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依照教头的逻辑,杨迪的回忆是不可信的 -- 希贤

共:💬23 🌺104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依照教头的逻辑,杨迪的回忆是不可信的

当初为了力证李锐回忆的可信性,教头说过:

当然,看李锐的人品,不能只听他个人的自述。---接下来,俺来引用另外一方面的资料:李锐1979年1月恢复工作,任电力工业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兼基建工程兵水电指挥部政委,国家能源委员会副主任。这是他的老本行,但值得注意的是,1982年,他忽然转任中央组织部青年干部局局长。1982-1984年并升任中组部副部长。

熟悉TG历史的同学都知道,中组部是何等核心的部门。----事实上,李锐干中组部的时候,部长是宋任穷,而宋的前任,就是胡耀邦。---因此,在这个部门做负责工作的人,他的人品和历史都是经受了最严格的审查。----而李锐的确通过了这个审查。----而且,青年干部局局长这个位置是更为重要的,当时的中央把这个位置交给李锐,已经很说明问题了。

同样的逻辑恰好证明杨迪的回忆是不可信的。在邓华,洪学智两位杨迪的老首长因受彭德怀的牵连遭受迫害,被迫离开军队时,杨迪成了军内的红人:

1963年晋升为64军参谋长,1965年晋升为64军副军长(兼参谋长),1966年12月晋升为沈阳军区副参谋长,1968年5月担任辽宁省革委会副主任,十五名副主任中排名第四,毛远新排名第六。。。。。。1975年沈阳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汪洋专任国务院七机部部长,杨迪晋升为沈阳军区参谋长

等到粉碎“四人帮”后,拨乱反正,邓华,洪学智复出。1977年8月25日,邓华,洪学智双双出任中央军委委员。杨迪的好运立马到了头:

而1977年对军队的调整,正当盛年的杨迪在该年12月被免职(时年56岁),后被任命为沈阳军区顾问,与和他一起参加三支两军的沈阳军区政治部主任李伯秋相比,杨迪已经比较幸运了,李伯秋作为毛远新的代理人在1986年被开除党籍。

这让人想起当时一个颇为流行的说法,叫做:“人民大众开心之日,就是反革命分子难受之时。”而当时主政中央军委的是据说曾因广州入城式而十分欣赏杨迪的老首长叶剑英元帅。

熟悉TG历史的同学都知道,沈阳军区是何等重要的部门。---因此,在这个部门做负责工作的人,他的人品和历史都要经受严格的审查。----而杨迪没有通过这个审查。----而且,沈阳军区参谋长这个位置是更为重要的,当时的中央军委把杨迪从这个位置上拿下,已经很说明问题了。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家园 沉宝
家园 你算是把史给抓住了

他逻辑是很成问题的,想象力特丰富。

他还有一堆这样牛比的推论。

李锐当过中组部青年局长,胡锦涛那批人都是在那期间提拔的,李后来并未找过胡锦涛为个人谋利益

结论,李锐人品好。

看上去特别有说服力吧。

胡乔木指示李锐写庐山会议,所以李锐跟胡乔木在庐山会议期间没有相互揭发

田家英在庐山会议后给李锐打过电话,所以李锐跟田家英在庐山会议上也是没有如何如何。

这样风马牛不相及的牵强无比的推论在史那里比比皆是,都成了套路了。

家园 观点不同无所谓,用词别过分就好。
家园 有一个同学能够如此默默地关注俺,总是令人感动的。。

对于历史的研究而言,那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前提是我们必须经过必要的阅读和资料的积累。---而这,并不是那么容易的。---比如杨迪,俺认为他的材料比较可信,那是因为俺的确看完了杨迪所写的三本回忆录,并且根据俺看过的其他人的回忆录,互相印证得出的印象。---而希贤同学很高兴地说:“据说曾因广州入城式而十分欣赏杨迪的老首长叶剑英元帅”---,显然对这个Littles同学提到这个“据说”很欣赏,其实你们两位如果看过杨迪的书的话,就会知道,这不是“据说”,而是明明白白地写在杨迪的回忆录里。

而这恰恰透露了一个信息,那就是两位对杨迪指手画脚的评论家其实连杨迪的书都没有看过。----当然,这已经不是俺第一次观赏到这样的场面了。

而且,很荣幸,您如此崇拜俺的逻辑。-----俺引证李锐的人品,说的是他通过了中组部的审查。---那么,是否因此就可见,粉碎“四人帮”之后的杨迪被免职就是人品有问题,进而影响到了他文章的可信度呢?

姑且不论这个逻辑是否就是如此直接和干脆的。---且看希贤兄自己引的材料,就很清楚地看到,杨迪被免去沈阳军区参谋长之后,并不是开除党籍,而是调职沈阳军区顾问。----假如杨迪“没有通过这个审查”的话那么,那么他怎么还能有军区顾问这个职位呢?这个处分,应该视为杨迪人品有问题,还是杨迪文革间在工作上犯过错误呢?----换句话说,就算是类比,您认为杨迪和李锐这两个例子有可比性吗?

