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那些即将消逝的名字 -- 须弥一芥
这帮孙子就是tmd跟他认真。
当我们沿着时光之河向Bank of America的源头回溯到NationsBank这个分支,就不得不提到美国银行业的拿破仑--- Hugh Leon McColl Jr(以下简称小McColl),说他是拿破仑,一因为个子不高(5英尺6又3/4英寸,合1米66不到),跟拿破仑一样比较矮;二是来自南方北卡罗来纳州这个金融业的蛮荒之地,就象拿破仑来自科西嘉;三是“战功赫赫”一手把位于北卡罗来纳州夏洛特的一个小银行通过无数次并购发展成为全美第三大银行。
被誉为“南方之光A matter of Southern honor”的Hugh Leon McColl Jr
一提起美国金融中心,我们可以搬起手指头数:纽约、费城、波士顿、芝加哥,基本在北方,上文说到后来贾尼尼把San Francisco发展成西部金融中心,而南方是一个也没有。
直到1980年代前,南方“红脖子”们要大型融资还是要到纽约华尔街受Yankee的白眼,签“不平等条约”,直到激进的小McColl改变了这一切。
小McColl是土生土长的“红脖子”,一嘴北卡大茬子腔,年轻时从军,以中尉军衔从海军陆战队退役,转业回乡后被他老爸介绍到多年的关系American Commercial Bank(牌子很大,也就北卡一小银行)那儿当个trainee---培训员?
1960年, American Commercial Bank与Security National Bank合并而成North Carolina National Bank(NCNB), 小McColl的事业起步之地。
从1961年当上小官开始,一步步在1974年后爬到银行的总裁(named president),成为chief executive(CEO?美国银行业的官制真让人头大)的有力竞争者。
不过那时可不是个好位子,石油危机导致的通货膨胀使美国银行业储贷利息倒挂(以前放的长债利息低,短期存款利息一天比一天高),当时chief executive Thomas Storrs焦头烂额成天救火,不过在危机中也有收获,就是小McColl表现得很不错。所以1983年Thomas Storrs退休,就让小McColl接班,成为NCNB的chief executive。
1980年代初正好赶上美国对银行业“松绑”,各种法规废除,银行可以跨州经营,开始了银行业大并购的时代。小McColl抓住时机,进行了一系列并购,其中包括1991年7月小McColl 和C&S/Sovran的Chairman Bennett Brown 签署协议将两家合并成新的NationsBank(刚刚扯回NationsBank)。
从1983年当上NCNB 的CEO到1998年并购Bank of America之前,小McColl在15年内进行了50次并购,一举把NCNB从一家资产130亿美元的小银行变成了2850亿美元的全美第三大银行,规模扩大了22倍,员工从7600人增加到14万人,当时排在花旗、大通曼哈顿(Chase Manhattan Corp)之后。
据说小McColl当时兜里揣着一张纸--"enemies list",瞅准机会就毫不留情地“开火”把对手干掉,自称"I was born with competitive blood," 在给商学院同学们致辞时大言不惭:"People say don't be edgy. I just don't know any other way."
口头禅:"Do what you say you're going to do. Get the job done. Get it done right."
2001年Bank of America的CEO 和chairman Hugh McColl把棒交给 Kenneth Lewis,自己退休了。Bank of America新的一页翻开了……
To be continue….
