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肌肉若一”解析 -- 京城马国兴
因为现在有的人说:“浑身肌肉之整体拉力为肌肉若一。”针对这一说法,故而著此文章,以求复其本来之真意。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中,提出“贤、圣、至、真”四种修为境界层次说。其中“真人者,提契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的论述,对真人的艺境之定论,历代拳家多有引用,而论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练功内容、或论练功方法、或论练功艺境,然所引用原话相同,而所解之意未能阐述明白,故有必要详细的阐释清楚,以备修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人正确理解和应用。
真人者,谓成道之人也。夫真人之身,隐见莫测。其为小也,入于无间;其为大者,遍于空境。其变化也,出入天地。内外莫见,迹顺至真。此乃指修炼者的“真气之身”而言的。其后文的“此其道生”,即是“惟至道生,乃能如是”。也是就得道者而说的,能于此者是为”真人”。
真人者是如何修炼而成的呢?即古代的内功修炼方法而成,而内功修炼方式有站、坐、卧三种基本姿态。皆以“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为入手法门的,继有功夫之进阶的功法。
至于“提契天地,把握阴阳”的意思,即人身天地、阴阳定位后的说法。天地者,天气、地形,天以气言,阳刚之气健运不息。地以形说,坤顺乾,即形归气。如以此论的修炼内功法说:“心合于真气、真气合于神、神合于无”。故曰:“呼吸精气”。其具体修炼方法,即内气的升降涨渺法。
此句最难解者,“肌肉若一”。按全元起注本云:“身肌宗一”。宗一者何?《太素》同,杨上善云“真人身之肌体,与太极同质,故云宗一”以上皆为古代中医学者们的解释,不足以为拳家所印证,所认可,还要拳家修炼以证之、论之。
要想知道“肌肉若一”的内功实质景象为何?就要首先知道其中之“一”所指为何?老子曰:“道生一”。“一”是什么样子?什么状态?老子曰: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皎,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 《道德经第十四章》
此论言说“一”是“无形”的代名词。其在《道德经第一章》中说:“常无,欲以观其妙(体);常有,欲以观其徼(边界)”。老子在这段论述中,表明了其所论的“道”体之存在性状情况。他说:“欲想观察道体,可道体却是无形的存在;欲想观察道体的边界,道体却是有边界的”。这是老子在内功修炼法中“反观内视”时实际观察到的自身“道体”的存在性状情况之描述的文字记录。传统文化认为:
夫无形者,物之大祖也。所谓无形者,“一”之谓也。所谓一者,无匹合于天下者也。卓然独立,块然独处,上通九天,下贯九野,圆不中规,方不中矩,大浑而为一,叶累而无根,怀囊天地,为道关门。道者,一立而万物生矣,是故一之理,施四海,一之解,际天地。其全也,纯兮若朴,其散也,混兮若浊。浊而徐清,冲而徐盈。澹兮其若渊,泛兮其若云。若无而有,若亡而存。其动无形,变化若神。其形无迹,常后而先。
《人间训原道论》
而拳家言“一”亦有数条。孙禄堂说:“夫道一而已矣,在天曰命,在人曰性,在物曰理,在拳术曰内劲”。其根据自己的经验体会描述了完善的内劲之性状,他说:“惟身体如同九重天,内外如一,玲珑剔透,无有杂气搀入其中,心一思念,纯是天理,身一动作,皆是天道。故能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此圣人所以与太虚同体,与天地并立也”。此论中的“与太虚同体”之描述,就是“一”的性状。而在论述此“一”的形象时,其又说:“道本虚无生一气”。《浑元剑经》中说:“一点天清,二点地灵,三点神光遍九重”。此论中的“九重天”之说法就是“与太虚同体”的同义词,就是“一”的性状。
这样,我们就可以知道“一”是指“道”,即本源之“道”。而“道”是无可匹配的“一”。而此“一”的性状犹如“太虚”,故“太虚”为“一”而无匹对。而太虚是一气之形状的。那就知道了“肌肉若一”的性状与太虚一样,是一气之状态的,通过引用论说,解决了这个“一”字的精义。我们对“肌肉若一”就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之概念了。
