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一个震惊中国农机化所的美国农民 ?C 悼念韩丁 -- 萨苏
1.在当时,很难说‘包产到户’不是民意所向(这个民意正确与否是又一个问题,在此不多言),民意难违啊!
2.理论上集体生产可以进行良好的统筹,能提高生产力,可以解放出一部分劳动力(应该说理论上该做到的事我们还是没有做好);在条件较好的地区可以较快地实现农业现代化将解放出更多的劳动力,这些被解放的劳动力能否被其他方向良好吸纳还是个问题。
综上,探索农业发展的新方向是一个重要问题,但采取何种具体措施是个令人挠头的难题。
拖拉机发动机上的油泵和油嘴的技术要求应该要比喷灌机的核心零件----喷嘴高出很多,没有可比性。当时喷嘴应该是没有人注意到。油泵的柱塞是要研磨并且配对使用的。但发动机上的油泵和油嘴我们早就能够做,谈拖拉机发动机没有意义,要求太低,我们的国产万匹机早就有了,上面的油泵和油嘴都是国产的。拖拉机厂都是50年代的,应该都能做油泵和油嘴。丰台油泵油嘴厂可能是上百个厂里的一个。
所以,知道对生产力发展不利,也要包产到户
当时10亿人口8亿农民,平均每个壮劳力也就是对付几亩地,劳动力早就过剩了,对于大宗农业物的种植来说,包产到户并不影响在土地上的劳动力投入,同时,因为农民有了对自己劳动时间的支配自由,多余的精力可以用来发展副业。一边没减,一边增加了,总体上自然是发展了。
包产到户以后,真正迅猛增加的是肉类、水果、水产品等。一向以来对包产到户的宣传集中在粮食生产,实际上是拍马屁拍到马蹄上。
没有粮食的话,肉禽蛋都不可能增加
1/10理论
也就是长肉的效率比吃精饲料低些而已。
你可以查查那些大公司,规模都是几十上百万头,吃糠咽草的小户养殖模式不适合他们
中国人多地少,多高山,盐碱地,真正的适宜机械化大规模耕种的平原不多,这些平原又是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所以中国出不了农场主,地主有很多,现在地主都跑城市了,动不动就是某某地王又拿了块地标!
小时候看科教片的时候看到的介绍,印象还比较深刻。
内容,俺从报上大致读到过这些(印象中除了滴灌的内容我都读到过)。当时中国刚开放,对这些特别新鲜。
他们的孩子好像会讲中文,中青报还专门采访过那小伙子让他谈美国青年人的生活啥的。他们全家都在采访中对中国新闻届当时对美国的美化宣传不以为然:你们以前把美国说得好像是资本家不断用鞭子逼着工人干活,死了一个又换一个,那不是事实;现在你们有说美国人人有汽车洋房像天堂一样,这也不是事实啊!
他一个人种了六千(英?)亩土地,存放农业机械占了足球场那么大的面积。
每年除了种、收就是到处溜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