加油写啊。
NCNB 银行,他还是 NCNB PRESIDENT。
Kenneth Lewis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比如他名列时代杂志世界最有影响的100个人,颁奖仪式他就不想去,因为“本拉登不去”。
Kenneth Lewis有点像小McColl,都是从NCNB的底层干起,Lewis1969年本科毕业就进入NCNB,第一份职业是信用分析员,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自己的地位也不断上升,在小McColl任内的一系列并购行动中,刘易斯是并购案的主要执行者,充当“清道夫”的角色,集中精力于削减并购后的分支机构的宠大开支,例如负责公司合并后的员工资遣,公司之间的文化整合等,据说是十分严酷不近人情,他的下级曾对媒体说“Lewis血管流的是冰不是血”,也曾有基金经理目睹Lewis当众给其白发下属下不来台,骂人家是“鼻涕小儿”。
Lewis是个苦孩子,生于美国乔治亚州乡下小镇,自小在一个穷人家庭长大。父母在他10岁时离异,父亲后来在战争中阵亡。母亲靠做护士一天工作两班,把两个孩子拉扯大。Lewis自12岁就开始打工,先后做过档案管理员、钢铁厂工人、加油站跑腿,也挨家挨户卖过明信片,上高中时还卖过鞋子,在乔治亚州立大学的学习也是靠助学金完成的,大学期间他还干过会计和航空公司售票员。
梅花香自苦寒来,Lewis出身中下层穷人家庭,吃苦耐劳,有韧性,是他后来成功的重要因素。小McColl说,“挨过饿的人会干得更好。在美国银行,许多出身寒微的人都成了银行的骨干。”
说Lewis独断专行、冷血或者有纪律、不妥协也好,这些都不重要,小McColl选中Kenneth Lewis做接班人的最大理由是“无论如何,他总能赚到钱”,这一点就够了。
"king of Wall Street" Kenneth Lewis
2001年小McColl把棒交给 Kenneth Lewis时,Bank of America的资产6420亿美元,年收入330亿美元,利润75亿美元,市值740亿美元。总结小McColl时代的特点就是用资本市场来释放商业银行业务风险,在兼并重组中不断美化财务报表用以支持进一步的并购,当大并购的眼球效应平息后,会发现公司大而不强,客户服务并无改进。
Kenneth Lewis接班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大刀阔斧地精简机构,提高效率,一口气裁减了美国境内和印度的10,000名员工。然后开始强调顾客服务,一次有人问及他对美国银行最大的贡献是什么,他毫不犹豫地回答,“让顾客到银行更方便,花费也更少。”他推动的银行服务改革颇具创意,例如在每月企业的两个支薪日,为改变午餐时间顾客排长龙存款的现象,他特别增雇临时职员。他也在自动取款机和其他新科技方面投入巨资,提高服务效率。
练好内功后,Kenneth Lewis重启收购的战车,又是一连串的并购:
2003年以480亿美元兼并FleetBoston、2005年以350亿美元吞并MBNA,确立了美国银行拥有全美最大的分行网络,信用卡、房屋净值贷款以及汽车贷款发债机构。
2005年6月17日,美国银行斥资25亿美元,按净资产溢价15%的价格从汇金公司手中购入约174.82亿股建行股份和认购期权,又在建行IPO时斥资5亿美元,以2.35港元的IPO价格再次购入约16.51亿股。根据协议,美国银行所持建行股份将从2008年10月27日,即建行IPO三年之后开始解禁。2008年5月27日建行发布公告称,美国银行将行使认购期权,以每股约港币2.42元的行权价格从汇金公司购买60亿股建设银行H股,计划于2008年6月5日完成相关的股份交割。
美国银行入股建行后来在中国引发“银行贱卖论”,考虑到当时上证指数刚刚跌破一千点,银行实际破产论还在国内流传,入股的价格当时没有可参考的因素,对Kenneth Lewis说是赌博也不过分,只不过他象小McColl说的那样运气总是很好,买在了低点,现在赚了大钱。中国人看见美国银行赚钱了就眼红,“光看见贼吃肉,没看见贼挨打”,你看中投入股黑石、大摩赔了多少,做战略投资者风险很大的。
2006年30亿美元并购US Trust,2007年从荷兰银行以210亿美元并购ABN AMRO North America, LaSalle Bank Corporation 和LaSalle Corporate Finance......
而2007年底并购Countrywide Financial则最受指责,前后花了61亿,很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难道是Kenneth Lewis过于独断,判断失误,走下坡路的开始?
此次美国银行以500亿美元并购美林,并购美林以后,美国银行的投资理财经纪将超过2万人,资产超过2万5000亿美元。
61岁的刘易斯称之为“一生难逢的机会”,外界则认为是他七年来最大的一次冒险。
历史已经确定,可任由评说;未来充满选择,却让人迷茫......
英雄到此谢幕,美人亮相出场。
To be continue......
