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给你展示真实的朝鲜13 -- 胡杨

共:💬5 🌺24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给你展示真实的朝鲜13

向各位报到,我回北京了,很累,热带国家的气候真受不了,有几次热的我都要熔化了,每天2次冲凉,天天抹20倍的防晒霜都没有用,回来后人人都说我变黑了。上火,嗓子眼里的痰都快把我憋死了,天天含着草珊瑚。回来一看,我的娘啊才几天不在,萨苏发了这么多文章,这人是三头六臂吗,可敬;股票市场又创新高了,可喜;乖巧的女儿还是那么活泼开朗,可爱;公司里还是那么死气沉沉,可气。我还是那么笨,不会贴图,河友介绍的如何贴图的文章仍然看不明白,“在最上面一排,西西河图标的左边,用鼠标点[上传空间] 出现以下画面”------西西河图标左边什么都没有啊。点“上传”再点“我要上传”-----找不到啊,虽然文章没有图片我很抱歉,但目前也只好这样继续发。

十三、象国王一样午餐

我们登上统一阁,俯瞰对面(见视频),导游说,对面都是监视器,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在对方眼里。果然,看对面的楼上、窗户上、电线杆子上到处是摄像头,黑亮的镜头对着我们这里,我想相对的我们这边也肯定有很多摄像头对准那边,真是一个民族的悲剧。我环顾四周,绿草茵茵景色秀丽,如果不是站岗的士兵提醒着,还真为这里是个花香鸟语的公园呢。

我们出了统一阁后门,旅游汽车在等着,上车离开军事区域,回到刚才沙盘讲解的地方,一直陪着我们的人民军大个子士兵下车了,临走的时候冲我们微笑道别,还和南妈妈说了几句朝语,仿佛从一个威风凛凛的战士变成邻居家的大哥。

说到这水泥线两边的哨兵,顺便多说两句,以前在网上看中国人到板门店的游记,戴钢盔墨镜的韩国士兵剽悍壮实,双腿微分双手后背,一半的身子隐藏在建筑后面,朝鲜士兵戴大沿帽穿军大衣瘦小枯干,一看就是明显韩国士兵比朝鲜士兵强壮凶悍,其实这位仁兄忘了中国的老话:包子有肉不在摺上。有个事实可以大致说明这句话。

1976年8月18日,共同警备区桥头(俗称不归桥,是双方遣返战俘的地方,美国人拍的007电影《择日而亡》中邦德先生就走过这桥)有一棵白杨树美军认为有碍监视视线,没有事先双方协商就由2名军官带领士兵拿着斧子去砍树,不料朝鲜军人进行阻拦。双方争执中,北韩士兵不管敌众我寡奋勇向前抢过砍树的斧头,追劈美军。结果,美军的一名上尉被砍死,还有四名美国士兵和四名南韩士兵受伤。从那时起美韩联军指挥部作了新的规定:为应付徒手格斗或械斗,南韩卫兵必须具跆拳道或柔道黑带级标准,而美军卫兵也由南韩教头训练跆拳道技击技法。所以不要小看这些又黑又瘦的朝鲜士兵,说不定都有几下子,凶狠的技击加勇猛的气势,这些士兵不可小视。

旅游汽车开动了,我从车窗户里看到路边的人民军官兵包括那个给我们讲解的面容冷竣的中校军官都在面带微笑向我们挥手告别,一丝感动之类的东西涌上心头,其实他们也是为人父为人子的男人,严酷的现实把他们磨练成了坚强的甚至有些冷漠不近人情的战士,我们这些在和平环境中生长的人恐怕难以理解他们,我们生活在歌舞升平中,而他们却是每天生活在一个和敌人只有几十米距离,敌方士兵嚼的口香糖是什么牌子都看得清楚的地方。

汽车离开了军事区去往开城,我们去午餐,别说我还真的饿了。朝鲜没有普通人吃饭的饭馆,只有接待我们这样旅游团的设外餐厅,我们去的地方叫统一楼(见图),这里到处都是统一的字样,都想统一,据说开城住着很多离散家属,那种滋味一定很不好受。我在电视上看到过朝韩双方离散家属见面的镜头,那真是石头人也要落泪的场面,分裂是朝鲜人民巨大的痛苦,统一是朝鲜人民永远的追求。

我们的车来到饭店下面停车,饭店对面就是一个永生塔,顺着饭店边上的马路看过去,远处的山坡上屹立的一尊铜像,不用看也知道是谁(见图)。

朝鲜产铜,今天中午我们吃饭的餐具都是铜的,铜碗、铜勺、铜筷子,桌子上一片金光闪闪(见图),仿佛是国王在吃饭,大家都非常新奇,纷纷拿出家伙拍摄(见图),随后埋头大干狼吞虎咽差点连舌头一起咽下去。每个人面前8个小铜碗盛着各种菜肴,还有一大铜碗米饭,谁说在朝鲜吃不饱的?如果都吃光就撑死了。其中的一种类似八宝饭似的东西很好吃,女孩子怕胖不吃,我把她们的那份都给吃了。小邵把她的菜给了我好多,我们都吃撑了。

