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闻所未闻的太极练拳歌 -- 五磊山

共:💬27 🌺106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闻所未闻的太极练拳歌

闻所未闻的太极练拳歌

闻所未闻是因为这歌是自家山歌土产。山歌唱在开心时,拳曲谱在百炼后。

此歌首句:“天清地静见自由” 。清者,蒸腾上升趋于极轻虚无而同于天际,所以称天清。而地则深厚坚重,若全身处于地中,不得运动则是静极,所以地静。人立于地平线天地交合处,则可两者兼顾,能兼顾谓之得中,得中即是见自由。“中”之学问,本族化数千年之研究,各有不同。但顾名思义,同执两端为中,推而广之即为中心之中,中心又同时含有包罗一切之意。道书有言“乾坤相合得真中”,针对拳术养身极为贴切,简单理解即是上面讲的得中需天地合天地兼顾,反过来得中自然天地兼顾,能兼顾自然能执两端,自然能内外相通。拳经要求知己知彼,知机知势不就是说需要具备内外兼顾,统筹相关,全部融合之能。这样无论持环得枢,持枢得环,还是持点得球,持球得点。。。。。。这一切关于“万法法于中”的学问。应用起来好比回转器对于飞行器(当然,“中”不是器),自动应对无挂碍,问题是“汝今得中否,汝今能持否”?!

得中殊不易,需在正中求,可谓“中由正泽,泰定宇宙乾坤”,由字改成原,恰好对应网传小日本洋洋得意的“日本东出”一联,即为“日本东出,照耀九洲四国。中原正泽,泰定宇宙乾坤”打上一横:“天下归中” 。

有了得中之基础,便可以“沐波御风主金瓯” ,沐波御风那是灵鱼大鹏的行为,对人来说是一种意境,境是立体三维的,意境就是说要有立体想象力,人体本来就是立体的,但实际一般人把这个立体给丢了,因为无中,无中就不能兼顾,不能兼顾就不能统筹,不能统筹就会产生糟糕的内耗纠缠,就不能同主金殴,最终被高明的外在势力弄得分崩离析。这句话原来是“主同瓯”,目的在于强调均匀协调统筹兼顾地打太极拳,现在觉得用“金瓯”更好,瓯本身已有整体一致的象征,金则有固若金汤之含义,这个不拘于形,而在于精气神魂魄于运动中,危险中依旧泰定自若,和胜利只在再坚持一下的精论相应。

以上两句可说太极之根本之原理。接下去是“新苗听雨发劲绿”,也是不可缺少的,本句得自陶渊明诗“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平畴远风意境也包含了太极拳中正平匀的要求,但我们还要强调一个新,新即新生,新苗不是为强调谦虚谨慎,而是要求打拳要有童真之意,生气勃勃,灵灵活泼,让旁人如一见春芽即能感应满眼劲绿的生机。这和“沐波御风”相结合对习拳者能起到涵灵敏去僵死之效,终而能至形体飘飘,妙手空空。

最后一句是“古松凌虚饮雄酒” ,“凌虚”固然兼有经验锤炼而及致虚之境和永葆虚心学习精神的双重含意,不过此处古松,饮酒更多的是共勉一种英雄气概,年老而依旧“体健壮,心青春,神光明,志千里”无疑是本族自古而来不曾消失的筝筝之音!

太极练拳歌

天清地静见自由,

沐波御风主金瓯。

新苗听雨发劲绿,

古松凌虚饮雄酒。

参考

链接出处

链接出处

通宝推:jboyin,左手拈花,
家园 【原创】太极拳的哲学

所谓哲学的实际目的还在方法,以前已经讲了以心行气就是太极拳根本方法,这个方法可以十分深奥。加上对心和气的定义千差万别,谈下去就不容易说清楚,只能笼统强调一下,我们至少要能理解和想象创拳老祖为何总是气不离口的。

