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经济萧条和中国内需 -- 晨枫

共:💬87 🌺15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家园 同意

支持我有同感!

家园 不要老往银行破产政府倒台上想

我说的钱不出来了就是指存在银行里永远不取出来了。没有用不完的钱,但关键在“用”。

家园 怎么用?

关键在“用”,怎么“用”?愿闻其详!请晨大人细说。

家园 美国出现消费过度应该是信用消费过度扩张的结果,

而中国的信用消费还处在起步阶段。

另一个原因应该就是晨老大所不同意的社保体系不健全。

央行定期对储户有问卷调查,最近的一次问卷调查显示高储蓄的原因有这么几点:

1.经济增长,居民收入增加

2.储蓄用于养老、医疗、教育、住房和防意外

3.投资渠道狭窄

......

那个调查报告找来找去没找到,只找到了几篇前几年的文章,对高储蓄的原因有分析,这几年的情况应该没有什么大的变化,“教育”、“养老”和“防病、防失业或意外事故”等预防性储蓄动机的占比会有所变化,但是排储蓄动机前几位是没有问题的。

中国人民银行新闻发言人就汇率和贸易平衡问题答记者问

问:如何看待中国目前的高储蓄率?

答:储蓄率包括了国家储蓄、企业储备、家庭储蓄。中国现阶段家庭储蓄率较高与中国的文化传统、社会结构、家庭观念等诸多因素有关,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在于当前的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尚未完成,老百姓出于养老、医疗等原因积累了大量预防性储蓄。同时,住房体制改革也使相当多的大众储蓄资金用于买房,为子女教育而储蓄也是导致储蓄率较高的原因之一。

问:降低储蓄率方面有关部门有何具体措施?

答:措施之一是需要通过加快社会保障和教育体系改革等措施来降低预防性储蓄,使人们更放心地消费。有关部门在养老体制改革、医疗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和住房抵押贷款等方面采取了若干措施,促使消费者把远期需求转化为近期需求。

2002年中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①综述

储蓄存款增速从2000年5月开始一直处于上升通道(见图1),反映储蓄存款加速增长不仅仅是由于资金被动地从股市和国债市场“挤出”游资到储蓄存款。对储户的问卷调查显示,城镇居民储蓄意愿保持强势,储蓄存款持续高速增长的背后隐含着由于体制变化带来的居民储蓄动机刚性和稳定性增强的深层原因。由于中国社会保障和教育体制改革尚未到位,居民预计未来支出大幅增加,在对未来收入预期相对平稳的情况下,以养老、预防不利事件发生、为子女存教育费为代表的储蓄动机增强成为必然。这类动机造成的储蓄不会轻易改变用途,与准备买房、买车、买大件等储蓄动机相比刚性更强,与准备购买其他金融资产、作为生意周转金、得利息的储蓄相比稳定性更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调查数据显示,居民储蓄动机刚性和稳定性呈逐年增强的趋势。从2000~2002各年第4季度对20000名全体样本的调查结果(见表2)看,储户回答“最近3个月,您(或您家)储蓄的主要目的”时,选择最多的是“养老”、“防病、防失业或意外事故”这两项与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密切相关的储蓄动机,选择人数一直居于首位,2002年第4季度选择该项动机的人数占比达到1/4,随后是“教育费”,选择该项动机的人数占比接近1/5,近三年选择上述两类动机的储户一直呈上升趋势。

从对2002年四个季度在当前物价和利率水平下,选择“更多的储蓄最合算”的部分样本和20000名全体样本的储蓄动机对照情况(见表3)看,认为“更多的储蓄最合算”的部分样本中选择“养老”、“防病、防失业或意外事故”、“教育费”的比例均高于全部样本的相应占比,表明储蓄意愿较高的人群同时也是储蓄动机中刚性和稳定性强的群体,2002年居民储蓄意愿逐季增强与其储蓄动机刚性和稳定性增强密切相关。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从表2和表3还可看出:1.买房、购买大件、生意周转、购买其他金融资产在储蓄动机中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2.2000~2002年,降息并未使得选择“得利息”的人数出现明显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降低收益率对分流储蓄的直接作用已接近饱和。

