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简略说说一胎化的副作用和开放二胎三胎具体措施 -- 俺有四个媳妇

共:💬32 🌺18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简略说说一胎化的副作用和开放二胎三胎具体措施

我的身份证是蒙古族,今天就以少数民族的视角与网友们一起探讨一下关于计划生育的副作用。

我们中国是世界人口大国,占据着世界人口近六分之一的规模,这些人口基数并不是某些专家所说的累赘和负担,而是宝贵的优质资产,80年代实行一胎化计划生育的原因就是经济的发展不均衡,人们错误的将经济落后归咎于人口基数庞大,认为不断增加的人口正在消耗国内有限的自然资源和刚刚开始好转的国民经济,我们仔细思考这两个理由说得过去,不过请注意人口的无限制增长才会引发上述两个因素,绝对化的一胎化政策属于矫枉过正甚至是失之毫厘差以千里。中国庞大的人口数量需要有效控制和统筹,但并不是要绝对一胎化而是应该一个自愿、两个正好、有条件要三胎,极端的一胎化带来的问题很严重,包括劳动力的萎缩,性别比偏高、教育环境和方式“优待”、独生子女的性情、青少年人口偏低老龄化社会提前到来、周边国家乃至外来移民对国家安全的威胁等等。

中国如今的经济体系就是靠人口数量累积起来的,人口红利(低成本劳动力功不可没)支撑中国成为了世界著名的国际工厂和最有潜力的消费市场,我们以前都认为人口再少些再少些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规律,可是面对老龄化人群骤然增加中国人均消耗资源反而不降反升,老龄人群所抵消的经济红利和社会资源恐怕是当初人们始料未及的;相应而来是劳动力人口的不断减少和青壮年人群的负担加重也是合乎规律的。当年在制定计划生育政策时期,刚刚在改革开放初期,一切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各论新奇理论层出不穷,决定计划生育的主要原因还是对经济和资源可持续发展产生错误判断,把人口的数量庞大单纯视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最大障碍,忽视了人口也可以作为资源创造群体而非纯粹的消耗。一个家庭孩子多少确实影响这个家庭的生活质量,农村地区也的确有越生越穷的例子,很多农村多子女家庭孩子根本无法得到有效的教育和医疗,笔者在农村亲眼所见,多子女家庭的困境,以东北地区90年代一个普通农村富裕家庭年收入5000元(除去其中各种生产成本)计算,如果有两个孩子一年所要投入资金至少是三分之一到一半,加上医疗体系还未健全,一旦有了病又是一大笔开销,孩子少投入少者确实不假,但是并不是所有地区情况都一致,很多地区家庭承受能力至少在两个以上,而且在农村地区家庭对孩子的投入上主要集中在教育和医疗这两个方面,在农村地区只要能解决义务教育高校助学贷款发放和农村医疗体系完善全国范围内广泛开放二至三胎是可行的,在东北很多地区农民看病民政部门会给报销50%的资金,这就是一个可喜的进步,再现阶段大部分农村地区开放二胎至三胎是有实行基础的。我们现在审视80年代计划生育制定决策,不能过于苛刻,当时面临的发展压力和贫困人口的数量就像两座大山一样促使他们做出了绝对一胎化的政策。笔者一致认为,人口确实需要调控,不过不应该在调控中实行绝对化和单一标准,视国家经济的发展进度和地区差异不断进行调整,要保存足够的劳动力资源和支撑起内需的消费市场。

不知道计生委的数据是否准确,计生委数据显示生育率在1.8左右,网友说实际在1.2左右,笔者在此无意寻根究底,我们就以计生委的数据为基础推演一下,我说过中国可持续发展一个基础是要有稳定的劳动力生产群体和相对应的消费市场,以如今中国GDP规模来看,要在本世纪中期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标准,必须下大力气刺激内需扩大经济规模,人均收入至少要提高三倍左右,平衡外贸与内需比例,同时还要创造更多的资源来抵消老龄社会的冲击,这几年在南方部分地区的民工荒和今年高考高数将有所降低其中反映的问题正是生产创造群体在不断萎缩,我们经济支撑基础正在塌陷。现在开放二至三胎,不仅保证未来的劳动力生产群体缓解老龄化高峰带来的负面影响,与此同时在经济相对宽裕的今天亦可出现一批新的消费群体,消化庞大的储蓄存款。为了经济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必要的人力资源和消费市场需要我们国家开放二胎三胎。

