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淝水大战前传-彭城淮南之战(一) -- 闲云野熊
但是从都贵的身份看,都氏家族应在枋头集团中地位不算低(尤其以汉人而言)。前秦这种贵族子弟起点一般都还可以,比如俱难-俱石子。
都怪前秦历史太短,只有从几个载记中找零星线索了。
东晋在面对前秦的战略思路完全建立在通过会战捕捉消灭前秦军军主力上.和东晋南朝前后的战略对比一下不能不说东晋当时对野战的自信相当强.
但说到淝水之战东晋的战略是谋求捕捉前秦主力决战就有点过了,《通鉴》明载三谢开进至洛涧东25里处停止前进组织防御,当得到朱序情报后经朱序劝说三谢始达成一致前出攻击梁成。
我等历史小白连具体地名都不知道在哪里……
看看南北朝战争史,这种做法其实不多,如果东晋采用相反的做法,增兵寿春,分守要地,保留3万人马当机动兵力,长江戒严,前秦就要陷入淮南的要塞攻防战中,等到雨季到来,以前秦投入的兵力,不撤退只有饿死困死.而东晋是集中主力出击,如果败了真可能尽失江北,以谢安的谨慎敢用这种战术,是有必胜信心的,无非是大胜小胜而已.
車 駕 南 伐 , 以 沖 兼 左 僕 射 , 留 守 洛 陽 。 車 駕 渡 淮, 別 詔 安 南 大 將 軍 元 英 、 平 南 將 軍 劉 藻 討 漢 中 , 召 雍 涇岐 三 州 兵 六 千 人 擬 戍 南 鄭 , 克 城 則 遣 。 沖 表 諫 曰 : 「 秦州 險 阨 , 地 接 羌 夷 , 自 西 師 出 後 , 餉 援 連 續 , 加 氐 胡 叛逆 , 所 在 奔 命 , 運 糧 擐 甲 , 迄 茲 未 已 。 今 復 豫 差 戍 卒 ,懸 擬 山 外 , 雖 加 優 復 , 恐 猶 驚 駭 , 脫 終 攻 不 克 , 徒 動 民情 , 連 胡 結 夷 , 事 或 難 測 。 輒 依 旨 密 下 刺 史 , 待 軍 克 鄭城 , 然 後 差 遣 , 如 臣 愚 見 , 猶 謂 未 足 。 何 者 ? 西 道 險 阨, 單 徑 千 里 , 今 欲 深 戍 絕 界 之 外 , 孤 據 群 賊 之 中 , 〔 一五 〕 敵 攻 不 可 卒 援 , 食 盡 不 可 運 糧 。 古 人 有 言 , 『 雖 鞭之 長 , 不 及 馬 腹 』 , 南 鄭 於 國 , 實 為 馬 腹 也 。 且 昔 人 攻伐 , 或 城 降 而 不 取 ; 仁 君 用 師 , 或 撫 民 而 遺 地 。 且 王 者之 舉 , 情 在 拯 民 ; 夷 寇 所 守 , 意 在 惜 地 。 校 之 二 義 , 德有 淺 深 。 惠 聲 已 遠 , 何 遽 於 一 城 哉 ? 且 魏 境 所 掩 , 九 州過 八 , 民 人 所 臣 , 十 分 而 九 。 所 未 民 者 , 惟 漠 北 之 與 江外 耳 。 羈 之 在 近 , 豈 急 急 於 今 日 也 ? 宜 待 大 開 疆 宇 , 廣拔 城 聚 , 多 積 資 糧 , 食 足 支 敵 , 然 後 置 邦 樹 將 , 為 吞 并之 舉 。 今 鍾 離 、 壽 陽 , 密 邇 未 拔 ; 赭 城 、 新 野 , 跬 步 弗降 。 〔 一 六 〕 所 克 者 舍 之 而 不 取 , 所 降 者 撫 之 而 旋 戮 。東 道 既 未 可 以 近 力 守 , 西 蕃 寧 可 以 遠 兵 固 ? 若 果 欲 置 者, 臣 恐 終 以 資 敵 也 。 又 今 建 都 土 中 , 地 接 寇 壤 , 方 須 大收 死 士 , 平 蕩 江 會 。 輕 遣 單 寡 , 棄 令 陷 沒 , 恐 後 舉 之 日, 眾 以 留 守 致 懼 , 求 其 死 效 , 未 易 可 獲 。 推 此 而 論 , 不戍 為 上 。 」 高 祖 從 之 。
