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学习笔记]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闲谈词曲 -- 飞去来器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中国几千年文明史源远流长,积淀颇深。可到了本人的年代,一场十年浩劫,课堂里只剩下了37首“诗词”外加“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以后,上山下乡了,能绉出个
革命小将豪情壮
扁担锄头作刀枪
广阔天地炼红心,
天当房子地当炕。
……
也可以冠冕堂皇地以“七律·XXXX”的名头在修水利工地的大喇叭上嚷嚷个三五天。贫下中农赞誉纷纷,自我感觉得意洋洋,不枉“有知识有文化的知识青年”一场。偏偏公社中学里的一个语文老师悄悄告诉俺:你那个不是七律,只是个顺口溜而已。好在哥们间关系熟络,虽说面子有点,仍然很虚心地向老哥求教一番,自此才知道有个平仄,韵律;自此才知道诗词里有那么多的学问。
现在说起填词,还不如让俺去白惑“共基极,共射极电路”更容易些。俺也就只知道有词牌词谱,按平仄韵律往里面硬塞就是了。看到江城孤舟的
元曲,以前从来就没学过,平常也不接触。可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作品,
作者:逍遥主人
还记得当年曲颈向天歌,
红掌轻轻分碧波。
几个顽童摸细螺。
荡涟涡,一半儿赶鸭一半儿赶鹅。
几拍白翅几高歌,
几对江边蹲旧窝。
攒动沙滩抬亮额。
这群鹅,一半儿分开一半儿合。
读起来挺上口。试想,一群稚儿,手拍巴掌,合着脆嫩的童音:
还 记得
当 年
曲颈 向天
歌
红 掌
轻 轻
分 碧
波
几 个
顽 童
摸 细
螺
荡 涟
涡
一 半儿
赶 鸭
一半儿 赶
鹅
几 拍
白 翅
几 高
歌
几 对
江 边
蹲 旧
窝
攒 动
沙 滩
抬 亮
额
这 群
鹅
一 半儿
分 开
一 半儿
合
余音绕梁,那是啥成色?哇!真乃一爿田园诗画也!
“仙吕”是什么词牌,不知道。百度一下,才知道是元曲的一个曲牌。咱对元曲是门外汉,肉食者云:
元曲的组成,包括两类文体:一是包括小令、带过曲和套数的散曲;二是由套数组成的曲文,间杂以宾白和科范,专为舞台上演出的杂剧。
元曲以其作品揭露现实的深刻以及题材的广泛、语言的通俗、形式的活泼、风格的清新、描绘的生动、手法的多变,在中国古代文学艺苑中放射着璀璨夺目的异彩。
嗯,看来曲好象比词好学点。
且慢!再看看对“仙吕”所属]“宫调”的解释:
【黄钟】
1、 醉花阴—喜迁莺—出队子—刮地风—四门子—古水仙子—尾声
2、 醉花阴—喜迁莺—刮地风—四门子—古水仙子—尾声
3、 醉花阴—喜迁莺—出队子—刮地风—四门子—古水仙子(少数联套可以无尾)
4、 醉花阴—喜迁莺—出队子—么篇—刮地风—四门子—古水仙子
5、 醉花阴—出队子—么篇—尾声
【正宫】
1、 端正好—滚绣球—倘秀才—滚绣球—塞鸿秋—脱布衫—小凉州—醉太平—煞尾
2、 端正好—滚绣球—倘秀才—滚绣球—倘秀才—呆骨朵—煞尾
3、 端正好—滚绣球—倘秀才—滚绣球—倘秀才—叨叨令—脱布衫—小梁州—煞尾
4、 端正好—滚绣球—倘秀才—滚绣球—倘秀才—滚绣球—脱布衫—小梁州—么篇—二(煞)—一(煞)—煞尾
