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一个西部农村近年的变迁 -- wxmang的书童甲
作为一个打酱油的爱国者,我是不擅长也不喜欢争论的。所以我也写不来讨论文,我也就能写个记叙文:记录一下家乡这些年的变化,也算这个时代的一点记忆吧。
我家乡在川南,四渡赤水的地方。历史,那是光荣的,工农红军在我们县转战53天,写下一段传奇。但这样的历史,只能说明我们那个地方,经济状况不佳。我印象中我们村在我们县算不错的,因为我们那里有煤。我外公家那面就差不少(在另外一个区,撤区并乡后就是另外一个乡)。我初中开始就挖过煤,一个风险非常高的工作,因为都是小煤窑。
10年前,我们村小煤窑还很多,但现在只有一个大煤窑了,私人的,一个乡上的混混和一个外地老板在经营,从县城里找了个大痞子来管理工人。我们村很多人在里面干活,前段时间打电话回去,有一个叔叔死了,洞塌下来打死的,他是我们村第二个死在这个煤洞里的人。我们村是一个大家族,两千多户人家都是一个老祖宗传下来的,外姓人也有,但不是很多。煤厂有压榨工人的事,对我们村的人会好一些,但也有,我们村的人没有发什么飙,主要是目前挣得比较多,一个月有4000-6000元。我小时候我们村和外村人械斗过好几次的。
3年前,我一个伯伯家同煤厂打官司,一直打到市里。有理的官司依然输了。2年前,我们村一个人在陕西渭南的煤厂死了,到县里打官司,输了,上诉到市里,赢了,但一直执行不到钱。我对土共的法院很失望。
我一个小伙伴马上要复员了,志愿兵,当了10来年兵了。据说能拿到一笔钱。我另外一个小伙伴已经复员2年了,现在在办个厂种蘑菇。他哥哥在广东打了几年工,有手艺,现在在县城开了个干洗店。我其他小伙伴大多数都在挖煤。几个读了中专大学的,要么就是乡里的小公务员(乡亲们觉得很不错的工作),要么就是老师,收入一般。我哥哥大学毕业后分到成都教书,我家现在也搬到成都去了。我一个叔叔是80年代的大学生,在部队。他爷爷和祖爷爷都是大地主,他爸爸是孤儿。
我一个叔叔当上了村支书。竞选村支书的时候竞争相当激烈。在我们村,没有能力是没法当上村支书的,但有能力不一定当得上。原来的村支书乡上有人支持,但我这个叔叔,县里也有人支持,当地群众呢,支持我这个叔叔的多一些,支持我叔叔的党员就更多一些,但竞选过程也算的上曲折离奇了。当然,原来的村支书和我叔叔其实往上几辈,都是一个先人。
十年钱,我们村瓦房很多,砖房很少,没人有车,现在,大多数变成了砖房,楼房,很多人有摩托车,有几家人有运输车,就是拉煤卖给别村种烤烟的人,现在是比较有钱的人,还有开长途客运车的,那家人更有钱,不过10年前人家就很有钱。当然,我其实很多年没回老家了,这些消息都是听乡亲们说的。
一个记叙文,不总结,也不感叹。如果有相同经历的,算是一种回忆,呵呵。
好多小屁孩都是我长辈,不过比我大但比我低辈的也有,这也算是我们村的一个特点,呵呵。
虽然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是有缓慢的进步,就是好的。
送花。
不怕慢,就怕站啊。我的家乡也算是越变越好的,我的祖国也是。
但不一定回家乡工作,很大可能不回家乡工作。这不是零和博弈,完全可以双赢的。
看来你兄弟是长房的了?你们古蔺县在四川都是很穷的了。慢慢来吧。初一从江门过路,看到不少外地牌照的回乡小车哦。
能量不是守恒的吗?天之道,损有余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补有余
地理环境决定了,要不红军也不去那里啊,哈哈。我是二房,我们村有7个大房,幺房出老辈,呵呵。
探讨一下 比如说一个不怎么发达的穷国家,只有两类人,一种是博士,还有一种是文盲。博士都去隔壁一个很发达的国家谋差事了。通过双赢能把这个不发达的国家变发达吗?
一个村,除了博士,就是文盲,我没见过,起码我们村不是这样,所以用不着我回,家乡依然可以发达。双赢的事情很多,给你举个简单的例子:大多数成功的婚姻,都是双赢。
不过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也是无可厚非的。差别只是建国初期归国的那批人认为高处是精神上的,现在的海外游子的高处是物质上的。也算守恒了,就不多谈了。
说到成功的婚姻是双赢,什么是成功?精神和肉体上的忠诚是至少的吧。那离婚的分居的,肉体上出过轨的,精神上开过小差的。那算双输吧。或者一对人的幸福婚姻背后各有一个伤心的旧情人在痛苦?这个输赢就不知道怎么算了,对吧。统计结果,估计多数还是不输不赢的
咱们老百姓生活进步了这么多,“零和”了谁阿?难道是类人猿“承担了改革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