---当然,俺理解希贤兄为能够找到这样一个看似有联系的联想而兴奋的心情,---以至于,连第二步的思考都忘记了。----喜欢探讨逻辑是一个好习惯,但首先,要学会严密的思考。

家园 支持一下
家园 感动足矣,如此兴奋大可不必

教头喜欢推理,却经常在逻辑上有问题。

很荣幸,您如此崇拜俺的逻辑。

你这纯属眼神问题,我都不稀说你。

而这恰恰透露了一个信息,那就是两位对杨迪指手画脚的评论家其实连杨迪的书都没有看过。----当然,这已经不是俺第一次观赏到这样的场面了。

程咬金还有三板斧呢,身为教头,翻来覆去就这么一斧子拿出来现宝,真好意思。

其实你们两位如果看过杨迪的书的话,就会知道,这不是“据说”,而是明明白白地写在杨迪的回忆录里。

就这么个逻辑水平,居然自我感觉良好到了自认为受人崇拜的地步。杨迪自我吹嘘因广州入城式而得到叶剑英的欣赏,叶剑英承认过嘛?我们看到的是,粉碎“四人帮”后,叶剑英主政的中央军委迅速地将杨迪从沈阳军区参谋长的位置上拿下。叶剑英此人,连赵永夫这样在文革中犯有严重错误的人都极力保全,却将杨迪拿下。这说明这所谓的“欣赏”很可能有问题。所以,俺用了“据说”,没想到让你这么兴奋。

家园 所以,逻辑是

中共对一个人的处置,反映了这个人的人品,著述的可信度?

家园 这里用“据说”有什么不妥?

这是他自说自话, 如果这不叫据说什么叫据说?

如果我写本书说当年俺上幼儿园的时候小平特欣赏俺, 是不是因为明明白白的写在俺的回忆录里了就不是据说了, 成史实了?

我觉得河里风气有点让人不舒服的地方, 就是不论大牛小虾, 对自己被人质疑的言论, 直接上来就对对方的为人, 动机大肆攻击。 说实话, 我觉得这样除了无端的树敌之外, 给旁观者的印象也是底气不足。

家园 呵呵,其实一共就两个问题:

1,您读过杨迪的书没有?

2,杨迪从军区参谋长调动到军区顾问是不是说明他的人品有问题?

家园 以小见大是需要沉淀滴。

一滴水是能映射出太阳滴光辉,但不能认为太阳滴光辉只能通过水才能映射。

家园 就事论事、就事论事

还是一件一件分开说的清楚。把太多东西牵扯进来,就成了打乱仗了。

家园 此时此刻,惺惺作态又有何益?

你上贴早已认定:

那就是两位对杨迪指手画脚的评论家其实连杨迪的书都没有看过。

你这贴又问:

您读过杨迪的书没有?

你这是假惺惺呢,还是往回缩,承认上贴是胡扯了?

对了,上回俺问你的问题你还没回答呢:

你所引用的王天成,洪学智的回忆你自己是否读过了?

是不是觉得这样的问句眼熟?没办法,这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家园 呵呵。。。。既然您如此认为。。。

那就不必谈了。

谢谢您的时间。

家园 我现在对杨迪的评价是

谎话连篇.

如果在四年前,也是因为一个争论,让我对他的书"拜读"时候虽然有怀疑,但是还不敢下结论的话,现在,这就是我的结论.

以前的贴子:

链接出处

(当时整理上有些问题,也就不改了,地主兄帮忙整理如下)

链接出处

写了那些内容以后,我又花了很多时间在这上边,包括几次从图书馆反复借阅他写的几本书,以及其他人的回忆,包括麻子六星上将的回忆(个人以为麻子上将是个厚道人).其实,近年来对于毛岸英的争论,几乎绝大部分是基于杨某这本书的--《在志愿军司令部的岁月里— 鲜为人知的真实情况》,尤其是所谓03版(我本人始终没见过,但各种途径应该确认存在,并且于网上传播内容一致).对于所谓炒米饭引来飞机轰炸,稍微了解一点史料,具备一点理工科知识(甚至包括老萨这样的....)都不屑一驳.而且,杨某的文章,妙就妙在人家并没有这么说,但是你还就是得顺着那么想.

况且,当时,当事的人死的差不多了(要是早十几年,没准上对面楼找找六星将军的后人问问她家爷爷到底怎么说).

但是,这本书里面,对毛的负面描写多了去了,比如跟彭总下棋说"他妈的",军事会议上乱说话.....关于这个"他妈的",最近又有个有意思的所谓老同志回忆俩四川老乡关门骂粟裕"他妈的",被考证为完全的谎言.四川人六十多年前骂TMD,上海苏联延安长大的毛五十多年前骂TMD,这个TMD真TMD流行.

于是,换个思路,根据我工作中的一贯方法,基于韦小宝韦爵爷的宝贵经验,仔细通读此书,并且把书中涉及的人物身份和作者当时的身份做了认真比对,结论挺有意思.事实上,很多时候,事情也挺简单,你如果听说天津市长对北京市长说"你把这XXXX事情去办了",那这一定是假的,因为口气方法根本不符合对话双方的身份地位.而在杨某的书中,他简直就是一个大明白加参谋总长.同等职位,同等资历,甚至资历比他深的多的同僚,都不如他明白,都不如他认真,都不如他尽责,都不如他管事,这样的描述,书中比比皆是.

假设,你身边有这么一个人,你愿意相信他吗?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