5、 端正好—滚绣球—倘秀才—滚绣球—倘秀才—塞鸿秋—耍孩儿(借般涉)—四—三—二—一—煞尾
6、 端正好—滚绣球—倘秀才—滚绣球—呆骨朵—倘秀才—醉太平—脱布衫—小梁州—么篇—二—一—煞尾
7、 端正好—滚绣球—倘秀才—耍孩儿—四—煞尾
8、 端正好—滚绣球—倘秀才—脱布衫—小梁州—么篇—醉太平—叨叨令—煞尾
9、 端正好—滚绣球—倘秀才—滚绣球—脱布衫—小梁州—么篇—煞尾
10、 端正好—滚绣球—倘秀才—醉太平—煞尾
11、 端正好—滚绣球—倘秀才—醉太平—脱布衫—小梁州—么篇—煞尾
12、 端正好—滚绣球—倘秀才—脱布衫—小梁州—煞尾
13、 端正好—滚绣球—倘秀才—叨叨令—脱布衫—醉太平—煞尾
14、 端正好—滚绣球—脱布衫—醉太平—煞尾
15、 端正好—滚绣球—脱布衫—小梁州—么篇—煞尾
16、 端正好—滚绣球—煞尾
17、 端正好—滚绣球—倘秀才—滚绣球—倘秀才—滚绣球—煞尾
18、 端正好—滚绣球—呆骨朵—倘秀才—滚绣球—倘秀才—滚绣球--倘秀才—煞尾
19、 端正好—滚绣球—倘秀才—滚绣球—叨叨令—滚绣球—呆骨朵—煞尾
20、 端正好—滚绣球—倘秀才—脱布衫—醉太平—煞尾
【仙吕】
1、 点绛唇—混江龙—油葫芦—天下乐—那吒令—鹊踏枝—寄生草—金盏儿—后庭花—青哥儿—尾声
2、 点绛唇—混江龙—油葫芦—天下乐—醉中天—金盏儿—尾声
3、 点绛唇—混江龙—油葫芦—天下乐—寄生草—赚煞
4、 点绛唇—混江龙—油葫芦—天下乐—金盏儿—尾声
5、 点绛唇—混江龙—油葫芦—天下乐—醉中天—后庭花—青哥儿—尾声
6、 点绛唇—混江龙—寄生草—金盏儿—后庭花
7、 点绛唇—混江龙—油葫芦—天下乐—鹊踏枝—那吒令—寄生草—么篇
8、 点绛唇—混江龙—油葫芦—天下乐—那吒令—鹊踏枝—寄生草—么篇—么篇—尾声
9、 点绛唇—混江龙—油葫芦—天下乐—尾声
10、 点绛唇—混江龙—油葫芦—天下乐—寄生草—尾声
11、 赏花时—尾声
12、 赏花时—么篇—醉中天—金盏儿—尾声
13、 赏花时—么篇—尾声
14、 赏花时—赚煞
15、 赏花时—么篇—赚煞
16、 赏花时—么篇—金盏儿—醉中天—赚煞
17、 点绛唇—混江龙—油葫芦—天下乐—鹊踏枝—赚煞
18、 点绛唇—混江龙—油葫芦—天下乐—那吒令—寄生草—赚煞
19、 点绛唇—混江龙—油葫芦—天下乐—那吒令—鹊踏枝—寄生草—么篇—后庭花—青哥儿—赚煞
20、 点绛唇—混江龙—醉中天—油葫芦—天下乐—赏花时—金盏儿—赚煞
【南吕】
1、 一枝花——梁州第七——骂玉郎——感皇恩——采茶歌——尾声(同正宫煞尾)
2、 一枝花——梁州第七——尾声
3、 一枝花——梁州第七——骂玉郎——感皇恩——采茶歌(后三曲实为带过曲,故可不用尾声)
4、 一枝花——骂玉郎——感皇恩——采茶歌——么篇——隔尾
5、 梁州第七——一枝花——尾声
6、 一枝花——骂玉郎——感皇恩——采茶歌、
7、 一枝花——梁州第七——隔尾——骂玉郎——感皇恩——采茶歌——尾声
8、 一枝花——梁州第七——隔尾——尾声
9、 一枝花——梁州第七——隔尾——骂玉郎——感皇恩——么篇——采茶歌——尾声
10、 一枝花——梁州第七——骂玉郎——尾声
【中吕】
1、 粉蝶儿——醉春风——迎仙客——红绣鞋——十二月——尧民歌——耍孩儿——上小楼——么篇——耍孩儿——尾声(同正宫煞尾)
2、 粉蝶儿——醉春风——迎仙客——红绣鞋——十二月带过尧民歌——尾声
3、 粉蝶儿——醉春风——迎仙客——红绣鞋——十二月——尧民歌——耍孩儿——尾声
