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3)接着说邓公 -- 史文恭

共:💬246 🌺887 🌵8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7
下页 末页
家园 您如何解释这个

1981-1984年粮食产量大幅度上升,1981年为6500亿斤,1984年为8148亿斤

81-84年,中国是否有大规模的垦荒行为?

您所说的单干没有带来效率,那么大规模的粮食增产来自何处?

没有大规模的垦荒,只能说粮田的效率提高了。当然,您可以把这个归功于许多因素,诸如良种,化肥,水利的改善等等等等。有趣的是,这倒是和集体农业时代脱钩的时代。

家园 历史上的化名
家园 断章取义。上升不是从81年开始的,而是从76年开始的,

75年杂交水稻的成功,78年杂交小麦和杂交玉米的成功,是这次粮食增长的真正原因。

85-88年,中国农业下滑,再次陷入了粮食危机你怎么不提?难道你说的单干只是针兴奋剂?

72-82年,正是农业科技兴旺的年代,带来了76-84年的农业增产。82-84年的彻底单干破坏了农业科技和水利基础,导致85-88年粮食生产下滑。

87年国家重新重视农业科技的投入,于89年扭转农业生产的下滑局面。

点看全图

家园 谢谢提醒。
家园 一段时间内承包制带来了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事实

这种提高的本质,一是承包制实现了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使农民的经营土地的自主性和灵活性提高;第二,在于改变了国家-集体-个人的分配关系,农民可以自主投入额外劳动而收益归己,从而刺激了农民投入更多劳动时间。

但是,这种制度的改变并未带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因为农民收益的增加是劳动时间增加换来的。生产力提高的第一要素只会是科技进步。

62-65年,安徽第一次承包被废除后,粮食生产居然连年增长,这个事例说明承包与否和农业生产力提高并无直接联系。如果把“吃饱肚子”作为标准,那么只能说明承包改变了分配关系,使农民所获收益相对增加了。

把承包制与公社制相比,公社制的弱点是限制了农民经营土地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农民不能自主投入额外劳动时间而获得完全相应的收益,农民在公社加班干活所得的也最多是几个工分,因此投入额外劳动的积极性不高。

而公社的优点,在于集中组织人力兴办水利、道路、初等教育、卫生防疫等公共事业,使农民在整体上提高了应对各种灾害风险的能力,旧中国一次黄河决口就饿殍千里的惨景从此再也不会出现。从中国历史的角度观察,这个功绩堪称伟大。

这种收益大多是隐性的,也就是说不会直接体现在每个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上,但却在实质上促使了生产力的提高。

在中国工业化的开始阶段,公社组织严密而运行成本低的优点(因为多数公社干部是不脱产或半脱产的),也方便了政府征收农业剩余,为工业化提供初始积累。

特别在58-60年间,在某些干部的操纵下,由于浮夸风而带来的“高征收”与当时的饥荒是有密切联系的,甚至出现了暴力抢夺农民生活资料的现象,这个问题更应该归咎于执行者而不是公社本身。

通宝推:薄荷糖家族,
家园 好像您的观点和陈MM挺象,花
家园 外国的事情我没兴趣

我只知道在中国,没有集体化,并没有导致良种无法推广,机械化水平无法提高。

产品研发以后就需要推广,这有什么奇怪的么?如果科研人员不适于作这个工作,就应该有专门的机构从事。集体化要推广什么就很简单了,比如大饥荒就一下推广到全国。

家园 温柔不温柔,相对而言

比起中国集体化后死人无数(人数有争议,不过总是百万以上的级别了)的大饥荒而言,是够温柔的吧。

家园 百分比呢?社会是看比例的,而不是看个体的
家园 个体单干,恰恰导致良种无法推广,而三鹿却得到大面积推广

85年后粮食下滑就是这种局面。

所以后来重提农业的集约式管理,在农村,农民早就从根本上否定了彻底单干的极端了。

在单干的状态下,劣种打败良种,假种子祸害农业的情况屡屡上演,这本是不应该发生的事情。

家园 给点事实,你们自己分析

可靠材料-来自安徽人:

1. 60及以后几年都是风调雨顺的丰收年,当时搞人民公社,去地里干活回来要搜口袋,家家户户不许冒烟,吃饭堂就要看掌勺的脸色,关系好稀饭装成干饭,关系不好稀饭装成清水。结果粮食烂在地里,人饿死在家里。尤其是家庭出身不好的人,基本上吃不到东西。

2.相邻的村子的领导检查口袋不细(故意的),吃饭堂也不太定量,就没有饿死的人。

3.人饿到什么程度?树上没皮,地上没草,临死前吃土。

4.怎么活下来?小孩子抱着衣服钻到庄稼地里一躺就是半年,见啥吃啥。就是不能抬头,不然被人看见抓回去就饿死了。

家园 农民工是否可以被算作一定意义上的流民?
家园 现在还不是,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流民

每年全国流动的民工约2亿多人,他们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流民。

第一个前提是经济状况恶化,就业无着;第二个前提是土地没了,最后的掩蔽所没了。

经济大势总是有起有落,今年这样上半年就近7万家中小企业倒闭,2千万就业岗位没了,还没出事,就因为农民工还可以回老家种田。

所以,居安要思危,哪怕经济形势再好,也不会轻易动土地政策。更何况现在离“安”还差着十万八千里。

家园 很遗憾,三年饥荒死人的具体数量存在争议

英国圈地运动死了多少人不知是否有研究结果。

不过,如果按饥荒死亡一千万来计算,恐怕比例也更高啊。

另外,圈地运动主要损害的是小部分使用公地的穷人,大饥荒则是损害全民利益。

家园 没有具体数据就不要当成结论

不然不就误导了吗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