山前途命运的问题上,晁盖是当儿戏般的仅仅考虑一己私仇。作者这样写的目的就是暗示晁盖的梁山仅仅是草寇水平。而后面通过描写经宋江整治后的梁山才最终成为一股政治力量。

关于晁盖胸襟、政治前瞻力方面的描写,可以从对宋江的态度上面反映出来。从一开始的为报救命之恩的千方百计想把宋江拉上山,并不惜让位。----此时晁盖仅考虑到义气,而没有想宋江上山对他本人和梁山的影响。----在经过一系列事件后宋江的影响力和名声令晁盖感到不太能接受了。但由于受政治能力的限制,晁盖只能做出和宋江争着下山的举动,并说出了:“不是我要和兄弟争功”这样此地无银的话。最终晁盖死在了他的因为急于想通过一场胜利来比压宋江的想法而导致的轻率行动上。

应该说晁盖只是一个草莽英雄,他对包括宋江在内的梁山兄弟是真心实意的,而他率直的言行也表明其政治能力的不足。最后的遗言更表露出江湖人对待江湖恩怨的想法。相较而言梁山只有宋江是个政治人物,也只有宋江才能把梁山由草寇改变成为一股政治力量。这也许就是作者这样描写的初衷吧!

家园 鲁智深大闹桃花村 潘金莲撩拨武二郎

5 鲁智深大闹桃花村

这部分很同意西柠兄所论,国学本中鲁智深的自称在“小僧”和“洒家”之间跳来跳去,却又毫无正当理由。金本则除最后一个自称之外,前面的所有自称都统一为“洒家”,这个自称方式非常符合鲁智深豪放不羁的性格特点,很不错。至于最后为何忽然转用“小僧”,我完全同意西柠兄的分析,即金圣叹希望表现出老鲁那种顽皮游戏心态。这部分我以为金的改写,既更加合理,复更为传神,是很成功的。

我还注意到,金本中将刘老庄主的出场诗给删掉了。想稍稍评论一哈这个问题。

根据公认的看法,除篇首诗词以外,其他行文中的人物赞、出场诗、风景赞等等,都是在小说问世后,由明人添加进去的。

从这个意义上,金圣叹将之删去,是某种“尊古”、“复古”的作法。

至于究竟是有诗词好还是没有诗词好,我感觉这基本上是一个个体阅读感受的问题。

有人会感觉在情节发展中突然插入这么首出场诗(而且多数诗词也不见高妙),显得很突兀,对行文的顺畅性不好,造成行文拖沓;特别是对那些特别次要的人物也都要弄上一首,更显得没什么必要。但另一些人,包括煮酒,就觉得有这些出场诗啦人物赞的,还是蛮好的,感觉很有“古意”,别有味道。至于说打断行文、造成节奏拖沓,这个。。。由于我知道我读的是水浒,不是金庸的武侠,更不是在看美国动作大片儿,所以我在情节发展的节奏方面预先已经设定一个较慢的心理预期,所以行文拖沓一些,不是问题,反觉一种味道。

这个纯粹是因人而异啦。

所以,我虽对金本删掉那首诗不喜,但也不想因此而批评它。

总体上,金本此段落比国学本更合理也更出彩。

6 潘金莲撩拨武二郎

同意西柠兄所论,金本显得太机械了。

看金本的意思,显然是想让读者感觉武松由不快到恼怒到暴怒这样一个量变的过程,所以将国学本中的“八九分”、“五分不快意”和“八分焦躁”,调整为金本人认为合理的“四五分”、“六七分不快意”和“八九分焦躁”。从数字上看似乎更顺当,但实际上前面那个“八九分”并非在说武松的心情,(真正说武松心情的是后面两个数字) 而是在说武松猜出潘金莲的心思。所以金圣叹硬将“八九分”改做“四五分”,实在是多此一举。

7 武二郎大闹飞云浦

西柠兄似乎引用国学本的文字有误。国学本的行文是酱子的:

武松站住道:“我要净手则个。”那两个提朴刀的走近 一步,却被武松叫声:“下去!”一飞脚早踢中,翻筋斗踢下水去了。这一个急待 转身,武松右脚早起,扑通地也踢下水里去。那两个公人慌了,望桥下便走。武松 喝一声:“那里去!”把枷只一扭,折做两半个,赶将下桥来。那两个先自惊倒了 一个。武松奔上前去,望那一个走的后心上,只一拳打翻,就水边拿起朴刀来,赶 上去,搠上几朴刀,死在地下,却转身回来,把那个惊倒的,也搠几刀。   这两个踢下水去的,才挣得起,正待要走,武松追著,又砍倒一个,赶入一步, 劈头揪住一个喝道:“你这_实说,我便饶你性命!”那人道:“小人两个是蒋门 神徒弟。今被师父和张团练定计,使小人两个来相帮防送公人,一处来害好汉。” 武松道:“你师父蒋门神今在何处?”那人道:“小人临来时,和张团练都在张都 监家里后堂鸳鸯楼上吃酒,专等小人回报。”武松道:“原来恁地,却饶你不得。” 手起刀落,也把这人杀了。解下他腰刀来,拣好的带了一把,将两个尸首,都撺在 浦里。又怕那两个不死,提起朴刀,每人身上又搠了几刀。

简单来说:

1 武松踢持刀者二人落水;

2 武松吓倒公人甲;

3 武松打倒公人乙,拾刀,杀乙;

4 武松再杀公人甲;

5 武松再寻二落水者,杀一,问一,再杀之。

与西柠兄所引金本似无任何不同。因此,金圣叹在这个情节上似乎并未做何修改。

西柠兄所谓的那段“国学本”文字,不知是从哪里来的呢?能否提供个链接?反正我的那个国学本与兄所引不同,而与兄所引金本完全相同。

我的国学本链接: http://www.guoxue.com/minqingstory/SHZ/shz.htm

家园 这个说法确实可以自圆其说。
家园 我认为鲁智深的性格里有这么一个方面

那就是, 要面子, 要好名声。

先说说煮酒兄说的几个方面。

我非常非常赞同煮酒兄对老鲁的定位: “老鲁的性格形像已经完全定型,这是一个人生阅历相当丰富,极善保护自己的老油条,他非常狡黠、现实,懂得隐忍,能屈能伸,好汉不吃眼前亏”;“不在乎什么骂名或被人指指戳戳,我行我素我怎么舒服我怎么来”, 同时也是一个见义勇为、 敢言敢行的老鲁,正如煮酒兄所说, “他那些对朋友肝胆相照、为救助弱小不惜牺牲自己的行为,才显得弥足珍贵,才会一次又一次令我热泪盈眶”, 这些地方也一次一次地感动着我(写到这儿手也有点痒, 想写篇赞鲁智深的小文儿了, 虽然古往今来写他赞他者太多, 但少有见得像煮酒兄这么全面的), 也由此可见, 传统版本的水浒, 已经把鲁智深的形像刻画得相当深入人心。

然而, 如同对于秦明这个角色的理解, 与煮酒兄稍有认识上的偏差一样, 对老鲁的形像的理解, 也还是跟煮酒兄有大约5%的区别。 这5%在於煮酒兄所言“老鲁不为虚名所累”。

我认为鲁智深虽然不至於为名所累, 但却还是很看重名声的。 本来江湖行走之人, 靠的就是个名, 一般见了听了名头, “纳头便拜”: 闻名不如见面, 见面胜似闻名。 -- 其实闻名远比见面重要。 像宋三哥之类还好说, 家里趁着不少银子, 逮谁赞助谁, 自然大家“多曾听其好名声”, 就算被抓了要打要杀的时节, 这江湖名气也还算个救命稻草。 老鲁武二这样的, 就没办法, 只能靠一股子勇名: “三拳打死镇关西”、“景阳岗上打虎的武都头”这样的名衔也通常是他们交友认兄弟时必不可少的工具。 江湖中人, 坏了名头可是大事。

像老鲁打了镇关西跑掉时, 假意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 其实未尝没有一种面子上的作用, 即: 洒家才不是怕吃官司或怎样才离开现场的, 洒家根本就不在乎, 回头还要来找碴的, 当然一方面也掩饰杀人事实, 赶快逃跑。 老鲁卷了李忠等人的金银酒器跑了, 因为他鄙视李周为人, 也有一方面知道他们本事平平, 在江湖上混不特好, 卷了他们酒器走这事儿, 比起大闹桃花村的英雄事迹来差得太远, 我觉得这个情节不能完全说明老鲁不好名。