之所以能够“英雄”救“美”,个人窃以为还是年纪相仿,门当户对。Bank of America 从1904年算起到现在104年,Merrill Lynch从1914年算起到现在94年,比起158年的Lehman Brothers辈分至少差一代,而且都是WASP血统,所以Bank of America选择Merrill Lynch就顺理成章,老犹太Lehman Brothers被抛弃也算时乖命蹇。
Merrill Lynch正经音译应该是美人凌迟,太血腥了,所以就被美化成美林。翻翻美林的历史只见美人,不见凌迟,所以美林的故事基本就是美人的故事。
Charles Edward Merrill1885年10月19日生于佛罗里达,大学辍学,到处打工,直到1914年1月6日在华尔街建立了自己的公司Charles E. Merrill & Co。4个月后,7年前大学毕业到纽约来找工作时认识的Edmund C. Lynch加入了公司,1915年公司改名叫Merrill, Lynch & Co。公司主要业务是承销和经纪。
在喧嚣的1920年代,公司业务快速发展,被公认为投行领域内的专家,早期最著名的一单是Safeway Inc,现在财富500强之一。Merrill曾经是Safeway Inc最大的个人股东,在他一手帮助下,通过不断的收购兼并,Safeway Inc成为全美第二大食品连锁店。
在其他经纪人在当时的大牛市中坑蒙拐骗、上下其手时,Merrill预见到了1929年的衰退,在美林的时事通讯中,他警告客户要减少债务,“我建议你卖掉足够的证券来减轻你的债务,最好是把债还清”,建议替他的客户至少减轻了600万以上的损失。
1930年,Merrill离开了投资银行业,专心打理他的食品连锁生意,经纪业务的客户转交给E. A. Pierce & Co。
1938年5月12日,Edmund C. Lynch在出差时死于伦敦。
1940年,Merrill回到投行业,重组美林,与E. A. Pierce & Co.和Cassatt & Co.合并,公司改名叫Merrill Lynch, E. A. Pierce, and Cassatt.
出于对老友的尊敬,Edmund C. Lynch虽然已经去世,公司名字中Lynch一直没被拿下,最终留到今天,比JPMorgan的老子JSMorgan强的不只一点。
1941年,美林发布了华尔街投行的第一份公司年报,公布公司经营状况、持有资产以及合伙人投资年报。同年,公司又有人加盟,成为Merrill Lynch, Pierce, Fenner & Beane--当时全世界最大的经纪公司,在93个城市有71个合伙人。
Merrill是一个有思想的人,“将华尔街带到市井街巷”的口号就是他提炼了多年的思路后美林打出的广告,美林在全国性的报纸上打整版的投资指南,鼓励有一两千块闲钱的小投资者投资美国经济。反应极为积极,小投资者挤满了美林的办公室,美林组织的投资推介会气氛热烈。同时,Merrill彻底改革了经纪公司的内部机制,给经纪人提供薪水而不是佣金,还发起了后来成为样本的经纪人培训计划。
创新的效果十分显著,到1956年10月6日Merrill去世时,美林公司是每个交易所里最大的证券经纪商、最大的OTC交易商,商品期货市场里最大的经纪人,第5大证券承销商。
在19世纪,资本主义发展只是使极小一部分富裕起来,华尔街仅仅是精英们的游戏场所。Charles Edward Merrill抓住二战后美国经济腾飞,美国民众进入“中产阶级”的历史机遇,给普通民众提供通过金融手段分享发展成果,开创了在他死后继续流行的方式,把华尔街带给了广大民众,充当了现代金融演变进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Good Time Charlie Merrill
Charlie Merrill:well-known philanderer and bon vivant
Merrill生活奢华,喜爱香槟、美食及美女,一生3次婚姻,3个子女,事业成功,是我们这些芸芸众生向往的典范,是小平同志“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理论的最佳实践者之一。
1971年,美林公司上市,最终发展成为全能的投资银行。
1974年美林公司正式发布沿用至今的公司标志
近些年来,美林公司的发展与Merrill为普通民众服务的初衷渐行渐远,为了追求高额利润,渐渐蜕化成一个高杠杆的交易型公司,终于在百年罕见的金融危机中被自己的贪婪所击垮,被迫卖身与Bank of America。
世间最残忍的事,莫过于英雄老去,美人迟暮。所以我们将英雄美人的传奇到此告一段落,笑看现在“全球崩溃” 的大戏,再决定是否继续这《那些即将消逝的名字》。
惊喜:所有加你为好友的,在本帖先送花者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当初在金银岛这个小说里面看到,真是无法理解,问做医生的人,也无法理解,兄台可否介绍一下?谢谢
请教一个问题,为什么那些公司名字里面都有一个&?
这and在这里起什么作用啊?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