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给文艺作品中的英王陈玉成排名 -- numzero
我早年对太平天国有一种很深的不信任,这一阴影至今挥之不去,甚至阻碍我静下心来认真阅读被控者的证词。但对李秀成和陈玉成有无以言传的尊敬,对其做人顶天立地的真诚率直感动。
尤其看到兄写的陈的胸襟、情义和坦荡之处文字,眼睛有些模糊。
窃以为政治能力是一种对人群生存和所处时代的大局观,需要有对人性和人的群体性有深厚的洞察力,而又能付诸实践的能力。
爱读书当然是私德,而爱读书人能够作为一种口碑被记载下来,就是一种政治表现了。
风雨给的好像是政治家的标准。。。。。。而陈玉成,与杨秀清石达开李秀成不同,他不能算一个政治家,他只能算一个不无政治头脑的军人的说。。。
不过,是石达开异常出色呢。尤其那四个字,“推己及人”,身居高位者有几人能做到?对于那些手握生杀大权的人来说,不“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就已经是谢天谢地了,哪里还谈得上什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石达开,真英雄也。
对太平天国只是看过一两本,不敢评价,不过我支持这条,小说里的张飞比刘备孔明关羽都更可爱.....
四川宜宾,风光秀丽的大坝鲵源风景区,有一个重要景点叫“王姑坟”,当地传说,石达开的“义妹”便埋葬在那里。
比起诸多“义女”传说,这个“王姑坟”传说的可信度无疑要高得多。
第一,它是一座真真切切存在的古迹,不同于多数传说,虚无缥缈,全然无据可依。
第二,如果这座坟叫“郡主坟”,那我们有很大理由怀疑传说的真实性,但,它是叫“王姑坟”,而“王姑”,正是太平天国对诸王姐妹的称呼。宜宾地处西南边陲,与天京政权相距遥远,对太平天国礼制的了解只可能通过活动于四川境内的太平军。而在所有曾经活动于四川境内的太平军队伍中,称王的只有石达开一人,且其嫡亲姐妹中并无从军远征者。
第三,石达开曾亲自率军到宜宾两次:一八六二年六月,石达开攻占长宁县,同时分兵控制了包括部份宜宾境属地区在内的附近据点,准备以此作为基地,伺机抢渡长江。七月,因清兵云急,渡江困难,乃主动撤离。一八六二年十一月,时为石达开之第三度入川,他进占宜宾境属之横江镇,欲以之为抢渡金沙江的基地,至次年一月转入云南。前后算来,石达开远征期间曾在宜宾停留三月之久,这和许多传说故事的时间地点与历史全然不符的情况大不相同。
第四,宜宾及附近地区留有大量有关石达开远征军遗迹的传说,如翼王峡,翼王桥,石达开城门,柿子洞,轿子石。。。。。。这些传说未见于任何刊刻出版的太平天国史料,且都与当地景观直接相连,当非出于后世杜撰。也就是说,民众对这支部队有好感,暗中维护“王姑坟”,使其免遭官府破坏,乃是完全可能之事。
综上所述,这座“王姑坟”中所葬确系翼王“义妹”的可能极大。
石达开既然肯认“义妹”,证明他对自己的年龄还是有概念的,又怎会去认一个比自己小不过10岁的“义女”?
作为对手,他对多次打败他的翼王还是很敬畏的,他又自视甚高,不把骆秉章这类老官僚放在眼里。因此,对于翼王之死,他即有些失望,没有机会和翼王较量,报落水之仇;也有些酸溜溜:石达开顶天立地的英雄,只是时运不济,让骆秉章这只老狗捡了这么个便宜。
一位是唐友耕,一位就是丁汝昌。张国梁刘永福韦俊程学启马融和这些名将到死都没那个福份。张国梁刘永福不过是总兵(刘是记名提督,空衔而已),韦俊连总兵也不过是记名。丁汝昌是在“反正”后是辛辛苦苦“记”了几十年的“名”,多年的媳妇熬成婆才得实授“海军提督”,而早年不过是李蓝起义小喽罗出身的唐友耕在大渡河战后转了个身子就变成提督大人了。
唐友耕确实无名小卒,介绍一下,其下场如何?
忘记李世忠这位江南提督了?
张国?乓蚕群蟮H喂?湖南、江南提督
甘军的董福祥、张俊都曾为提督实职
陆荣廷在清亡前夕也擢升广西提督
活着的时候被大清朝给革了职,甚至要了命的,偶没算。(如李世忠,董福祥)
陆荣廷充其量也就是占山为王拦路抢劫的黑道老大,他当提督以前好像从来没跟大清朝过不去,我所指的是造反,也就是反官府反皇帝。
至于张国梁,确实是我走神了。写的时候不知怎么就把他想成第一次江南大营覆灭的时候死翘翘了,而那时他还是个总兵。
他不就是李秀成那个反复无常的拜把子兄弟么?
陆作为广西四大会党游勇首领之一,啸聚数千人,部众散发不结辫,装束模仿黑旗军,仅这一条也就不能不算反朝廷了。况且性质也与黑旗军略同,既然刘永福都算上了,老陆也不好不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