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调查】打喷嚏的模式 -- 你克我服

共:💬14 🌺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调查】打喷嚏的模式

早上打喷嚏的时候,忽然想到了这么一桩事儿

我们家里打喷嚏,都是眯眯眼并张嘴预备,感觉来了,“阿~~嚏!”

而周围的日本同事管打喷嚏的叫法就跟我们透着不一样的劲头,读音叫做“苦虾米”,他们打喷嚏时候大声朗诵的,一般是“哈~~苦熊”这么一个发音。

小弟俺苦思不得其解,各国各族人民,虽然言语不通,但叫老妈都是一个“mama”的发音

这样的社会性词汇都能有如此的同一,可见人类还都算一个娘养出来的;

打喷嚏这样的生理反应,就更该有类似的音调才对啊?

莫非各国还会因为文化的差异,使得打喷嚏的发音也各循其道不成??

要是那样,上海广东四川什么的地方方言地区,打喷嚏岂不也要自成一家了?

不懂不懂

谁这方面强,给讲解讲解吧 ;g1

海外的弟兄也不妨把你们那里

1)打喷嚏这个动作的名词读音介绍一下

2)把你身边老外打喷嚏时候的发音过程介绍一下

家园 大笑

这个这个,日本的猫都跟中国猫不一个叫法,打喷嚏岂能一致?

我见过的老美,撸鼻涕的声音巨大,呼噜呼噜一点不害羞,可是打喷嚏就很含蓄,跟小狗狗一样,只是吭吭地响,不像我们中国人,打得山摇地动的很是酣畅淋漓。

我觉得最好玩的是,中国人听见嘘嘘的口哨声就想到上厕所,可老外全无此类反应。

家园 老外似乎打喷嚏是小声一点的

怀疑是从小的习惯教育吧,不知道非烟能否证实一下幼儿园的教育是否有打喷嚏要小声一点的要求。

一次在中餐馆吃饭,某位仁兄(亚洲人,不知哪来的)打了一声雷鸣般的喷嚏,本来吵杂的餐馆一下子静了几秒钟,那位仁兄倒是泰然自若,一副少见多怪的样子。

打喷嚏嘛,当然是越响越爽,强忍着小声一点,很辛苦的

家园 老外是不好意思大打喷嚏。

每次小心翼翼打完后一定说“对不起”,旁边人来一句“Bless you,”倒没觉得发音有何不同。

大笑
家园 那我再说个不同的好了

在德国,大人哄孩子是用嘘嘘,那意思是安静,而不是让孩子小便。我第一次听的时候,可惊诧呢!

家园 各人觉得这跟习惯背景有关

很多地方的外国人打喷嚏后接着说声对不起,而旁边的人马上跟句保佑你。看来人们觉得打喷嚏给旁人带来困扰,有可能是因为其噪音的原因,也有可能是可能突然的举动惊吓了大家,也有可能是种不吉利的事情,要不,怎么旁边的人说保佑你呢。

我们打喷嚏时喜欢保持口鼻畅通,随着喷薄而出的激流,伴随惊天动地的声音,加上点头哈腰的动作,整个过程防不及防,打喷嚏者无不觉得酣畅淋漓,旁边的人也觉得这如三急一样没什么好奇怪的。

原来看见新加坡同事打喷嚏时都是极小声的,完后马上一声对不起。后来看见他们打喷嚏时是用手捏住鼻子的,虽然也是突然的一点头,但动作幅度要小得多,声音要轻得多,不仅女士这样,男士也如此。后来发现小孩也是这样打喷嚏的,可能是家长教育、影响的结果,把这样的行为叫做礼貌或仪态。

家园 我们实验室里对打喷嚏的祝福语是

“有人想你”

我竭力怀柔蛮夷,令中华文化扬威海外!

家园 我想学却学不来

老外打喷嚏用手捏鼻子,发出“扑-邱----”的声音,比较小。上学期有一个同班女生的那个“邱-----”怒长无比,很象小孩学扔炸弹的声音。我试过多次,总不成功,手捏鼻子后,大量口水喷在捏鼻子的手上,而且发出“唉-咳----”的巨响。只好放弃。

家园 西西,在上海一直是这么说的。
家园 新妈妈不好好休息,还在这里辛勤耕耘哪?呵呵,多保重啊!
家园 没有人说“长命百岁!”MA?
家园 我也觉得是,很难忍啊。尤其是听到有些人打喷嚏

知道他努力忍了,还是冒出了前半部分,硬生生的把后半部分给堵住了,结果让人听了,觉得都替他难受

家园 估计不是因为噪音。感觉是打喷嚏气流不受限制所致
家园 以前打喷嚏时也从来不忍,可是自从有了小乖以后就不一样了!小乖睡觉

迷迷糊糊的时候,家里如果有人不加节制打个大喷嚏,小乖就会觜一咧,大哭起来,所以现在打喷嚏都很小心。怕吓着她!不过希望宝贝女儿不要是个特别胆儿小的孩子才好。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