4、 粉蝶儿——醉春风——迎仙客——红绣鞋——满庭芳——耍孩儿——尾声
5、 粉蝶儿——醉春风——红绣鞋——普天乐——上小楼——么篇——十二月带过尧民歌
6、 粉蝶儿——醉春风——红绣鞋——上小楼——耍孩儿——尾声
7、 粉蝶儿——醉春风——红绣鞋——满庭芳——上小楼——尾声
8、 粉蝶儿——醉春风——红绣鞋——耍孩儿——尾声
9、 粉蝶儿——醉春风——普天乐——十二月——尧民歌——耍孩儿——尾声
10、 粉蝶儿——醉春风——十二月——尧民歌——尾声
11、 粉蝶儿——醉春风——普天乐
12、 粉蝶儿——醉春风——红绣鞋——普天乐——十二月——尧民歌——尾声
13、 粉蝶儿——醉春风——迎仙客——上小楼——么篇——满庭芳——十二月——尧民歌——尾声
14、 粉蝶儿——醉春风——上小楼——么篇——小梁州——么篇(借正宫)——满庭芳——十二月——尧民歌——尾声
15、 粉蝶儿——醉春风——迎仙客——满庭芳
【商调】
1、 集贤宾——逍遥乐——金菊香——醋葫芦——么篇——么篇——梧叶儿——浪来里煞
2、 集贤宾——么篇——金菊香——浪来里(即浪来里煞)——浪来里煞
3、 集贤宾——逍遥乐——梧叶儿——后庭花(借仙吕)——双雁儿——醋葫芦——么篇——么篇——么篇——浪来里煞
4、 集贤宾——逍遥乐——金菊香——醋葫芦——浪来里煞
5、 集贤宾——逍遥乐——金菊香——醋葫芦——后庭花——青哥儿(借仙吕)——浪来里煞
6、 集贤宾——逍遥乐——金菊香——梧叶儿——后庭花——青哥儿(借仙吕)——浪来里煞
7、 集贤宾——逍遥乐——金菊香——梧叶儿——醋葫芦——后庭花——青哥儿(借仙吕)——浪来里煞
8、 集贤宾——逍遥乐——金菊香——醋葫芦——么篇——浪来里煞
9、 集贤宾——逍遥乐——么篇——么篇——么篇——浪来里煞
10、 集贤宾——逍遥乐——醋葫芦——么篇——么篇——么篇——浪来里煞
11、 集贤宾——逍遥乐——金菊香——醋葫芦——梧叶儿——醋葫芦——么篇——么篇——后庭花——双雁儿——浪来里煞
12、 集贤宾——逍遥乐——醋葫芦——浪来里煞
13、 集贤宾——逍遥乐——醋葫芦——梧叶儿——后庭花——双雁儿——醋葫芦——浪来里煞
14、 集贤宾——逍遥乐——醋葫芦——么篇——梧叶儿——后庭花——青哥儿——浪来里煞
15、 集贤宾——逍遥乐——梧叶儿——金菊香——醋葫芦——浪来里煞
16、 集贤宾——逍遥乐——金菊香——醋葫芦——么篇——浪来里煞
17、 集贤宾——逍遥乐——金菊香——醋葫芦——么篇——么篇——么篇——梧叶儿——后庭花——青哥儿——浪来里煞
18、集贤宾——么篇——金菊香——浪来里煞——尾
19、集贤宾——逍遥乐——醋葫芦——么篇——么篇——梧叶儿——后庭花——青哥儿——浪来里煞
20、 集贤宾——逍遥乐——金菊香——醋葫芦——么篇——么篇——么篇——么篇——么篇——么篇——梧叶儿
【越调】
1、 斗鹌鹑——紫花儿序——小桃红——调笑令——秃厮儿——圣药王——尾声
2、 斗鹌鹑——紫花儿序——小桃红——金蕉叶——尾声
3、 斗鹌鹑——紫花儿序——小桃红——天净沙——尾声
4、 斗鹌鹑——紫花儿序——小桃红——天净沙——调笑令——尾声
5、 斗鹌鹑——紫花儿序——调笑令——秃厮儿——圣药王——尾声
6、 斗鹌鹑——紫花儿序——调笑令——小桃红——天净沙——尾声
7、 斗鹌鹑——紫花儿序——金蕉叶——调笑令——秃厮儿——圣药王——尾声
