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佛学四天王解二 -- 京城马国兴

共:💬1 🌺3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佛学四天王解二

“四象”说概论

弟子问曰:前一篇章着重阐明三才法说的种种方面之修炼、建体、至用,艺境升华的要义,及三才理法在传统拳术攻防之道中的形、意、体、用的重要意义。言及三为变数,然拳法运用之妙的法则须在四象法则中明之。《易经》中的四象之理法都有哪些内容?在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修炼、建体、至用,及攻防功夫艺境升华又是如何应用的?敬请您老为弟子开示明白。

师父答曰:中华医学经典《黄帝内径素问上古天真论》中云:有贤人者,法则天地,相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此论充分的说明了修炼者应遵守四时之法象而修之,方可建其功矣!前一篇从《易经》中的三才之理法内容,已经阐明了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有关修炼、建体、至用及攻防功夫艺境升华等诸方面的内容了。不外身体的内外结构之部位,是按天地人三才的自然法则之分工和合作及其法则、规矩、规律。并同时阐明了身体各部位应具备的功能。这样,就使修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者对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修炼、建体、至用,及攻防功夫艺境的升华,有了明确的认识,修炼和运用就有了可遵循的方法和准则矣!这些只能说明是三才命题中的内容。但是,这并不能说明《易经》中其它的命题的内容。虽然在三才篇中知道三之为数乃表明的是变化之意,已然明瞭了。但在传统拳术攻防之道中以形拳招熟为例:手法、身法、步法,三法合一的各种攻防招式运用应该如何统一变化实施,而能达到变化运用之妙呢?这就必须要进一步研究《易经》中的四象的理法内容才能阐发明白运用之妙的道理,阐发明白攻防机制运用之妙的机理。《系辞传》中说: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是象著明莫大乎日月。此段论述说明“四时”乃显象出为事物变化的法则、规矩、规律。这就是四象之理法的重要性,修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者能不遵而行之吗?

《周易系辞传》中曰: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就是对《易经》中之阴阳、四象、八卦等各种哲学命题之象、数、理、法的作用及运用之妙的赞颂。故修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者以《易经》理法来指导自己修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事宜,自可探本穷源而不迷途,自可功成艺就而不妄为,乃持本而修炼之上上策矣。

《易经》中的“四象”是指什么呢?

易理认为,世间万物,大到宇宙、天地,小至人体及至细微之事物,皆为阴阳(两仪)存在的方式,皆具阴阳(两仪)之属性,阴阳(两仪)之理法,阴阳(两仪)变化之现象。但是,阴阳变化的法则、规矩、规律是永远不变的,既不管阴阳变化的现象是渐变式的,还是突变式的。此亦是“天不变,道亦不变”的法则。

而我们先人,通过上观天文,下察地理,中知人事,逐渐的认识到,大千世界的万般现象,虽是阴阳变化的结果。但是,对事物变化的认识若仅仅停留在这一层面上是不够的。要对事物变化有更为清晰的认识,尚需要对两仪变化的现象及其基本法则、规矩、规律,做进一步深化(亦可说为细化)的认识。这样,四象乃至八卦等理法的论述就在实践中发展起来了,最终形成了完整的《易经》的象、数、理、法的全融完备的理论体系。所以,孔子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是古人运用易理来阐述对事物层层递进的认识过程。也是古人运用易理来把握事物成功的层层递进的法则、规矩、规律,这须要顺逆的观念来对待。什么是顺逆的观点呢?有两种解释,一是: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者为顺开法,又名演义法;八卦归四象,四象归两仪,两仪合太极为逆合法,又名归纳法。一是修炼法说中的:“顺者生人逆成仙”的说法。就是老子所说的:道生天,天生地,天地合德而生人,此为顺者生人之精义;人之修炼而要达到神明的艺境,就要:人法地,法天,以建体,才能见到自身之道体,才能达到神明的艺境,此为逆成仙的精义。这就是前贤所说的“顺者生人逆成仙”的修炼法则、规矩、规律。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四象与两仪之象、数、理、法表述的虽然是同一事物的本质内容,但四象是两仪的进一步细化的认识与表述。此乃为顺观,如逆观,则四象归两仪。换句话说:四象乃两仪之根本。此乃以体、用论之。

四象同两仪比较,细在那里了呢?

