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阅读陶渊明之八:两首杂诗 -- 九霄环珮
这是陶集中《杂诗十二首》中前两首。这两首诗文字障碍很小,这里略去注解,只奉上笔者舞弄笔墨的翻译。其一采用自由体,同时每一大句合尾韵,含有一定的意译成份。其二基本上是直译,大致上符合所谓的新格律体,这不是笔者的首创,现代诗人林庚早有提倡。
其一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译:
人生宛如浮萍,顺水漂泊,没有根底。
人生又如尘埃,随风飘散,落到哪里,哪里就有兄弟。
哪里都有兄弟,何必管血缘亲疏,何必问出身高低。
兄弟相聚,令当举杯同庆,开怀畅饮。
朝阳转眼沦为落日,人生怎能永远年青。
恰逢其时,还须奋发努力,莫要辜负了青春,虚度了光阴。
其二∶
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
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
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
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
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
译:
白日在西边落入山峦,淡月从东方升上峻岭。
多少万里悠远的清辉,空空荡荡中天的光景。
寒风的瘦手穿堂入户,饱经搜刮冰冷的枕席。
气候变化中季节轮换,无眠长夜里坐守残灯。
有心诉说无人来倾听,举杯相劝孤独的身影。
日月扔下我扭头而去,胸有大志何处去驰骋。
想到这里我满怀悲凄,起伏的心潮彻夜难平。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如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之类的。这些叠词用的简单而极富韵味,气势雄厚而悠长。最喜欢陶诗的这一点。
五十以後讀之,感觸尤深。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也不明白为什么,呵呵
等功力提升了再杀到中心区!
很奇怪,明明我已经删除狗狗组件了,为什么今天去一看,还看见你在帮我喂它啊?我实在受不了每天要照顾它无数轮,太浪费时间了。。。
我每天也就能看一次。要是你的狗狗在叫饿我就顺手喂一下了,呵呵
其实我很想在家里养个狗狗猫猫的,孩子也喜欢,只是夫人嫌脏觉得麻烦,只好算了。
觉得比很多唐诗读起来要有味道得多。而且即使是唐诗,我发现我也更喜欢古诗一类。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觉得律诗将诗歌的格律发展到了顶峰,但反过来也限制的诗歌的发展。你如果以古诗为例的话,我觉得就是现代人写起来也是比较容易的,但律诗的要求就要高多了。但反过来,古诗在感情上往往也就显得更朴实率真,内容上也更现实自由。
个人看法而已。
两方面的代表,一个是陶诗,一个是杜诗里的秋兴,刚好我最近都在看,比较地看。两者的区别真是非常之大,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古诗总体上我谈不上来,就我目前读的陶诗而言,基本上每一首诗读起来都能读出一股清气由然而生脱口而出的感觉,这也是我进行所谓“翻译”的着力点之一(呵呵,其实就是自个儿瞎玩)。最近我也尝试了用所谓新格律体的方式来翻译其中一首,效果不太好,大概陶诗实在是不太适合用筐子筐住的。
作为律诗的秋兴,气韵也不可谓不生动,然而究竟是有所不同,其中蒙太奇的效果(正在考虑一个更恰当的用词)则显得比较突出...
以前闻一多郭沫若都挺提倡新格律体,小时候看过郭老译的诗经和离骚,就是用的这种形式。
其二的译妙在“淡”和“瘦手”,不过觉得“多少万里悠远的清辉,空空荡荡中天的光景”这一句还应该再斟酌斟酌,能够再多点含蓄的感觉就好了。
一时手痒,在九兄妙言的基础上写了一首:
白日沉入西边山峦,淡月浮出东方峻岭。
清辉悠远抛洒万里,碧空旷达蕴含美景。
秋风入屋穿堂过户,枕席冰凉寒夜泠泠。
气候变幻时节交替,辗转无眠独伴曚暝。
有心诉说无人倾听,举杯相邀残灯孤影。
日月轮换弃我而去,胸藏大志无处奔竞。
思念至此满怀悲凄,心潮起伏彻夜难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