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八一八中国的人口情况 -- 金玉满堂

共:💬75 🌺146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八一八中国的人口情况

插话:前些时日,河里N多人对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进行了广泛的,持久性的批判。嘿嘿,我可以严肃的说,这类批判不是暂时的,而是过一段时间就会继续汹涌一阵。

首先说明,我不是干这行的,但是为了求证探究中国的人口状况到底是什么情况,我翻阅了一堆资料,当然都是公开的,由于正在出差,一些付费的资料要回公司查阅,如有必要,以后再慢慢补充。

另外:由于不是专业人事,我也就不写啥人口数理模型之类的了,顶多也就写些大的趋势之类的分析。本文具体想写4个部分:1、中国的人口基本介绍;2、中国的各省计划生育政策对比及当前面临的人口困境;3、人口问题对经济的影响;4、人口问题总结及展望

第一章:中国人口状况简介

从小,我就被教导,中国是个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国,有占世界1/4的人口,后来又被教导,我们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1%的人口。很荣幸,去除经济因素,我们大家还都能吃饱饭,而老和我们比的印度,才吃上2顿饭就引起欧洲诸国紧张了。思路拉回来,但是中国的人口究竟是怎么个趋势?怎么发展变化的?下面就是一些基本的数据: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我国1970年-2006年人口自然增长率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90》、《中国统计年鉴2007》)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我国1970年-2006年人口增长人数(来源同上)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我国1970年-2006年人口年出生人数(来源同上)

由以上3图,可以看到,我们国家的人口自1970年开始,人口增长水平开始逐步下降,当到达了76-80年时到达了谷底,而后开始逐渐大幅增加。为什么?请看下表: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我国1949年-2003年全国主要人口数据表(来源同上)

点评:

1、80年以后带来的人口增长是与62年后,人口突然暴增有着极大的关系。如果改革开放后,从76-77年各个地区没有强行实施计划生育恐怕80年后的生育高峰将带来的不是蓬勃的一点半点。

2、参看上述图标,为何90年后人口出生率急速下降?我查到一个数据:1991年我国女性的平均初婚年龄为22.23岁。2001年我国女性的平均初婚年龄为24.15岁。正是71年或72年后的人口出生率的大幅下降所带来的直接结果。但是十年文革基本社会环境并没有发生巨大的变化,为什么人口出生率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我想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a、55年后,全国人口出生率有小幅下降;

b、三年自然灾害,造成婴幼儿占人口比例显著降低;

c、与国家政策有极大关系,具体的大环境我就不说了,我就拣出来一个县志就可以看出来端倪:

1963年10月,始设紫金县计划生育指导委员会,由县委书记曹连枝兼主任,下设办公室(属股级建置,在县人委办公),有专职副主任和专干各1人。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计划生育机构陷入瘫痪。

  1972年6月,成立紫金县革命委员会计划生育领导小组,由县革委副主任谭佩群兼组长,下设办公室(在县卫生局办公),有专职干部3人。1973年5 月,县计划生育领导小组改称县计划生育委员会,由县委副书记戴火有兼主任,下设办公室,有工作人员6人。1975年11月,取消县计划生育委员会,复设紫金县计划生育领导小组,由县委副书记梁在明兼任组长,下设办公室,隶属县卫生局领导。1979年5月,撤销县计划生育领导小组,设立紫金县革委会计划生育办公室(1981年改称县人民政府计划生育办公室),为局级常设机构。

1972年6月,县计划生育机构恢复后,各公社相应成立计划生育领导小组,有一名党政领导干部任组长,办事人员由公社卫生院长、外科和妇产科医生兼任。 1974年冬,各公社从大队干部中共聘用23人为计划生育专职人员。1979年4月,省下达给本县计划生育专干指标29人,将原聘用的各公社专职人员转为国家干部,其中蓝塘、古竹、义容、龙窝、附城、紫城镇等6个公社各配备2名,其余17个公社各配备1名专职干部。1982年5月,县委、县政府行文各公社设立计划生育办公室,增设计划生育技术员。