我们的老祖宗讲话总是难倒直观逻辑(以至造成如今“言必称希腊”的局面)。比如“善胜者不与”,这个“不与”的原意没有考究过,但这里大多数的解释就是不争斗、不争战的意思,如果这个不争而胜成立那么后面“抗兵相若,哀者胜矣”,也可理解了。哀者(兵)应该不是悲惨兮兮的军队的意思,而是和抗相对,自守自保自我发展、从根本上没有依靠争战他人谋取利益和对争抢利益有点被动的意思,也就是俗话不欺负别人、不搞别人、不剥夺别人。如果相信这个教条为胜利或不败的最高定律,那么对于一个习拳者,就会有一整套的约束(戒), 约束即是方法。我想太极拳就可遵循这样的约束,管好自身的中正平匀之势而不为别人所动。具体到学习的原则程序,就是要求学拳先学挨打(胜“兵”先求不可胜),由于太极拳的威名受疑已经有一段历史了,搞的不少传人损失了“应有的脸面”,重新把凶悍激滚挖掘或补充进去,在“一下就能把人如何如何”上搞的红红火火, 这是引人入胜。比较起来,整天的学习挨打就不那么讨人喜欢了。

挨打有两个基本条件,一个是被打时要被打不着,另一个就是打到时不被打垮,前者就是预警和身步法问题,要求能知人而不被人知,能像沐波灵鱼一样,必要时唰一下就游避危险,但不能逃了。更或者像御风飞鹰一样,腾腾然,如在气中飞,形体飘飘,更加轻灵。显然灵鱼飞鹰的身法用于进攻也可能非常成功的,攻和化实际上是一样的物质条件。

实现第二个基本条件就是要求有非凡的活的抗击打能力(广义的化),大家见过一快石头丢在水里水花四溅的情形,这个溅的速度一般不比石头的速度慢,也就是化跟攻的速度可以一样快甚至更快,一般人认为这种化会很难练,难练是对的,但难不单难在技术上,攻的相反应用就是化,会攻就具备全身炸力无间断的物质条件,难练的是这个会化的心,好比炸药,全用在消灭对方,几十年后才有爆炸反应装甲运用于防护自己的。

学会了挨打,实际上攻就在其中了,且效果常常很不同,现实中的体现就是如果不怀好意,欲“与而胜”者被碰的头破血流之后,居然灰溜溜自己走了,不好意思向“施害者”去讨什么“公道”或医药费, 因为他们似乎意识到这好象是自己造成的,咎由自取是太极拳主张并希望的“战果“。由此可见这样的太极拳也不会一直凑在比赛打擂争霸的热闹里,拳与性合,热爱拳术者自当明辨。但话又说回来,凡事不必太认真,如果习太极拳者真的大打出手,真的好胜逞强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咎由自取同时也说明利可自取,利滚其利。。。。。。

练拳却谈哲学,除了大宗师祖师爷,都是令人感到几分讨厌的,大谈大讨厌,小谈小讨厌。

家园 写的挺好,能不能给谈谈太极的中道?

佛家特别注重中道,以这个为成就的毕竟之路。

道家和武术似乎也特别注重中道。好像武术里是叫中路吧.

家园 太极拳的中是有物理结构的
家园 拳论中强调中定

但是到底如何,什么是中什么是定,阐述很少,即便讲了,也是言语如同密码,现代人难以理解,比如“乾坤相合得真中”,这个可算是古人对中的正式定义,但乾坤是<<易经>>上的术语,不说不读易经的人不能理解,就是专业研究易经的也争鸣不绝,让一般人难以适从。

所以不读<<易经>>的现代人(包括我)要么忽视要么猜测:乾坤本是卦象,有着自己的一整套含义。根本上乾可以和阴阳论的阳对应,坤和阴对应,这样乾坤相合,就是混沌阴阳,就是静则太极合的太极态,也就是混元态。用物理学意义上的“静止”来界定似乎也一致。“定”是静含义,但更高。前面讲过静和地相应,所以这个“中定”的含义就是自身归“中”并和地的中相应相合。这个相应相合用物理学来比附就是对地面支撑的所有反作用的延长线相交与地下某点。

