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讨论话题】09-3-3 大家一起聊电影 -- 老马丁

共:💬91 🌺75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家园 租碟的收入是怎么分配的呢?

租碟的店,一次性支付给发行商,还是发行商根据出租的情况提成?感觉前者似乎简单一些,好操作。

如果是一次性的收入,那么发行商回收资金还是很快的。一般DVD发行都是在新片上映后的两年之后,这个时候发行商可以一次性收回一笔钱,可能也会可观(高于票房?)。如果是根据出租的情况提成,那么回收周期就太长了。

或者两个方式都有?

一个行业,毕竟至少要保证大多数普通的产品都可以不赔钱才可以维持,不能单看个别产品的暴利可能性。而大部分的片子,能够在发行了十几二十几年以后,仍然保持客观的收入么?

家园 交作业(没看下面的参考答案)

1.对于在某一时间段进入某一电影院的观众来说,其消费能力基本相同,每个观众选择具体电影的原因主要处于个人口味,而不是根据影片票价,因此影院在制定价格时主要考虑观众消费能力,而不是影片成本等;

2.票房只是电影收入的一方面,其他诸如BD、DVD和周边产品的收入也不少;

3.作用有三:一是量大,观众一坐两小时确实需要更大瓶的饮料;二是价高,非常规的容量让观众容易接受更高的单位价格;三嘛,当然是更方便工作人员发现自带饮料和食品的观众;

4.原来的动画片主要面对儿童市场,明星们的号召力用处不大,现在的动画片兼顾青年市场,其中的追星族不少,明星对于市场能够起到很大作用。

家园 猜猜看

1.在多个电影院同时上映一部片子的时候, 票价可能应当是电影院本身的硬件反映;

2.旗下明星也是重要资产, 电影是让他们增值的好途径

3.我们在电影院里面只有看电影和吃爆米花两件事可作, 需求确实更大; 大的包装让更高的价格显得合理了;

4.动画的制作成本本身越来越高, 是否明星片酬在其中的比例就会相对降低?

这样明星带来的号召力会更加合算..

家园 试着补充点第4题的题外话

我能想到的大伙都想到了。以后不能往下看答案了。

试着对第四题做个小小的题外话补充,日本的动漫配音演员叫声优,著名的声优有大批粉丝,甚至冲着喜爱的声优能去看一部比较烂的片子。美国影星中是否也存在声音很有特色,深受喜爱,能够吸引额外的观众看某部动画呢?

家园 村长问到点子上了

平均起来电影能回本,不表示每部电影能赚到钱。马太效应,票房好的回本早的电影碟片在租蝶店里也更翘,但是dvd销售和rental的确是大部分电影主要的回本方式。我以后有时间专门写一个dvd rental的贴。

这是从wiki上抄来的:

According to a 2000 study by ABN AMRO, about 26% of Hollywood movie studios' worldwide income came from box office ticket sales; 46% came from VHS and DVD sales to consumers; and 28% came from television (broadcast, cable, and pay-per-view).[8]

家园 对第二题,举手提问。。。。。。。

第二题的答案是,大部分电影(北美)的回本是靠dvd销售和出租。这个业务跨度时间长,可达20年。所以,如果把dvd当作真正的产品,电影放映反而成为dvd这个产品的广告。不知大家能否理解?

这个答案很出乎我的意料,我以为海外与国内一样,电影挣的都是快钱。电影靠20年的DVD销售和出租回本,在国内无法想像。

国内一般模式是:电影制作公司拍完的电影交院线上映然后分账,而电影的音像版权(VCD/DVD版权)一次性卖给某音像发行公司一定时间内专用权以获得一笔版权费,由音像公司制作dvd碟片交各零售店、专卖店、门店卖给终端客户,DVD的销售和出租与电影公司没有关系。

我的问题是:(北美)每一家电影公司难道都是自己制作并发行本公司的电影DVD?自己建销售、出租门店?如果不是自己建销售和出租门店,如何保证在20年这么长的时间内,DVD的销售和出租收益,特别是dvd出租的收益能回到电影公司?

