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那一杯杯酒 -- 五度
以前看到人评论说酒桌上就是虐人和自虐,既然是双方都不舒服的游戏,何必要玩。其实中国酒桌上的道理是大的很,虽然未必是对的,但道理确实不小。
首先一上来就是一串串的规矩,又是先敬来宾,又是按资排辈。一杯杯酒往出一送,地位权利的大小就慢慢分明起来。
地位高权力重的,往别人桌前一走,一杯酒敬出去就带着分量,下面的人不敢不喝。而地位低没权利的,也得让别人喝酒,这就得用些手段,拍马屁少不了,还得讲求方式方法,要不然拍错了地方,别人没高兴,也不一定给面子,找个借口就给推了,让你尴尬的站着下不来台。
所以喝酒对于下面的人就是娱乐大众,把一屋子人逗高兴了,敬酒的对象喝了,也高兴了,目的就达到了,显示的是自己的能力。酒量大小是天生,不在量而在怎么喝,替着领导,让领导少喝几杯。替领导拍对方领导,让领导不掉价,方式方法多的很。酒桌上能力足,真实生活中能力也就够用。
这些东西听起来有道理,但事实如此吗?
中国走到现在的社会,是曲曲弯弯过来的。当年世界都往前走的时候,中国还固守着那些看似有用的大道理,讲究一些主观的衡量人和社会的标准,然后按照标准去挑选人,最后把整个社会搞的乌烟瘴气,止步不前,就像当年一个个拆成碎片的大企业。我相信如果当年有人和这些大企业的领导曾经坐在一桌吃饭,聊聊天,就会明白后来为什么这些大企业会完蛋。这些领导也是根据那些似是而非的标准选拔出来的,开会作报告行,实事就不行,放卫星越放越高,可惜终归一天落地。
在国外的时候也有一些签单开会,少数年会酒会,其他都是很简单的自助,每人一杯酒,很随便,谈的都是实质问题,如果可以,最后一握手签字。省去了繁文缛节,大家都把精力放到了实际问题上。
到国内干了不止一家公司,每次都要在酒桌上搞点什么事情出来,有人欢喜有人郁闷,老板有时候也会语重心长讲解酒桌的道道。毕竟中国大环境如此,酒桌是无法回避的一件事情,是不能改变的。我几个亲戚位居高位,喝酒都是一身病,其中一个已经肝硬化西去。真不想喝,但有这些事情是不能改变的,大家都是这样想。
只可惜多少不能改变的事情最后还是改变了,社会永远向着简单实际的方向发展,往顺应人性的方向发展。如果你还坚持着酒桌的那一套,说明你脑子还没有进入到新时代,不知道除了往醉了喝还有第二种可能性,生意并非是喝醉了才能签单。
我看到的最少有十几个帖子都是宝兄的沙发
中国人平时比较拘礼,讲面子,所以有些话不太愿意直说,怕伤害对方。
灌了几杯老酒,头有点飘,平时不方便说的话,此时就方便说了。借酒蒙脸,即便说错了,事后也有理由请对方不要怪罪。
这套办法行之有效,于是乎,即便没真醉,也借酒蒙脸,目的是方便说话。
要彻底改变中国酒文化,关键在于是否能找到其它方便说法的途径。
咱先喝着,酒桌上的话不算数哈,别以后找我背书。
愿喝,就是看得起我给我面子,虽然明天合同能不能签还两说,可你愿喝就是给我面子,让我在酒桌上长脸了,让我在江湖上长脸了
也不知道最早是哪个王八蛋整出的混帐逻辑
开心网那边麦帅也有一个评价和邓大的看法差不多就是:借酒撒疯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尤其公司内部,我感觉酒桌上就是玩的这一套,折腾人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公司内部的酒桌就是个给领导表忠心或者借酒撒两句疯话的作用。不过其实说话的作用有限,如果平时说不上,酒桌上说了也白说,但是不喝就是不给领导面子,所以喝是个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这些沟通方式其实都是效率极低的沟通,充满了无用、误导的信息,不过有些鸟人乐此不疲。
不过大家真的不怕死吗?以前穷的时候借公款吃吃喝喝,现在大家都不缺那点肉,应该到了保身家的时候,真的不怕肝硬化心脏病?