乾坤还有代表天地的意思,从这里去理解合中就是有中点中轴的意思,点是细腻,越细腻越能体现全面整体,包含全部,反过来,越全面,深度广度都大也越有益于细腻,所以讲持点得球持球得点。中轴贯穿天地。太极拳讲圆讲满,没有点没有中轴,随意画圆未必会比阿Q的瓜子圆多少,要注意的是点和中轴都是抽象存在用来描述实体间的联系的,最好不要等比于实在人体的某一部。

以上猜测比附可以粗粗算作太极的“中之道”,当然中道的涵义是出于佛法,乍一看和太极拳没有什么关系,但实际却很不一般,因为两者都离不开对“心”的探究,太极拳论里也没有对心作出明确的定义,最多沿用旧说心者神明之府,“心主意,意主气,气催形”。如果要求这个形含有中定的要素,我们很快就能看出心的启动作用,所以中心常合在一起说。但到底如何定义心,太极拳论没有详细的定义阐述。我们再来看“中道”,我对佛法也只有一些断章取义的知识,中道的意思我的理解大概是:一切出于“中识”才符合真理,中识又称为“藏识”“阿赖耶识”。佛法解释我不精通,但可以作个粗浅类比,比作CPU最低层的指令,一切声卡,图形卡类似眼耳鼻舌身意各分立的信号最后都可以归结于最底层指令甚至于是非与或逻辑。最低层又可称为最深处,我们定义“心是人最深处”,倒暗合功夫深的武术常语。注意最深处又是一个极限概念,不能死板理解。如果这样来认识心藏神,神主意中的心,就和中道有联系了。心藏神主意就需要收视反听等等内观自身,这样就和太极拳先贤们的论述相符了。

家园 呵呵,是要谈哲学才对

北斗以前说过,功夫大师多是哲学家,至少是爱哲学的。余深以为然~

家园 【旧帖整理】太极拳中的胯、眼、手

反暴力运动中,人都是糊里糊涂,混沌状态的,大脑(皮层)是没什么用的(这本来就是最近一万年才有的东西)。那些明明白白有逻辑关系的训练到时都会大打折扣,而太极拳中“太极”两字的就含有混沌的意思,拳在气中,气在拳中,合于道家学术讲的“得之者,常似醉”,所以太极拳理论上直指反暴力时的实际状态。但是达到混沌需要什么诀窍呢?

练太极的屁股一歪,腰一扭,那么牌子响得好比奔驰车也会被人掀翻。屁股不歪腰不乱扭就要练好太极的胯,胯是太极的底盘,太极拳常说未打拳先开胯。而开胯等于合胯,合胯就是统合两个胯关节和尾椎节,合的含义包括合于形合于心,合于形打个比方就是把塑料压机把塑料粒压成一个成形的塑料制品产生新的功能,合胯首先就是把三部分立的骨节合成一个整体,也就是一气,对产生这个整体的标志是屁股下产生一个“气的凳子”效果,因而可以坐胯。可以这么讲:如果你在比较颠簸摇晃的公交上没有位置,就可以靠这个“气凳子”同时心态合于司机驾驶(一般车上司机最稳当)的味道,可以帮你舒舒服服的稳稳当当到达目的地。

心态合于司机实际包含了合于心和舍己从人两个太极要领,这当然是另外两个非常重要的主题。

这个气凳的形成必须要有尾椎参加,既然是底盘,就是一个平面,三点成面这是几何发现。人只有两条腿提供两个点,但据说人由猴子变化而来,猴子有尾巴,到了人只剩下尾椎尾巴消失了,练太极要利用这个尾椎,想象其和其他脚一样深入地界,好比重新长出尾巴支撑自己的直立,并且此中正之尾闾如舟舵,具有把底盘调活而会变化作用,或许这也算一种恢复本能,返朴归真吧。无形中从尾椎想象出一只脚也有人叫第三只脚,是内有货的标志之一。一个太极好手应尽量练成这种本领,只有这样后面的路才走的远,比如虚灵顶劲等等要合乎要求就需要调节下盘才能恰如其分。