家园 简单回两句

第一,DVD的销售和出租是通过专门的渠道(比如Blockbuster)进行的,收入采用分成制。第二,有专门的监督公司监控各渠道的影片销售和出租情况。分成按该监督公司的数据计算。在美国,没人犯得着去隐瞒这些数据,这是和中国不同的。

家园 电影DVD的制作都是由电影公司来制作吗?
家园 DVD是在电影版权所有人的控制下制作的。
家园 明白了
家园 补充一点

录像租赁平均费用是2到3美元之间。沃尔马的自动租碟机是1美元。当然,录像出租点的作用是分销和零售商。电影公司给他们的批发价因人而异,请注意这个市场高度分散,就算最大的Blockbuster和Netflix,也不过百分之二三十,存在大量的个人小店。对于主流大片,卖给个人小店的批发价是65美元,因为是商用版。卖给Blockbuster差不多8或者9美元,但要分给电影公司40%或更高的销售额。以上数据是90年代末,00年左右的。

租碟是个多次消费的过程,而且电影公司对大片的发行也不是一次性的,比如《漂亮女人》(别怀疑俺有问题,这是俺的课题之一,为了向人说明,尤其是取悦女听众,俺总用她作例子),你都难以想象他有五个版本:十周年纪念版,十五周年特别剪辑版,2001年再发行版,与电影“绿卡情缘”双盒装版,与电影“豺狗” 双盒装版。每个都是一次新的或大或小的销售波浪。象星战和哈里波特什么的,还有纪念品,玩具的授权与分销。

家园 回答

2.明星还会有代言费,广告等收入可以被公司抽成,卡通片的话还可以促销玩具,赚小孩的钱

3,4 同意bayerno的发言

家园 再补充一点

电影是信息产品,投入都在最初,后来的成本,不管发行多少张,可以认为是零。所以是高风险,高投入,也有可能高收益。所以电影制作中风险分担机制很重要,牵扯华尔街等等。一般向华尔街融资时,以十五个电影左右打一个包,包括不同类型片,不同评级的组合。不光融资,还有后续的金融衍生品进一步分担风险和收益。有意思的是,投资人投钱时并不知道是什么电影(还没钱呢,也没有很具体的本子,更没有演员名单)。但是有很多指标很有预见性,比如近年来恐怖片很热,应该算稳健的投资,如果预定一个汤告鹭鸶一级(不一定是他,但重量级应类似)的主演,这个片子的预定受益是很稳定的。金钱的力量很强大,大明星在其中的作用也要受成本核算制约。比如林西若汉,本来很红的小花旦,因为吸粉作了冷板凳。问题不在于吸粉,实际上丑闻对曝光率有正面作用。问题是电影公司为她投保的费用急剧上涨,而且这个不稳定因素对华尔街投资人会产生顾虑。

家园 数据怕是有问题

关于第二条,好莱坞向来有1赚,2平,7赔的说法,用一个赚的,养7个赔的。而且,dvd目前是很多电影的大头,此外,还有电影出租业,卖给电视台的收入,以及相关影视产品的收入。

“好莱坞平均每部电影的制作成本是六千万美元,促销广告费用是三千九百万美元”,以我常年观察美国票房来说,这个数字是相当可疑的,实在是太高了。

2003年,美国国内上映了507部电影,照这个说法,成本高达500多亿美元,整个movie and vedio industry 2008年的industry revenue 才不到360亿美元,这还是everyting.

http://www.ibisworld.com/industry/retail.aspx?indid=1245&chid=1

很不幸,boxofficemojo上面确实显示production cost 是$63.8million

http://www.boxofficemojo.com/yearly/

但是,很多电影的制作成本boxofficemojo上根本没有,我怀疑:这个63.8的数据可能

1。只统计了头150部电影的成本

2。只统计了确实有数据的电影成本。

至于真实的数据,回头我找找看。

家园 数据是2003年

MPAA(Motion Picture Association of America)的数据,基于当年的400-500多部电影,这数字是journal paper里提供的,不应该有错。

另一个研究里说,2002年5到9月的电影平均票房中位数是4千万左右。

注意一点,部分电影没有上映就直接变成DVD了。那么在统计促销时,有没有把这些电影统计在内?这个我不知道。

在我工作的领域,电影票房研究是非常成熟的,结果也是可靠的,领域里那几个人都在给studio做咨询。所以我说,这是一道我唯一对答案非常有把握的题。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