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脖子上挂钥匙的“女研究” -- 萨苏
有些日子没回科学院计算中心,冷不丁回去一看吓了一跳,原来食堂前头那几个网球场不见了,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巨无霸式,酷似大裤衩子的高层建筑。
虽然说知道现在造楼流行大裤衩子的造型,有的穿上还要扭一扭,但冷不丁在住惯了的院子里看见这么一个突兀的玩艺儿,一时还真有点儿适应不过来。
有几年没回国的童年老友回去一趟,在MSN上告诉我,说居然不认得道了,因为当年的中关村是平的,现在,“它竖起来了。。。”
朋友是开玩笑,这种事儿没办法,中关村的地,据说已经比东三环还贵了,不把什么都竖起来,实在对不起那地皮钱。
看着有点儿陌生的院子,正走进去,迎面走来一位“女研究”(门口补车的大爷对院里所有女性的统称),手提一个买菜的方便袋,见了萨和萨娘就微笑着打招呼,原来是萨爹单位的老同事。这位“女研究”穿件短外套,说话带着糯糯的南方口音,若不是绒毛毛的毛线帽子底下露出花白的头发,估计会有人把她的年龄估小二十岁。
“女研究”和萨娘说说笑笑,却见她脖子上挂得花花绿绿甚是有趣,萨娘顺手翻来,只见一张北京市公共交通运通卡,一张科学院计算所食堂的饭卡,一张科学院物理所食堂的饭卡,还有一大串家门或者柜门的钥匙。
萨娘开玩笑 – “你呀,成脖子上挂钥匙的小孩儿了。”
据说这位生活中一直是极不讲究的,经常丢三忘四。记得有次食堂没有开火,于是人家拿白水煮些菜来,竟然也当一顿饭。看来,到了五六十岁,依然是本性难移。
不过,自始至终,萨持礼甚严,可不敢对人家的马虎有半点儿不恭。
盖因为这位“脖子上挂钥匙的小孩儿”,在她的研究领域可是一点儿马虎都没有,若是谈起密码学,她和她家LG可是名震中外,珠联璧合,堪称中国密码界的黑风双煞!谁敢说她马虎,莫斯科的格里哥林院士能带着菜刀追到北京来。
鉴于家人的严责,我是不敢再把科学院各位老大的名字乱写了,不过这两位以前我是写过的,就留人家一张照片吧,当然不是挂钥匙的
国家自然基金项目负责人,中科院优秀博士生导师,国家科技进步奖一次两次三次的一等奖得主,国际密码学会高级会员,论文转载率连年在国际同行中名列前茅,西西河某ID的指导老师。。。中国的“黑风双煞”,看来就是这样文气的一个小女子,也会走在街上和卖鱼小贩砍价,出门也挤公交车。
她先生前两年刚刚过世,那时候对她打击极大,我们曾很是担心。而今天,看到她两眼中的乌黑灵动,我们告别后,萨娘的眼里都满是欣慰。
看看那边大裤衩子一样的新楼,微微一笑,这几年院里新楼层出不穷,然而无论新楼何等模样,深夜看来,满楼的窗子里,依旧是科学院人不灭的灯火。
世界不断在变,然而,一切,也许又可说从来也没有变。
[完]
花还是献.
不过戴老师在一众人等簇拥下,于实验室门口呼啸而过...
曾答应过父亲不再写科学院的主题,但终于还是写了。
戴阿姨的先生杨君辉研究员与我父亲在同一个研究室工作,身体极好,部队的人都赶不上,却在几年前因恶性肿瘤而离去。
父亲的研究室里,那些熟悉的面孔,最近几年先后都离去了,每一个人,都是因为恶性肿瘤,而且几乎是同一部位。在国家最艰难的时候,他们都曾经清贫而又无畏地为同一个信念工作过。
让我们中国人不再受外国人的欺负
父亲的朋友们一个一个走了,有时候,我看着他的白发,感到他越来越孤单。
每忆及此,时有肝肠寸断的感觉。
这种感觉驱使我不得不写下这段文字,但这又是父亲不允许我写下的,所以我把它放在这个不显眼的地方,希望不要有太多的人看到。
看到的朋友,也请不要转载,谢谢。
我认识的力学院某人至今出门还坐火车硬卧,只有出国,没办法才坐飞机,一句话:省点是点。
号称科学院是
我实在是懒得费劲儿了,我没有免费教育别人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