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写在三中全会前,聚焦农村改革。 -- 挑灯看剑

共:💬154 🌺677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家园 这么多花不是白得的.
家园 此句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同是我最记忆的中华名句

金融的本性决定其是推助器,而不是生产力.

事是人干的.

家园 花!
家园 花,听完了三中全会的报告.

看来国家启动的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绝非单一的土地流转和户籍政策,而且看的出来这个工程的时间不会短,也是分步稳扎稳打,那些做中国前途预言的经济学家,恐怕很少有人会想得到TG的计划之庞大,决心之坚定,中国的前途,肯定不会倒在类似区区"人口红利"等个体障碍前面,相反,巨大的地域和庞大的人口给中国提供了经济上的战略纵深,这是有些国家想做却做没条件,比如新加坡的李光耀;有些国家还根本就是摸着门当窗户使呐,比如印度的治国精英,抛弃大多数国民的政府最终会被国民抛弃.

家园 看你写得辛苦,连国庆假期都耽搁了,花一个!
家园 喜欢这种考察派

不管说的是好事还是坏事,至少都是实事。讨厌那些坐在电脑前面,想象农民兄弟“水深火热”,自己要一篇雄文拯救亿兆黎民苍生的。

家园 写得好
家园 农村的实际情况

农村的实际情况是发生在中国这几年制造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的真实反映。但是,这个是发生在制造业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但是现在的问题是,在经济萧条的背景下,中国的出口放缓是必然的。中国内需占GDP不到一半,如果出口下滑以后,大量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立马崩溃,前一段时间的制鞋,最近的是玩具。都带来了大规模的失业。作为农民工,本来打工都是季节性的,流动性的,暂时性的。真正能够在打工第定居下来的,非常非常少。以前遇到问题或者倒闭的话,这些农民工,可以立马转变回农民,回到老家,重新从事农业生产。土地是他们唯一的依靠。只要有地,他们就不会饿死。

但是如果土地被兼并之后,他们怎么办?能靠社保吗?能靠医保吗?

中国的农村有很多问题,土地流转问题不是最紧迫的问题,也不是最重要的问题。至少排不到,农村的保障问题,农产品的价格问题,农资问题的前面。

另外农业的规模生产完全不需要土地流转就可以实现。

家园 台湾人收入的数据有误吧?导致的结论会偏差很大。

外链出处

家园 呵呵

我看的是中天新闻,而且是前不久的,他们自己电视新闻里播放的,从可靠度上我觉得比你让我看得台海网要有说服力。

观察一个社会最好的方法就是看他的新闻 至少比一些电视剧 网页评论靠谱很多

从台湾新闻看来台北生活水平比上海差

至于城市面貌那要差远了

呵呵
家园 呵呵,还特意找了一个认为比较贴谱的网站

看来今天看台湾人的收入和10年前甚至5年前的感觉完全不一样了啊。

家园 获得【通宝】一枚
家园 花这一句!

说句题外话,我心中的中国梦的重要一点就是各个阶层能够自由的交流和流动。遗憾的是,我看见现在的大学生已不像我读书时,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在一个宿舍吃住,凑份子下馆子;现在城里孩子早早的就搬到校外租房住。我大学的农村同学,毕业后逐渐就能买房成为城市人;而现在的农村大学毕业生,即使不错的工作,没有家里的支持,高昂的房价使他们进入城市的道路异常艰辛。

家园 那几年我还小但发生在我身边,必要我可以打电话回家问问

文中提到的东北大豆故事我是有感触的 当时我还小94年左右吧 家里在沈阳城郊承包了百十来亩旱田地 城市周边农村的地租是很便宜的 每亩地只要60元 承包的三年 为什么这样呢 1是市郊打工的地方多 2人也比较懒惰一些 绝对没有歧视 懒惰有两个结果 1是不原意大面积种植觉得累2是种植不用心 所以在当地人手上根本不赚钱 爸妈刚去的2年当地人就都红眼了 悉数爸妈当年务工都是找的当地年龄比较大一点的 用妈妈的话说给点钱就干 而且认真 因为年龄大的一是当锻炼了二是还有柴米钱, 第三年村里单方毁约 准备重新按新地租承包 当时签的合同也没什么法律效力爸妈也不想为这一年争论什么又种一年 转手又回老家承包几十亩水田 悉数当年爸妈第一次赚得像样的钱主要有低地租低成本 成本主要控制在人工 很多工活都是找的亲戚还有当地亲戚的邻居 邻居稍微给点工钱都高高兴兴的 亲戚么 ,换工或者买些实物都是不错的了,我老家距离市区比较远乡亲很朴实的,不过当时也算是农村经济不错的地方了,当时全国很有名气的皮装交易市场就在我们镇。 95-96记得比较清晰了 不知道是不是和河里所说的当时的刺激内需有关还是和家乡发水有关,那一年大米2元一斤。 我记忆中的最高价,老家也算是水稻的主产区,辽河平原。

那三年过后我家就不在沈阳种植大豆了,一是大豆降价 二包括地租等成本上升 还有一个意外的原因,就是黑心种商卖给我家的假豆种 ,那个年代钱到兜里就不认帐

家园 【讨论】我不同意下面这一句

上海最潇洒的就是这种人

这才是真正替农民着想。

我不知道上海的情况,我老家是江西郊区的,原来的2亩多地,现在只剩房子了,建好等着政府来拆房子。现在我们镇的状态就是像挑灯看剑兄说的,

大多数人还是聚在一起打麻将,靠补偿的孳息收入维生

另外还包括一些兄弟反目,父子成仇的情况(有钱了自然就可以争利了)。

具体情况我也不太清楚,不过钱多得能够

他们的租金补偿很高的 房子也分得好 都是商品房

还有很多人买个摩托做作摩的

比普通上海人日子好多了 没有压力 有能力的人再作作生意生活水平和老外看齐了

他们的下一代就肯定能接受最好的教育

这些人并不多,有20%就不错了。没有压力,那是因为现在手头还有些钱,原来种的粮食至少可以自己,从现在开始就得买粮买菜,开销比以前可是要增加不少。所以慢慢的就会有压力的。

我们镇紧靠市区,现在已经快成市中心了,周围认识的人其实不能算农民,都在市里或者外地打工,而且原来市区小,现在一扩张,其实也能容纳这些脱产的农民。所以虽然我不喜欢现在家乡的氛围(诸如亲戚关系之类的问题),但公平的说,他们的境遇不算差。

我们镇是郊区,不能作为农村的例子。我无法想象城市如果容纳那些更偏远的农民。所以不同意兄台的观点。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