国家安全和计划生育有关系吗?有很大关系,前段时间科索沃独立、巴以之间特殊的战场--比拼生育率以及欧洲移民骚乱对我国还是有警惕意义的,外来人口对本国人口比例的冲击,在欧洲非常明显,我国虽然还未出现类似情况,但是在广东地区非法黑人移民已经达到20余万,请有关部门注意了解。而在我国边疆地区,计划生育的执行逐渐降低了部分地区的人口数量,周边部分国家人口却在逐年上升,人口基数保证我国在边疆地区领土主权的稳定,也是边疆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所以在边疆地区开放计划生育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胎化携带的恶果还有性别比偏高,90年代中期到现在平均新出生男女比例100:120,也就是说未来将有3000多万的光棍,这个比例将要引发的社会问题不知道计生委如何解决?

如今是否有开放二胎三胎的条件?有,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基础面已经累积完毕,良好的财政状况都可以支撑,上面说在部分地区所实行的新医疗保险正是开放二胎的基础所在,农村对孩子的投入还主要集中在教育和医疗上,只要政府在这两个领域完善援助制度,就可以减轻部分农村生育成本,令人欣喜的是在党和国家正确引导下,各地的教育和医疗体系正在不断完善,如此开放生育二胎的基础就已经存在;中国目前有一批期望生育的城市阶层,他们可有足够的经济基础养育二到三个孩子。计划生育实行这么多年直到如今才被人们质疑,经济基础的完善功不可没。人口调控并不是一定要减少人口,根据形势变化增加人口也很正常。

在开放生育的过程中,政府也可以逐渐完善养老、教育医疗等民生体系,我认为以如今中国的经济情况完全了可以在教育和医疗领域为农村地区抵充大部分生育成本。

具体措施,各地生育二胎或三胎以自愿为原则,国家应该设置生育补助专款帮助部分人群缓解成本压力。富裕省份的资金完全可以自筹,而中央资金则投入在发展落后地区。按照笔者的乱想,最好只要是有家庭想生育二胎,国家就应该视该家庭情况负担起其中一个孩子的教育和医疗成本,这个标准可以以父母的年均收入为准。

建议:

一,全面开放二胎,视情况开放三胎,以自愿为主。

二,对有生育愿但负担不起二胎全部成本,国家应该设置专门款项帮助类似家庭缓解生育成本压力,所需资金可有地方自筹和国家拨款解决。

三,加大对教育和医疗体系的完善力度。

四,可以对低收入以上群体征收部分社会抚养税,用于帮助调控贫困地区生育二胎或三胎的成本。

http://elianghui.people.com.cn/proposalPostDetail.do?id=12345&boardId=1&view=1

========================================================================================

内容:

笔者在上文中简单描述了实行一胎化对中国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副作用以及应对措施,今天继续在此就具体实施提供一点个人意见。

最早提出计划生育政策的马寅初先生在向中央建议时对一个家庭的人口意见是一家一对孩,没有提出过所谓一胎化建议,由于80年代特殊的历史环境被曲解为所谓一胎化。而且马先生的理论是建立在建国初期经济工业农业快速恢复增长的基础上,他显然没有预计到随后的三年灾害等事件对经济发展地影响,确切的说新人口论存在基础就是建国后数十年经济发展工农业建设都要保持建国初期一五计划的增长速度,如此速度的经济发展才能保证养活他理论中存在的二十六亿人口,因此错误的论调产生了。

现在的中国人口情况是人口在萎缩,社会生产力主体青壮年人口规模正在不断减少,老龄化社会提前到来,人口红利被逐渐蚕食,尽管计生委数据显示生育率还在1.8左右,但是即使按照这个数据,保证足够的青壮年人口延续也力不从心,人口红的减少是必然的,希望党和政府引起关注,其中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在上文中已经提到“不言而喻”。为了保证下一代有足够的人力,现阶段开放二胎至三胎势在必行。

鄙人设想的解决方案是全面放开二胎和有条件放开三胎,当然具体操作要谨慎细致,区别各地的不同情况差异,尤其是经济发展的不同程度,这需要政府细致的操作,不能重复80年代的“一刀切”。