从对居民储蓄动机的分析,预计在中国社会保障及教育体制改革未充分到位前的相当一段时期,储蓄存款仍将是居民理财的主要选择甚至首选。调查各季居民家庭拥有的最主要金融资产,选择“储蓄存款”的人数一直高居榜首,2002年平均达到占被调查对象的67.2%,比上年的平均水平高出3.1个百分点。

家园 这是说到点子上了

中国的消费模式是储蓄消费,存足了钱了,后顾无忧了,然后消费,接着再存钱,准备下一轮的消费;美国的消费模式是信用消费,需要消费了,借钱(信贷、信用或其他)消费,然后还钱,还清了,接下去再是新一轮信用消费。

美国模式现在已经不是“还清了再消费”,而是“只要还能借,就接着消费”,造成了现在的问题。

中国消费的问题在于“存足了钱,但后顾有忧,所以接着存”。

说到人们对教育、医疗、养老、房子的担忧所以存款,我可知道好些老人(我父母的朋友),早已退休了,现在身体不错,也有医保;退休收入多余日常使用需要,子女还时不时寄点钱;子女早“出道”了,没有教育问题;房子早付清了;猜猜怎么着?照样储蓄。原因是:“老了,有钱也没出花,就存着吧”。

我想,中国应该鼓励适度的信用消费。现在已经开始了,买房子用贷款,买汽车也是?不过这实在是不得已:

1、要等到存够了钱再买,时间上等不及

2、房价老涨,怕晚买了吃亏

假定存10年就足够买房子,你看着吧,没准很多人还真的省吃俭用10年,再用现金买房子。接着再省吃俭用一辈子,为各种事情“以防万一”。同时犯愁:怎么我们工厂生产的东西就卖不动呢?

家园 消费

你说的老人消费现象是个普遍现象。这是有原因的。拿我父母的例子来说:我工作后用储蓄的钱给我母亲买了个金戒指,我爸看了就说起三年自然灾害的事。他说你奶奶当时用一个大方戒换了八十斤粮票,困难时期就靠这八十斤粮票救活全家人,还接济了同村一两人。现在好了,再饿一次肚子估计要挺不过来了。我妈也是经常说这事。我家的米缸和水缸到现在还留着,用我妈和我爸的说法这是当年备战备荒留下的纪念。直到袁隆平的事迹家喻户晓以后,老人知道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彻底解决了,才不再念叨过去人家里只备当天的口粮这类话,但是有句话又挂在嘴边:富日子要当穷日子过。他们这辈人还是信奉“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理念。这是没有办法改变的。观念的因素是其一。其二,人上了一定岁数后,对吃、穿、住、行的观念会发生很大变化。记得有一年国庆大游行,游行队伍出现中国人生活展示,大致是穿要穿得漂亮,住要住得舒服,生活要奔小康这类的宣传。我妈妈看得激动不已,和同事尽聊这事,她感觉生活有奔头。现在她对这些兴趣已经很淡漠。其三,子女如果有出息,不让人烦心,那么老人晚年会舒心不少。但是子女没出息,就会出现“啃老”这一现象。老人不仅要管子女,还要操心第三代。但是对于现在中青年来说,压力是很大的。做父母的往往会主动的贴补子女。对于中青年来说信用消费不是不行,但是压力大。我办信用卡需填写个人资料,办卡人员会问我房子需不需要还贷,有无车子之类的问题。如果有,办卡人员就会说你只能办什么样的卡,没有可以办什么样的卡。以上问题仅是一部分,就这样了,你敢扩大消费?老人不是没出花,老人是想为子女减轻压力。至少我身边大部分老人是这样的。

关键词(Tags): #读帖有感#消费
家园 中国信用消费的时机远远未到

老人也要为后事存钱啊,俗称“棺材本”。

中国人的消费模式一直就是有深深的忧患意识的。总有担心不完的事情,而事实却也证明了中国人的各种担心是有道理的。

中国信用消费的时机远远未到。原因有二:

1. 让中国人不能放心消费的原因太多:教育医疗房价养老。。。哪个不是得花很多年的积蓄才能够完成?而且,政策变化太快,我今天把钱花完了,谁知道明天又出来什么新的政策需要我花钱?人生最最痛苦的事情就是人还在,钱花没了啊

2. 中国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信用机制。没有信用机制,谈何信用消费?

