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图文】几张周恩来与尼克松握手图片之比较 -- 西河伯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图文】几张周恩来与尼克松握手图片之比较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President and Mrs. Nixon, Zhou Enlai, and translator Ji Chaozhu -- before Ji was erased

引自:The Richard Nixon Library & Birthplace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是刚从纪录片上截取的图

##################################################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两张是修改过后的.

下面摘录两段文字:

为到达北京这一历史性的时刻,尼克松和办公厅主任霍尔德曼早已决定:当电视摄像机拍摄尼克松走下舷梯第一次和周恩来见面与握手时,为了突出这个镜头的重要,镜头里美方应该只有总统单独―个人。他要纠正―九五四年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的失礼行为;此时,不能有其他美国人在电视镜头中出现而分散观众的注意力。就连罗杰斯和基辛格这样的人物。也被告诫要留在飞机上,直到总统与周恩来握手结束。但是,霍尔德曼还是不放心,还特别委派一名强壮高大的副官待总统一走出机舱就挡住飞机的通道。

  二月二十一日,北京也是天气阴冷。尼克松乘坐的“空军一号”专机飞到北京上空时,正巧太阳冲出了厚积的云层照射到大地上。尼克松从舷窗向外眺望,田野是一片灰黄,小村镇就象他看过的图画里中世纪的村镇一样。

  十一点二十七分,飞机平稳地停定在候机楼前。舱门开了,尼克松和穿红外衣的夫人走了出来。他觉得,机场的欢迎是冷调子的,没有欢呼雀跃的群众,没有迎接国家元首的红地毯。只有一面美国国旗,和一面五星红旗并排在机场上空飘扬。但是,三百五十人组成的仪仗队却给人很深的印象。

  尼克松事后在回忆录里是这么记述这一历史时刻的――

  周恩来站在舷梯脚前,在寒风中不戴帽子。厚厚的大衣也掩盖不住他的瘦弱。

  我们下梯走到快一半时他开始鼓掌。我略停一下,也按中国的习惯鼓掌相报。

  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拒绝同周握手,使他深受侮辱。因此,我走完梯级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我被介绍给所有中国官员,然后站在周的左边,其时军乐队演奏两国国歌。在共产党中国心脏的刮风的跑道上,《星条旗歌》在我听来从来没有这么激动人心。

  当年拍下的纪录影片确实表明,穿大衣的尼克松与其穿红大衣的夫人帕特两人走出舱门以后,身后不再有人跟随出来,不象往常国家首脑来访时常见的,代表团成员及随员们会尾随着元首沿舷梯鱼贯而下。长长的舷梯只有尼克松与夫人两人迈步走下来,仿佛偌大的“空军一号”专机只载着他们俩人。待离地面还有三、四级台阶,尼克松已经微笑着伸出他的手,周恩来那只手也伸了出来。俩人紧紧地握着手,轻轻地摇晃着,足足有一分多钟。周恩来说:

  “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过了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二十五年没有交往了呵。”

  待尼克松和周恩来的历史性握手圆满结束,随着通讯卫星向全世界实况播出,这时,罗杰斯、基辛格、霍尔德曼等代表团成员,才获准涌出机舱,走下舷梯。

  军乐队奏起了《星条旗歌》和《义勇军进行曲》。

  周恩来陪同尼克松检阅仪仗队。仪仗队的士兵一个个身材高大健壮,衣着笔挺,精神抖擞。周恩来和尼克松在长长的威武的队列前踏着节奏鲜明的步伐走过时,每个士兵都神态昂扬地微微转动着头,行着注目礼,使人觉得庄严、肃穆、兴奋。

  周思来和尼克松同乘一辆防弹红旗高级轿车进城。当车队驶至长安大街时,尼克松心里还满以为真正的欢迎仪式可能在天安门广场等待着举行。尼克松在白宫作访华准备时,观看过天安门前人山人海向毛泽东欢呼的纪录片镜头,给他留有极深的印象。他在飞机上曾经想过,要是他受到天安门广场上人山人海的欢迎,那么,盛况将不亚于他在贝尔格莱德和布加勒斯特受到的接待。可是,车队通过天安门广场时,广阔的广场空无一人,据说许多行人被挡在横街小巷里。尼克松的希望落了空。他的心情有点黯然。他注意到连大街也是空的。

