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炸药奖,绿荧光蛋白,和一个半倒霉蛋的故事 -- 二胡

共:💬105 🌺755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家园 我儿子要是能得个炸药奖地下室的乒乓桌他尽管去炸

我儿子要是能得个炸药奖,地下室那乒乓桌他尽管去炸就是了。

怕得是乒乓桌是贡献了,什么奖也没有看到。

家园 老兄是天津卫的?
家园 爱莲给过一个链接

爱莲:见过不公的, 没见过这么不公的

确切地说,是给 Car Dealer 开 Courtesy Shuttle Bus。

家园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家园 这次HPV分一杯羹

会不会就是为了恶心Gallo?

家园 这其实很损害科研的道德体系

科学家获得的东西:收入,自己的满足感,还有就是同行的认可。

所以在科研界,贡献这两个字是特别看重的。别的不说,为什么每个人做完报,写完paper都要加上感谢这一项,这就是对他们贡献的肯定。如果忘记一个该感谢的人,基本是要被鄙视的。

Doug转行,那是他自己的问题。但是并不意味着他在科学界的credit就自动清零了。如果这样算的话,孟德尔也可以从教科书里面去掉了,他的贡献是在死后被人们认识到的。

这种乌龙,很有可能是炸药奖提名的那批委员,根本没去看原始的资料,就想当然地决定三个人了。当然,换个角度说,人家就一个私人奖励基金,想给谁就给谁,别人还真不好深究。

家园 这丫有啥可郁闷的?欺名盗世未遂?

是法国人先分离病毒样本,文章也先在Science发表。Gallo当初用的样本来就来自法国人实验室。他自己宣称发现新病毒,而后来的工作发现其实他发现的病毒和法国人其实是一个(The origin of HIV-1 isolate HTLV-IIIB: 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363/n6428/abs/363466a0.html)。这丫比较恶心的是几次文章中的照片啥的就是对法国人结果采用“拿来主义”。 当初他和法国人并称为HIV病毒的发现者其实有很大的政治因素。后来的证据对他是越来越不利的。比如: Science subverted in AIDS dispute: In Gallo case, truth termed a casualty http://www.chicagotribune.com/news/nationworld/chi-100608-hiv-discovery-nobel-prizeoct07,0,3935882,print.story

家园 很有娱乐精神,炸药奖看看就算了

如题

家园 多谢!

一个好系列。我想大家能够从GFP的故事中得到各种各样的启发的。

家园 这个吗,对也不对。

对的是科学家最看重的是同行的认可。不对的是Douglas的credit没有被清零,所有关于GFP的论述,大部分都会提到Douglas克隆基因的功劳,但那之后Douglas就quit了,他没有继续去追寻他开始的梦想,没有为GFP的推广出过力,他现在的境遇也是大家很是唏嘘的,老Martin12月去领奖时,肯定会大力表扬Douglas的,但炸药奖委员会没把这个奖给他,也是站的住脚的,那帮评委是经常搞一些大家啼笑皆非的噱头,但这回应该不是他们的问题,按我的想法,Douglas的名字根本就没有机会被推荐上去,初选都没过,也就别谈最后被委员会选上了。现在牛人越来越多,每年的炸药奖的评选也越来越有难度,不但科学成就,科学素养,圈内影响力,道德品质,人脉关系,乃至政治因素都会最终决定奖项的归属,Douglas的中途退出对他的科学素养和圈内影响力的伤害是致命的,所以说这个结果谁也怪不了,要怪只能怪命运弄人了。

家园 逐篇花并收藏

老兄把一个严肃的科学话题写得如此生动有趣,你也是大牛。

家园 写的真好看。

除了故事以外,我印象更深的是二胡反复用的一个词“聪明”,Martin Chalfie在业内是公认的聪明人;聪明但是倒霉的Douglas;看名字像个俄国人的Sergey Lukyanov,聪明不是吹的;Roger的聪明体现在没有费劲去寻找新的荧光蛋白,而是从已有的绿荧光蛋白入手。。。

聪明造就科学,科学成全聪明。

当然,怎么看,我都觉得二胡也是很聪明的!

家园 花花花

希望各位从这个故事中可以得到各自的启发,无论你是作科研的,还是为人父母的,只要你能从中吸收到一些营养,我也就没白费这些笔墨了。
好人啊!不出声拍巴掌送鲜花,过意不去的。

读书人的事儿,让读书人这么一写,让俺知道妙趣文字是啥事儿了。收起来给俺家孩子看。

俺等着看下面的新故事

这个故事不是那么简单的,待我慢慢说来 花 1★ 二胡 2008-10-08 14:54:29

家园 二胡兄大作,纠个小错。

其实这些彩色荧光蛋白都是源于DsRed而不是绿色荧光蛋白(GFP), 由于DsRed蛋白会自发形成四聚体,所以实际应用不是很理想,因为科学家们总想着研究被荧光蛋白所标记的蛋白自个儿一个人的状态,不喜欢强迫蛋白呆在一起。当时DsRed已经有单聚体的形式,Roger实验室以此为基础进行筛选,在2004年发表了那篇报道多色荧光蛋白的文章,现在这些在生物科学领域很有用的标记物蛋白已经被一个叫clontech的公司商业化了。

家园 写得真好!花个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