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中国核武(1964--1996)(一:来自中国的访客) -- witten1

共:💬273 🌺368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9
下页 末页
家园 那是确证核试验失败原因,以及核泄漏情况,有没有可能核爆

那是一次中国失败的核试验,邓到现场看失败原因,因为氢弹是九院设计的,降落伞是其他部门设计的,最后看到的是降落伞没打开,核弹摔碎了,摔碎的核弹是解放军先发现的,发现后邓稼先再到现场确认情况,结论是不会核爆炸,邓稼先到摔碎的核弹旁查看,辐射是少不了的,身体受损。最后核弹材料被解放军用推土机掩埋了。

家园 讨论太重要了,讨论太难得了,没有讨论就没有科学
家园 怎么采集到的啊

美国的情报分析师在分析了放射性尘埃碎片后,

日本的核电站那点尘埃,和这个原子弹比起来是不是没得比啊

家园 俺也是杨

不过是杨玉良了

家园 生洪不是力学系的咩

这贴一下牵出好多复旦的师兄啊

家园 尊重这些元勋,但是不要神化
家园 谢希德没当过上海市委书记或市长。

  她的行政职务最高是上海复旦大学校长,党委党委。当过中共中央委员,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市政协主席,中国科学院主席团成员。

家园 核软化

这意味着他们还没有使用“较迟钝”的高效炸药,因此这意味着,一次偶然的引爆就会事实上引起一些核软化

  俺的猜测:

  内爆表原子弹需要把引爆用的炸药做的形装非常精确,而且要在四周装上几十只雷管非常精确地同时引爆,以之形成四周非常均匀的高压波使核装料向中心压缩以超过临界。稍有不均匀就会炸散装料,使之部分装料不会核爆。

  如果引爆用的炸药被外界意外引爆,一般是从一侧开始,不可能象几十只雷管非常精确地同时引爆那样产生均匀的向内压力波。

  结合前半句说的“没有使用“较迟钝”的高效炸药”(这个好象国内叫“钝性炸药”,是指需要用比普通炸药更高的能量才能引爆的炸药,就是说除用特殊的雷管外,外界的爆炸不易引爆。),这个“核软化”应该是指部分核爆,就是当量大大小于设计值的核爆。

家园 国产仪器与国外的差距主要还在故障率和易用性上。

这在军用上可以用加强维护来解决,民用实验室里三天两头维修换零件就不愿意了。

  另外,这种顶级的试验用仪器,零件可以百里挑一,包均航天工程中也是这样干的,中国产的集成电路军用级价格比工业用级要高十倍左右,工业用级又比民用级高十倍左右,百倍左右的价格民用承受不了。

家园 飞机在日本海上空收集尘埃,这需要相当精密的仪器才能测出来

  日本的核电站那点尘埃在中国许多地方已经能测到,强度相当于各地本底幅射的十万分之一。

家园 十万分之一....

这个仪器精度。。。估计不便宜啊。。。。

家园 再顶一下!

向民族的脊梁致敬!再次重读仍热血沸腾!替作者做了PDF,连接如下:

http://bbs.weiphone.com/read-htm-tid-1868026.html

家园 非常感谢,要是能再加入西西河的链接出处就更好了

要是能把西西河的链接出处也放入pdf文本就更好了^_^

家园 不好意思

不好意思,本来是要加,做的时候太匆忙,最后忘了,下次一定注意!

家园 或者铁架的准直性实在太好

一百米高的铁架如果精密地对准爆心,则相当于等离子火球要瞬时烧穿一百米厚的钢板。对于一个高速扩张因而能量也在迅速衰减的火球,这未免太不容易了。显然,同心扩张的冲击波(如果在一百米内已经形成)对它的作用更弱。不过我猜钢架顶端十几米可能破坏得比较严重。那里除高能辐射以外。还要承受破碎的弹体及核材料形成的相对论冲击波,无论如何是要有一些蒸发和变形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