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让人看不懂的一些数据 -- 雪琴

共:💬104 🌺30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家园 送花,支持

希望楼主多写点

家园 再回,讲讲自己的经历

本人出生在河北太行山中的革命老区,当年的129师的13团就在咱们那里驻扎过一段时间.扯太远了.

70年代末出生,没赶上80后.我6岁才从村子出来,以后上大学之前的每个暑假和秋假都回去住一段时间.就说说记忆中的农村种树和浇灌的事儿.

以前冬天农闲的时候大家干什么,大队组织起来修水库,老爸老妈就是在工地上认识的,呵呵.我们那儿的水库基本上都是那个时候修的.我们是3个自然村在一起有一条石头做成的渠道,水泥沟缝,每年浇水的时候,水库放水下来都是安排好的,放的水里还加了氨肥.小时候记忆最深刻的就是叔伯们在地头,按照设定好的水道,打开,填上,一垅一垅的浇地.从村子到镇上有4公里的路,两边种满了槐树,记忆比较深刻的是树上刷了石灰,最上面的一条是红的.4公里的路上还要过一条河,大概150米宽,老爸小时候经常去游泳的说,我没去过,太小的缘故吧.

去年夏天回去的情况是这样的,石头渠被农民拆了,因为将近20年没放过水了,大家拆了回去盖房子,路边的树也都砍了盖房子用,打了一口400米的机井,村里人吃水都靠它.浇地是不可能了,时不时的还没水抽了.那条河也只剩下河滩了.上面有我们县的纳税大户-钢厂.老百姓家里天天打扫还有落下来的铁渣子.当然也有好处了,就是村里的壮劳力都有地方打工了.

家园 饿死人

我LG的奶奶是饿死的。也可以说是病死,浮肿病。我们家这边没有听说饿死的,只听说差点饿死的。饿到什么程度,把枕头里的麸皮磨磨也吃掉了,还吃观音土。

家园 好相似的家庭背景....

我母亲成都目前最富裕的郊县的人(该县历史上也是最富的)母亲也是孤儿寡母(外公在母亲三岁时候就走了),父亲眉山下面一个算是很贫困的一个丘陵县出来的,父母都是农村人,64年上的大学,父亲家五兄弟都活了下来,最小的叔叔59年才7岁,母亲家三兄妹,有个舅舅据说是三年自然灾害死了(据说是肺结核),虽然父亲老家从来从富裕程度上远比不上母亲老家,但是灾害时期却有无可比拟的优势,那就是山上能够保命的东西比较多,比如野菜什么的,据父母回忆来看,父亲老家那边虽然苦但是没有听到他说有那种饿死了的,母亲这边就能说出有那么几家也不多。

同感
家园 据家严回忆

上大学去的时候,没有行李,连鞋子都没有,就一封录取通知书和介绍信,一路就凭借录取通知书和介绍信白吃白喝和免费交通就到几百公里外读大学去了,大学一分钱不花不说,有时候周末饿自己一顿节约下来的钱还要寄回家里补助家用

家园 送花. 那么今年干旱你们那里有什么影响?
家园 双流县?
家园 集体化时,留种不在口粮内。

  给牲畜留的饲料粮也不在口粮内,这些都属于生产队集中保管的公有粮食。

  个人养猪、家禽要耗费一些粮食,但这不多,当时家庭养猪主要靠野菜。

  我插队时看到过一份中央文件,里面对农村留口粮(指分给社员吃的,不包括留种和饲料粮)做了规定,印象中是分产粮多少从三百五十斤到四百多斤,感觉很少,但考虑到绝大部分农村都有自留地,加上自留地的产出,再就是这个口粮标准是不分男女老少的,小孩和老人吃的少些,一般来说可以维持半饥半饱的生活。

  说个实例:我插队的地方是牧区,牧区基本不产粮靠国家供应,每月每人不分男女老少供应三十斤原粮,脱壳后只有二十一斤。但牧区肉比较多,每年每人分两只过冬羊大约能杀100斤肉,夏秋天开会或集中劳动时队上也会杀些羊,再加上羊奶,没听牧民说过不够吃饿肚子的。

  我们知青刚去头一年国家供应四十六斤成品粮,男女在一起吃吃不完很浪费。满一年后有两三个月新政策没下来,与牧民一样供应,又没有羊奶,那两三个月饿得够呛。后来改成四十三斤原粮就够吃了。

  从我的经历看,成人男性平均六百斤原粮/年就可以吃饱,加上老人小孩女性大约五百左右就够了。现在的城市人吃肉多,吃粮就更少,但肉要靠粮食喂出来,总算起来耗粮更多,大约要七百斤以上。

家园 还有一条路,奖学金。

不过,只有国立大学才有。而且人数稀少。

父亲当年就读交通大学时,班上第一名学费全免,还有生活费。第二名,免学费,第三名,学费减半。

那时,家里连吃饭也不能全部保证,好在还有亲戚救助,不至于饿死。

但是,我父亲一定要每年考上第一或是第二名才能读下去。

他坚持了四年,终于读完了。

家园 情况不太清楚

问过老爹,也不太清楚,估计都没人种地了, 老家平时就缺水的厉害.当年计划生育很多人出去躲的时候,很多地就荒了,现在打工又出去一批, 不要以为重新种庄稼就没事儿了.一辆年地就荒了,有一种野草当地叫连根草,一旦长起来以后,想要除掉不是一般的工作量.

家园 呵呵

没有一部分人的刻骨铭心的恨,也就没有另一部分人发自内心的热爱。

要是象某些人只知对自己小资生活(其实是大资)的败落念念不忘,TG就必然万恶不赦了。

家园 嗯,这是一个细节问题。。俺和雪琴兄谈的时候,

是说姚依林去嘉兴调查,当地老农民给他的数据。那是一个‘pack'.包括人畜用粮以及种子,统共在鱼米之乡嘉兴的标准是人每年600斤粮食。(700斤谷子)。

您的知青的那个数据,姚依林也认可的,因为战争年代,我们战士的年分配粮食大概细粮450斤左右,折粗粮500多斤,战士们也觉得不够。

家园 不是

双流虽然总量大,可是人均却落后,尤其是历史上

不是
家园 温江县?
呵呵
家园 社会的变革,其实就是利益的再分配

解放战争也好,文革也好,改革开放也好,本质上就是利益的再分配,激烈程度不同。解放战争就是把几个人踢下桌子,没你的份了。被踢下桌的当然就是你所说的“刻骨铭心的恨”。文革呢,原先占大份的官僚和知识分子被挤到了边上,还有份,但是少多了。现在呢,垄断寡头制逐渐形成,份的大小取决于手中的公权力,如果你没权,取决于你和公权力的距离。如同很多物理定律,份额“和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离权力中心越远,分额急剧减少。

当然,现在饼的量大了,份额小的人也不至于饿死。社会也在进步。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