家园 老年人储蓄多,

有节俭的原因,还有个原因确实是有钱没处花。丁磊在一次采访中说,他有个心病就是没时间陪父母去花钱,他的父母舍不得花是一方面,但最主要的是他们不知道该把钱花到哪里去,他希望能雇个信得过的人陪父母去花钱。

前几天的《新闻联播》报道“送家电下乡”活动,其中采访了一个老太太,子女都不在身边,她花600多买了一台21寸的彩电,能退税100多,实际花了500多,如果没有这个活动,估计她还想不到要买个彩电看看,想到了也舍不得。

老年人还是有消费欲望的,他们的节俭并不是悭吝,只不过消费时算计的比较多一点。

老年人的消费也是需要引导的,他们的消费有他们的特点,精打细算的多,冲动的少,跟风的多,领导潮流的少。我隔壁一个70多岁的老头,退休医生,媳妇得到一个奖品iPod,转手送给他,他让我帮他找了些周璇的歌曲放进去,一次同学聚会他带去了,结果,再下一次同学聚会,好多老头老太人手一个MP3。

媒体上经常会提到“银发市场”,而这个市场还没有被好好地重视。

还有一些老年人储蓄,确实是为子女,“三座大山”给子女的压力也间接地传导到了他们身上,并且这些人还相当的多,而农村的老年人确实是没钱,上面提到的那个买彩电的老太,住的是旧房子,简直可以说是家徒四壁。

再说信用消费,现在的信用消费范围已经很广了,但是要大发展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风险管理的水平还有待提高,如果一直停留在“雨天收伞,晴天借伞”的初级阶段,要发展信用消费也是困难的。

其实,老百姓的消费观念受央视等媒体的影响很大,各种媒体上出现的有关信用卡的消息经常是透支造成什么什么后果,提醒用卡一族要量入为出,这样的提醒很有必要,也很对,但是潜移默化地就会给人一种印象:用信用卡借钱消费后果严重。

而银行对信用消费的态度也很关键,直接就影响了老百姓对信用消费的看法。有一个词很能说明银行的态度,“恶意透支”,透支有善、恶之分让VISA中国区总裁都觉得不可思议。

家园 献宝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没错,还有地区间的差异

地区之间收入差距很大,对于高收入地区人们来说,存不存是个选项。

低收入地区的人家,谁能把嘴边的钱省下来,谁就有能力供老人看病、小孩上学,这种极度节俭就是一种美德。在这种风气下,花钱就是败家。替大手大脚的人辩护时才说什么“能挣会花”

消费
家园 再有什么事就得靠政府了

靠自己挺未尝不可,但是就社会而言,是不可接受的。虽然中国政府已经受过相当严重的考验,但性质类似的考验还没有接受过,因此对于政府能不能在经济危机来临时搞得还差不多大家没有信心也是正常的。

也许真来一次经济危机,增长率跌到负数,而政府仍能不辱使命,老百姓心里就真踏实了。

不过按说不能这么悲观。

消费
家园 完全同意,就是这个样子

我哥的月工资早过了五位数,在上海应该也算是收入很不错的上班族了。但是他的金卡基本上是因为公司出差太多而刷出来的,其实花的都是公司的钱,先从个人账上走,过后报销而已。凭他个人消费刷卡根本不可能升到金卡。但是现在他整天想着的都是攒现金提前还房贷呢!这因为升职而长出来的工资全部都去了银行了,个人消费变化不大。说起来他是有实力消费的人,职业发展也很看好,所以信心也有。但是真要他为内需做点贡献,等着他还了房贷先吧!再说以他的工作压力,有闲功夫就睡觉休息去了,哪里有心思还消费,假期又那么少,具体的我看等他退休了再说吧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