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讨论】你眼中的法国(每帖必花) -- cococal

共:💬28 🌺34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巴黎不是法国的“一法国人说

以前公司里有一法国同事,出差时闲聊,我说记得中学时老师讲法语专有一词“外省人”,巴黎人用以表示对其他地方同胞的优越感,问之现在还有这么说的吗?我英文比较烂,他没听明白,我就解释-“比如,我是巴黎人,你是马赛人,我认为我比你优越、优雅、文明等等“,没想到这哥们一下子很激动,直嚷嚷(大意)“优越个头!我马赛人咋的啦?!我还瞧不起巴黎人呢!”吓我一跳,末了还来一句“巴黎就不是法国的,是北非的!”

家园 ^_^,一花双宝;我也记的似乎有本法国的小说里这么说

当时印象很深

难道咱们住的地方不同,我就被你瞧不起?

现在看来,自己自小受tg的平等诱惑太深啦

家园 激烈,浮华,美丽

n年前,似乎在上初中的时候,看了我姥爷珍藏的法兰西内战,似乎还是文革版本,前言先来段“工贼,叛徒XXX刘少奇”。。。老爷子自己都没看过。。。不过内容忘了。

激烈是来自那里。

“只要到过巴黎,谁还去在乎命运的无常。”据说是二战时期美国大兵的感慨。

似乎n-k年的时候,看《小酒店》《娜娜》。。。很浮华,像个艳丽的神女。

似乎n-m年的时候,看过天使艾米丽,里面的每个镜头都仿佛画一般鲜亮动人,对巴黎感觉太好了。

两年前,看过《巴黎,我爱你》,世界上最好的观光片。印象最深的是那个法国小孩子爱上穆斯林少女的。。。那个片子让我记住了巴黎蜜糖般的阳光。

巴黎之外的法国,我只看过《普罗旺斯》,那个懒人和美食家的天堂,不知道跟成都比起来,谁更懒。。。真想来场PK。

对法国像是对希腊,从《会饮集》到《理想国》,从《希波战争史》到《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从荷马史诗到三大悲剧作者,书中的希腊和那个地中海边上的小弱国家是对不上号的。

同样电影和书里法国也绝对不是真正的法国。

如果有人拿着《陶庵梦忆》来寻觅梦中的中国,大概也会失望的。

ps:如果到欧洲旅游,只想去一个地方----莱比锡。

家园 法国人对自己国家和文化很骄傲自信

大学时进了一个中法合作的项目,学了四年法语语言和专业课程,跟过若干法国老师。觉得接触到的法国人都对自己的国家和文化很是骄傲和自信,包括那语速巨快语法巨繁琐的语言。

大概也就是因为那种自信自得,所以在交流中产生误解与摩擦再正常不过。法国人在坚持自己观点的时候经常有点吃软不吃硬的劲头。

不过真的近年来法国人越来越懒了,公共系统的效率越来越低,北非移民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其实社会潜藏着很多矛盾,在经济繁荣的时候还能掩盖,在经济危机的时候肯定会尖锐起来。这时候面对中国的心态有点微妙变化是很正常的。

家园 你那法国同事更离谱啊

马赛才是不折不扣的非洲城市,巴黎总还能看到白人的。

家园 法国人印象

1、能吹。不管能不能干,不管什么社会阶层,不管自己懂不懂的领域,都能吹得天花乱坠。

2、懒。当然这点也不能一概而论,主要是金字塔的巨大底部比较懒。

3、自以为是,这点其实和能吹是相辅相成的。

4、嘴上堂皇,心中猥琐。

5、非洲化。

家园 去过巴黎两次,

太脏了,不浪漫。

早上和傍晚还行。

家园 梦想与现实差距当然是巨大的:)

很奇怪,为什么想去莱比锡?

家园 双宝,老铁很看好你呵
家园 要去那里听巴赫

还有瓦格纳。。。重点是巴赫。

勃兰登堡协奏曲,醒来吧,十二平衡律,D小调双小提琴协奏曲,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在CD听了一百遍啊,一百遍。。。如果有钱,就从威尼斯到维也纳,从不莱梅到莱比锡,从莫斯科到巴塞罗那。。。把那些音乐名城转个遍。

家园 巴赫

巴赫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和组曲,我的最爱啊。

巴赫
家园 握爪,握爪

虽然没听过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不过见到同好者,也要握爪。

回来找张碟听听。

家园 前驻法大使吴建民

前年出了一本访谈录可以看看 有提到不少法国生活的细节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