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上)文人与行·梁实秋和郁达夫 -- 陈郢客
有才气者常常洋洋洒洒,有时候真不好收。
我知道陈郢客未必把此事当论文对待。
这个系列应该满有意义,当下的人读民国文人,常常有许多错觉。
想法和LZ不谋而合,但是真佩服LZ的文笔考据,唉,一提起笔就头疼
麻烦您引文的时候先弄清楚梁实秋写这篇文章的时间再说,具体的讨论以前河里有过,我就不多说了
江南兄在这个问题上舌战群儒的风采。我当时还觉得自己低估梁大师的思想境界了。不过,后来偶然又看到梁大师回忆鲁迅的文章,结合大师对闻一多的评论就彻底对大师失望了。说到底,梁大师充其量是个文字大师而已。他以永恒的人性为文学作品的最高评判,求仁得仁,他最好的作品也就只好在这上面打转转了。雅舍系列就是最好的例子。
"...谁又不穷苦?"——语气上暗含一多不能忍受穷苦。
“然而一多的脊背弯了,手指破了,内心闷积一股怨气,再加上各种各样的环境的因素,以至于成了‘千古文章未尽才’,这怪谁?”
以上暗示一多对国民党政府的不满是出于对个人境遇的不满。这就是把人看小了,十足的“狗眼看人低”。最后还来个“这怪谁?”这种口气说话,真TMD让人愤怒。
以上引文都是在闻一多死后梁实秋的手笔,其它地方我就不提了,仅仅说一点两点。
我没有就没有了吧!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绝对不要妄想正人君子会援之以手。
何似举家游旷远,风波浩荡足行吟。前面的可记不得了。可惜我的鲁迅诗集搬来搬去丢了,铅字+手迹,还是郭沫若写得序,呵呵。
花,收藏。
为啥老毛不待见他,那是有历史原因的。
梁是欲去抗日时期的南京而不可得。自己扒拉着脸皮不要了,可是人家从来没把他当自己人,徒留笑话。
不过塞翁失马,稍有后福,倒是免得一顶汉奸文人帽子。
陈显然并非攻击其私生活,而是抨击其道貌岸然的姿态。
其论据是否正确,可另外讨论。但不可混淆论点与论据。
陈源(笔名西滢):
“我觉得他的杂感,除了热风中二、三篇外,实在没有一读的价值。”〔摘自1928年6月初版《西滢闲话》〕
实秋(即梁实秋):
注:此篇文字催生了鲁迅的“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一文。
苏雪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