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请教各位一个关于美国国债的问题. -- wolfgan
加速一些的坍塌
现在很多东西都还是实验性质的,或者说其目的本身只是朝平静的死水里扔进去一块石头。其他么,呵呵。两说。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1866688
问题是美联储平常就有一些资金可以干这个事情。照兄的说法,难道美联储可以因为给商业银行贷款而直接印钞票?
如果TG真能料事如神, 就不会在上半年出台QDII和港股试水的新闻了。
其实下半年的崩溃不是TG能料到了, FED走9,10月间了2步臭棋。谁知道呢 也许臭棋是为某些集团服务的。
为防破产,对冲基金限制客户提款
http://currencywar.blog.hexun.com/25168864_d.html
餐饮业的营业额应该也有一两成的降幅;通货膨胀的影响还在;金融业肯定受影响,房地产受的影响也很大吧...香港政府的税收要大大缩水了。而且不知道还有多少可以动用的现金。
不过,我有一个问题:香港和新加坡相比,哪个地方的情况要好些啊?新加坡真的已经超越香港了吗?这次危机以后呢?
因为现在香港不是眼下的重点,即使中国大陆和美国都见起色,反弹行情很可能不超过22个交易日。现在不管怎么样,香港人首先只能自救。其他的只有到北京谈,不然实在没时间理会了。
差之毫厘 谬以千里
但是7、8、9三月中国重回第一
其实答案就藏在“利益集团”里面而已。为了掌权者所在的利益集团的利益,掌权者会牺牲国家的利益。
简单言之,当国家利益与小集团利益抵触时,他们选择牺牲国家,保护小集团利益。
当年的慈禧集团,今天的华尔街集团,其愚蠢的动作即源于此。
刚刚看新闻,说高盛要给440多个投资人平均要发450万美元的红包,而美国政府给高盛的援助资金不过才100亿美元,晕倒。真是当年慈禧挪用海军军费给自己办生日的翻版。
多说几句,当强大的外来资金可以保证整个掌权者所在集团的利益时,当权集团可以出卖国家。
这就是为何全球中小国家无法抵抗被美欧集团控制的原因,台湾两个政党都被深刻控制,也源于此。不妨分析一下:
发达的、发展中“民主”国家,其政权组织形式相同:
不同经济集团组织政党——>参加竞选——>(在有限任期内)当权——>为所在经济集团谋(经济)利益——>所在经济集团获利,得到更大发展——>继续参加竞选
当这个公式仅仅限于国内时,这个公式可以推动所在国经济和政治的良性互动,其结果是:竞争力最强的集团获得经济主导权,从而推动本集团发展的同时,推动了国家的发展。
然而,当加入国际因素时,这个公式就不完美了。
问题出在“(在有限任期内)当权——>为所在经济集团谋(经济)利益”这一步。
如果从国外能够获得更大利益,那么当权集团即可牺牲国家的利益,换取小集团的利益。
当然,发达国家可以收买发展中国家的掌权集团,后者也可以反过来这么做,然而大家都明白后面一个选择不太可能出现: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太弱。
唯一的异类,是TG。俺提醒大家注意到一点,TG是政治利益集团,不是经济利益集团,政权权力来源、组织形式不同全球所有其他发展中国家。
从各位大牛论述里面,俺得到启示,更加认定TG唯一目标是实现其政治纲领,这个是老米无从下手的原因,也是被打上“邪恶”标签的原因。
所以,俺看来,还是那句话:美欧金融集团可以收买TG系统中的无数个人,但是不能收买整个TG。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不过有高盛在里面,保尔森还能说什么呢?只能是我们正在密切关注救助资金的使用情况了.
流动性过剩的话怎么会有很多企业出现流动资金的困难呢?
当初判断流动性过剩的理由是因为连年的贸易顺差,导致发行了大量的人民币来收购那些外币
问题在于
第一,中国的贸易顺差里面的水分到底有多大,我看的有的机构统计是贸易顺差里面的2/3是热钱,这个估计准确不准确不清楚,但是贸易顺差里面有大量的热钱是肯定的,社会科学院的很多报告都肯定了这一点
第二,中国出口的60% 是由外资来完成的,也就是说央行用来购买那些顺差的人民币大量的到了外资企业手里,并不是到了内资企业的手里,内资企业手上的人民币并不富裕,考虑到内资企业出口的低附加值,可以知道内资企业的流动性是远远不充裕的
外资企业贷款的话往往也不
在我们的商业银行贷款,那么我们收紧银根,好干什么呢?
总体上来说,我认为当初对流动性过剩的判断是错误的,在大量的企业出现了资金困难的时候,即便是过去存在流动性过剩,现在流动性也已经紧缺了,在政治局常委们调研了以后,现在的货币紧缩政策是多少得到了纠正,但是还是很不够的
紧缩货币政策+价格放开=臭名昭著的休克疗法,现在中国的很多企业确实是被休克了
俄罗斯搞休克疗法导致物价上涨了几千倍,休克疗法导致的物价上涨应该是PPI 带动cpi的上涨,我们的ppi也很高了,因为企业流动资金不足,只好提价,这样就导致ppi上涨,而消费品往往是工业品的下游,这样ppi 的上涨必然传导给cpi(尽管会有时滞)因此央行实行紧缩政策以对付通货膨胀的做法也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