让我们先看一看《易经》中“两仪生四象”的图式:

二仪生四象图:

阳仪

┌————┘└————┐

太阳 少阴

少阳 太阴

└————┐┌————┘

阴仪

观图则知道:全图乃概括为任何一个事物,而见阴阳两仪。而再细化的观之阴阳两仪之中,有此二太之必循为二少,四象之所以相因而见,是万物生生不息之源也。生生不已出于此。两仪之体、用的法则、规矩,此中见之更为详细了。

《易经》中以此图来阐明事物体、用变化的道理,法则、规矩、规律。中华传统拳术攻防之道亦遵从此理法而有拳术攻守变化之妙用的。即没有四象变化之法则乃不得两仪运用之妙。

由图中所示之理法推而知之,凡事物皆分阴阳两仪,阴阳互变,循环往复,周而复始。不管这种变化现象是渐变式,还是突变式的。但是,这种变换转化始终是四象法则渐进完成的。故由阳可细化为太阳、少阴;阴可细化为太阴、少阳。所谓四象运转而完成的。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物事之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孤阳不生,孤阴不长的阴阳四象变化的理法、准则、规矩、规律之内容。有了四象之这一步细化,可使我们对事物之阴阳互变的渐进过程看的就更加清晰了。譬如,从阴阳两仪立论,一日分阳昼、阴夜,但是若进一步从四象立论来看,则一日分上午、下午、前半夜、后半夜或清晨、中午、傍晚、子夜,充分得体现了少阳→太阳→少阴→太阴→少阳,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生生不息的运动变化过程。一年的春夏秋冬亦是如是。

细思之,世间万物莫不循此理法的规矩、法则而运动变化,就是人们较易直观感知的天气四时之温、热、凉、寒的周期变化;地理方位之东、西、南、北的变化;万物演化之进程的四德境的顺、逆、和、化的变化;人之交往的来、聚、去、散的变化,等等,无不是四象法则、规矩、规律的体现。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四象变化的法则,反映了宇宙、天地、万物及人的自然变化的实际情况,并非人们的主观臆想,更不是什么迷信说教。故而知道,四象理论,是对自然变化法则、规矩、规律在一个新视角、新层面的归纳和表述,就对任何事物的变化之体、用的过程始终之内容,较比两仪的认识更为详细清楚了,就容易的把握事物之成功来说,自然就容易的多了。就修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建体、至用及攻防功夫艺境的升华而言,掌握了四象的基本法则、规矩、规律以练己,就容易的把握功成艺就之成功来说,不走弯路或少走弯路,自然也就显得容易的多了。

通过上面比较两仪与四象的理法内容,我们知道了两仪理论揭示了世间万物皆分阴阳属性这个客观事实。而四象理论,则进一步明确了阴中确实有阳(少阳),阳中确实有阴(少阴)。我们再看拳家所常说的传统拳术的体、用中之两仪中的阴阳、动静、刚柔、虚实、开合之现象,在四象理法中就成了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刚中有柔,柔中有刚;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开中有合,合中有开的现象了。如果以两仪为用,四象为体来认识两仪和四象的理法关系,乃是体见四象,用乃两仪。换句话说,就是自身的四象变化,才有攻防两仪的运用。此就是拳诀中的“体四用两”的四象法则与两仪法则的的体用关系。

两仪理论、法则,指出了事物体、用的阴阳相因而见,相互为用,互相转化的机理,三才理法指明了事物之所以变化的条件在于一个活字,而四象的理论则说明了阴阳两仪这种由此至彼的互变(不管表面看来是突变还是渐变)总是一个四象渐进的过程来完成的。如果说两仪理论揭示了变的趋势,三才理论揭示了变的条件,四象理论则进一步揭示了如何变的法则、规矩、规律了。这样,人们对把握任何事物变化的成功,就有了“本末始终”的基本方法、准则了,就容易取得事物的成功了。修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建体、至用,攻防功夫艺境之升华及至至德全神的神明艺境的拳道合一之境界,无不遵此而用之。故可至效无遗!

在此还需要明确,既然在一事物中,两仪是同一存在的,作为细化的四象,自然也是同时存在的。在此特别强调“中”的概念,先以自行车论为例来加以说明。

如图:

四象轮转图

车轮之阴阳两仪、四象,同时存在,但必环轮之中心而转动。此法则,在诸多事物中皆显而易见。故太极拳的修炼大家王宗岳先生在《太极拳论》中说:立如平准,活似车轮。而此活似车轮的说法之法式,就是言说的遵守四象动变之法则、规矩而显示出来的功效。按四象之理法认识自然界的方位,有东、西、南、北四方位,必有其中,四向乃中之方位的外延象;人有前、后、左、右四方位,亦必有其中,等等。总之,以五行学说认为:土贯四德,四行之德,平列四位,不能不反而归中,四象之功德全为中之所成,中之所用。无中则无四象,其实,无中亦无两仪。《易经》学说中的所有命题,都是此个理法。现在只讨论四象之理法,顺便谈了一点有关“中”的概念。关于“中”的理论、法则之概念的内容甚繁,只好容后单文另述了。

氏奇阳数始一图 阴偶数始四图

阳始于一阴起于四

然习四象理法,应首先明白阳气、阴形的体、用之本末始终之义。气者为阳,阳起于一,在内而主机;形者为阴,阴起于四,在外而成势。阴阳匹配如一,其中之一字,乃四象加中央之义,又不得不知。此中的内容观图可以清楚的知道。附图如上:

所谓的修炼、修养,就是躬身自厚自学成才的意思。故《书》曰:自求多福,子曰:君子求诸己。如以数术论,就是自乘法。惟自乘则必方正。自乘者,等于人之自修,身心合一,故必方正。而在一到十的数字之中就蕴涵着顺逆之理法,亦是阳顺阴逆为基本法则。可观“阳顺阴逆自乘数位图”方可知之。就可知道内气、外形的阴阳逆从的匹配,劲形反蓄的“伏机”之机理、机制的内容了。

