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从列宁物质定义批判到西方本体论哲学的反思 -- 涉雪之狐

共:💬40 🌺17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讨论】关于马列

马列或者唯物主义,都是持经验立场的。批判列宁物质定义,不是反唯物主义或反马列主义。而是纯粹它。祛除它叙述中的某些脱离经验论立场的“陈述”成分。

免得其发展成为了它原来依凭的科学的敌对意识形态。

此外唯物主义的学说,比较符合常识。常识一般够用,有用,也就不需要为怀疑而反对。

如果以现代哲学强化的怀疑精神与逻辑技术性来解构唯物主义所有观点,我个人觉得这太麻烦,且没什么兴趣。除非有什么具体的需要。

家园 看来得定义什么是感知了,

总有不被任何人感知不过我们都承认它在的东西,例如某个荒凉地方的某种东西,或者一般地说,科学尚未认识到的东西就不存在么?当然是什么样子是未知的,就拿那棵树来说,用不着上帝我们也会承认它存在。否则还谈什么科学,一转眼那东西就不存在了。

家园 【讨论】休谟的经验论批判

总有不被任何人感知不过我们都承认它在的东西,例如某个荒凉地方的某种东西,或者一般地说,科学尚未认识到的东西就不存在么?

休谟对经验论进行过一次后果很严重的批判。到现在都没有办法推翻。

这个批判其实很简单,按我的话来说就是:

一条被巴浦洛夫训练过的狗,每次摇铃它就会吃到骨头。

狗呢,就把“铃声”和“骨头”联系起来了。它听到“铃声”就想到了“骨头”,以外铃声之后就是骨头,然后就被巴浦洛夫训练成一听铃声就流了口水。

结果有一天呢,这条狗又听到了铃声,它很自然的流了口水,结果它看到的是:摇铃的人(巴浦洛夫)看着它流口水........

休谟的意思很简单,骨头是狗听到铃声的想象,或者说,是一个推论。

但这个推论(有铃声就有骨头)只对“过去已经有过的经验”是确定的。而不能对“将来”有确定性。

换成你这句陈述是:

你知道(等于经验)了已经发生的许多例子(人发现了以前没有发现的事物,比如艾滋病啊,比如什么什么的),这些例子相当于“铃声”,所以你就有了一个推论:

有很多事物它老老实实在它原来的地方,只等着人去发现。(骨头)

但这是一个对未来的确定。

而这个“基于归纳“的“推论”,显然.....没有对将来发现的结论判断为“有”的绝对确定性。

“未来”还是模糊的。

换一换,其实也可以这样说:

上帝也呆在它原来呆的地方,等着人去发现。

神学的起点诞生。

家园 我和你说的上帝派的分歧在于我承认未知而不臆造一个什么,

但未知并不等于不存在。

家园 我想你误解了我的文字

我始终没有说:不存在

我说的是“不知道有没有”,悬疑。

而列宁的定义,是不悬疑,直接“肯定”,而肯定之后,还把“推论变成了其根据的根据”。

家园 我觉得似乎应比悬疑更进一步,

即存在的未知,这个应该是公理性的东西,是科学的基础,科学探索的总是未知的。

家园 恩——

在逻辑学范畴,公理就是约定的最初假设。(假言肯定)

家园
家园 关于客观存在的讨论

而这一存在是否具备着“不依赖于人的感知而存在”的性质,却无法从提出的“存在”的任何个例中得到“证明”。

举个例子:王二在大街上走,眼里看着美女,心里想着发财,突然,高楼上掉下一块砖头,砰!砸在王二头上,王二立刻毙命,从头到尾就不曾知道发生了什么。王二遇难后,人们立刻围了上来。目击者张三说他看见了砖头从上往下砸中王二的那一瞬间,但是之前则没有看见砖头。现场的其他人则全都没有看见砖头怎么掉下来的。

这个案例的实质是,砖头在砸中的那一瞬间和之后被人们感知其存在,而在之前则没有被感知。

我们要问的是,在还没有任何人看见砖头砸人的那个时候,此砖头是否存在?如果是的话,是否可以说,此砖头“不依赖于人的感知“而独立存在。

我个人的直觉是:如果追根穷源的话,回答这个问题可能要涉及到量子理论和因果律。

家园 简单的问题:楼主如何确定自己的存在?这种存在是主观存在

还是客观存在?是对他人的存在还是自己对自己的存在?是本体论的存在还是知识论的存在?是在存在中梦还是在梦中存在?是在存在中言语还是在言语中存在或是言语中即存在中\存在中即言语中?是在思考中存在还是在存在中思考或是思考即存在\存在即思考?

家园 【讨论】呵呵,你是蓝风以外第二个看出我文字前提的人

我思故我在,即是我这篇文字里的前设。

“我”是一个信念。

“我”也是可以解构的。

或者“本体”总要换一个面目回来。

家园 呵呵,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第一哲学原理有法文、拉丁文和

英文三种流传比较广泛的表述,你认为哪种表述更能表达老笛的原意?现在中文的“我思故我在”你满意吗?你会在后篇对这一命命题展开思考吗?是知识论的思考还是现象学的思考?

家园 【讨论】现在的态度是以最大的“认真”与“诚实”进行谈话

西西河的朋友们,哲学方面的高手很多。虽然平常都不显山露水的,但抛一块砖出去总能让我有惊喜。

以诚实的态度来说:你的第一个问题我不知道。

英文的表达,看过,而法文和拉丁文,我不懂。

所以谈不上对哪一种表达我更满意,因为我没有第二个选择。

但你问的问题本就不是我对哪一表达的态度,而是我对笛卡尔第一原理的理解。

在我写完这篇文字时,给我的朋友蓝风看过,他就问我:“我”是一个“什么”?(蓝风是洪谦的学生,他看出我的文字前提真是一点也不奇怪)

我说是一个信念。我相信。

但“我相信”这个说法,是逻辑推不下去了。

笛卡尔的第一原理是:如果我什么都不相信,那么唯一相信的就是正在思考的我。

如果连思考着的我,都不相信了,那么思考也就不在了。

当初我看到这句话,我总把这句话所包含的蕴意与维根斯坦的“当下不可说”联系起来。

或者也想到了这样一句话:

一句话的逻辑不能反对它自身的前提。

说实话,这一问题,我时而有所悟,时而有所迷茫,还在清晰中。

家园 受教了。期待更多的哲学文章。
家园 【讨论】谈谈我的看法吧。海德格尔说“语言是存在的家”,

言语的不同表述是会影响著者的原意,如果辞不达意,那么就必须回到原文语境中去理解,老笛的沉思集有最集中的思考。“我思故我在”法文:Je pense, donc je suis. 拉丁文:Cogito ergo sum 英文:I think ,therefore I am.。拉丁文的表述比英文和法文要简洁,希望河里哪位对这三种语言精通的大牛做一下词源考证。其中英文的表述有“I”这一确定的主词。回到中文的表述,“我思故我在”有三个词要注意“我”“思”“在”,“我思”中的“我”是隐含有“思”中的,“思”是最确凿无疑的、显现的,而“我”由“思”推导出,从而才使“我在”中“我”有意义,“在”是对“我”的肯定,使“我”在“思”中显露出来,在场化。所以对我而言是“我思故我在”的中文表述是“思而我在”,不存在着“思前之我”与“思后之我”的区别的,只有两种方向的思考:1、“我”是“思”的逻辑主体,有如由孩子推导父母,这是形式化的思考,可以导向知识论的主体性理路,可以走向逻辑主义,2、“思”与“我”同一,“思”使我显现,“我”使“思”遮蔽,希望可以走向现象学和存在论的道路。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