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关于电影“票房”与“票价”的集中话题 -- 秋原

共:💬89 🌺474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家园 【看来搞影视的人】也可以是会思考的啊!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坚决不看国产片的路过

这里的国产片特指由大陆从业人员担纲的片子 不是我有偏见 而是觉得大陆从业人员忒不地道 像集结号 本来听同事热捧说很好应该去捧捧场支持支持之类的 也有点心动 结果到了影院一问 居然是发行方特别要求上映前两周不能打折 不能用折扣票(特地说明下俺赶着周二全国特价日去的 手里头也有那影院的折扣票)kao!没问题 不欢迎 俺们不看就是了

btw之一:俺几个同事已经指天发誓以后向我学习再不看国产片

btw之二:看进口片从来没遇到周二不打折 折扣票不能用的情况

家园 不会思考的都去中宣部审片了
家园 【原创】续篇5

坚决不看国产片的路过 [ 二十年后 ] 于:2009-03-13 05:51:22

这里的国产片特指由大陆从业人员担纲的片子 不是我有偏见 而是觉得大陆从业人员忒不地道 像集结号 本来听同事热捧说很好应该去捧捧场支持支持之类的 也有点心动 结果到了影院一问 居然是发行方特别要求上映前两周不能打折 不能用折扣票(特地说明下俺赶着周二全国特价日去的 手里头也有那影院的折扣票)kao!没问题 不欢迎 俺们不看就是了

btw之一:俺几个同事已经指天发誓以后向我学习再不看国产片

btw之二:看进口片从来没遇到周二不打折 折扣票不能用的情况

我这篇主要讲述关于中国电影发行的闲话是在西西河和SONIC同时连载更新的。以上这段文字出自西西河上一篇回复。那么在本章里,不妨就以此为引,继续说说在发行当中的故事。

《集结号》的档期安排在07年末的贺岁档。所谓贺岁档,是指从每年年末到第二年年初大约两个月以内的一段时期。这段时间因为节假日相对集中(新年、春节),又值旧岁新年的假期,是国人传统的消费高峰;特别是还存在圣诞和情人节这两个在年轻人当中颇具影响力的消费刺激因素。从04年到刚过去的08年,圣诞节(及距离圣诞夜最近的前后两个周末)票房都是贺岁档单日票房成绩的波峰(另外两个相对稍弱的波峰出现在新年和情人节;而春节由于假期长达一周,消费注意力比较分散,对票房来说反而不如圣诞节那样呈现明显的强劲上升走势)。

贺岁档是中国内地票房间市场的第一大黄金时段,大致从当年12月10日开始(既圣诞节前两周),持续到次年情人节之后才结束。同时,贺岁档也是全年电影档期中回报最丰厚的时段,其票房收入已经占据全年票房总收入的43%以上了(08年统计数据)。

正因为上述原因,现在电影发行对贺岁档期荧幕的争夺也是越来越激烈。以刚过去的08年贺岁档中的几部大片为例:

12月5日(周五),《梅兰芳》首映,公映第一周票房成绩约为4200万元;公映第二周票房破亿(18日中影集团)。

12月10日(周三),《叶问》首映,第一周票房成绩3000万元;五周之后宣布票房破亿。

12月18日(周四),《非诚勿扰》首映,第一周票房成绩坡亿;第二周内又宣布突破两亿;1月6日,华谊宣布票房突破三亿,这使的《非》的市场表现超过了在暑期档上映的《赤壁(上)》,成为全年票房成绩最出色的电影(不参考《赤壁(下)》)。

1月7日(周三),《赤壁(下)》首映,尽管舆论对该片争议很大,但发行方在在该周周日(11日)即宣布票房破亿。

1月18日(周日),《疯狂的赛车》首映,第一周票房成绩超过3000万元,五周之后宣布过亿(2月23日中影集团)。

从上面这个回顾可以看出,在圣诞节前后这个黄金时间,几部电影的首映日前后相隔时间平均仅在一周之内,档期安排非常紧密在整个贺岁档当中,还有更多的上映小片搀杂在这五部“大片”当中。可以说,在12月初到月底的大致四周“黄金时间”中,电影发行商对荧幕资源的抢夺、以及发行和院线双方对观众的争夺,已经到了轻易不让寸步的程度了。《叶问》原定首映日与《梅兰方》同天,为避免撞车而后延至10日,尽管如此,其发行商时代今典也没有中影集团在大陆院线中那么强大的支配和影响力,萤幕和放映场次的不足,是导致该片票房成绩不理想的关键原因;否则,以武打题材、甑子丹的明星号召力和香港制作的招牌,不可能在上映五周后才勉强破亿。