附图如下:

阳顺阴逆自乘数位图

运用乘法从一、三、五、七、九依次乘六:

所得之数乃逆数为:“六八十二四”的数列,呈现出十为中的现象,然十可分为两个五。如以五为中,乃呈现出“洛书”的:五阳数为中,为正;二四为肩,六八为足的偶数为隅的精义。

再运用乘法从一、三、五、七、九依次乘四:

所得之数乃:“四二十八六”的数列,亦呈现出十为中的现象,然十可分为两个五。如以五为中,仍然呈现出“洛书”的:五阳数为中,为正;二四为肩,六八为足的偶数为隅的精义。

《文言》乾乘六龙以御天,言《乾》九《坤》六用,阳数阴用,所谓《乾》元用九,乃见天则。《说卦传》曰:“《易》逆数也”。言《易》之用,皆见于《坤》,数阳而用阴,故皆逆。此理甚精甚微,此法甚精甚妙,不图于此至浅至近之数理遇之也。以传统拳术的自身之攻防机制论,自身的内气、外形的顺逆匹配方法皆出于此图的理法之中。如以内气为首、为主、为核心立论,乃见以阳用阴之象。就是以内气用外形的“意气君来骨肉臣”的练、用宗旨。然于顺逆法中,自会存在气合形开,气开形合;气降形升,气升形降的四象。反之从外形立论,即以阴用阳法,自然就是:形开气合,形合气开;形升气降,形降气升的四象了。公允的讲,这两种论拳的方法都对,因为都说明了自身内气外形的阴阳逆从的匹配法则了,表明了劲形反蓄的“暗劲”法式的攻防机制了。但是,“意气君来骨肉臣”的练、用宗旨不能改变。

就上图以一、三、五、七、九阳数,依次乘六即得下四二十八六之阴数,一顺一逆,次序天然。其中垂线为一六、二七、三八、四九之相合数也。其左右交线,则一与二,三与四,五与六,七与八,九与十天地五十有五之本然秩序也。而纵横上下,交错成文,所谓通其变遂成天地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者,亦可窥见一斑矣。故而传统拳法的阴阳逆从,劲形反蓄的法式,就是通其变遂成天地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者也的法式。只此,方能得以懂劲,然后自能神明。之所以以四乘一、三、五、七、九,则亦得四二十八六之序,而自右至左顺行,所以顺承天也。这样,阴阳往复,无不相合。以拳事论,阴阳逆从,劲形反蓄,乃自身顺从天道而行的法式,当然为是。如阴数用二四六八十者,皆错矣。是为阴阳不合。以拳事论,内气、外形的匹配不相合,乃背道而驰,自然不合机宜。

以上所论四象的理法内容,在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修炼、建体、至用,及攻防功夫艺境升华的过程中,皆具有实质性内容,它的理法之内容,其它命题是不可取而代之的。由此可知《易经》中的“四象”之理法的内容,有其独立性的特点。亦是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修炼、建体、至用,及攻防功夫艺境升华等方方面面之主要而又关键的内容之一。《太极拳经》中说:千古一日,至理循环。上下相随,不可空谈。此论中的千古一日,上下相随,就是高度的概括之指《易经》中的四象之理法内容的。故修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者应殚精竭力的究研细磨四象理法的实质内容,方能习拳练艺自有成熟之感觉。

有关“四大天王”和“四大金刚”本来寓意,看看管子是如何论说的?其曰:“道之在天者,日也;其在人者,心也。故曰:有气则生,无气则死,生者以其气。有名则治,无名则乱,治者以其名。枢言:爱之,利之,益之,安之,四者,道之出。帝王用之,而天下治。”故知,拳道之在人者,心也。此乃指理心、道心而言的。修炼之人对拳道要爱之,利用之,自然于身有益,则一身安和。四象者,名也。遵此法则而行者,乃有名则治者也。因为要治理自身的人,要对所治理的事物,有个明确的概念,则有序而不会乱矣!四象之理法,亦是古帝王所运用以治理自身,治理天下的理法尔。修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者如何能不以四象的理法来治理自身吗?明智者皆以四象的理法为己所用,达到治理自身的目的。

论述到这里,可以清楚的认识到:“四大天王”和“四大金刚”者,乃“四项法则”的象征也!此仍然是古人运用的“类物比象”的“无言之教”以教化后人的方法之一。

看看,我这样的认识是否正确、明白、清楚?还需要先生不吝斧正!

或问者答曰:先生妙论,讲古比今,以古追今,一而贯之,将一些人的盲目追求,变为修炼的实施,难能可贵也!先生真乃当今中华传统拳学理论之大家也!当之无愧!先生的学识、功夫,令人敬佩不已!

答曰:好了!别把我捧杀了呀!当个玩笑吧!

这两篇文章送给佛学的网友!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