开胯练出气登子,可能也算有点功夫了吧,但在整个太极拳训练体系中也只是个基础,还有很多东西要学,还要下大力气去练,如果大家要问根据这个基础去练,什么时候才算比较可以了,可以出门走一走了,我们认为要把“两大骄兵”干掉才行,一个是眼睛,一个是双手,他们太能干,不太受控制听指挥,但干掉他们不容易,也是我们头疼的一个课题。

太极拳一动无有不动,其中就含有:手的运动和脚的运动彼此依存,相互对等的意思。所以那些说练拳“眼睛应该跟手动”和“一动无有不动”产生矛盾,既然脚和手同等地位,那么眼睛(神)同时对等关注他们才对,推而广之,全身都得如此才对,所以祖师爷才会有“笼罩”一说。固然初练者是无法笼罩的,但是如果不去这样练那是永远不会笼罩的,该何时练如何练估计各家都有不凡的诀窍。

对于手,如果只是手型,祖师爷就不会在“形于手指”前加“其根在脚”。这个形显然是能体现全部内涵的,这个到了太极非常细腻的地方了,道家炼功有指诀,太极也未尝不可有指诀,比如有整体腾飞意,手即有翅膀的象和意。。。。要如此得先把后天在手上产生的拙意收得干干净净,这凤毛麟角了。

通宝推:NTLS,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del
家园 五磊还在这给大家上课呀

说实在的,练太极真不是容易的。最近在打坐就觉得头很疼,可能我应该先注意一下腰的,不过有一点感到内部松的样子,感觉没有错,就是自己以前太弱了。

读孔子的文章,“文胜质则史,质胜文则野”。说的真对呀,我们这些个WSN就是在电脑前面呆的时间太长了。如果每天能出去,扛几个麻包就好了。

家园 上课谈不上,喜欢就是了。

古人说,静易血凝,动易气散。初学练打坐比枯坐还有问题,那叫“烧空铛”,头痛还只是开始。实在不想动又不想“冥想”到头痛,可以跪坐,跪坐又怕脚痛受不了可以垫软。

我是从小抗麻包的,没有那些个问题。

del
家园 要请教什么是实在

是白鹤亮翅怎么做?那还不是得要先注意屁股下有东西吗?全身鼓荡吗,眼睛发蒙看到里面吗?里面看到外面吗?。。。。。手上展,脚有没有相应下插变大,符合对等对称原则吗?都有了还缺点灵气吗?像鹤吗?。。。招式千千万万,内在不都一样?屁股下么有东西很玄吗?怎么有人一眼就看出来,练的人也能果然如此。脚有没有下插,下插多少等等甚至不怀好意,一个念头,人不看也能知道。你说玄,但人一开始就能这么指出一条路。太极前辈第一课就教人“心诚则灵”,这好像也很形而上,但你我辈有哪个体会吗,能知道为什么吗?灵气灵劲灵境真得和心诚有关吗?心诚的状态到底是什么样子?能告诉我们如何达到比较灵的境地,存在那个目标吗?

当然如果别人的东西我们不能理解,我一定实实在在说我不懂,请指教。比如说眼睛要看手的运动,我们就没有这么教的,我就会问为什么,请指教,并请解惑:如果这样而能达到一动无有不动而不是一乱动无有不乱动玄吗?悬吗?

家园 del
del
家园 自古都是有话千杯少,无话半句多。

我讲不清楚那是个结果至少过程中我心中有那么个具体的图像就是了,至于别人能否体会到,我还想不了那么远,与人有益否?那是人家的事。

我不喜欢在非斗争场合说坏话的人,那叫发布坏信息。

您要教人实在,有更高明的说道完全可以实实在在说出来指出来,不要一句两句,与人有益与己有益?

家园 好吧,俺把帖子删了,免得您误会。
家园 谢谢!

对呀,开始我觉得我的头痛是因为肩没有开,现在就觉得这没开的地方多了去了,尤其是沿着脊柱整个下来,很多地方都不通的。现在之所以自我感觉没太错,是因为我多注意了一下腰部,先松腰。不过如果整个脊柱到头都松到了的话,还是会有一些头痛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