8、 斗鹌鹑——紫花儿序——金蕉叶——调笑令——秃厮儿——小桃红——圣药王——尾声
9、 斗鹌鹑——紫花儿序——金蕉叶——小桃红——尾声
10、 斗鹌鹑——紫花儿序——秃厮儿——尾声
11、 斗鹌鹑——紫花儿序——秃厮儿——圣药王——尾声
12、 斗鹌鹑——紫花儿序——秃厮儿——小桃红——天净沙——尾声
13、 斗鹌鹑——紫花儿序——天净沙——尾声
14、 斗鹌鹑——紫花儿序——么篇——尾声
15、 斗鹌鹑——金蕉叶——天净沙——小桃红——尾声
16、 斗鹌鹑——金蕉叶——调笑令——秃厮儿——圣药王——尾声
17、 斗鹌鹑——调笑令——秃厮儿——圣药王
18、 斗鹌鹑——小桃红——醉中天(借仙吕)——天净沙——尾声
19、 斗鹌鹑——紫花儿序——调笑令——小桃红——金蕉叶——天净沙——秃厮儿——圣药王——尾声
20、 斗鹌鹑——紫花儿序——小桃红——尾声
【双调】
1、 新水令——驻马听——雁儿落——得胜令——甜水令——折桂令——水仙子——馀音(同越调收尾或黄钟尾声,有时不标馀音,径标尾、尾声)
2、 新水令——驻马听——乔牌儿——雁儿落——得胜令——水仙子——馀音
3、 新水令——驻马听——乔牌儿——沉醉东风——甜水令——折桂令——随煞(同黄钟尾声)
4、 新水令——驻马听——乔牌儿——落梅风——雁儿落——得胜令——馀音
5、 夜行船——沉醉东风——么篇——馀音
6、 夜行船——步步娇——风入松——沉醉东风——馀音
7、 新水令——驻马听——雁儿落——得胜令——甜水令——折桂令——馀音
8、 新水令——驻马听——雁儿落——得胜令——折桂令——馀音
9、 新水令——驻马听——乔牌儿——雁儿落——得胜令——甜水令——折桂令——馀音
10、新水令——驻马听——乔牌儿——沉醉东风——甜水令——折桂令——馀音
11、新水令——驻马听——乔牌儿——落梅风——雁儿落——得胜令——馀音
12、 新水令——驻马听——落梅风——步步娇——甜水令
13、 新水令——乔牌儿——雁儿落——得胜令——甜水令——青哥儿(借仙吕)——折桂令——水仙子——馀音
14、 夜行船——乔牌儿——雁儿落——得胜令——沉醉东风——馀音
15、 新水令——夜行船——雁儿落——得胜令——落梅风——甜水令——折桂令——水仙子
乖乖!这么多!脑袋又大了。
词、曲,相通之处,都有各自的牌谱,平仄押韵。但曲在用语上不像词那样精雅,是俗语入词。虽然曲有衬,可是曲律比词律更严,一般不换韵,(韵与诗词韵不同,只要韵腹相同,无论平仄皆为同一韵部),押韵时要严分四声,(既: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入派四声)而词只分平仄。
呜呼!曲也难学哟。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大段引用,供参考。
元曲兴起并代表这一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就其本身而言则是由于元曲确立并完善了体制形式,曲的体制具体表现为以下六个方面:
1、宫调:宫调是指中国古代音乐的调式,曲与宫调出于隋唐燕乐,南北曲常用的有五宫四调,通称九宫或南北九宫,包括有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五宫)、大面调、双调、商调、越调(四调),曲的每一个宫调都有各自的风格,或伤悲或雄壮,或缠绵或沉重。元曲中的戏曲套数和散曲套数,是由两支以同一宫调的不同曲牌相联而成。
