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从王阳明说起--和耶林兄探讨 -- 万兹

共:💬7 🌺2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从王阳明说起--和耶林兄探讨

  看了耶林兄的有关王阳明的帖子,想谈谈自己的看法,写得多了,就单列一帖。

  感觉耶林兄心中的“本体论”在作怪,所以看不懂王阳明。

  耶林兄的“本体论”的定义,其实偏向机械唯物主义的定义,就是与观察者无关的客观的绝对的东西或原理,里面还不包含伦理学。这个定义比西方哲学的“本体论”定义更极端。西方哲学本体论其实是包含绝对道德律的,就是这个道德律使西方人自认为掌握了“普世价值”,并且积极向世界推广。所以要想看懂王阳明,应该首先改变一下自己的世界观。

  我们学习科学技术的时候,往往下意识地接受了机械唯物主义,尽管老师并未刻意教授。这个下意识从较高层次要求的角度看是不对的,正确的学习方法应该是,我们只是“暂时”接受机械唯物主义,这样我们在学习量子力学以及其他哲学的时候就可以避免很多障碍。量子力学的一个关键观点是,观察者会对观察结果产生影响,颇有点走向唯心主义的倾向。

  仅仅在唯心唯物范围找平衡,还是不够的,还只是在西方哲学范畴内打转,只达到中国哲学的局部,而没有到达中国哲学的核心。

  怎么才能到中国哲学的核心呢?要了解中国哲学,应该先了解印度哲学和西方哲学。印度哲学的核心是“无”,它花大力气通过各种方式去研究解脱问题,其解脱哲学华丽灿烂,复杂程度不亚于西方科学,解脱到哪里去?去涅槃境界,那就是“无”,也是印度哲学的“本体论”。西方哲学的核心是“有”,不管唯心唯物都是“有”,比如基督教全能的上帝,柏拉图主宰性的理念,康德绝对的物自体,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其实都是一个东西。他们对这些绝对原理的追求,就产生了科学,而不象古代中国人那样只有技术缺乏科学。科学是西方科学家的精神支柱,如果被推翻是可能导致科学家自杀的,那种内在的精神追求是西方科学成长的原动力。他们并不是在追求和观察者无关的客观的东西,不是近代中国人理解的冷冰冰的东西,那里面是有道德律,有伦理学意义的。近代中国人对科学的实用主义的错误理解,可能是中国人在科学方面近百年无所作为的重要原因。

  中国哲学的核心是什么呢?简单地说,中国哲学=印度哲学+西方哲学,重心在那个加号上,中国哲学的核心就是二者的“关联”,所以现在中国要建设“和谐”社会,名称取得还是很恰当的,颇得中国文化精髓。孔子的“仁学”表现“关联”的外在形态,王阳明的“心学”表现“关联”的内在形态。“仁学”简单地可以说是有秩序的兼融并包,“心学”简单地可以说是游刃有余的自由(要多领会庄子养生主,也就是王阳明的致良知)。这里的游刃有余不是一种方法、不是一种表象,不是一种滑头,而是有一股浩然之气的心学本体论,在这个本体之外的东西都是幻象。不怕鬼并不是因为鬼是我们心里想出来的是虚假的所以不怕,就算鬼真的能起一些功用,在心学看来也是不怕的,将头临白刃,犹如斩春风,所以子路在被人砍倒临死前端正自己的衣冠摆正自己的坐姿说“儒者应该这样死去”。

  “关联”也可以成为本体论的内容?“实体”反而不是本体?对,就是这样。这个弯一定要拐过来,否则理解不了中国哲学。

  在儒学这个加号旁边,道家有点偏向于印度哲学,墨家有点偏向于西方哲学,儒道墨三家是中国哲学的主体。后来印度哲学以佛教的形式传入,补充了道家方向,成为中国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近现代则是西方科学补充了墨家方向,也将成为中国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中国明清两朝都在强化“关联”的内在形态,文明专注于内在修养故整个社会万马齐喑外表积弱不振。这是文明发展的必然阶段,坏处很多人都能看到,好处也是有的:经过那种内在强化以后,中国很难分裂,打而不倒,内在生命力很强。百多年混乱战争外忧内患居然基本不分裂,日本想模仿蒙古攻宋侵吞中国,结果是失败,如果只是一件事还不好说,这类事情一多,就很难用实力去解释。现在有些人贬损清朝,实在是受三流西方哲学忽悠中毒太深了,其实清朝不过就是理学进一步深化的明朝,曾国藩就是王阳明第二。

  明清是中国的内功时代,百余年来则开始了转化,西方经济危机,星辰陨落,是为了迎接太阳的到来--中华文明即将照耀全球。

  在说点和文化有关的题外话。

  分辨一个人是精英还是垃圾的标准,对外国人和中国人是一样的:

  凡是对中国暗含尊敬或恐惧的外国人就是精英;凡是对中国持蔑视态度的外国人就是垃圾。

  凡是有内在自信的中国人就是精英;凡是暗含自卑的中国人就是垃圾。

  这不是口号,是观察到的一个现象。比如西方发达国家里,老百姓一般瞧不起中国人,越是层次高的人就越有一种或尊敬或恐惧的态度,从西方很多政要的回忆录里都可以看出来。中国也差不多,老百姓多数还是比较自卑的,象毛周那样在那个时代能够有那种自信的确是世界精英。

  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若有不当之处,随时修正。

关键词(Tags): #王阳明#中国哲学#精英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沉宝!
家园 一个谈话的整理

中间还有待商榷和完善。

.....故而,可以看出。在王学中,王阳明也许认为没有形成表象的外物,与这个外物不存在是一样的。换而言之,没有形成表象的事物几乎等同于不存在。这是非常彻底的唯心主义。但是,需要给予肯定的是,王毕竟将人、物之间的关联推动了一步,一个关系被建立。当然,虽然从现在这个观点看来,这个关系是如此的粗糙。但是,无论如何,一个艰难的起步开始了。

在这个基础上,如何看待王学的另一个重要的观点:知行合一?知是一个状态,是正在形成的事物的表象,是事物表象在没一个时间点上的影响;行就是形成这个表象的过程。例如,一朵花,我们可以假设形成表象的顺序是颜色、大小、花瓣的数量、花蕊的形态….;形成这个表象的过程恰恰就是行的过程。因此,表象在行-----时间序列或者逻辑序列,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充分,最终丰富成为最准确的反应事物现象的表象。由此,王阳明将这个发现应用于宋明理学。王认为,格物是对于事物的认识,这个过程不可能在一瞬间完成,而已一个知和行相互影响的过程。这两者是不能分离的,行停止了,知也就停止了;知停止了,行也就失去了方向。例如,当我们对花瓣的数量形成“知”的过程中,动手数花瓣的数量就是“知”这个前提的行。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这样认为,知行合一并非混淆了知和行,而是准确的分析了人类认知的过程,并且把这个过程推而广之与传统的中国哲学相结合,至修齐平治。总而言之,从朱熹的二元论到王学这里转换成一元论。

家园 给两位送花了。另外一王也很重要。
家园 学习了,正在补课《中国哲学史》,送花,日后有问题还当跟您

请教

家园 欢迎讨论。

对修身养性,讨论是有帮助的。若是上课考试,就要看是否符合老师口味和标准答案了。

家园 王学中很多的名词定义和一般不同。

这是学王学要注意的。

不过,王学的宗旨其实很简单。不在学问,而在修养。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