尤其是对困难家庭补助问题以及生育公平问题,亦应做好妥善的应对措施,欧洲一些国家为了鼓励生育对多生孩子都由国家支付部分费用同时保障多子女家庭父母的工作权益,以此调动人们的的生育热情,我们国家国情不同,但是有国家计生委设置专款对二胎进行适当补助是切实可行的办法。这就涉及到接受补助家庭的标准,窃以为不妨以该家庭父母的年均收入作为标准,判断是否有能力独立抚养二胎是否需要政府补助,同时可以对低收入人群以上人群征收社会抚养费专门调节部分家庭或部分地区的养育费用兼顾生育公平性。

在农村地区需要解决教育与医疗这两项对农村二胎家庭最大的负担,农村家庭收入普遍比城市低,抚育孩子最大的投入就是在教育和医疗上面,无钱看病和上学费用等问题是困扰农村家庭生育愿望的两大症结。

建议:

具体建议如下:

一,在全国全面开放二胎,在部分经济承受能力较强的地区开放三胎,严格控制四胎,以自愿为基础鼓励生育。

二,国家应该全面建设完备的教育和医疗援助体系,只要医疗和教育体系完善,人们的生育愿望就无后顾之忧,尤其是部分有生育愿望的困难家庭。

三,设立专项生育二胎扶助资金,视地区发展差异,部分富裕地方省份完全自筹或由中央拨款。

四,部分地区的教育医疗体系为未完备情况下,可以通过适当性征收部分社会抚养费用于资助部分有生育愿望的困难家庭或者贫困地区,以达到社会

生育公平的重要性。

五,在农村地区覆盖医疗保险和教育援助体系,帮助农村二胎家庭缓解或免除这两项生育最大投资。

http://elianghui.people.com.cn/proposalPostDetail.do?id=16128&boardId=1

家园 现在2胎管的已经不严了。

看自己想不想生了。放不放开, 区别不大。

家园 我的一个亲戚都生了4个。。。

好像随便交点钱就算了。。。

家园 现在的政策本来是可以多生的

不过你得交钱。你交不出钱来,那就对不住了。从这个角度来说,我支持国家把潜规则变成显规则。

不过,也不能过分对现在的一胎化政策苛刻批评。毕竟一胎化政策在这些年的经济发展中是有功的。

不管是过去还是将来,赤贫还是小康,生孩子都是一个很大的负担,除非像外国那样发奶粉钱。选择更好的教育机构,出国,结婚等等,有钱的人家在培养孩子上会比没钱的花费多得多。对于家庭个体来说,孩子少意味着家庭会更重视对下一代的投资,这对我国长期人口素质的提高是有益的。在现代化过程中,并不是人多力量大,而是高素质的人口多力量大。美国两亿多人口能创造我们9倍的GDP(几年前的数据)就是证明。对于农村家庭,孩子问题往往迫使他们放弃更好的机会。吴思在血酬定律里讲过一个故事,一个已经找到很好活计的农民工,为了孩子上学又返乡种地。如果放开计划生育,让城市保障打工子弟的教育又要增加难度,这与我们城市化的目标是背离的。

此外,不控制人口,使得有限的经济发展跟不上就业需求,从而导致其他问题,这样的状况在非洲很常见。

我个人认为放开计划生育是对的,但这只是从个人权利的角度来说。从功利的角度来说,我认为对人口政策的改变要慎重,不要听中山水寒那一票人忽悠。

家园 大部分地区管的还是挺严的

尤其是低生育率快速提高 需要政府明文发布

家园 现在关键是,即使开放二胎,也有很多人不想要
家园 何时转走

何时转走

家园 人类简单再生产,是二胎

从全球来看,发达地区人口减少,落后地区在增加,总的趋势是增加。

国内也是这个状况

家园 八十年代开始强制一胎化的原因是什么?

  是曲解了马寅初的建议?请你先把这件事搞清。

  

周边部分国家人口却在逐年上升
于是我国也得相应增加边疆人口来对应?你怎么解决大部分边疆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

  移民是人口少造成的?

  男女比例失调也是计划生育造成的?以前不搞计划生育就没有溺女婴的现象?