蕭 鸞 雍 州 刺 史 曹 虎 據 襄 陽 請 降 , 詔 劉 昶 、 薛 真 度等 四 道 南 伐 , 車 駕 親 幸 懸 瓠 。 閭 表 諫 曰 : 「 洛 陽 草 創 ,虎 既 不 遣 質 任 , 必 非 誠 心 , 無 宜 輕 舉 。 」 高 祖 不 納 。 虎果 虛 詐 , 諸 將 皆 無 功 而 還 。 高 祖 攻 鍾 離 未 克 , 將 於 淮 南修 故 城 而 置 鎮 戍 , 以 撫 新 附 之 民 , 賜 閭 璽 書 , 具 論 其 狀。 閭 表 曰 : 「 南 土 亂 亡 , 僭 主 屢 易 , 陛 下 命 將 親 征 , 威陵 江 左 , 望 風 慕 化 , 克 拔 數 城 , 施 恩 布 德 , 攜 民 襁 負 ,可 謂 澤 流 邊 方 , 威 惠 普 著 矣 。 然 元 非 大 舉 , 軍 興 後 時 ; 本 為 迎 降 , 戎 卒 實 少 。 兵 法 : 十 則 圍 之 , 倍 則 攻 之 。 所率 既 寡 , 東 西 懸 闊 , 難 以 並 稱 。 伏 承 欲 留 戍 淮 南 , 招 撫新 附 。 昔 世 祖 以 回 山 倒 海 之 威 , 步 騎 數 十 萬 南 臨 瓜 步 ,諸 郡 盡 降 , 而 盱 眙 小 城 , 攻 而 弗 克 。 班 師 之 日 , 兵 不 戍一 郡 , 土 不 闢 一 廛 。 夫 豈 無 人 , 以 大 鎮 未 平 , 不 可 守 小故 也 。 堰 水 先 塞 其 源 , 伐 木 必 拔 其 本 。 源 不 塞 , 本 不 拔, 雖 翦 枝 竭 流 , 終 不 可 絕 矣 。 壽 陽 、 盱 眙 、 淮 陰 , 淮 南之 源 本 也 。 三 鎮 不 克 其 一 , 而 留 兵 守 郡 , 不 可 自 全 明 矣。 既 逼 敵 之 大 鎮 , 隔 深 淮 之 險 , 少 置 兵 不 足 以 自 固 , 多留 眾 糧 運 難 可 充 。 又 欲 修 渠 通 漕 , 路 必 由 于 泗 口 ; 泝 淮而 上 , 須 經 角 城 。 淮 陰 大 鎮 , 舟 船 素 畜 , 敵 因 先 積 之 資, 以 拒 始 行 之 路 。 若 元 戎 旋 旆 , 兵 士 挫 怯 , 夏 雨 水 長 ,救 援 實 難 。 忠 勇 雖 奮 , 事 不 可 濟 。 淮 陰 東 接 山 陽 , 南 通江 表 , 兼 近 江 都 、 海 西 之 資 , 西 有 盱 眙 、 壽 陽 之 鎮 。 且安 土 樂 本 , 人 之 常 情 , 若 必 留 戍 , 軍 還 之 後 , 恐 為 敵 擒。 何 者 ? 鎮 戍 新 立 , 懸 在 異 境 , 以 勞 禦 逸 , 以 新 擊 舊 ,而 能 自 固 者 , 未 之 有 也 。 昔 彭 城 之 役 , 既 克 其 城 , 戍 鎮已 定 , 而 思 叛 外 向 者 猶 過 數 方 。 角 城 蕞 爾 , 處 在 淮 北 ,去 淮 陽 十 八 里 , 五 固 之 役 , 攻 圍 歷 時 , 卒 不 能 克 。 以 今比 昔 , 事 兼 數 倍 。 今 以 向 熱 , 水 雨 方 降 , 兵 刃 既 交 , 難以 恩 恤 。 降 附 之 民 及 諸 守 令 , 亦 可 徙 置 淮 北 。 如 其 不 然, 進 兵 臨 淮 , 速 渡 士 卒 , 班 師 還 京 。 踵 太 武 之 成 規 , 營皇 居 於 伊 洛 。 畜 力 以 待 敵 釁 , 布 德 以 懷 遠 人 , 使 中 國 清穆 , 化 被 遐 裔 。 淮 南 之 鎮 , 自 效 可 期 ; 天 安 之 捷 , 指 辰不 遠 。 」
