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关于青年近卫军(苏联二战那个)的一些东西 -- Parsifa

共:💬98 🌺54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家园 俺也不记得了~~

我不知道肥皂和五角星一节。

印象深的是一个叫福明的二鬼子被暗杀了,那一段我看了好几遍,当时就像,啥时候咱们也被侵略一把,我也找几个人去杀汉奸去……

矿井那一段,逃了两个人,叛徒好像没死……不记得了

家园 然也然也

一般气质也不错

家园 尤其是在草地上日光浴的时候!
家园 靠,老无不会也是师大四楼阅览室的常客吧?

冲北面草地那边

家园 你也很寂寞吧
家园 上大学的时候那里很热闹的 :)

本来是过刊阅览室,不应该那样有人气。我们那个时候在图书馆实习,却这里人气独好,且多为不爱学习的男生。尤其阳光明媚的下午更甚,一来二去就明白了道理 -- 图书馆东面是留学生楼,那时师大有不少东欧的留学生,以罗马尼亚,南斯拉夫的学生最为“猖狂”,竟然选择图书馆下面这片草地作日光浴 -- 当然也就是海滩上那样的打扮,已经足以轰动了。

后来团委李泳先生带人去了,大概是说了“同学,这样不文明”之类的话,以后也就绝迹。

人家还挺吃惊 -- 因为这块草地比较偏僻,也很少有人,留学生可能觉得这是个类似特区的地方,所以比较随便些,不料头顶上却有无数眼睛。

家园 老萨也在窗口赏析过留学生的个性与共性吧?
家园 跟影片的流传有关系吧?

还有伊丽莎白·泰勒、丽达·海华丝、费雯丽、裘蒂·嘉兰德等,同理,洋人中很受倾慕的玛琳·迪特里希在中国就不大受欢迎。

我觉得迪特里希不错,不像一般德国女人那样棱角鲜明,可能她演的电影在中国不太出名吧,广大观众根本不知道她是谁,不像前面几位,个个如雷贯耳

家园 又想起一个情节:

  游击队破坏铁路后,德国人报复把附近的村民用坦克压死,游击队因此在一段时间停止了所有破坏活动,直到最后一下子大面积的破坏。

家园 wo....
家园 也算是挖坟掘墓了一回!

萨苏:【原创】走在时代边上 -- 我印象中的北京师范大学

题图: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旧馆 -- 稍稍说明一下,这里面楼上有个过刊阅览室,门庭冷落得很,差不多可以养鸽子了,有一年却突然红火,几乎座无虚席,甚至有为了争临床座位打架的。考察之下,才发现是旧馆前面那块绿地出的毛病 -- 来了一批南欧的留学生,喜欢穿着比基尼在那块草坪上晒太阳。。。

这可是自己交代的,打架的有您么?胜负几何?

家园 现代的审美观是美国娱乐业制造出来的

现在美国的主流民族是英国人、德国人、北欧人杂交出来的,美国媒体虽然当面不直接说,但潜意识里追求的是理想化的金发碧眼的北欧人种。我碰到很多美国男人一听说金发碧眼的瑞典美女就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兴奋感。而其它民族的美丑则都是根据和这个金发碧眼的北欧标准的远近来判断的。其实真正纯种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如英国人、澳大利亚人)都渐渐和这个标准有了距离,所以象“轻步兵”说的一样,不算很漂亮。至于斯拉夫人,尤其是最东边的俄罗斯人,就更不用说了。

中国人的审美观到清代中期还以柳眉杏眼大饼脸为美,从清末以后已经完全给美欧洗脑了。建国以后由于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国大陆和香港、台湾又发展出完全不同的审美观,喜欢大眼、浓眉、粗辫子,改革开放后在港台娱乐业的冲击下又荡然无存。

当代的中国人,在接受美国流行文化的时候往往要通过日本、港台等二传手、三道贩子,北欧式审美意识形态相对模糊,只要眼睛大,五官特征明显(性特征明显的一个标志),都认为是漂亮。很多中国人也认为阿三和黑人MM很漂亮,而看见肉呼呼的日耳曼女人未必兴奋得起来。

家园 歪一下楼:意大利男人还很自以为是天下第一等美男子。
家园 没想到师大还曾有过这种事

真恨生不逢时,没赶上时候,图书馆四楼现在好象是文科阅览室,在里面经常做的事就是找到哲学类的书所在,然后趴在桌子上睡觉,贪图它的空调和清净...

家园 北欧MM不能近看啊

那个汗毛太吓人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