  这时周恩来,――将天安门广场的主要建筑指给尼克松看:“这是天安门城楼,毛主席在这里会见群众。那是人民大会党,人民代表开会的地方……”

  尼克松“哦、哦”应着,看着宙外。他是觉得有点冷淡;但是,外表没有明显地流露出他内心的感觉。

  (《选自《毛泽东、尼克松在1972》一书》

《时代》周刊特派记者休.西德尼和杰罗德.斯科特随尼克松访华。下面是这两位记者采访记录节选,每天记录了他们对尼克松中国之行的印象和看法。

第一天(21日)

被共产党人斥为资本主义象征的尼克松今天抵达北京,迈出“和平之行”的第一步。从机场到北京市区。与毛泽东会晤。在人民大会堂的第一次宴会。

尼克松到达北京时的气氛是冷漠的。不知道尼克松是否预料到如此冷冷清清、不动声色的外交仪式。不妨回顾一下尼克松在其他外国家所受到的礼遇:成千上万的欢迎人群,欢呼雀跃、高声欢呼。尼克松在墨西哥、罗马尼亚、南斯拉夫,人们欢声雷动,尼克松脸上带来微笑。然而,作为尼克松一生中最重要的访问,他的来访带来了一种极不协调的气氛。

按美国人的标准,北京首都机场在尼克松总统抵达前半小时,几乎空无一人。周恩来和仪仗队在哪儿?中国官员说:在附近,只是看不见。最后,从一些建筑物后面,传来了部队的声音。有节奏的步伐,高统靴,口令声。陆海空三军仪仗队,每个军种120 人,围了一圈,开始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从1930年以来一直传唱的红军军歌。仍没有见到周恩来和其他人。在尼克松专机降落前约10分钟,打破了空中的宁静。总统的专机进入视野。很快,飞机着陆了。此时此刻,周恩来和一群官员露面了。这是低调处理。在记忆中,没有一个东道主在总统专机降落前,仍未就位等候的。总统和夫人出现在飞机机舱口,随之从飞机下以周恩来为首的一小队欢迎队伍中传出一阵掌声。在周对总统表示欢迎后,两人进行了一番例行性的寒喧。显然,周问了尼克松旅途情况。尼克松回答说:“非常愉快。”他的声音在冷清的机场上传出有25码远。“我们在夏威夷和关岛停留了一下,为了倒时差。总理对此是知道的。他是一个有经验的旅行者。”

在演奏了美中两国的国歌后,尼克松和周恩来检阅了三军仪仗队。其他官员跟在他们后面。整个欢迎仪式似乎未经精心组织。

在进城的路上,天气晴朗。一位姓马的向导用他在北京学的英语,与我们自由地交谈。他给我们翻译途中看到的标语:“中国共产党万岁!”“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万岁!”车队经过工人的宿舍区。在路边见不到二、三个人以上的人群。车队经过外交人员住宅区,这是一片红砖砌成的公寓楼。一些外国人从他们的阳台上观望,并拍照。

北京城具体化了。可以看到穿着蓝衣服的人在等公交车,或在注视车队驶过。没人挥舞手臂,没有有组织的欢迎场面,没有人敲锣打鼓。经过红墙黄瓦的和平门和人民大会堂,驶抵国宾馆。在贵宾下榻的宾馆前面,有一个钓鱼台。湖面已结冰,但冰面上有一座二层结构、绿瓦封顶的小亭子。这是一个皇家赏月胜地,可以在这儿吟诗、品酒、欣赏茑歌燕舞,怡情养性。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有名堂呀,

老冀一转眼就成小王了.

也是高技术呀,怕现在西西里面的PS高手也不行.

家园 【注意】文字介铰, ??看??接:

http://www.cchere.com/article/198944

河伯好手段,辛苦了!

家园 K, 俺要骂人.

这就是所谓的正史? 这就是喉舌和粉青们每每引用的正史?

1972年公开发表之时, 周也一定看到了吧? 哈哈哈哈. 一堆XX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