1950年至1962年,本县人口生育属自由增殖时期。除1960年人口负增长外,其余11年年均净增长率为26‰,其中1957年、1962年人口出生率分别为41.5‰和51.1‰,为建国后本县人口生育第一次高峰期。

  1963年10月,县计划生育指导委员会首次宣传晚婚、节育,推广使用节育环、避孕套、避孕痊、避孕胶等工具及药物避孕;对自愿节育者,施行节育手术。是年冬,县组织150多人的宣传队在乌石公社开展试点工作。1964年,全县接受服药避孕的有4500多人,工具避孕500多人。1966年“文化大革命 ”开始后,晚婚、节育宣传停顿。至1971年,平均出生率在36‰以上,为建国后本县人口生育第二次高峰期。

  1972年6月,恢复县计划生育领导机构后,对晚婚晚育提出新的要求,坚持政府指导和群众自愿相结合的原则和宣传教育为主、经常性工作为主、避孕为主的方针,利用多种宣传形式、向群众宣传党和政府的计划生育政策,提高群众实行晚婚和节育的自觉性,实行晚婚和节育的逐步增多。1976年、1977年女性晚婚率分别为20.1%和 21.3%。1975至1976年,全县采取各种节育措施的共33553例,人口出生率有所控制。1977年人口出生率降至20.73‰。1978年计划生育宣传工作有所放松,人口出生率比上年上升2.69‰。1979年,县革委会颁发《计划生育补充规定》,对违反规定的超生者作出处罚规定,对实行晚婚晚育夫妇作出实行优待的规定,但人口出生率仍继续回升。1980年人口出生率31.1‰,为本县人口生育的第三次高峰期。当年出生16661人,相当于瓦溪公社总人口。

d、从80年人口开始快速增长看,80年代初,中国的平均初婚年纪大概应该在18岁,而后到了90年才达到22岁,而后2001年达到24岁。

e、毛看来不可能反对计划生育,否则不可能在62年就在县一级设立计划生育机构。

f、偏下思路:中国的三年自然灾害到底非正常死亡多少人,从上面的表格中可以粗略统计出来,58、59、60、61年,按照如57年以前的基本人口死亡率,大致应该是10‰,而58年、59年、60年、61年分别达到了11.98‰,14.59‰,25.43‰,14.24‰,相对正常年份应该是多死了大致26‰多,按照当时的基本的全国人口基数,大致为6.6亿,则大致相比往年非正常多死了大致1716万,也就是1700多万。其中绝大部分原因,我想就是因为三年自然灾害。

g、本来小结论应该写在最后一章,但是想了想还是写在这章比较好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1949-2005年中国人口自然变动情况(单位:‰)(来源同上)

这张图是对趋势比较明显的给出了曲线,可以看到,如果按照2001年,初婚年龄24岁以上的话,可以看到目前到2016年我国的人口生育水平将维持在现有水平,并在特定年份有一定幅度的上涨。而2016年后,20岁-30岁之间的年轻人的绝对数量将逐步降低。

h、未来几年生育率的揣测:我自己揣摩,1977年城市正式开始实行一个孩子的政策,而现在的计划生育政策将开始对1977年后生育的独生子女开始实行可以生2个孩子的政策。虽然大多数的育龄妇女不大愿意生2个孩子,但是据统计烟台,大致有1半育龄妇女愿意生育2个孩子,而上海则仅有2成。总之,由于此因素,将不可避免的提升生育率,按照第二个孩子生育意愿3成多来计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15%来计算,那么此政策将会对人口生育率提升5%。(这部分具体将在以后详细阐述)

部分图表摘录自:

1、翟振武:《中国人口增长和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对中国发展影响深远》

2、相关年份统计年鉴

关键词(Tags): #计划生育#人口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沉宝
家园 等看下文
  • -- 系统屏蔽 --。
家园 有几个想生2个孩子的人能生的出来两个?残酷的现实会把大部

人的期望都打跨.有多少夫妻抚养第一的时候因为过于困难就放弃了要第二?

http://www.yunyubaobao.com.cn/news/yejiexinwen/2007-11/3966162379.html

中国夫妇不育率高达1/8

http://riji.seedit.com/html/51/n-324351.html

“精子危机”逼近中国?