开城盛产人参,我们四个人合着要了一锅人参炖鸡,端上来的白瓷盆里用人参炖的一只鸡,看起来不错,鸡汤也挺鲜,这是昨天晚上在平壤的时候,导游统计我们谁要提前预定的,因为朝鲜没有手机,所以如果要吃这人参炖鸡,得提前一天给开城去电话预定,四人一份,人民币260元,似乎也不是很贵,朝鲜人的月工资折合成人民币只有600元左右估计是吃不起的,不过人家什么都是免费的:住房、医疗、教育,不象我们到处要钱。

吃完了午餐我们继续在开城参观,我们去高丽博物馆。博物馆坐落在一处古色古香的寺庙似的建筑里(见图)。这里最初为11世纪初叶高丽国的行宫——大明宫,后曾作为外国来宾的住宿地,称作“顺天馆”。后来又改作宣传儒教的“僧务馆”。1089年,最高教育机关国子监迁到这里,改称“成均馆”。成为高丽王朝的最高学府,培养国家干部的地方,就是北京成贤街上的国子监一样的机构。今天这座古老的建筑成为展示朝鲜历史的“高丽博物馆”,内有展出的出土文物(见图)。

当地的导游穿着民族服装为我们介绍,洪导游做翻译,导游带我们参观了里面陈列的文物,值得一说的有佛教经典《八万大藏经》的印板。这东西虽然是中国传过去的,但在我们这边已经失传,还有金属印刷的字模,这个我知道,中国发明了木活字印刷,朝鲜人发明了金属,中学课本里学过。

在这里的旅游商店,我买了一副铜勺和筷子,做为纪念,小金买了三副朝鲜绢画,因为都是美女图案又被大家开了一顿玩笑。朝鲜的建筑都和中国的建筑比较象,加上博物馆里古树参天,整洁安静,恍惚回到了北京一般。出了博物馆带我们去了高丽人参的商店,但大家都没有买,这年头中国人都营养过剩需要用人参的实在不多。好在朝鲜是计划经济,有点象我们当年的样子,人家导游和营业员不拿提成,爱买不买,并不勉强我们,我们要是有兴趣了就招手叫她们过来询问,不买人家也不强求就在一边看着我们或者聚在一起聊天,回想起去香港旅游时被人盯人购物的经历,到也省心。我是个集邮集币爱好者,在这里买了几枚朝鲜的纪念币,铜的,金光闪闪。

下午准备回平壤,我仔细观察开城的街道市容,坦率的说就象我们20年前的县城一样,让人感觉进了时空隧道(见图)。路边的小河边有妇女在用棒子敲打着洗衣服,泥猴样的孩子在嬉戏打闹。每当这个时候我就想起我的宝贝女儿,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

汽车往回开,仍然经过一个又一个的哨卡,但这次都没有停车,哨兵看到车子过来就把路障移开。路边的景色单一起来,都是农田,确切的说都是水稻,农民在插秧,完全是手工操作,没有一点机械化,田地边的垄上插的一排红旗(见图),甚至大家下地干活,也都是排着队伍前往,前面有人打着红旗领队,来朝鲜以前我听说过,但这样的场面真的亲眼看到,还是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大家都昏昏欲睡,我也眯了一觉,但不久就被汽车颠簸弄醒了。看韩导没睡就坐过去聊天,衣食住行老婆孩子什么都聊,韩导的汉语水平也是一般,大概因为当领导了还要管很多其他事的原因吧。韩导70年代留学苏联,会俄语、汉语、英语,据说还有点日语,他有两个孩子,朝鲜不但不计划生育还鼓励多生孩子,如果生了5个孩子以上会授予英雄母亲的称号,韩导夫人在大学教书,肯定没时间当英雄母亲的,所以只生了两个孩子。和韩导游说话有点吃力,不仅仅是汉语生疏的问题,有的问题他不回答,有的问题含含糊糊,看他说话的样子我觉得对我很防范似的,未必每句都是真话。我知道对国家机密要保守,但是,一辆自行车的价格算是国家机密吗,有什么可保密的,这个问题后来我从别的导游那里知道了答案:好的自行车要50美圆左右,看来这确实不是秘密,看来是领导和群众水平不一样,保密的范畴要宽。韩导的汉语水平也一般,不过也有可能是不想太流利的和我交流。我就不再纠缠他,去和小金聊了聊,他去过韩国,在韩国时也去过板门店,从三八线的那边看过朝鲜这边,这样的经历真是难得。我问他当时什么感受,他说前两年共同警备区里美军为主,到处都是美国人,最近防务逐步交接给韩国军队,当时他们在美军基地里吃了顿饭,告诉他们在参观时,不要穿短裤不要嚼口香糖,因为朝鲜人非常恨美国,对美国化的东西很反感,总之当时的气氛比这次紧张。

关键词(Tags): #朝鲜
家园 送花沙发
家园 小弟在南朝鲜的成均馆

嘿嘿

家园 啥时候咱也去看看

朝鲜好神秘的

家园 花了!没宝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