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如果通用汽车破产 -- 晨枫
这是目前为止我在西河里见到的最有深度的帖子,一颗葡萄接上一根嘉木,一个宏观一个微观,带来震撼的全景~~~~
并谢宝。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针对的是大型能源类国企的海外并购,长辈把政治因素排第一:国内的,然后国外的。
不然油价就是他们的绝好工具。最近的油价上涨,我们公司的同事分析主要还是人为操纵,并不是因为实体经济面的需求真正开始增长,上涨和美国利用油价阻碍中国(估计也包括印度)的海外并购以及建立石油储备恐有些关系----看高盛、美国信息能源署、国际能源组织最近的报告,还是能看出一点端倪的----不过我对这个言论持谨慎的态度,需要更多的观察和数据支持。
随着游戏规则的改变,以后真正的瓶颈可能就是温室气体的年排放量了
----所以这次不能错过机会,要一开始就进入定价的俱乐部,一开始就参与规则制定。乐观地说,可以说因为我们强大了,美国不得不接纳中国进入新体系;悲观地说,可以理解为美国用一个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实现的期权到中国换取现货。
相关新闻:
斯特恩访华探路 中美气候谈判再推手
奥巴马拟11月访华 将签新能源协议
他在军队中服役的时候干的就是车辆维修,开过悍马。现在开车还保持着一个很不好的习惯:关车门的时候经常拿脚踹。为人很热情,我们车辆有什么问题找他从来不推托,两下子搞定,看来还真是水平很高的修理工。就是不敢让他关车门。
悍马本身是从军用型号发展过来的,据说发动机是12缸的。民用的可能小点没那么强悍,但也不会差太远。你看看Wiki上面这个,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82%8D%E9%A6%AC_(%E6%B0%91%E7%94%A8%E6%B1%BD%E8%BB%8A)&variant=zh-cn
这篇文章很不错,写得很细,不过很专业,估计不学法律的人很难读下去。
《解释》最大的改变在哪?如果去问十年前经历合同立法的法官、学者或立法官员,你一定会得到一个几乎一致的回答——情势变更原则。
十年前,情势变更原则就已获得法官、学者和起草机关的广泛青睐,但在讨论时,却被“忍痛”拿掉了。
当时有种说法,如果不删掉情势变更原则,合同法肯定就通不过。
原因也很简单,法院的权威低下。人大代表、人民群众对法院存有意见,认为情势变更原则是对法院的“授权条款”,有可能成为司法腐败的“温床”。
十年后,人民法院的威信已大幅增加。在金融危机的大局之下,在“为人民司法”的理念之下,最高法院因应社会变迁,适时地推出情势变更原则,其政治智慧与社会洞察,可感可佩。
鉴于情势变更原则赋予了法院较大的裁量自由,最高法院还通过非正式规定,要求适用情势变更原则的个案都须层报高院批准,足见其用心良苦。
情势变更原则被认为是合同公正的代名词之一,因为它解决的是合同订立后显示公平的问题。但这其中,也蕴含经济合理的成分。
一方面,它的效果仅仅是合同当事人之间利益的重新分配,并未造成社会总财富的减损;另一方面,由于与正常的商业风险相区分,它能够帮助市场主体抵御不可预知的社会或经济风险,使其不至于因为一次“跌倒”而退出市场,从而在远期有利于整个经济活动的持续进行和社会总财富的增加。
链接出处:
情事变更原则在当前金融危机形势下运用的若干问题
我自己的感觉这个司法解释出台有帮助国内房地产企业和金融企业应对危机的意思。就国际商事(贸易和投资等)而言,这个司法解释的作用倒不是很大,因为一般国际并购或贸易约定的适用法律以及纠纷解决大部分都不是中国法或中国法院(外商来华投资除外),我自己经手过的以美国纽约州法律及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为多。一般纠纷解决都是选择在美国、新加坡或HK仲裁。
总体来看,小巴的这则补充并不影响我之前的回复。
商品期货的价格有涨有跌,现在$70多,可能年底前又回落到$50左右,如果我们吸取一些教训,届时还是能捡到便宜的。范适安兄最近提到的气球,大致就是这个意思,你说的
简单的说,基本面没有变,依然处于通缩中。
不知道中国这次究竟要捡多少漏啊,无论是黄金还是破烂?
现在经济危机又说要过去了,估计有些人的心思也又活络了。
首先这样的修改对于正在准备司法考试的我来说是个两难的消息:这次司法考试考到相关修改的话题,按照什么标准答题是个问题。不过这里还是要谢谢和小8的补充了。
在说具体什么之前,先感谢你长辈的提醒。作为回报,我这里给你一些信息估计会对你的思考有帮助。事实上,我这几年写的帖子里但凡设计大宗能源问题内容都会联系到你长辈说的日本和韩国。(出于谨慎的考虑,这样的内容从不写进主帖都是和这里一样以回复的形式做答)实际点说,早几年前咨询有关问题的时候,不仅我们有意识的鼓励日本甚至是韩国在中亚地区寻找油气资源,而且在正在建设中的中缅铁路中所隐含的石油管道铺设项目中,也有最后把管道延伸至日韩的策划。甚至,在不久前我们真正下决心要搞成的克拉克地峡运河项目中,中国不仅把美国的利益交换充分考虑了进去,甚至也把日本与韩国的利益的相关考虑加入其中。而从最近几年中日之间的利益博弈中我们不难发现。不仅美国通过东芝公司收购西屋公司来间接许可第三代核技术在中国的应用。而且,在同一交易期间,澳大利亚许可中国获取每年至少1万吨铀矿的合同也让当时的我们感到^%$$%#。用一个熟悉核电的人的话来说,如果是精矿一万吨的量就算中国预期建设中的30座核电站全部投产也不需要那么多铀矿石,如果是粗矿那么这些矿石仅够中国不到1/3计划中的矿石需要。而合同正文中并没有涉及当时交易中的矿石究竟是精矿还是粗矿或者说是两者的比例如何。可惜我不是穿越者,对这个问题短期里是无法知道答案了。
事实上,在中国和美国的利益交换中,不仅是中国和美国在各自范围中对各种利益的取舍。甚至直接点说,中国在利益交换中的攫取往往是通过在与美国盟友的利益交换中获得补偿的。而我说的本次危机我们的收益如何从本质上说就是美国敲诈完我们后,放手我们敲诈其他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包括他的盟友在内。(欧洲地区与以色列除外,事实上在中美本世纪交易中第一回合里,中国明确被要求限制进入的地区之一就有欧洲,所以前几年我在一个帖子里很隐晦的回复说:中国已经开始全面从欧洲撤离了)话说回到我们关心的话题就是:对于你我来说,对于中国在交易中的得失,除非你是在核心圈,否则你很难在某一个很有限的时间段及一个有限的范围中判明中国的利益是在增加还是被削弱。我这样说,不仅因为这样的利益交换范畴涉及的目标是如此的广泛。而且,作为判断的依据我们往往是根据某个项目的得失成败或者说某个相关企业集团的得失成败来计较的。而在国家层面来说,我们国家实际就是一个大的财团。我们很难在国家的层面对一些细节做得失的考量。
接下来我们在来说一些细节,喝口水回来再说。
(待续)
继续: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245690
续完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246599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