《集结号》上映的07年岁末也是一个激烈的票房战场。在其前面,《投名状》已经于当月12日(周三)上映,那么《集》就必须将首映错开大致一周的事件,以免两部电影因首映档期过于接近而造成观众的分流和影院荧幕短期内的资源紧张。最终《集结号》选择在18日(周二)举行首映仪式,19~20日全国陆续上映,从这个谋划来讲,该片制作/发行商华谊兄弟明显是想利用第一周周末(22~23日)临近圣诞节、第二周周末临近新年(29~30日)这段空前的消费热潮加倍刺激票房,而08年《非诚勿扰》的档期安排同样也是出于如此考虑。

另一个方面,06年底《满城尽带黄金甲》之后,张艺谋宣布暂停导演工作,专心指导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其多年的合作方——新画面公司也随后宣布歇业。激烈的电影市场上少了一路强劲的诸侯,对于电影行业来说,无论导演还是各制作、发行公司,大家也不可能对这个机会采取无动于衷的态度。也正是因为谁都看到了这一点,从07、08两年来看,老张临时缺席,但参战方却多了,尤其是对贺岁档票房的拼杀也更紧张。如果张艺谋在近期宣布重归老本行并开始新影片的筹备,那么2010年的市场形势将更加严峻。

说这段话的朋友埋怨《集结号》居然破了本该周二卖打折票的规矩,这个问题就来自发行上面。早年07年3月,该片刚结束拍摄一个月时,华谊兄弟就和上影、首影等八家全国最大的院线签定合同,宣布联合发行该片。对于商业大片来说,票房就是考试分数,第一、二周取得成绩是整个档期内票房累积数字的基础,也是必不可少的宣传内容。对于电影来说,就要在一开始就搏头彩,不可能出现电视剧普遍存在的播放至少一周后收视点数才逐渐涨上来的“慢热”情况~

所以说,为什么《集结号》和《非诚勿扰》取得那么出色的票房成绩?在影片制作和宣传两个原因之外,占据了资源优势(含金量最高的档期、最丰富的院线荧幕)也是关键所在。片商还指望前两周多赚钱呢,打折和各种折扣越来越大的优惠大都在第三周和第四周(一个月)之后陆续出现。这不就和时尚产品的上市过程类似么,刚出来新款手机自然价格高,几个月后可能就降到原来的一半了。周二票价不打折,并不存在不欢迎观众的问题,而是发行方对市场的考虑~

家园 最近15年只看了两部国产片

一部红河谷,一部情人结...

家园 我有印象的就是阳光灿烂的日子

其他的都没看 包括被评价很高的疯狂的赛车

家园 说来说去

到底有没有降低票价的可能性呢?或者说,是否只能让发行方等降低预期收益心理值才可能"便宜"我们这些普通观众?

家园 低价票肯定有

就是等首映三周之后,尤其是四~五周之后。

现在大片的上映期最长可以持续6~7周,第1~3周是创收的主力档期,不会在价格上做太大的让步;各种有吸引力的折扣都是从第三周之后才开始的。

象《满城尽带黄金甲》上映时,北京地区就是在4周后推出20~25元的低价票

家园 在票价的打击之下投奔网络

6年没有进电影院了,现在基本是诉诸于网络.遇到特别喜欢的电影,会买VCD/DVD.高中的时候还有学生票可以买,2.5元一张.高中毕业之后就没有买过电影票了,一方面是贵,另一方面也是自己一个人懒得去.

家园 小时候记得电影院是这样一个地方

5角钱的票,偶尔的热门影片,单号门和双号门,总想去2楼,散场后拥挤的自行车棚,回家路上的紫菜汤馄饨。

家园 【原创】续篇5.5

这个5.5本不是我原计划的新篇幅,在SONIC论坛的影视区里,别人对这篇拙文提出了不少的疑问,我就把本来要放在后面说的话提前讲了。由于这些问题都有针对性,更容易了解。所以我就把他们归纳在一起,弄个滥竽充数的5.5~

以下斜体字为提问,正体字为回答

此文由 反物质 发表:

"一场电影的成本,包括电影院的运营支出,拷贝的磨损,给发行商的比例分成等等,把这些东西加在一起,体现在票价上,20元不仅绰绰有余,还有赢利的富裕,而且这还是在上座率80%的情况下。"

请教:这是对多少投资和多少票房的电影算出来的?其中电影制作方拿到票房多大的比例?