  低成本劳动在整个国家很穷的时候是会起相当大的作用,但国家相对富裕的时候低成本劳动只会降低人均收入。

家园 双独家庭可以生两但几乎没人生

双独家庭不愿生两个

http://www.nanfangdaily.com.cn/jj/20071107/zj/200711060018.asp

 越来越多的独生之女将面临艰难选择:是生一个孩子,还是两个孩子。

  1979年中国开始实施独生子女政策,迄今这些人逐步进入生子阶段。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城市的人口总数会快速增长。按照政策,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双独家庭)可以生2个孩子。但是现实并非如此。

  11月4日,在北京举行的学术前沿论坛上,北京市人口研究所公布的一份06年调查报告显示,独生子女家庭二孩生育意愿不显著。比如有46%的被访者表示不要2个孩子。而夫妻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家庭(单独家庭),有55.87%的表示不会生2个孩子。

  “而那些即使说愿意生2个孩子的,真正实际要生2个的会很少。”完成该调查的马小红副教授说。

  在上海、南京等地的调查结论也类似。参与该论坛的一些学者对中国未来的老龄化表示了忧虑。北京市人口学会副会长黄荣清指出,北京的人口出生率越来越低,这将导致老龄化问题较严重。而全国这样的情况发展下去,势必将导致年轻人抚养老年人的负担加重。

  但此前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发布了《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该报告指出,由于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第三次出生人口高峰,所以2005-2020年,20-29岁生育旺盛期妇女数量将形成一个小高峰。

  不过现实调查结论是,这部分人独生子女比例很多,其生育意愿不大。有专家指出,在人口总数压力和老龄化问题加重方面,如何找到一个平衡点,仍需要继续研究。

  

  双独家庭不愿生两个孩子

  以北京为例,根据北京市人口研究所的调查分析,目前北京的独生子女数目庞大,05年常住人口中0-30岁独生子女累计达300余万,占同龄人口比重在 1/2以上。逐步进入生育阶段的独生子女更多,比如15-30岁年龄段独生子女占到0-30岁独生子女的60%,规模已接近200万(186.4万)。

  2006年调查发现,全部样本中,独生子女选择理想子女平均数为1.18,比2002年1.0有所上升。但仍然只是以1个孩子为主。

  双独家庭明确表示不愿意要二胎的比例达42.9%;在已生育一胎调查对象中44.6%表示不愿意生育二胎。北京市人口研究所马小红副教授指出,这些人只愿意生一个孩子,主要原因与收入关系密切。

  此外,根据04、05年分别在南京、上海的调查,其独生子女的理想子女数的平均值分别为1.21和1.10。这个数字比北京还要低。

  双独子女不愿生2个孩子,不仅在大城市,在农村、边远地区也有所体现。

  北京市人口学会副会长黄荣清认为,包括北京等大城市,以及一些省份的乡村(广东除外),所以城市农村居民越来越多的人不愿生2个孩子,除了与国家政策有关,就是与养育能力有关。

  北京市人口学会陈卫的预测,未来北京大部分夫妇只会有一个孩子,很多夫妇没有孩子,这会导致北京老年人的护理和照料问题会非常突出。而北京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将由05年的166万,上升到2015年的200万。

  而根据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到2020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34亿人,比重从2000年的9.9%增长到16.0%。

  

  人口政策面临挑战

  根据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的结论,我国人口在未来30年还将净增2亿人左右。15-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2016年将达到高峰10.1亿人,比发达国家劳动年龄人口的总和还要多。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不会缺少劳动力。同时,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因此未来人口战略核心仍是要控制人口数量、稳定低生育水平,同时提高人口素质,解决人口老龄化、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等人口结构性问题。

  但是多项调查并不完全支持这个结论。今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韩俊对全国2749个行政村的调查发现,近3/4的村已经没有青壮劳动力可以转移。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所都阳11月4日在前沿论坛上给出的结论是,目前老年抚养比在不断上升,而少儿抚养比在不断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全国总人口数也会不断下降。

  一位人口学家表示,生育率一旦降下去,想提起来会非常困难,因为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先例。因此像北京调查出来的问题,应该及早着手解决,“否则那时谁来给我们养老,谁来从事这么多的服务业,连保姆都找不到的。”他说。

