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网络监督,少了还得了? -- 格里高利
南京市江宁区房产局局长周久耕被免职了,据说免职的原因是“擅自对媒体发表不当言论,在社会上产生了不良影响”,和“存在用公款购买高档香烟的奢侈消费行为。”南京市委书记朱善璐在公布这一决定后,对官员的告诫是:“要经得起网络监督”。还有消息称,此次事件的另一主角,售价1500一条的九五至尊烟也已悄然降价,并且面临停产。江宁区房产局的工作人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对此事如此评价:“网络太厉害”,“网民力量太强大”。
一个月前,山西省某某县的县委书记高某也被免职了。据说此君在国家行政学院参加县委书记培训班期间灌了点黄汤,酒壮怂人胆,先是拳打行政学院保卫干部,继而醉戏培训公寓女服务员,大概是酒后失德忘了自己在天子脚下首善之区,恍惚间以为回到了自家的一亩三分地,忍不住耍起了县太爷脾气。有心人一个《县委书记耍流氓》的帖子四处发布,县委书记大人的乌纱帽便轰然落地,可笑,可叹。
再向前追溯一个月,10月29晚,一个叫林嘉祥的男子酒后一番龌龊行径和大言不惭引发了轩然大波。“我就是干了,怎么样?要多少钱你们开个价吧。我给钱嘛!” “你知道我是谁吗?我是北京交通部派下来的,级别和你们市长一样高。我掐了小孩的脖子又怎么样,你们这些人算个屁!敢跟我斗,看我怎么收拾你们!”结果,同样是有心人的一段贴在网上的视频,彻底终结了这个“级别和深圳市长一样高”的大人物的光辉仕途。“交通运输部党组决定,免去酒后语言和行为失控,在社会上造成极其恶劣影响的林嘉祥党内外职务。接受进一步调查,待问题查清后,按照有关规定再进行严肃处理。”呜呼。
理性人士愤慨于网民对国家机关公务人员的有罪推定和吹毛求疵。上文提到的江宁区房产局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愤愤不平地表示:“网络监督能起作用,但如果不引导好,会带来一些负面作用。”“周久耕事件,让人感受到网民还不够成熟。”这话的潜台词就是:网民素质良莠不齐,是一群只会躲在黑暗角落里暗放冷箭的乌合之众;让这样一群人监督政府机构和领导干部,这不是乱来么?
这话说的有点道理。人肉搜索是否合法还有待商榷;网友针对某一事件一面倒的舆论声势也有“多数人的暴政”之嫌。网络因其信息发布的门槛低,信息传播的速度快,信息交流的匿名性等特点,往往会造成消息的夸大不实、以讹传讹,更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成为官场上争权夺势、权利斗争、打击政敌的工具。虽说现在各地的公安局都有网络警察支队,但是互联网之大,防不胜防,网警支队总共就那么点人,还有不少是电脑盲,哪里能做到面面俱到?
但是我们一定要认清一个事实:周久耕、林嘉祥,还有那个酒后耍流氓被免职的山西某县县委书记,他们被千万网民不约而同齐声喊打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老百姓对官场腐败贪污的现象和官员劣迹斑斑的行为始终持有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观点。其背后更深层次体现出的,是政府官员公信力的丧失和形象的沦亡。不管是周局长的江诗丹顿手表,还是林书记的酒后咸猪手,也许都只是所谓的冰山一角。正因为有过太多丑恶事迹的曝光,才让老百姓对公务员队伍彻底失去了信心,继而开始怀疑这支队伍里的每个成员。很久之前听过这么句话:现在当官的,全拉出去枪毙可能还有冤假错案;隔一个毙一个那就肯定有漏网之鱼。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本该兢兢业业克己奉公的公仆,一下子成了国人皆曰可杀的国贼。人们宁可仅凭只言片语和一个匿名发布的帖子就认定某位官员有罪,也不愿相信政府部门的声明和辟谣。老百姓在很多时候自觉地把自己看成了政府利益的对立面。
心里有鬼的朋友最怕网络和舆论监督。前两天听了这么个故事:本市电视台某法制栏目的记者到近郊采访交通部门和当地农民的土地纠纷问题,完毕之后,摄制组一时心血来潮发贱,跑到附近的某某医院的住院部附近取了几个镜头。结果刚拍完不到十分钟,记者就接到了电视台副台长的电话:“小X,你们去某某医院拍什么?”
记者有点莫名其妙:“我们什么都没拍啊,就是跑完现场,顺便去那儿取个景。”
副台长乐了:“我说呢,刚才某某医院的院长突然给我打电话,要请咱们栏目摄制组的人今晚到某某酒店吃饭。这样,你别声张,到时候去就是了。”
这个摄制组就这样莫名其妙地无心插柳,不但白蹭了一顿饭,事后还每个人收了一个大红包。至于某某医院的领导为什么见到电视台的人拍了几个镜头就吓成这个德性,就只有天知道了。
网络监督机制也许还很不完善,也许还存在很多问题,但设想一下:没有网络,广大网民怎么会通过一张照片中的空烟盒就看出背后的蹊跷和奥妙?没有网络,那个酒后对女童上下其手的恶汉怎么会这么快就恶名远播?没有网络,某些肚子鼓囊囊脑子空荡荡除了搞钱搞官搞女人一无长处的公仆会不会更加肆无忌惮无所顾忌?为人不做亏心事,三更不怕鬼敲门。自己屁股干净,有谁能揪住你的小辫子大做文章?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现在当官的,全拉出去枪毙可能有冤假错案;隔一个毙一个那就肯定有漏网之鱼。
这可真是要了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