你自己看看吧.你真的认为想生2个就能生的出来?还有很多不想生的你怎么不算算?还有那么多剩女,还有嫁到外国的你怎么不算算?

家园 文革十年·三年灾害·第四次婴儿潮

但是十年文革基本社会环境并没有发生巨大的变化

有点笼统了,文革十年社会也在不断地快速发展中,农业产量逐年上升,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

1966年的总和生育率是6.26,1976年是3.24,家庭明显变小了许多,这是一个重大的社会变化。这个变化往往是伴随着经济变化的。参见老马丁的帖子老马丁:一段录像

中国的三年自然灾害到底非正常死亡多少人,从上面的表格中可以粗略统计出来,58、59、60、61年,按照如57年以前的基本人口死亡率,大致应该是 10‰,而58年、59年、60年、61年分别达到了11.98‰,14.59‰,25.43‰,14.24‰,相对正常年份应该是多死了大致26‰多,按照当时的基本的全国人口基数,大致为6.6亿,则大致相比往年非正常多死了大致1716万,也就是1700多万

三年一般指的是59-61,58年是否不应统计进去?

1956,1957,1958三年死亡率分别为11.40‰,10.8‰,11.98‰;取1958年的值是11.98‰,取最小值是10.8‰,取平均值是11.4‰;为何取10‰呢?

如果按照2001年,初婚年龄24岁以上的话,可以看到目前到2016年我国的人口生育水平将维持在现有水平,并在特定年份有一定幅度的上涨

我对这个上涨的持高度怀疑态度。因为从1980-1984年间的那个小峰在现在根本没有对应的峰,而是一水的下降。

家园 我乐意

我和我女朋友都考虑生两个

家园 你能代表大部分人?你生过孩子没有?经济过带第一个孩子的

苦吗?

家园 关于数据的几个困惑,

关于每年出生的人口数,能给的表格吗?印象中两千年应该有个小的波峰的。

家园 我谁也不代表

我只是作为想生两个孩子的一个样本出现,还没有生过,带孩子的辛苦还没有经历过,但我想再苦也是值得的。在这一点我是作为一个站着说话不腰疼样本出现。

家园 人口数据

年份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出生人口(万)2074 2078 2048 1951 1842 1778 1708 1652 1604 1596 1617 1584

死亡人口(万)795 803 805 811 813 817 821 823 827 840 849 892

胡一刀:中国人口趋势的曲线拟合

出生人口2007 1594万 2008 1608万

家园 简单回复你一下

先说我不是专门搞这个的,然后再回答你:

1、第一个问题:文革中,社会变化是非常大的,但是对于广大农村地区,其基本变化并不大,主要变化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但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主要是80年代初回城的,这个可能造成了80年代初人口出生小高峰的原因。对于你说的文革中,粮食问题的影响,摘录数据如下:

年份 粮食产量 人口 人均口粮

1966年 21400万吨 74542万 287公斤

1967年 21782万吨 76368万 285公斤

1968年 20906万吨 78534万 266公斤

1969年 21097万吨 80671万 262公斤

1970年 23996万吨 82992万 289公斤

1971年 25014万吨 85229万 293公斤

1972年 24048万吨 87177万 275公斤

1973年 26494万吨 89211万 297公斤

1974年 27527万吨 90859万 303公斤

1975年 28452万吨 92420万 308公斤

1976年 28631万吨 93717万 305公斤

1977年 28273万吨 94974万 298公斤

1978年 30477万吨 96259万 317公斤

1979年 33212万吨 97542万 340公斤

1980年 32056万吨 98705万 324公斤

1981年 32502万吨 100072万 325公斤

1982年 35450万吨 101654万 349公斤

1983年 38728万吨 103008万 376公斤

可以看出,并未有明显增长或减少。因此农村地区的基本经济形势并未发生突出变化。

你说的66年的6.26降到76年的3.24,这个说明啥,呵呵,说明大量49年-56年出生的女孩进入育龄,而大量原来大批生孩子的女子退出育龄。要知道建国7年,中国人口增加了1个亿呀。呵呵,当然也有计划生育的影响。

2、对于第二个问题,我只是粗算下,说明一下很多地方引用的讨论的数据并不一定正确。历史不能反复,在那样的天灾人祸下,社会之不幸。只能相对比较丰年与灾年的简单比较。既然相比根本就没有现实的意义,算的粗细也就没有太多意义了,我就不改了。

3、这个问题我后面还要再讨论,这里仅仅给出了一个小结论。这里面牵扯的数据不少。我只给你多说下,为何对应24岁的初婚年龄现在却并未看到人口增长的小高峰?答案是当01年农民工还只有8400万或更少的时候,07年的农民工就有了2亿左右的农民工(只多不少),而07年城镇化率为42%以上,小于45%。也就是说,农民一共仅有7亿多,而2亿多已经出来打工,可以看到基本上,农村劳动力除了基本上都出来了。育龄妇女事实上她们打工要比适龄男子更容易找到工作(看看深圳东莞的人口比例就知道),你可想到基本上01年的24岁初婚并生子的年纪将大大延后,城市呢?我想大家也都知道,结婚年纪也都大大推后。我并没有那些需要付费的数据,但是我可以说,育龄妇女生子年龄被大大延后了。我斗胆赌一把,09年年景不好,现在看来10年至少不会大好,大批的农民工将回到土地上去。可以想见生育率将会有明显增长。而城市里的80后们也到了生儿育女的时候,北京的平均女性生子年龄是29岁,其他大城市也差不多,二线城市或者三线城市肯定比29要小,但是并不少太多。你如果比较一下,06、07、08年的基本生育率并没有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而是在基本保持。

家园 是这样的,以前看过教育部的《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其中给出的历年小学入学人数(万人)是:

2000 1946.47

2001 1944.21

2002 1952.80

2003 1829.39

2004 1747.01

2005 1671.74

2006 1729.36

2007 1736.07

再考虑到我国长年新生儿死亡率低于千分之一,入学率高于百分之九十九,我印象中千禧年左右人口出生就存在一个很大的波动(大于百分之一点五)。这个数据当然存在误差,但是我更相信教育部的数据,出生可以漏掉,但是学是一定会上的。

关键是怎么解释零五年的入学人数低谷呢?

家园 简单回复下

1、你给的链接一是个不孕不育医院的网页,这个可信性也太低了吧。如果真的是1/8,至少周围的人将会有不低的比例呀,但起码我是一个都没看到,一个个的都生得顺溜着呢。

2、精子危机,这个报道最可信,也是最近的报道是《北京科技报》,但里面仅仅写了有1000多人在排队等待精子,而里面的主人公已经38岁了,还没等到。我想这个现实的反映了人们生育观的改变,同时也反映了科技进步思想进步给人们带来的改变。每年都有1500万人以上出生,我想比积年累月的1000个样本更说明问题吧。

最后不知道您想说明什么问题?是说经济条件,身体条件还是个人意愿不允许人们生2胎呢?还是说中国人快绝种了呢?

家园 你说的这个确实是个

因素,但是有2点要说下:

1、这个绝对量并不大,而06、07年甚至反涨!

2、我还是倾向用民工潮进行解释,但没有那么细的数据支持,甚至不知道那个省与上年的变化最大,还是都变化的差不多。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