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看《团长》钩起来的一个疑惑 -- 大将
那就是为什么这些年来那些玩笔杆子的为什么那样热衷于把英雄们反过来写,这样可以形成比较鲜明的形象反差?可现在这个社会已经逆转到人要承认自己是个英雄比承认自己是个人渣还更需要勇气了。
好了,英雄们不喊口号改骂娘了,这样就更贴近人性了?
英雄们不勇往直前改瑟瑟发抖了,这样就更真实了?
英雄们不浓眉大眼改獐头鼠目了,这样就更现实了?
还有当初大作家冯小刚说到自己的《集结号》时讲:“我很想拍一个与众不同的战争片……过去我们看到的战争片多是表现运筹帷幄的将军。我更愿意拍的是战争洪流中最底层的士兵或最低级的指挥员——像谷子地这样一个连长。因为在所有的战争中,决定战争胜败的实际上还是他们。”莫名其妙,他是在大院里长大的,小时候难道院里没给他们放过《小兵张嘎》、《地雷战》?
那就是中国导演都喜欢宣称自己的片子是“中国版的兄弟连”,尽管他们无论在剧本还是场景方面都远无法和那部严谨的片子相提并论
有一度有三四部“中国兄弟连”在同时上映……
捂脑袋和抡枪托的动作被他们学得还是很有模有样的
像兄弟连那种电影式的拍法,能有几个剧团拍的起啊...只能忽悠忽悠观众了,反正他们认为真正懂的观众就是那么一小撮,“我们的电视剧是拍给大众看的”。
而且真实的东西拍出来真的好看嘛?且不说不一定能通过政审,抗战中那动则一溃千里的战役,松山一打就打几个月伤亡数倍于敌,拍出来有人看嘛?
中国拍不出好历史片的原因很简单,所有导演的历史功底、文化底蕴(无论传统还是西方文化)都几乎为0,再加上把自以为是当个性,能拍出好片子才奇怪呢。
给再多的钱,也只能是把画面拍得更壮观、精美一些,能达到形似就不错了
参见下面的视频,三个人四天拍出了诺曼底登陆, 可以想象以现在的技术,花比较少的钱拍出大场景不是那么难了。重要的还是导演的水平。
兄弟连里面很多场景也是在摄影棚里完成的,有的就是近景几个人,几个断木桩子,远景全是画的。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F5dDEDxSDc
近几年的一些国内导演的‘大制作’基本都是花钱很多,故事空洞,搞得大家不得不从其他方式娱乐(比如馒头血案什么的)。
对高大全的彻底反动。也不管这种反动是不是切合历史实际。
人们好像一下子就忘掉除了“伪君子”、“真小人”之外,无论从逻辑上还是事实上都还存有“真君子”、“伪小人”,而一说“君子”就是“伪”,一说“小人”就是“真”,为了得个“真”字就迫不及待地往“小人”圈子里扎,这是何必呢?何苦呢?
《血色浪漫》红了以后,电视上全是穿着军装,说话油腔滑调的北京人,基本特征是,见个婆子就拍,见了男的就开打……
我都很疑惑啊,究竟是什么样的深仇大恨,能促使编剧这样糟践北京人?
这些片子无非就是靠着“六五式”“干部子弟”“文革”这样的招牌,骨子里和都市言情剧没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