事实上老鲁很多时候都喜欢别人捧着他, 比如瓦官寺里初见崔道成, 比如在菜园子里泼皮被制服后抬他等等老鲁都挺受用, 这样的性格通常是好名的。

再分析这个情节里的鲁智深, 首先他跟史进关系很好, 听说史兄弟陷在华州, 於是拼了命也要去救他, 初时说“贺太守那厮好没道理!我明日与你去州里打死那厮罢。”可能还是很莽撞, 但武松道:“哥哥不得造次!我和你星夜回梁山泊去报知,请宋公明领大队人马来打华州,方可救得史大官人。”又经朱武武松等人好说歹说, 鲁智深不仅没被劝住, 反而“焦燥起来,便道:‘都是你这般慢性的人,以此送了俺史家兄弟!你也休去梁山泊报知。看洒家去如何!’”, 这里就值得考究一下, 老鲁绝不是这么莽撞的人, 他跟史家兄弟关系好, 一股热血上来, 是有可能做出冲动的事情, 但绝不是一个经武松朱武等人点清利害还执迷不悟的人。 这里按我理解, 只能说老鲁这牛脾气之所以上来, 有很关键的一点就是他好名, 既然江湖人人都知道他鲁智深的大名, 又夸了大口, 如果听了听劝就不去了, 于名声有损(类似武松在景阳岗有进无退), 所以不仅执意要去, 而且“也休去梁山泊报知。看洒家去如何!”, 就是要得这个谱, 这个气魄给大家看看。 老鲁绝对知道这一去非常危险, 但是为啥还去呢, 一是为了史兄弟情义, 而是已经夸了口骂了朱武等人, 所以, 就是死, 也死一壮烈 -- 老鲁是个背地里不肯吃亏的人, 当着好汉的面儿可是不能退缩。

接着, 老鲁到了州里, 要动手时, 两个版本都是一样, 看见太守防守严密, 於是要进不进, 自己寻思:“若打不着, 倒吃他笑”。 是什么动机使老鲁这么犹豫的呢? 是怕人家“笑”, 也就是说, 到这时他考虑的还不是个人生死, 而是怕去了没打着, 丢不起这个人, 坏不起这个名儿那。

接着被擒了, 那么一个好名不怕死的鲁智深, 正常表现应该是抵赖, 这里我非常赞同煮酒兄观点, 国学版本抵赖情节和语言设计得好。 但是, 眼见抵赖不过了(其实最好的路应该是死赖到底, 就是和尚, 不是土匪, 那么贺太守打一顿还能怎么办呢, 也照理说没什么办法, 度牒等都是真货, 脸上又不似武松有金印, 怎么也得不了死罪。 反正迟早兄弟们会来救的), 又该如何呢? 这里我觉得国学本就不够合理了: 鲁智深大叫道:“不要打伤老爷!我说与你!俺是梁山泊好汉花和尚鲁智深。我死倒不打紧。洒家的哥哥宋公明得知,下山来时,你这颗驴头,趁早儿都砍了送去。”-- 你这么喊算怎么回事儿呢, 喊了就不挨打了吗? 既然不想挨打就别喊, 喊的目的就是震震太守, 告诉他我外面还有兄弟, 打我你迟早也得废了, 另外, 这事儿瞒不住 -- 后面 “哄动了华州一府。小喽罗得了这个消息,”云云, 显然, 鲁智深在敌人公堂上是个啥表现, 江湖上的人都会知道的, 假如鲁智深是因为真的怕打, 就不要喊出大口号嘛, 假如是不怕打, 怕坏了名头, 那自然就把调门调得越高越好。

我理解, 鲁智深来华州以前, 基本已经有了打算: 好的情况, 一杖拍死太守, 扬威江湖; 坏的情况, 大不了跟史兄弟同死, 江湖上也知他好名, --死都不怕, 岂能真的怕被打呢。 两头总得顾一头, 以老鲁那资质, 要是真按国学版里两头没着落那样, 我觉得有点委屈他了。 所以我才认为金本的大套台词较好: “你这害民贪色的直娘贼! 你敢便拿倒洒家! 俺死也与史进兄弟一处死, 倒不烦恼! 只是洒家死了, 宋公明阿哥不与你干休! 俺如今说与你, 天下无解不得的冤仇! 你只把史进兄弟还了洒家; 玉娇枝也还了洒家, 等洒家自带去交还王义; 你却连夜也把华州太守交还朝廷! 量你这等贼头鼠眼, 专一欢喜妇人, 也做不得民之父母! 若依得此三事, 便是佛眼相看; 若道半个不的, 不要懊悔不迭!如今你且先教俺去看看史家兄弟, 却回俺话!”-- 倒不是老鲁是特殊材料的人, 而是他这里早就明白被逮了没好果子吃, 於是选择顾一头, 拿起了高调, 挣江湖名声: 先拿宋公明作个外援, 再把来刺杀太守的原因说清楚(正如打镇关西时喊“你如何强骗了金翠莲”), 三, 气气这狗官, 四, 不要倒了花和尚大名, 他知道自己铁定得被关起来, 所以说:“如今你且先教俺去看看史家兄弟, 却回俺话”, 那意思, 关由你关, 但咱不能丢了咱这脸, 去牢房等于是洒家命令你教洒家去看史家兄弟, 你照办而已。

