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疏途清眺(二)——叹哉李鸿!囚困台湾半生 -- 清抒
疏途清眺(二)——叹哉李鸿!囚困台湾半生
若以个人实绩看,李鸿将军之人格魅力,在于骁勇善战,抗日战争期间,立下赫赫战功,同时又以为人忠诚、忠厚和爱兵著称,部属多心服口服,追随者不乏其人。若以历史眼光看,则李鸿将军视野狭窄,盲目愚忠于受过高等教育、喝过洋墨水、却不懂蒋介石“政治”的孙立人,不作全盘独立之思考,在孙立人邀请下,欣然赴台,此一行为不仅付出本人受尽刑讯侮辱、囚困半生的惨重代价,并连累随自己赴台部属及家人,更同时反映出李鸿本人在思想的深邃程度上欠缺,未选择投入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的正义潮流,亦看不清时局和蒋介石手段的残酷性。
李鸿(1904-1988),湖南省湘阴县人。一九二五年七月考入中央警官学校,年底以优异成绩毕业。一九二六年四月考取黄埔军校第五期,并随第五期集体参加了国民党。概一九二七年,李鸿与孙立人相识,在战争中,李鸿为孙立人赏识和重用,成为孙立人嫡系骨干,两人分别逐步升迁,友情深厚。
抗日战争期间,一九三七年,李鸿在“八.一三”淞沪会战中顽强死守,令日军胆寒。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中、英双方签订《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国民党政府决定组织中国远征军,开赴缅甸,协同英军抗击日本侵略军,具体任务是打通滇缅公路,以保证接受抗日外援的唯一陆上通道畅通无阻。李鸿分别担任威震国际的一一四团团长、新三十八师师长,因战绩卓著,被称为“东方蒙哥马利”、“常胜将军”。期间,李鸿分别获得过国民党政府颁发的宝鼎、云麾、忠勤勋章,英皇颁发的金质十字勋章,美国政府颁发的银星、胜利、懋功勋章。
一九四八年三月至十月,国民党军困守长春。时经过派系斗争,新三十八师所在之新一军,被分化而组建出一支新七军,保留战斗力最强之新三十八师,李鸿任新七军军长兼长春守备司令。
早在一九二七年后的十年内战中,李鸿时任连长,即不愿意“中国人打中国人”,在东北解放战争时,李鸿亦对内战感到十分厌倦。七个月的围困,粮食困难,李鸿爱兵心切,内心苦楚,有时竞泪流难禁,对郑洞国及部属多次讲,要“少开杀戒”。十月,李鸿因多次看望伤寒士兵,又兼饮食不适,染上了伤寒重疾,高烧不退,不能理事,将军权交由史说副军长全权代理,并嘱“以长春十万苍生为念,以新七军全体将士生命为念”。曾泽生起义前夕,本想策动李鸿共同行动,但担心李鸿系蒋介石嫡系部队,不能放心而放弃。其时李鸿确实并无起义之心,但有投诚之意,同时又向郑洞国表示,若决定突围,就是在担架上也要跟随突围。情况紧急之时,李鸿给湖南乡下父亲写信言:“谁无父母,谁无兄弟,儿不忍百姓遭此浩劫,忧心如焚,勉力而为。若有他故,希父勿以不忠不孝责儿,则儿心安矣!”。史说副军长和参谋长龙国钧商定,李鸿病重,如若起义,号召力不够,只有全军投诚,才是出路,一切责任愿由两人承担。
长春解放后,李鸿等人进入后方哈尔滨,病渐痊愈。解放军遵照协定,放李鸿自愿返回原籍,于一九四九年七月回到长沙,并进而回到家乡湘阴。困守长春时,及至返乡,李鸿与远在台湾的孙立人一直保持联系。李鸿回乡后,孙立人更是派人持亲笔信找到李鸿,劝其赴台。郑洞国曾劝李鸿,认为蒋介石心胸狭窄,不能去台。而李鸿念孙立人情谊甚深,于一九五〇年携妻子和幼女转经香港赴台。到台北第二天,孙立人即带李鸿面见蒋介石,蒋介石说,拟让李鸿担任“光复”大陆的“成功军”军长或军校校长。谁知过了三天,即被秘密逮捕,与一干人等成为蒋介石逐渐解除孙立人力量的替罪羊。此后以“匪谍”及长春失守的名义坐监二十五年,于一九七五年蒋介石去世后方出狱。时年已怀孕的妻子马真一携在狱中出生小儿坐监七年方获自由。中将李鸿在讯问期间受到鞭、槌、老虎凳、刺手指等刑最重。
李鸿于一九八八年八月病逝,九月,以孙立人为治丧委员会主任的丧礼在台湾屏东举行,其况之悲壮,震动全岛及海外。其中有挽联云:
谁敢讲,统帅无能,整个江山丢尽;人皆言,将军有罪,剩余生命未拼光。
又:
凭咱光复神州?三十年逝去,仍然是两人痴梦,问老少蒋,金身何处?
与公坚持志节!万里来归,只落得一场冤狱,误你我他,苦命终生!
妻子马真一挽联云:
病容憔悴展图犹带一分愁,泪眼惺忪遗像徒留千古恨。
行笔至此,颇为抗日名将李鸿惋惜。人生之关键一步,该朝哪里走,不能看清;一旦走错,则不能挽回,可不就是徒留千古恨吗?想当初正值鸿鹄壮年,若或隐归乡间,做一平民百姓,整理留下些亲身史料,也好过这无谓、无聊的牺牲!
本帖一共被 4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好歹出狱后有十余载平安晚年。
在长春,派兵出城作战,忘了是去收复飞机场,还是征粮,前面的一个团遇到解放军,后面的部队慌了,要跑路回城。史说劝阻无效,躺在地上,挡住部下的逃路。
http://baike.baidu.com/view/1225426.html
留在大陆呢,肯定成为另一个廖耀湘。呆在香港看两岸潮起潮落?估计也会郁郁寡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