历史上前秦十月份到达颖口,开始进攻寿春,很快就拿下了,你认为多少人马可以坚守到第二年4、5月?与此同时还可以保证不会因主力被困于此造成其它地方空虚?我认为东晋不采取分地自守的策略而集中主力应战(无论是不是主动野战出击)的策略是明智的。这可以参考曹操在官渡抗击袁绍的策略,也许谢安就是参考这一战略呢。至少我没有看到有证据表明东晋方面一开始就准备主动寻求在野战中歼灭秦军的打算。而现有记载表明北府兵迎战的决定是由前线指挥官在获得敌方高级情报之后临机做出的。
不过战场环境确实有利于东晋一方,前秦的阵地两翼都是水和湖泊,无法展开足够的兵力从翼侧迂回。当时也没有多梯队部署的经验和能力,所以前秦军队即便不因后退而混乱,也很难发挥人多的优势。在具体战斗中,北府兵是否一定能战胜前秦精锐主力还是要看具体条件的,至少有晋军乘胜而来,统帅谢石部与张蚝部战而不利的记载。
建议你参考一下南北朝时期的城市要塞攻防战.守几年的都有.直到五代时期南唐对后周的寿春战役还是旷日持久的防御.非不能也,实不为也.主力被困于此造成其它地方空虚?首先防御兵力并不需要太多,另外以长江为后方的淮南防线是不可能空虚的.
东晋不采取分地自守的策略而集中主力应战就是因为野战有自信,也许谢安没有自信到能一举摧毁前秦主力,但是至少有野战不败的把握.
伏 承 欲 留 戍 淮 南 , 招 撫新 附 。 昔 世 祖 以 回 山 倒 海 之 威 , 步 騎 數 十 萬 南 臨 瓜 步 ,諸 郡 盡 降 , 而 盱 眙 小 城 , 攻 而 弗 克 。 班 師 之 日 , 兵 不 戍一 郡 , 土 不 闢 一 廛 。 夫 豈 無 人 , 以 大 鎮 未 平 , 不 可 守 小故 也 。 堰 水 先 塞 其 源 , 伐 木 必 拔 其 本 。 源 不 塞 , 本 不 拔, 雖 翦 枝 竭 流 , 終 不 可 絕 矣 。 壽 陽 、 盱 眙 、 淮 陰 , 淮 南之 源 本 也 。 三 鎮 不 克 其 一 , 而 留 兵 守 郡 , 不 可 自 全 明 矣。 既 逼 敵 之 大 鎮 , 隔 深 淮 之 險 , 少 置 兵 不 足 以 自 固 , 多留 眾 糧 運 難 可 充 。 又 欲 修 渠 通 漕 , 路 必 由 于 泗 口 ; 泝 淮而 上 , 須 經 角 城 。 淮 陰 大 鎮 , 舟 船 素 畜 , 敵 因 先 積 之 資, 以 拒 始 行 之 路 。 若 元 戎 旋 旆 , 兵 士 挫 怯 , 夏 雨 水 長 ,救 援 實 難 。 忠 勇 雖 奮 , 事 不 可 濟 。 淮 陰 東 接 山 陽 , 南 通江 表 , 兼 近 江 都 、 海 西 之 資 , 西 有 盱 眙 、 壽 陽 之 鎮 。 且安 土 樂 本 , 人 之 常 情 , 若 必 留 戍 , 軍 還 之 後 , 恐 為 敵 擒。 何 者 ? 鎮 戍 新 立 , 懸 在 異 境 , 以 勞 禦 逸 , 以 新 擊 舊 ,而 能 自 固 者 , 未 之 有 也 。 昔 彭 城 之 役 , 既 克 其 城 , 戍 鎮已 定 , 而 思 叛 外 向 者 猶 過 數 方 。 角 城 蕞 爾 , 處 在 淮 北 ,去 淮 陽 十 八 里 , 五 固 之 役 , 攻 圍 歷 時 , 卒 不 能 克 。 以 今比 昔 , 事 兼 數 倍 。 今 以 向 熱 , 水 雨 方 降 , 兵 刃 既 交 , 難以 恩 恤 。 降 附 之 民 及 諸 守 令 , 亦 可 徙 置 淮 北 。 如 其 不 然, 進 兵 臨 淮 , 速 渡 士 卒 , 班 師 還 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