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周瘟猪 --- 不断延续的丑恶 -- 无根草
在九十年代初,四川某地的周瘟猪出现在焦点访谈。在一个贫苦的四川农村,周瘟猪以买卖死猪肉为名。他的饭店都是用死猪肉为原料,为过往人群提供食物。由于从事瘟猪肉行业甚久,大家忘记了他的真名,只能记起他的外号“周瘟猪”。周瘟猪听到这个名字,倒也坦然,面对中央电视台的采访也是落落大方。时隔这么多年,周瘟猪可能早已得猪瘟死了,可是这个毒瘤还在生长。经过一些农村,还可以看到“买死猪没爹”,“收购死猪、病猪、死驴、病马”诸如此类的标语。几年春节的前几天,曾经遇到同学的父亲从村里一个死猪贩子那里抗来了半扇子死猪肉。他面无表情的对我说:这肉便宜。一个堂兄为了生孩子请客,曾讲:不用好肉,只要弄点死鸡、死猪就行了。我听到很是愕然,出去走亲访友再也不敢吃肉了。
现在农村和一些城市结合部依然存在从事病死动物收购的集团,从收购到加工都有相应的环节。这种死货的收购价格非常便宜,但是出售价格并不便宜。收购死猫烂狗的小贩子们从各地收购或者捡回各种死亡的动物,交给大的收购户。然后这些死货被进行深加工,就成了白条鸡、火腿肠。这些深加工的食品可能进一步加工或者销售给超市、宾馆、饭店,并提供给最终用户。这些病亡的原因包括:口蹄疫、中毒、绦虫、瘟症。有的有害随着高温就消失了,可是中毒怎么消?而绦虫更需要400度的长时高温才能彻底杀灭。所以,发生这样那样的食品事故根本不稀奇,象非典一样的病还会重来。
有的情况属于邪念生于无奈,良心丧于困境;也有的情况属于丧心病狂。邓小平说:发展是硬道理。这句话说的很对,不过我要给一点解释。全国各地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都要均衡发展,既不能磨灭积极性,也不能差距悬殊。社会的发展应该给邪念生于无奈,良心丧于困境的这类人一个体面的出路,彻底斩断丧心病狂的这类人的想法。
慢慢捱吧。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有的情况属于邪念生于无奈,良心丧于困境;也有的情况属于丧心病狂。邓小平说:发展是硬道理。这句话说的很对,不过我要给一点解释。全国各地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都要均衡发展,既不能磨灭积极性,也不能差距悬殊。社会的发展应该给邪念生于无奈,良心丧于困境的这类人一个体面的出路,彻底斩断丧心病狂的这类人的想法。
小时候一个很远房的亲戚到我在的城市求医看病。好像是失明,吃豆猪肉导致的。
那时新民晚报有过报道,一黑心点心店店主和火葬场工作人员勾结,每天都到火葬场割两块死人腿肉回来做包子馅,将近一年没有被人发现。
直到一天,一名参加告别仪式的家人情不自禁扑到遗体上去哭,随手一摸发现不对,于是事情暴露。至于事后怎么处理我已经忘了,但是那篇报道记忆犹新。
因为报纸没有报道哪家店,大家都在议论纷纷,正好学校附近有家点心店关门了,让我心里恶心了很久。那之后很久我都不敢吃肉包子,
提供稳定的大腿肉供应的,有的人死的时候真是皮包骨头了,总之,火葬场里的大腿和大街上看到的大不一样的。
这条消息有经济上不合理的地方。卖包子的家伙犯得着这样吗?还得和火葬场工作人员分赃。
包括港澳台地区。呵呵,有意思吧。
故事一个最大的漏洞就是凡卖人肉包子的店,生意都好得出奇。
其实不做生意的人不知道生意的窍门,如果你的顾客盈门,实际上你可以承担几乎任何成本。根本就不会去做什么违法有风险的事,花点钱买肉不是比去偷人肉合算得多吗?
当然,有些编故事的人注意了这一点,就把时代背景放到计划经济年代,没肉票,买不到肉。其实,这又是后人的想象,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只要你出得起钱,买肉有什么困难呢?而且,在那个年代,人们吃得起肉包子吗?
另外就是,这类恶性案件,就算真的发生,也不会登在报纸上的,这里好歹是GD的天下。
假的东西很难编得出合理的故事的。
从那时开始,大家不再谈道德,谈谁钱多。
计划经济年代卖人肉的事情是有的。那个时代的背景很独特,大灾年,人都饿死了,哪里还有猪、牛、羊?可问题就是偏僻的街道上偏偏有人私卖鲜肉。。。
不是出得起钱,买得起肉的问题,而是那个时候既没有钱,也没有肉。物质匮乏时代和物质丰富时代是不一样的
这里说的是八十年代。
当时这种消息大量产生,北京就好几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