这个已经和电影的投资与票房无关了,只要电影院愿意,几乎任何片子都可以卖20元一张的票。

分帐比例要看双方事前是如何商量的,那现在比较常见的35点来讲。20块一张票,电影院分7块给发行商,余下都是自己的了~

========================

此文由 反物质 发表:

“前面我讲了一票房分帐比例:三三四,这是十多年前大片引进时期的规矩了。最近几年上映的国产大片的分帐比例,大致是六四开——影院拿六成,余下四成给电影公司。”

这四成还得制作方和发行方分吧?就算制作方能拿三分之一,那对一部投资一亿的大片来说,票房至少要3亿才能保本吧?近年来这么大票房的好像没几部吧?

另外问一下,是不发行方拿钱最轻松啊,发发拷贝打打广告就行了。

是的。

一是象中影、华谊、新画面这些即自己制作也自己发行的片商,那么这四成就都是自己的。

还有一种就是制作而没有发行权,把发行委托给有发行权的片商,美国电影、香港电影和内地一些小型独立制片商都是这种类似。《疯狂的石头》的出品公司中华横就是如此,他们把发行交给中影集团,而且是发行劝转包,即从中影一次性收取一笔费用后就不关了,票房是赚是赔都是中影的事,但在上映中制作方的主创人员要配合宣传的;还有一个是这三两年的香港片,他们是委托内地发行,从发行收入中再分一次帐,譬如《墨攻》和《功夫》由华谊负责内地发行,《投名状》由中影和保利博纳两家负责发行,但这其中的具体比例和合同条款我就不太清楚了~

========================

此文由 反物质 发表:

“现在有些小电影院放以前的老片,票价可以低于10元。这些考贝就是当初首映大城市院线首映后剩下的,拿到小影院或者农村去放,就不再向院线和发行商支付版权和分帐,自然费用大大降低。”

这十元怎么分?只有电影院和制作方分钱了?为啥不给发行商呢?

小电影院直接找制作方拿的拷贝?

电影上映发行过程,对拷贝的处理方法两种,一是卖,二是租。

如果是卖,那产权就规院线所有,在新片放映档期结束后,只要东西还没坏,怎么使用就是自己说了算。折衷情况就不用考虑发行和制作方的事了,票价定多少电影院说了算,而一场电影单纯的放映硬件成本和损耗可以控制几百元以内,参照这种成本,开出5元、十元的低价票也就不奇怪了~

另外一种是租,拷贝由发行方授权电影院使用,新片放映档期结束后还得还回来。以后影院想放,象版权所有方付一笔租金(含授权放映费)。因为已经不是新片了,不过是榨取剩余价值,这笔费用也比新片明显低的多,当然也要看是什么题材和年代的电影,如果是最近5年国产电影,视其知名度和新上映时候的票房表现,支付冲数百到上千不等的费用;如果是二十年前的老片,那费用实在太低了。80年代《超人》,95年的《真实的谎言》,这种老电的栲贝百十元就借出来了~

========================

此文由 反物质 发表:

多谢nukin老师耐心的解答,继续请教:如果票价20的话,虽然看电影的人会增加,但考虑到屏幕资源和放映档期的话,票房估计只有现在高票价下的一半左右吧,这样对一些大制作的电影,制作方能不能赚钱?

感觉现在对一些投资过亿的大片来说,3亿左右的票房也就勉强保本啊(只算国内市场)。

第一个问题

是这样,便宜票不是没有,但档期有限。各种折扣就是等首映三周之后,尤其是四~五周之后。

现在大片的上映期最长可以持续6~7周,第1~3周是创收的主力档期,不会在价格上做太大的让步;各种有吸引力的折扣都是从第三周之后才开始的。

象《满城尽带黄金甲》上映时,北京地区就是在4周后推出20~25元的低价票。

第二个问题。

投资过亿的影片,3亿票房都未必能收回本来。这亿元是花在哪里了,除了拍摄、后期制作这两部分以外,发行、制作拷贝,广告宣传这几块也是用钱的地方。现在宣传的费用越来越大了,拿集结号来说,制作费用8000万,而从07年初到上映这9个月里用于广告宣传的费用也有2000万;影片首映试是设置在工人体育馆,也要花钱。

这些各种费用加上一起,实在太多。现在各家的宣称用语又不明朗,如果说“投资过亿”是指包括宣传和发行费用在内的总投资,那么票房3亿就能收回成本;如果仅仅是指制作费用,那就够呛了~

你的担心不是多余的,而是的确存在。象张伟平这人办事就大手大脚的,他把《黄金甲》的首映安排在北影厂的摄影棚里,光装修就花了上百万。又把郭德刚吴综宪这帮明星请来当主持,主持人请来好几个,这些的出场费又是百万元,整个首映式花费超过500万,整个一烧包~

《黄金甲》的票房对外宣称是2.6亿,张伟平还吹过3亿,不过我觉的不靠谱。拿2.6亿,40个点算,也就是1.04亿,根本填不上成本~

在票房之外的收入,比较大的几项:

一、是音象产品的发行权。《黄金甲》至少可以买到600万元以上;

二、电影上映和音象产品中有帖片广告,这笔费用得看发行部们人员的技巧,会办事的,一条广告也能卖出50万以上的价格。这一块加起来也数百万的收入

三、是电视台会购买转播权。象去年夏天赤壁上上映,今年春节期间CCTV6就放了~

四、海外发行,这块现在可是重头了。尤其是日本、美国两块市场非常关键。《黄金甲》06年底在中国上映时,几乎同期也在美国上映,张伟平后来指责发哥和巩姐没参加国内的宣传,是“艺人无德”,其实该片美国上映时,发哥和巩姐就出席了在纽约的首映式。《黄金甲》在美国一气弄了两千多个拷贝,但票房不到3000万美元,这个数字可以说非常悲惨了~

该片在日本的情况我这还没有数据;在欧洲一些国家,象法国和西班牙还可以,在西班牙还名列07年票房十大影片之一

海外发行这一块,中国影片在日本和北美比较容易开;欧洲很散,不好做;至于香港嘛,一些商业片还可以有几百万到一千万港元之间的票房,但许多国内非常叫好的片子那香港没人注意~

========================

此文由 反物质 发表:

首映式的票卖不?还是全是给嘉宾的赠票?

电影放映前的广告是制作方卖出去的还是电影院卖出去的?要不要和对方分成?

上次在中关村看电影的时候片头有海龙电子城的广告,应该不会所有的拷贝上都有这个广告吧。

再问一个美国市场的问题:美国电影票10美元左右,怎么就能卖出几亿美元的票房呢?我国主要城市的人口加起来不比美国的少啊

拍电影赚钱不容易啊,平均能有多高的利润率?

1、绝大部分首映式搞成庆典,来的都是娱乐界各路嘉宾,为主办方添光增色的,无“售票”一说~

04年《天下无贼》搞过一个“慈善”主题的首映式,所有赴会的、包括来宾,华谊高层、电影主创人员等,一律每人掏5000卖张“票”,宣布所有款额除必要的开销外都捐给慈善机构,为这事还打造了一尊什么女神像专门用来纪念。谁要有兴趣,可以去东二环朝阳门,丰联广场门口,就在连接华普的过街天桥旁边,神像现在还戳那儿呢~~

2、帖片广告理论是发行方的事,与电影院无关;但现在已经有多插广告的事出现了~

3、中国的市场根本就不如人家。现在上映期能覆盖到的就是主要城市,考虑是城市人口规模和经纪实力,在发行上优先照顾首先是京、沪、穗、俞等几个大型城市,然后是个省会和重点城市,农村和小城市都不在这个辐射当中,市场比美国狭窄多了~

现在国内发行,是中影、华谊和保利博纳三家最大,合计占了八成以上的市场;

海外发行方面,华谊卖的最快,他们把在香港的发行都给了环亚,并通过环亚负责东南亚和台湾的发行,在美国的发行曾经由哥伦比亚负责,但最近两年我不太清楚~

华谊这几年的发展和扩大势头非常显著,在大陆娱乐界的影响也非常可观。电影、电视剧、唱片、演员经纪、广告和传媒几大块全参与进去了。

关于华谊兄弟的成长和经营模式,现在完全可以列为一个供同行参考、学习的例子了;但华谊也有非常明显的局限,也并非所有的导演和制作人都适合进入华谊。以其主力部分——影视这方面来看,陆川、陈大明和陆学长都曾经建立过自己的工作室,也都拍过片,陆川的《可可西里》还为华谊拿到了含金量最高的电影奖(东京电影节),但最后这几个人都先后离开了。如今华谊的电影制作还只有冯小刚;电视剧则有张纪中、康洪雷等人。

在续篇6里,我就专门讲下关于华谊兄弟的特点和经营模式,以及冯小刚吧~~

家园 支持国产电影

在米国待得越久越不想看好莱坞的所谓大片,天天等着看华语新片。即使同样是烂片,骂起来也觉得更爽一些

特别是近年,华语市场经得起大众考验的好作品越来越多,让我对奥斯卡影片都没啥兴趣了~

只是现在海外的华人留学生们还无法对喜爱影片的票房做贡献,只能靠下载和在小范围内共享。不知道有没有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案?或者有没有“网络发行”的可能性?

家园 因为买不着票就嚷嚷不看国产片

这种心态怎么能欣赏真正的电影呢?没办法,我就基本上只看国产片.就算电影票再便宜,5刀6刀.

家园 俺也是,现在一看到美国男女孤胆英雄拯救地球就想吐
家园 买不着票……

您一定是穿越来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