2、曲牌:俗称“曲子”,是对各种曲调的泛称,各有专名,如《点绛唇》、《山坡羊》等总数很多,元代北曲共335个,每一个曲牌都有一定的曲调、唱法,同时也规定了该曲的字数、句法、平仄等。据此可以填写新曲词,曲牌大都来自民间,一部分由词发展而来,故曲牌名也有和词牌名相同的,但是内容并不完全一致。此外,还有专供演奏的曲牌,但大多只有曲调而无曲词。
3、曲韵:元曲在押韵方面严守《中原音韵》十九部的要求而分平、上、去,用韵上有以下特点:平仄通押,不避重韵,一韵到底,借韵、暗韵、赘韵、失韵。
4、平仄:曲在用字的平仄上比诗词更严,而特别注重每首末句的平仄。
5、对仗:曲的对仗要求比较自由,可平仄相对,也可平声相对,即平声对平声,仄声对仄声。曲的对仗形式有“两字对”、“首尾对”、“衬字对”等十三种,在语言的运用和词序组合上有许多特点,主要表现在:有工对也有宽对,但宽对的现象更普遍;句中自为对;错综成对或倒字为对,如“忠臣不怕死,怕死不忠臣”;以俗语入对。
6、衬字:曲与词最显著的区别是有无衬字,有衬字的是曲,没有衬字的是词。所谓“衬字”指的是在曲律规定必须的字数之外所增加的字,它不受音韵、平仄、句式等曲律的限制,衬字一般用于句首。
元曲作家中留有姓名、曲作的共二百二十多人,流传至今的作品有四千五百多首(套、部),其中小令三千八百多首(含带过曲),套数四百七十余套,杂剧一百六十余部(本)。在众多作家中,对元曲的形成作出开创性贡献的是元好问,他生于金元战乱之际,是名冠金元两代诗坛的巨星。他的作品清润疏俊,迥出时作,对元曲创作起着启导统领、规范的作用。
元曲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初期:元朝立国到灭南宋。这一时期元曲刚从民间的通俗俚语进入诗坛,有鲜明的通俗化口语化的特点和犷放爽朗、质朴自然的情致。作者多为北方人,其中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王小军、白朴等人的成就最高,比如关汉鲫的杂剧写态摹世,曲尽其妙,风格多变,小令活泼深切,晶莹婉丽,套数豪辣灏烂,痛快淋漓。马致远创作题材宽广,意境高远,形象鲜明,语言优美,音韵和谐,被誉为元散曲中的第一大家“曲状元”和“秋思之祖”。
中期:从元世祖至元年间到元顺帝后至元年间。这一时期的元曲创作开始向文化人、专业化全面过渡,散曲成为诗坛的主要体裁。重要作家有郑光祖、睢景臣、乔吉、张可久等。
末期:元成宗至正年间到元末。此时的散曲作家以弄曲为专业,他们讲究格律词藻,艺术上刻意求工,崇尚婉约细腻、典雅秀丽,代表作家有张养浩、徐再思等。
飞兄所言,正合俺意。俺也以为,吟诗作赋,谱曲填词,对诗词格律要知道一些,一点儿不懂不行。但死扣格律,胶柱鼓瑟,那实在是大大的不好玩。
谱曲填词,纯兴趣使然,还望今后不吝指点一二。
当年我在读书的时候,也曾经附庸风雅的作了几首歪诗。平仄、音韵什么的全然不懂
到是记得十八、九岁时酷爱看宋词,稍有点名的几乎都能背下来,再后来反而看元曲多些。几十年过去了,家里现在还有很多当年的词、曲书,只是却极少再有心境看了
不过,虽然俺对语音有兴趣,可是看到训诂学的书就头大如斗。。。。。。
平仄、音韵固然重要,但可以慢慢雕琢。而一但你有了想作“歪诗”的冲动,那就应该马上付诸于笔。不然,事过境迁,想附庸风雅,都没那个兴致——灵感飞了。
没关系,不信您看着,少年的底蕴,终有峥嵘的一天。