人情往好了说是社会温暖大家庭,爱心互助。
往坏了说,那就是徇私舞弊利益均沾,窝案串案。
人情啊人情。。。。
古今中外都一样, 西方人有钱有闲, 酗酒的问题只会更严重. 妇女酗酒问题一定程度上也能说明女权发展的程度. 不同于下班时间泡吧, 既然大摆酒席在中国是一种流行的社交方式, 那么能喝酒熟谙酒桌文化自然也算是一技之长. 过人之处有机会得到回报, 这才是和谐社会么 =.=
在酒桌上办正经事倒是应该大加鞭挞. 可是分析一下, 这个现象在官场上, 包括公检法, 军队, 国企等地方往往更严重. 酒桌上喝得高兴了, 就能签项目, 谈条件, 拨资金, 其实反映的是这些资金/资源/职位等等没得到妥善管理, 所托非人. 崽卖爷田心不疼, 至于卖了是因为赌钱, 玩女人, 还是喝酒, 又有什么区别? 靠喝酒能得到提拔, 这也正说明了混迹官场喝酒比许多方面的个人素质都管用, 个中情形, 可想而知.
手下抱怨,自从我上任了,办公室内部的活动少了,感受不到大家庭的氛围了。
我心里冷笑,说这话的都是工作拿不上台面的,真的能独挡一面的根本不在乎办公室的人情冷暖,他们关心的是,我的工作安排调度是否合理,会不会给他们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负担,是不是能为他们的付出争取相应的权益。
对待领导俺也是这么一幅德性,咱对工作尽心尽力,但工作之外的应酬么,您不要太勉强我,我是个内向的人,在应酬上俺已经尽力了,呵呵。提拔的机会轮不到我也无所谓,出来混的都是要还的,咱得到的少,所以也不要寄希望于我在工作之外付出更多。我能安排好自己工作之外的时间精力保证本身的增值就心满意足了。咱酒喝的少,但咱安排自己锻炼的时间多。现在咱不用拿命去换什么,以后咱也不用拿什么来换命,呵呵。
当然,脸上还得虚心接受,哈哈,下次注意,下次注意。注意归注意,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呀。
刚进一个证券公司,里面的人天天加班至少一小时,再加上上下班时间本就比同事早/晚、工作量繁重,个个都是心情郁闷的样子
这个时候就看领导能不能让这帮郁闷的人结成一个团队了;集体活动不过是一个手段
反正我呆在里面很郁闷——也许是我还不善人际交往的关系
拿我的理解,工作的分工与合作本身就是集体活动的一种。把增进团队凝聚力的时间再分解到八小时以外,本身就是一种无能的表现。
我对手下是这么说的,“我安排工作,尽量不占用各位的非工作时间,节假日尽量不安排加班。大家合情合理的要求我尽量满足,但请不要向我提出超出我份外职责的要求。”我们政府机关的工作跟证券公司肯定是不同的。但按照我的理解,假如分工合理,薪劳相称,而且各人能尽到自己的本职,完成自己的分工,这个队伍的人就自然变成了团队。
说实话,我也喜欢参加业余的活动,但有些老同志跟我关系混熟了,就经常希望我能帮他们为失职行为如迟到早退行为承担责任。你批评他,他还不高兴,这么熟了,这点小事还不答应。要是答应了,领导就来批评我,你们办公室怎么搞的,纪律涣散。权衡利弊,我干脆就选择这样的管理风格:大家保持距离。
至于心情开心还是郁闷,一方面看工作付出与所得是否公平,另一方面就看个人的心态了。要是觉得自己收入低,老加班,要么早点换工作,要么早点培养自己的工作能力期待早日能跟领导要求提薪,心情低落解决不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