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对印度的种姓制度的冲击,从尼泊尔开始 -- 响水滩
好像有些地方农村户口比市内户口好得多,各种补助不少,老人也发钱.好像逢年过节还发钱.
说印度的贫民窟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顺手再贴一段陶短房的反驳:
类似秦教授所构想的、专为农民工设置的城外城式贫民区,只有当年的南非才搞过。
日前,清华大学教授秦晖建议深圳在全国率先建立贫民区,允许进城务工农民工等贫民在区内搭建贫民窟,认为这种做法可以解决农民工无法在城市安家的难题,是尊重农民工等城市贫民自由的好办法。
真的是如此吗?
所谓“自由”,意味着农民工应和城市原有居民享受同样的待遇:同工同酬,居住权,社会福利待遇,受教育权等,秦教授的构想却是在建造一所“城外城”,不错,在这座城外城里,农民工是平等的,“自由”的,但他们拥有了专属于自己的“贫民窟人”烙印,将不得不忍受“城里人”更为异样的俯视目光。这样的“自由”,不提也罢。
城外城既然被定位为贫民窟,其相应的配套设施,如教育、医疗、卫生、公共设施、交通服务等,显然也只能是“贫民级”的,这有形的隔离,是让农民工这一阶层能够“寄生”在城市边缘,却又不至于和城市融合,令“城里人”既能享受到农民工价廉物美的服务,又不需要为这些“贫民”付出过多,如果说这样是对农民工的尊重,那么这种尊重,不要也罢。
秦教授说得没错,在许多发展中甚至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中,都出现过大批农民进城的现象,都出现过不同形式、不同规模的“贫民窟”,但这些贫民窟无一例外是自然形成,也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逐渐淡化、消失、变迁。而相关城市政府所做的,则是给这些自然形成的贫民区以足够的政策倾斜,尽快将之社区化、城市化。在伦敦、巴黎、伊斯坦布尔、里约热内卢,许多这样的“贫民窟”出现又消失,然后又在其他地方重新出现,这种出现—消失—再出现的循环往复中,城市化的进程便不断扩展、深入。它们也建福利房,但这些福利房因地制宜随处分布,并用于安排那些确有需要的贫民,这些享受福利房的贫民,既有“城里人”也有“乡下人”,福利房的对面,也许就是高档公寓或者繁华的商业区。类似秦教授所构想的、由政府统一规划、专为农民工设置的城外城式贫民区,只有当年的南非才搞过———他们在“白人的约翰内斯堡”南郊,人为制造出一个“黑人的索维托”。
城市化进程是大势所趋,而贫富混居又是世界潮流。农民工的问题理应得到解决,但必须建立在尊重、平等的基础上,绝不能仅仅把农村从山乡搬到城市郊区,而变相地将不平等制度化、实体化、程式化。
□陶短房(旅加媒体人)
他们都不糊涂,立场问题而已;以前我始终怀疑,现在我终于深信不疑了。
为了证明免煮柿油“就是好呀就是好”,不惜将任何免煮柿油国家的问题都包装成“优越性”。这帮人自己去都没去过印度,拿个第三者的报道做底就可以发表出洋洋洒洒的鸿篇巨制。其实去印度花费很低,为什么不去看看呢?
觉得印度和老民国(1927-1937的民国)很有点类似。比如说:
都是小乱不断大乱没有,说起来地方反叛势力此起彼伏,能翻天的目下似乎一个没有。
都是社会分化极大,一小部分人的生活和世界发达国家接轨,大部分人则生活在一个世纪之前。
都是宏观经济不错微观一团糟,看起来宏观数据可人,看看地方就觉得那数据真实性大可怀疑。
都是号称政治民主其实封建色彩浓厚,城市政权被黑社会把持,农村完全依赖宗族势力统治。
都是三产发达工业薄弱,有号称地区金融、服务业中心的城市,论起工业水平来却笑话不断。
都是唯美国马首是瞻,美国支持一句话就载歌载舞,美国转身翻脸就立即茫然不知所措。
若说不一样,那就是印度的地方割据还没到武装割据的地步,眼下也没有亡国灭种的外患。可是印度的宗教矛盾却是旧中国不及,印度人也没有中国人这般强烈的平等意识。
大家觉得如何?
去香港办通行证,去一些比较好的国家旅游,有上海户口的通过率会比较高
不像中国.最弱的时候,头上有个俄罗斯,身边有个日本.
印度身边呢,尼泊尔?巴基斯坦?孟加拉?斯里兰卡?
印度受过良好教育的,大多数比中国人有着更为直接的平等意识。但矛盾的是面对外国人,他们却又不由自主地会为种姓制度作一些勉强的制度辩护。
但要想制衡,手里的法码就不如中国多,毕竟在经济上许多方面都还只是中国的一个零头。
我最近在追看CCTV拍摄的大型系列记录片《撼天记》,这是反映中国航天发展的一部好片子,透露了许多不为人所知的细节。给你的印象是,中国航天的发展,太不容易了--苏联撤专家,美国不合作,自已几乎是一帮没见过火箭的人利用一点苏联来的知识和资料为甚础,慢慢发展出自我研发的一个完整体系来。
印度在五十年代与苏联保持了良好关系,冷战后期及后冷战时代又成了美国大力支持的对象。它可以自由地参与西方航天天科技协作,可以向所有西方国家和俄罗斯购买武器。
“印度的(政治)条件太好了”。这是一位参与歼十项目的工作者发出的感慨。
即便如此,至今印度的航天仍被中国拉在后面。
中国孱弱的时候,指的是人民委员所提出的民国时期.
建国后的中国,虽然瘦,但不孱弱.
低种姓教育程度低的大多数人。
即使是受过高等教育的,那种所谓的平等意识也是很抽象化理想化的。如果问他们是否支持种姓平等,那答案多半会是肯定的,还会吧啦吧啦什么种姓制度妨碍印度经济发展啊之类的。
但是在自身的现实生活中,他们可以接受一个低种姓的上司吗?这恐怕就未必了。如果跟他们说,要派一个人来做他们上司,而这位未来上司的父亲是掏粪的,估计就要闹翻天了。还有楼下某位说的门当户对问题也是。
以上仅属我对印度人的印象。如有不对请指正。
以前工作的公司不在公司所在地买养老保险,而是统一在总公司所在地买。后来跳槽了,专门跑了一趟总公司所在地,想把养老保险转回我自己的城市,居然不让转。说是要等退休的时候才能转!!俺离退休还有好几十年呢,倒时候还记不记得有这回事都是问题。如果俺跳槽好多次呢?都不知道怎么保留这些个保险账户的信息了。
猜测很有可能,如果这个种姓里的人长的是五颜六色的话,
那么可以肯定是这样。
那可真应了那句老话:淫人妻女者,其妻女必被人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