山东烟台的

http://www.jiaodong.net/news/system/2006/12/22/000902976.shtml

讲求生活质量 生育观念有变

  独生子女夫妻冷对“二胎优待”

  胶东在线消息 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夫妇逐渐增多。根据现行的《山东省计划生育政策》规定,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经过一定年限后允许生育第二胎。昨日,记者从市计划生育部门了解到,目前,我市尚未接到独生子女夫妇生育二胎的申请,使这项优待政策遭到冷遇。

  上世纪70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出生的第一代独生子女,目前已陆续进入生育期。按政策规定,夫妇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生育第一胎后,只要女方年龄达到30周岁是允许生育第二胎的。但在港城,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夫妻,愿意生育二胎的并不多。市计生委相关人士认为,这和很多独生子女婚育观念的转变有很大关系,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注重自我享受,大多都选择晚婚晚育,使得一胎生育的年龄推迟,这样在某种意义上也推迟了很多符合生育二胎者的申请,

  另外,担心高昂的子女养育成本,以及养育子女对个人事业发展的影响和增加家庭经济负担等,也使得很多符合生育二胎者放弃二胎指标。一位已生育一胎孩子,且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刘小姐告诉记者:“虽然我们符合生育二胎的规定,可以申请生育二胎,可除去养育一个孩子所投入的精力外,养两个孩子物质压力就比较大,一个孩子我有把握让他享受好的教育,包括进好学校和各种兴趣教育,而两个孩子就只能给他们打折,所以不想生了。”(京兰)

浙江杭州的

http://www.china.org.cn/chinese/renkou/696913.htm

“宁愿多养一些宠物” 独生子女夫妻未现二胎潮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出生的第一代独生子女已陆续进入生育期,独生子女夫妇日趋增多。按政策规定,双方均为独生子女是允许生育第二胎的,记者在杭城采访调查发现,二胎生育高潮并未出现。

民间观点:

“拉扯一个孩子就够受了”

“生两个孩子?从来没想过。”28岁的姚林在写字楼里忙得天昏地暗,“我已经有一个女儿了,从出生就开始为她操心,在家雇保姆要钱,上好幼儿园要钱,读书的费用更省不了。我还要给她买保险啊存基金啊,城市的生活成本这么高,拉扯一个孩子就够受了。”

北京广州鼓励生二胎 夫妇反应冷淡只因养不起

http://www.net668.cn/html/word/2006-11/14/07_22_79.html

广州市人口计生局副局长谢安国日前表示,实际情况就是很多独生子女夫妇不愿多生一个,关键就在抚养成本越来越高。

不少社会学者有更深层的忧虑:独生子女夫妇们,能承担起养第二胎的责任吗?

“哪敢生啊?我们自己都还像孩子。”这是独生子女夫妇常挂在嘴边的话。已经生了一个孩子的,大多也都是家中老人在带。在采访中,极少人认为独生子女夫妇能自己“养育好两个孩子”。

25岁的小李立志做“丁克”一族,他形容孩子就是一个“定时炸弹”。他有自己的理论:生孩子就必须买房子,买房子肯定要贷“票子”。小孩还要吃喝会生病还要读书,相当于再从银行贷一笔为期18到25年的贷款,而且还款幅度会递增。

“一个人如果背上这两笔贷款,他的生命还有什么乐趣?如果再来第三笔,那还活得成吗?”小李认为,这是他们这些追求个性的独生子女无法接受也承担不起的,“自己都没吃过什么苦,不太可能为孩子去吃这种苦。”(记者林洁)

http://www.gov.cn/zwhd/ft/rkwt/wz.htm

[计生委主任张维庆]如果普遍可以生两个,那可能生育率就反弹为2.3、2.4,导致人口

的反弹和回升,那对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产生更大的人口压力,对于我国人口、资源、

环境之间的关系,将会越来越紧张、越来越尖锐,可持续发展的承载能力将受到极大

地限制。所以要长期稳定现行生育政策。

家园 官方语言

官方语言

家园 生育成本

国家必须负担一部分

家园 真的假的

真的假的

家园 那里

那个地方啊

家园 ~~

就我自己身边父母的朋友来看,就三户是独生了一个儿子,两户都是工作的,一户经商的,而其余的二个普遍,三个也有 四个就一户,我是82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