事实上我觉得水浒中人物有其个性, 比如大多数草莽汉子都比较性格刚烈, 但又有各自代表性, 虽然每个主要人物性格都比较复杂, 但突出其代表性, 也是作者目的之一。 这个意义上, 正如武松是复仇的代表, 有仇必报一样, 鲁智深是令人快慰赞叹的好汉代表, 这个情节里国学版的形像我认为不如金本的成功, 也有一方面是因为这大段骂贪官台词, 大快人心, 贪官的窘态又刻画得十分逼真, 为水浒这样一部(不论结果是招安与否)实际是歌颂造反好汉形像的小说增色。

国学本中老鲁挨打的情节我也跟煮酒兄意见一致, 认为是合理的, 贺太守无可能如此放过老鲁。 但金的安排可能也有他的想法, 因为后面闹华州鲁要出场打斗, 史进后来还要很快就替水浒出阵, 他两人在狱中又有可能受同样待遇,

那么金就安排了个不打的情节, 虽然不够合常理, 但作为情节而言, 好解释一点。

从我的角度看, 这段, 基本改写得还好, 当然如果加上老鲁抵赖, 抵赖不成了, 突然高调批贺太守, 会更完善些。

各花入各眼, 与煮酒兄意见虽有出入, 讨论仍是快事。

家园 正是雕兄引用段落啊, 出入为何如此大?

是这个吗?

http://www.guoxue.com/minqingstory/SHZ/shz_030.htm

那一个公人走近一步,却被武松叫声:“下去!”一飞脚早踢中,翻筋斗踢下水里去。这一个急待转身,武松右脚早起,扑嗵地也踢下水里去。那两个提朴刀的汉子,望桥下便走。武松喝一声:“那里去!”把枷只一扭,折做两半个,扯开封皮,将来撇在水里。赶将下桥来。那两个先自惊倒了一个。武松奔上前去,望那一个走的后心上,只一拳打翻,便夺过朴刀来,搠上几朴刀,死在地上。却转身回来。这个才挣得起,正待要走。武松追着,劈头揪住,喝道:“你这厮实说,我便饶你性命。”那人道:“小人两个是蒋门神徒弟。今被师父和张团练定计,使小人两个来相帮防送公人,一处来害好汉。”武松道:“你师父蒋门神今在何处?”那人道:“小人临来时,和张团练都在张都监家里后堂鸳鸯楼上吃酒。专等小人回报。”武松道:“原来恁地,却饶你不得。”手起刀落,也把这人杀了。解下他腰刀来,拣好的带了一把。将两个尸首都撺在浦里。又怕那两个公人不死,提起朴刀,每人身上搠了几朴刀。

差别跟金本非常大啊, 先打得公人。

家园 和和,这个。。。怪我怪我

系酱子D:本来我一直看那个国学本,就是那个链接。后来无意中得到一个下载水浒的链接,下了几回,仔细对照之后发现其与国学本相同,而且国学本缺字太多,且少37回(没输入?),而这个版本则好得多,也有37回,所以就一发全部下载了。现在看的就是这个版本。

我一直take it for granted 认为此本与网上国学本完全相同。所以西柠兄贴这段大闹飞云浦时,我没看网上的国学明清,而是看的我硬盘里存下的这个版本。所以致有这个误会。

不过如果不是这个误会,我还不会发现我这个版本与国学本并非毫无差别。

现在我只能这么说,亦凡(金本)和我硬盘里这个版本,在武松大闹飞云浦这个情节上,比国学本更优 (与西柠兄意见相同)。

让西柠兄跟我一起犯晕,我之过也,和和。

家园 老萨要打人了阿

这版是谁管着呢?要老萨在这儿,精字儿旗肯定已经满天飞啦,这两天怎么这么沉得住气啊?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