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09-03-04介绍话题-第三需求定律 -- 老马丁
还有当牛顿的机会
正在看火星呢吧?我一直好奇,魁北克CITY 看得见北极光吗,还是还得向北开?
以前在爱明顿(在北上个600km)能看到北极光,那也是夏天的事了。这里恐怕不行。
也许偶记忆错误,印象中吉芬是指收入减少时消费增加,而不是价格上升后消费增加.一般在萧条中是通缩吧?
第三定律其实偶身边有个实例.偶一个北京同学,瘦瘦小小的,在北京时是素食主义者,和印度人一样.过来后,也开始吃肉了,因为他觉得菜太贵了.
其实肉也比国内贵,但是菜和肉的比价不一样.
比如说,国内是2块钱一斤菜,5块钱一斤肉;过来后是12块钱一斤菜,15块钱一斤肉.于是他开始吃肉了.
这个只是在预算约束下,两类不同商品比价变化,导致的预算线和偏好曲线的切点的移动.
M线是涨价前(中国)的肉菜对比,L线是涨价后(美国)的肉菜对比.
由于预算约束,2M菜+5M肉=12L菜+15L肉.事实上由于食品的刚性,不吃就饿死,涨价后的总预算会上升.
A点和B点是效用曲线和预算线的切点.两条曲线是同一个系列的,代表同一个人或者市场.
两个切点对比.B点的肉/菜比要高于A点.
也就是说如果短期内供不应求,就会有资本流入,在long run的尺度上增加供给.
所以背后的条件就是充分的市场竞争,对于形成垄断的产业不适用这条.
而且收入效应的绝对值比替代效应的大,就是吉芬品。不过基本上只在理论上存在。
另外需求理论里说的价格,全部指的是相对价格。你同学发现肉的相对价格下降了(从2.5下降到1.25),他就多吃肉了。
这个图贴上来不容易,认真就是好。但是图中直线斜率没有体现出2.5和1.25来,我们以后的讨论不会这么定量,定性就好。
当两类商品的价格各增加一个常数的时候,单位商品的价格比值减小了。
就是马丁老师说的当a >b >0,c >0时,a/b > (a+c)/(b)+c。
用肉和豆腐的例子来说就是:原来价格的情况下,1单位肉(10块)等于5单位豆腐(2块)的价钱;
涨价以后,1单位肉(18块)只等于1.5单位豆腐(12块)的价钱。
以豆腐的价格为比较基准,肉当然没有那么贵了。虽然实际上肉还是涨了。
豆腐:0.5(原材料)+1(必须人工)+0.5(利润)=2
有效消费=(0.5+1)/2=75%
肉:6.5(原材料)+1(必须人工)+2.5(利润)=10
有效消费=(6.5+1)/10=75%
各加上常数K=8以后,
豆腐的有效消费=(0.5+1)/(2+8)=15%
肉的有效消费=(6.5+1)/(10+8)=41.7%
此时肉的有效消费远高于豆腐的有效消费,故选肉.
其实最初画的是这张图,画完后才想起,通胀或者萧条,应该有个收入减少的效应,预算线往内推,而不仅仅是相对价格变动.
微观经济也忘得差不多了,想起一个笑话.前两年做TA时,给本科批作业,有道题是劳动时间/闲暇时间的替代关系,就是涨工资后,反而更不愿意工作,想多玩多休息,而不是通常情况下的涨工资就愿意多加班.然后N多美国学生的作业上面,一天的总时间(工作+闲暇)超过了24小时.本科学生的数学比较烂,不知道那些物理数学系的美国学生的数学是不是花了很多时间自学的.
请问有效消费是个什么概念?
对这样的涨价,我的理解是豆腐涨了5倍,肉只涨了1.8倍。涨价倍数对我购买选择影响很大。如果是涨两块的话,4块的豆腐和12块的肉,我甚至有可能意识不到肉的涨价,而对涨价一倍的产品敬而远之的。
应该有更专业的词语表达这些概念,门外汉自己解释一下
排除地段租金,高档装修,及一切与卖豆腐和肉没有必然关系的成本,比如在一家乡下的实惠小店中,
豆腐的2元价格中,含有:0.5(原材料)=0.4(豆腐)+0.1(油盐酱醋)
1(必须人工)=采购工资+厨师工资+服务员工资
0.5(毛利润)
肉的10元价格中,含有:6.5(原材料)=6.4(肉)+0.1(油盐酱醋)
1(必须人工)=采购工资+厨师工资+服务员工资
2.5(毛利润)
我就是将销售价格武断的分为3项组成,而其中的前两项构成有效消费。即,老板不挣钱,也要这个成本价。
而前面的计算比例,可能用有效消费率更好一些。
当然,2=0.5+1+0.5 也是武断的分配,也可以是2=1+0.5+0.5,或 2=0.8+0.2+1
同样,肉:10=6.5+1+2.5,也可以是 10=7+0.5+2.5, 或 10=8+0.2+1.8
豆腐涨价了400%,肉只涨了80%,大概心理上会觉得选肉比较划算。
吉芬产品加了几个条件:
1. 可支配的消费额有限。就是钱是有限的。
2. 吉芬产品的同系列产品没有可替代的,或者吉芬产品的同系列产品是相似功用产品中最便宜的。拿糙米而已,就是粮食产品无法替代。
3、而且,吉芬产品是同一系列中最价廉的。
这样再来看需求定律,就合理。
理论上,如果消费额有限,涨价了以后,在需求定律作用下,价格高的需求会被抑制。但是因为吉芬产品的同系列产品没有可替代的,也就是人不可以不吃饭。人们会趋向于买更便宜的产品。就是保持总量不变,降低质量。涨价的结果是消费分布向低价区滑动。这个消费的分布很可能是正太的。
因为吉芬产品的同系列产品没有可替代的,当质量降低到无可再降时,需求就不是正太的了。会在下限堆积起来。这样就使得需求急剧上升。这时需求定律再次发生作用。价格上扬。也就是,当大家都只买得起糙米的时候,糙米涨价。
如果,糙米供不应求,而涨到上一级水平(例如白米)相当的水平时,这时应对将会是白米涨价,而糙米不变。当然,对于粮食供应而言,这里已经是饥荒的开始了。价格规律开始不适用了。
所以,我觉得,吉芬产品只是是需求定律的特例。
老马,这是工程师侃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