再说“独立守神”。首先要解析“独立”二字。此话是说内功修炼方法的。即“独处而立修炼内功项目、内容的”意思,而此处说的是“守神”,是以“呼吸精气”的方法而守神,即前文所说:“心合于真气,真气合于神,神合于无”时。故曰此“独立”是说内练方法的。并非言说“外形独自站立姿态”的。这一点非常重要,明白了这一点,才能知道“独立”二字在此处的精义。
再说“守神”。先说“神”。古人论“神”,一气申而灵明不昧,谓之神。可知“神”是一气申而灵明不昧的状态之名称了。为何此处说“守神”?这就因为内功修炼已到此层功夫艺境了,故以“守神”而言之,不“独立守神”之修炼,不可以达到“真人”的艺境,不能够“肌肉若一”,不能够从有入无而入道境。
什么叫内功?如何修炼?内功,就是自身内“精、气、神”的功能之简称。元精、元气、元神,本具有的一定之功能。然欲为身体所至用,必须要用一定的方法对“精、气、神”的本有之功能进行有序的开发,方能有方方面面最佳的应用。能开发而又能最佳利用精、气、神之种种功能的方法,名为“内功法”。而内功法有“内功练法”和“内功用法”两项内容。而此“独立守神”是在前面“贤人、圣人、至人”修炼内功的“练精化气,练气化神”之两步功法内容的基础上欲修炼达到“真人”艺境时的具体练功方法。即通过“独立守神”的“心合于真气,真气合于神,神合于无”方可达到“练神还虚”。而此“练神还虚”的景象,就是“肌肉若一”之“一”的景象。即是说“独立守神”是说“神与真气合一”之聚散运行的方法。真气灵明时,可以达到“肌肉若一”。即肌肉若太虚之性状,如一气之状态,由有形而化归于无形无象之状、无物之象。此是练功者的内功景象,即练功者的自我觉知感触到的说法。修炼内功能有此内功景象者,方称为“独立守神,肌肉若一”。为证明此种解析论述的正确性,现将刘如浩同学(大连人,现在德国留学)从德国寄来的练功感受之描述见解,记录下来,一并刊出,可证“肌肉若一”本义之的确。(此信交《武魂》编者阅过而自可证之,注文乃我之所随文补作。)
2000年12月24日开始修炼按您老所写的“无极桩——天一生水法”。我每天都坚持修炼,三个月前,有一段时间,光是放屁,不知是不是先生您讲到的“腹响雷鸣”(注:体内升清降浊,脏腑入槽归位的初期的内功景象之表证)。“腹响雷鸣”一段时间过后,有一次站桩后(中)突然觉得自己身体变空了,只剩下一层“外皮”,身体好象没有重量(注:此即神合于无的肌肉若一之全体透空的内景象)。可惜这种景况,只持续了两三分钟,而且只有一次,以后站桩,再也没有出现这种感觉。(注:信中说:“只出现松沉感觉了”。这才是此同学按正常练功应出现的)。
以上乃刘如浩同学信中所描述的“独立守神,肌肉若一”的真实感受之内功景象。就这一点,即可让人对“独立守神,肌肉若一”的本义有了最精确的理解之认识了。当然刘如浩同学描述的是初期层次,我的弟子在修炼内功时,其内景象连那层“外皮”也不存在了。这才是“提契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所述说的“真人”者之艺境。此即古说的“修真”,即与太虚同体之状。
如以传统拳术功夫而言“肌肉若一”。正象孙禄堂先生描写内劲性状时所说的一样:
身体如同九重天,内外如一,玲珑剔透,无有杂气搀入其中,心一思念,纯是天理,身一动作,皆是天道。故能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此圣人所以与太虚同体,与天地并立也。 《拳意述真》
这段话最为贴切。但以健身修真而言,内功练法即可达到,前以述之。但要修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必须有攻防之技术功夫之修炼、运用而又达到“从容中道,不勉而中”方可能入拳道艺境。这就说明:修真、修技,此两者缺一不可,方可能达到“不谋而当,不思而得”的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真人艺境。而今论明此中精义,习拳者可参考之。
至于王芗斋先生所言“有形如流水,无形如大气”中的“无形如大气”,就是“肌肉若一”的内功景象之描写。其是在练意念桩法中“以气为念”的内功法中体认到的。故有此“肌肉若一”之论说,并将此列入四如境中来阐述的。由此可知“肌肉如一”的实质,乃是以全文古今所论的内容为真,即“无形如大气”的状态、性质为是。也是“练神还虚”中所说的“身如太虚”之境界,才是“肌肉若一”之正解。舍此则别无二解,此乃从本真唯一而说的。
马国兴
书录于北京
2002年03月0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